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人曾说他们战无不胜。你一定觉得这句话很狂妄自大,但事实上,在德军闪电战的攻势下,他们确实屡战屡胜。难道真的没有人能够打破这种局面吗?这次,德军打算进攻的是法国的首都巴黎,他们还会继续胜利吗?
只差一点点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强大的德国有一个计划,叫做“史蒂芬计划”。计划的内容是这样的:德军乘着火车,在法军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绕到他们背后,出其不意地攻打法国的首都巴黎。
这个计划在1914年开始实施,那时德军的指挥官是德军著名将领毛奇。在毛奇的指挥下,德军乘火车绕到了比利时这个法国西面的国家。就像计划的那样,德军很快就打败了比利时的军队,然后他们直接奔巴黎而去。
因为德国不遵守约定攻打了比利时,于是英国派出了一个小分队也参加了战争。在毛奇看来,这次英国出兵没有什么好处可占,是不会太用心的,于是就没有理会。结果就这一个失误,导致了德军后来的失败。
德军到了巴黎,遭到了巴黎守军的猛烈反击。由于对军情不了解,毛奇没有进一步进攻。结果悲剧就在这一念之间产生了,明明只差一点点就可以胜利的德军,却发现法军的援军和英军联合了起来。这下,错失战机的毛奇只好下令撤退。
德军退到了马恩河流域,并在那里展开了堑壕战。1914年和1918年,英法联军与德军在马恩河地区进行了两次会战。第一次会战德军伤亡约21万人,法军伤亡约14万人;第二次会战德军损失12万人,联军损失近6万人。
两次会战后,两军又陷入僵持阶段。
毛奇有什么构想?
毛奇是德军总参谋部著名的参谋长,他是一个很有思想很有抱负的人。他一直有个政治构想:
一是创立大规模的总参谋部体制,目的就是为了统一军事行动的指挥。
二是把技术革命引入战争。不仅仅是更新军队的装备,而且要把铁路和电报用于战争。大规模的铁路建造能加快军队的动员和部署,保证部队的调动和接应。铁路和电报不仅克服了以往的给养限制、季节限制和传递限制,而且有可能在短期内把大量的兵力和装备投入某个战场,形成优势兵力,完成战略部署。
三是为了适应新的战略和执行新的战争计划,应该对总参谋部军官进行教育和训练。为此,毛奇还制定了一套所谓“通用指令”,代替以往生硬的“作战命令”。
四是进攻,但必须“先思而后行”。进攻是毛奇的军事原则,而先思而后行是取得进攻胜利的保证。毛奇主张先发制人的快速进攻战,反对防守战略。
从这些可以看出,毛奇也是个了不起的军事家呢!
什么是“堑壕战”?
堑壕战又被称为“战壕战”或“壕沟战”,它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争形式。进行堑壕战时的参战双方,都具有固定的防线。当双方的火力大大提高,而移动力和通信系统却没有多大改进时,堑壕战就会开始。在马恩河战役上,堑壕战造成了最多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