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集中力!决定孩子的人生
26608000000014

第14章 绝对要避免负面评价

用心书写的日记3

今天送正秀到幼儿园,刚要回来时,院长把我叫住,想要跟我谈一点事情。据院长所述,从几周前开始,孩子变得不爱说话,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玩。老师鼓励过正秀去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但是,没多久他又会回到自己的位置,一个人打发时间。

经过两周的观察,正秀都是面无表情、紧闭嘴巴,院长觉得不能再置之不理了,才会要求和我谈谈这件事。听了这些话,我也觉得这段时间正秀变得有些奇怪,但是没想到会严重到幼儿园的院长要和我亲自面谈的程度。而且在这之前,正秀还是个非常调皮的捣蛋鬼,所以,我想都没想过这样一个孩子会变得如此消极,而让人担心。可惜,孩子的确发生了变化。那天,我把正秀叫来,和他谈了话。

“正秀,你是不是生病了?”

“……”

“我问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不舒服就说出来啊!”

“……”

“你没听见妈妈说话吗?为什么这个样子?你要是能像我一样,那一定能把话说清楚,可是你现在是什么态度!这都是因为你像你爸爸!”

我性子急,没说几句就提高嗓门发起了脾气。而且,总是说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像他爸爸一样。回想起来,在孩子开朗调皮的时候,我也总是这样数落他。

以前,带着孩子去公园或者一起散步的时候,我一定不会忘记带上湿纸巾。一旦正秀摔倒或想捡起地上的树枝,我就伸手拦住他。但是,小孩子哪会好好听父母的话啊!这孩子早就跑得老远,蹦来蹦去,免不了摔倒在地上,而且会在泥土上写自己的名字。每当孩子做这些事情时,我就紧张得不得了。

“正秀,快过来,用湿纸巾擦一下手吧!你要是不擦手,就会生病喔!到时候就要住在医院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见了。”

听到这样的威胁,正秀就会吓得铁青,把手擦干净。

最近,我似乎因为狗粪、鸟粪里的害虫和细菌的问题而变得更加敏感,所以洁癖更是变本加厉,搞得正秀不得安宁,现在连游乐场所都不准他去。在我看来,也许正是我的这些不正常的态度和行为让孩子战战兢兢,最后导致了自闭的结果。而现在,我又多了这种需要担心的事:

“孩子如果无法远离这样的状态该怎么办?眼看就要上小学了,这到底该怎么办呢?”

孩子不是机器人。正如每一位父母不愿意在家庭和社会中充当机器人的角色一样,孩子们也不希望拥有相同的待遇。总而言之,孩子也有他想要的东西,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让孩子成为被社会承认的模范生。正因为这种愿望并不容易达成,所以,父母才会无止境地向孩子强调这一点。

父母对孩子负面的强迫性语言和行为,就是从这些原因中所诱发的。许多父母亲对身为父母的作用和道理有着不正确的认知。“因为孩子不喜欢就不让他做,最后会遭到孩子的埋怨;想让孩子不在竞争中落后,那就要逼孩子多学点东西;绝不能让孩子继承我所承受的挫折和失败;孩子稍有闪失,我就没办法向公公婆婆或者是岳父岳母交代。”这些信念最容易导致父母用强制性的方式对待孩子。

我们可以找一天的时间,把孩子和家人一起相处的情形录下来,再找个安静的时间一起回顾。从记录中可以看到父母是如何干涉、责骂孩子,表现出了哪些负面的行为,也可以从录像中观察自己和孩子的言行。

很多父母会从录像中感受到,自己讲出太多负面的话,就算不是这样,至少也会看到,自己鼓励孩子的话太少了。父母们都会发现,小时候自己如此讨厌父母的干涉和唠叨,但现在却对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要想改变这些不合理的信条,就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忍耐。

就像前面提到的正秀一样,正是妈妈想要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造成了正秀沉默的结果。孩子没有按照自己“塑造”的模式成长,反而让父母更加担心和愤怒,父母的这种情绪传达给孩子,最后将导致孩子与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驰。

在对孩子讲负面的话语之前,先反问一下自己。

“我的这些话对改变孩子的行为能有多大的帮助呢?既然没有多少帮助,我为什么要重复这些话呢?”随着深入的思考,父母就会寻找另一种方式来变更教育的模式,进而对理论式、理想化的父母教育论有更全面的理解。

正在承受绝望的孩子们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ligman)博士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狗的实验,来表现人类承受并接受绝望的过程。塞利格曼为了研究狗放弃逃避痛苦的过程,对狗采取了电击刺激。电击的刺激强度并不大,但也足以让狗感到难受和烦躁。

塞利格曼将一部分的狗安置在可以摆脱电击的地方,它们只需要用鼻子按住一根木棍就可以停止电击;一部分狗安置在无论怎样都无法摆脱电击的地方;最后一组狗安置在完全没有电击的地方。第一组狗很快就发现利用鼻子就可以停止电击,于是轻松地摆脱了电击的痛苦。但是,第二组狗无论怎样都无法摆脱电击。

第二天,塞利格曼博士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实验。他将这些狗放在可以自由穿梭的盒子里。这个盒子由一个矮小的篱笆分隔成两个小房间,一个房间里有通电,另一房间里则没有电。起初所有的狗都放置在有电的房间里,但是,只要跳过这一道矮小的篱笆,它们就可以跳到另一个没有通电的房间里。

在第二阶段的实验中,狗大致分为了两类,一部分狗跳过了篱笆到了另一间没有电的房间,而另一部分狗则蜷缩在有电的房间里,忍受着电击。而后者都是当初被安置在无法摆脱电击房间里的狗。

前一天被放置在可以利用鼻子摆脱电击的房间里的狗,以及没有受到电击的狗,都跳过篱笆逃到了没有电击的房间里,但前一天无力摆脱电击的狗却没有跳过篱笆的念头,而继续留在了通电的房间里。

塞利格曼通过这个实验说明人类承受并接受绝望的过程和罹患忧郁症的原因。就像是第一天被关在无法摆脱电击房间里的狗一样,那些通过努力仍无法摆脱痛苦的人,将来再遇到类似状况的时候,比起努力尝试摆脱痛苦,更容易出现选择忍耐和蜷缩。愈是不断体验失败和挫折的人,愈是会用消极的态度对待问题,习惯在痛苦中抑郁地呻吟,这都是因为在失败的过程中学会了承受绝望。

开始实施摆脱绝望的计划

集中力低的孩子们都在成长期间不知不觉地受到了很多伤害。一提到伤害,多数人都会想到长久留在心中的大伤口,实际上,日常生活中重复的琐碎言语和行动都可能留下伤口。就像是被放置在无法摆脱电击的房间里的狗,已经体验过了电击的滋味,而这种刺激虽然不会严重到让它们无法承受,而只是让它们感到不舒服和烦躁而已。

孩子们在大人的语言和行动中承受着绝望。如果父母和老师多做正面的评价和称赞,孩子们就会找回自信。但是,父母或老师负面的评价和重复的责骂,只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无能、没有存在的必要,会消极地过生活。

“你怎么这么散漫?给我乖乖地站在那边!”

“成绩怎么这么差?”

“哎,多答对一题就是一百分了……”

“听说美星在钢琴比赛中得奖了,真羡慕美星的妈妈呀!”

“就知道玩电子游戏……真不知你长大能干什么!”

常常听到这些话的孩子,虽然表面上看来左耳进右耳出,但却在承受着严重的痛苦和挫折感。

最近遇到的正民也是一个非常消极的孩子。正民有着一双大大的眼睛,性格可爱又开朗,正在读小学二年级,但他因为学习的时候常常发呆,而且行为散漫,才到我们这里来接受集中力教育。在教育正民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在整个对话教学的期间,正民一直不停地观察妈妈的眼色。当妈妈在近处看着他的时候,他对教学活动的适应力反而降低了。

在面谈中我了解到,正民的这些状态和妈妈的行为有着直接关系。正民的妈妈是一位颇有才气的家庭主妇,但是在辅导孩子做功课的时候却是另一种样子。看到教了几遍还学不会的孩子(事实上,大部分孩子都是这样),她就会气得忍不住大发脾气,甚至还会打他。

发完脾气之后,她又因为自己没有耐心而感到后悔,对孩子感到愧疚,常常独自流泪,有时候也会抱着孩子一起哭。她每次都下定决心再也不伤害孩子,但只要辅导孩子的功课,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对着孩子大喊大叫。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严重的伤害,而且会陷入自责当中。他会觉得不能满足妈妈要求的自己是一个没有用的人,让心爱的妈妈哭泣的自己是一个坏人。不仅是正民,有很多孩子都习惯看父母的眼色,对父母的评价做出十分敏感的反应。这都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让父母生气,随时都怀有一种不安的情绪。

在不安的状态下,绝对没有办法提高集中力,经常受到责骂和体罚的孩子都无法集中注意力。父母总是责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只会让孩子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要想塑造一个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就算有时候孩子有一些缺点、学习不太勤快,也要有耐心地等待孩子成长,常常留意并且夸奖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也要经常给孩子提供可以自己做决定、自主行动的机会,这也能为提高集中力的训练提供不少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