其次,道歉时要心平气和,不要边发脾气边道歉,这样才能让青春期女孩更好地接受父母的道歉。父母不要轻易因为女孩情绪的波动而给她道歉,也不能为了取悦女孩而没有原则地自我否定。否则,父母的威信会丧失,在女孩面前会显得软弱无能。所以,道歉一定要有的放矢,其目的是通过道歉让女孩感觉父母对她的尊重,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而不是故意取悦和讨好她。
附耳批评比大声斥责更有效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听见青春期女孩发出这样的抱怨:“我爸批评我的时候,声音特别大,连一楼的人都能听见。”“唉,我妈也是,好像想让全世界的人知道我犯错了。”的确,很多父母在批评女孩时,喜欢像唱美声一样,提高声调,调大音量,认为这样就可以“镇住”女孩,让她听话一点。其实不然,这种大声斥责的批评方式的收效甚微,结果往往是:父母高声责骂女孩,女孩反抗的声音也不低,双方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惹得父母一肚子气,女孩也不服气。
在一个家长交流会上,一位父亲说自己特别爱女儿,十分重视对女儿的教育,而且对女儿的要求很严格。可是,随着女儿一天一天长大,他感到原来常用的训斥女儿的办法不灵了,女儿越来越不听话了。女儿越不听话,他便越提高训斥的音量。但是,他感到训斥的音量越大,自己越累,女儿越不当一回事。
女儿升高中了,开学那天,他语重心长、轻声细语地嘱咐女儿:“你已经16岁了,长大了。以后,你离家远了,爸爸不可能时时管你了,也不可能事事给你出主意了,凡事自己要多想想,三思而后行。在学校住宿,注意别着凉,吃饭要跟大家一起吃学校食堂的饮食。初中经常和你一起下馆子的那几个同学,我看还是少来往好。我相信你一定能遵守好学校的规章制度,成为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的学生……”
他没想到,就是这么轻声细语的几句话,女儿听了,居然眼里流泪,用从来没有过的诚恳的语气说:“爸爸,过去我错了,今后您放心,我一定能做好的!”这位父亲很疑惑:虽然自己的声音变小了,可也是在变相批评女儿,为什么她会那么听话呢?
心理学家曾对表达哪些事情该用怎样的声调进行了研究,发现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声调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评孩子,用低声调孩子更容易接受,原因如下。
首先,低声调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绪平和一些,也可使女孩抵触、逆反的心理防线有所松弛,有利于沟通。
其次,低声批评女孩,不仅可以集中对方的听力,而且也可以先发制人,不让女孩使用高声调。
第三,放声吼叫、大声训斥的时候,父母更多展示的是一种尊严、威严,有一种居高临下、君临天下的味道,没有顾及到女孩的自尊心,更没有和女孩处于平等地位,进行一种心的交流。而父母轻声细语批评、嘱咐女孩的时候,更多的是把女孩的想法、做法、利益放在了受尊重的位置上,保护了女孩的自尊心。父母的心与女孩的心处于一种平等交流的位置上,所以,女孩容易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随之而产生的是对父母由衷的爱。
第四,家长大声训斥女孩时,也许会让外人听见,这无疑是将女孩推向了尴尬境地。即使女孩想承认错误,想放弃不恰当的主张,也一时找不到台阶下。因此,家长越训斥,女孩越坚持自己的态度。如果低声批评女孩,则能体现父母与女孩友好协商的姿态,让她感到最终做出的决定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并不是父母强加给她的。
在一次喜宴上,有一对母女。女孩活泼好动,打翻了茶杯,弄脏了裙子。妈妈大声呵斥女儿:“你一点也不安分,下次再也不带你出来。”妈妈越批评,女孩的状况出得越多,气得妈妈扬手给了她一记耳光,女孩大哭起来。一位老妇人把女孩拉过来,在她耳边轻轻说:“其实你妈很喜欢你,如果你再安静些,下次她一定还会带你参加宴会。”寥寥几句耳语,就让女孩乖乖吃起饭来。女孩妈妈迷惑地望着老妇人,老妇人笑笑说:“下次批评孩子,请跟她说悄悄话。”女孩妈妈仍然有些不解,老妇人就向她传授了一些教育经。
老妇人说,自己就很善于同孩子说悄悄话。在她的家中,设有一间“谈话小屋”,孩子们犯错误时,她就把他们单独叫进“谈话小屋”,促膝谈心,谈话的内容也不向家庭其他成员透露。通过这种批评方式,孩子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由于老妇人从小培养了孩子们强烈的进取心和荣誉感,她的3个子女成年后都十分优秀,个个攻读了博士后,成为科研人才。听了老妇人的话,女孩母亲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大声的训斥往往会使青春期女孩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要么引起她的逆反心理和敌对意识;要么让她成为没有主见、任人宰割的羔羊,这是父母不愿意看到的。因此,父母要学会用低沉有力的声音批评女孩,这会让她认真地听你说的话,并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从而端正自己的行为。
忠言可以不逆耳,批评女孩有学问
许多父母批评教育女孩时,总是抱着这样一个观念: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殊不知,良药若是苦得让人难以入口,功效就悄然消失;忠言若是逆得进不了耳朵,作用也会无从说起。
父母批评女孩,无不出于爱的目的。那么,也只有让女孩得到被爱的体验时,她才能从心里真正接受批评,进而改正不足。
父母应该知道,每个孩子的本性中都存在着善和恶的两面。有时候善据主导地位,表现出天使般的可爱;有时候恶据主导地位,表现出魔鬼般的憎恶,会不断犯错。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地唤醒并激发她人性中善的一面,同时逐步抑制和消除人性中恶的一面的过程。而抑恶扬善的过程,不应该完全是一个灰色阴暗的过程,也应该有美丽灿烂的阳光。
青春期女孩犯错了,父母有责任批评和管教,但怎样的批评才能既有作用,又不伤害女孩呢?心理专家认为,在批评和尊重之间,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并选择适合的批评方式,会帮助父母找到平衡。具体来说,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批评女孩要注意时间
批评孩子尽量不要在以下时间:清晨、吃饭时、睡觉前。在清晨批评孩子,可能会破坏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饭时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睡觉前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睡眠,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
2.父母要形成“统一战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严父慈母”,很多家庭至今还在沿袭这一传统: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其实,从批评的角度来看,这对女孩的成长是不利的。因为如果这样,当女孩犯错后,她想的不是如何去认识和改正错误,而是积极去寻求一种庇护,寻求精神的“避难所”,她甚至可能因此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所以,当女孩犯错后,父母一定要旗帜鲜明,保持高度一致,形成“统一战线”,共同努力,让女孩能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错误。
3.父母要学会自我批评
父母是女孩的第一任老师,女孩所犯的错误,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责任。在批评女孩之前,如果父母能先进行一番自我批评,如“这事也不全怪你,妈妈也有责任”,“只怪爸爸平时工作太忙,对你不够关心”等,就会让父母和女孩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而且,这种说法会让女孩更乐意接受父母的批评,还可以培养女孩勇于承担责任、勇于自我批评的良好品质,一举多得。
4.批评要及时
青春期女孩犯了错误,父母应该尽快指出,才能真正起到督促作用。如果拖延时间,女孩对自己所犯错误已经印象不深,甚至根本忘记,这样的批评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孩子的错误如果比较严重,采用冷处理是必要的,但不能拖延太久,错失教育的最佳时机。
5.批评要有深度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抑制女孩的不良行为、不良品德、不良习惯与不良学习态度等。为了使批评能够达到目的,父母在对女孩进行批评时,一定要向她讲清楚不良品德、不良行为、不良习惯与不良学习态度的危害性。使女孩感到自己非常有必要克服这些缺点与改正错误,让她明白父母批评自己的目的确实是为了自己好、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快地进步。
6.不要贬低女孩的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女孩的自信心、勇气和干劲。自我价值高的女孩往往勇敢、坚强、追求成功,反之,则胆怯、畏缩、惧怕失败。因此,父母在批评女孩时,永远不要贬低她的自我价值,不要骂她“笨蛋”、“不争气的东西”等。父母要尽力帮助女孩肯定她的价值,让她认为自己是聪明的、能干的。
7.用体态语言警示女孩
体态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家长可通过眼神、表情、动作等,精确、细致地表达出对孩子行动的鼓励、批驳、赞成、反对等不同态度。比如,“点头”是批准,“微笑”是默许,“拍肩”以鼓励,“亲吻”表爱好,“皱眉”为不满,“摇头”即否定,轻敲桌子提醒孩子“留意”等。
在一次聚餐上,有一桌有两个10几岁的女孩。宴席还没开始,桌子上已上好了冷盘,那鲜红的龙虾、五彩的水果拼盘,早诱得孩子们眼睛发亮。一个女孩不由自主拨动了桌上的转盘。她母亲看见了,用手轻轻碰了一下女孩的身体。女孩转头看看母亲,母亲轻轻摇头。女孩一耸肩,吐了吐舌头,为自己的失态表示歉意。
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女孩伸手就想从盘子里抓大虾。她爸爸连忙用筷子敲她的手背,并当众数落了她一顿。女孩红着脸,撅起小嘴,站起身就往外走。几个亲戚赶紧打圆场,结果引来很多视线,弄得这位父亲很尴尬。
青春期女孩在公共场合做出失礼的事,这是很常见的。遇到这种情况,家长批评孩子必定要留意办法。青春期女孩的自尊心很强,假如家长像故事中的父亲那样,当众批驳孩子,势必会激化女孩的抵触情绪。假如学学故事中的母亲,运用体态语言,给女孩以暗示,就会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规范了孩子的行动,达到批评、教导的目的。
另外,家长还要知道,在公共场合运用体态语言批评女孩,必须以平时对孩子进行的品行教导为基础。父母平时就要经常教导女孩为人处事的道理,让她养成良好的品行。这样,一旦她在公共场合表示出“人来疯”时,家长用体态语言进行批评,就能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