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一带,女方送新娘出嫁的人极为讲究,送亲的人也要是“全活人”,忌寡妇、孕妇送亲。洛阳民间俗语有“爹送妈不送”、“姑不娶,姨不送,舅妈送,一场病”的禁忌习俗。这些都是关于女人的禁忌。一方面是对女人的蔑视,另一方面也因女人心肠软,感情脆弱。看见亲人出嫁会悲伤、流泪、痛哭,冲淡了喜气,与婚娶不吉。迎亲、送亲的人还有属相禁忌。洛阳民间流行的忌讳歌谣为:“辰子申忌蛇鸡牛;巳酉丑忌虎马狗;寅午戌忌猪兔羊;亥卯未忌龙鼠猴。送亲禁忌中以孕妇送亲为最忌。
(六)上轿禁忌
新娘上轿前,洛阳一带有喝“催轿汤”的习俗。娘家嫂子辈给新娘做临行前的一顿饭,叫“催轿汤”。新娘吃起来很有讲究,忌讳不吃,又忌讳吃完。民歌中有这样的唱法:“如若是喝了吧,怕穷娘家;若要说不喝吧,怕穷婆婆;罢罢,我喝一半,留一半,两头都过好生活”。可见那“催轿汤”是某种“财气”的象征。上轿前,按汉族的习俗,新娘还要蒙上红盖头。红盖头是一块二尺见方的红布,可蒙住新娘的头面脖肩,使其不能被人看清楚面目。盖头的作用是通过这一形式完成一个过渡的仪式,使新嫁娘结束了在娘家做姑娘的生活进入到婆家成为媳妇。“盖头”被揭开象征了女人一生中的最重要的生活转折。回族新娘的盖头与汉族不同,它不是红色的,而是黑色的。过去,回族妇女都戴盖头,少女戴绿盖头,老妇戴白盖头,新娘戴黑盖头。这是因为伊斯兰教把妇女的头发列为羞体,必须遮盖起来。现在回族婚俗中这一禁约也不太严格了。
1.上轿忌不哭
上轿时,忌讳新娘不哭。洛阳地区有哭嫁的习俗,新娘上轿前后要放声痛哭,有的还边哭边唱着“哭嫁歌”。因为新娘上轿时不哭,人家会说新娘子傻,没教养,没人情味,婚后两口子也不会过好。这时娘家人就会觉得很难看,要劝新娘哭,送新娘的嫂辈们会半开玩笑地说:“哭两声吧,嘴里哭,心里愿,不哭两声不好看!”再不哭,母亲就要上前打着、拧着逼新娘哭了。哭嫁有真哭假哭之别,如果对婚姻满意,则哭声平平,反之,则哭声悲伤。
这种禁忌习俗的缘起,在旧时婚姻制度下,婚姻意味着少女时代的结束,离开生身父母和伙伴,去到一个陌生的家中生活,当然有离情别绪和伤感的心情,因此这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后来,演变为一种传统习俗仪式和禁忌。
2.婚轿方向禁忌
洛阳民间新娘子花轿忌三向,即上轿、下轿和坐帐的方向。这是迎亲前就看好了的,大多数是听信风水先生的。在洛阳民间,汉族结婚行轿忌讳走“回头路”,民间有“东来西走,不走重道”的规约。一则可能怕犯“重”字讳,担心走重道要重婚,民间有“走回头路,夫妻不能白头到老”的说法。二则怕一些恶鬼邪祟等在来的道上捣乱使坏,绕道走,则可以避之。这是一种避忌的思想原则,虽然简单,却可满足一般平民的心理需求。
(七)迎亲途中禁忌
1.忌“喜冲喜”
在洛阳民间,迎亲途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禁忌,要数“喜冲喜”的忌讳了。所谓“喜冲喜”,即“两家婚娶相遇”。俗以为这是不祥之兆。人们基于相克思想,喜“好事独占”,讳“福无双至”。认为两喜相遇,必有高低,败的一方则不吉利。而比胜一方“也因此而会减弱喜庆的气氛,也不吉利。如果发生了“喜冲喜”的事情时,大家都尽量避开同一天出嫁,如果避不开,就会千方百计争先进村。当然,民间还有互换物品、互相祝贺的方法代替互相竞争的方法,来化解、避免。洛阳地区的回族新娘前往男家的路上,也忌讳与其他娶亲的队伍相遇。如果相遇了,两家新娘要互换腰带,以为补救措施。
喜轿相逢,互换礼品,是一种妥协的方法,客观上也起到了互相祝福的效果。
2.忌“凶冲喜”和花轿落地
洛阳民间忌讳“凶冲喜”。如果在迎娶途中遇上送丧的队伍被认为是大不吉利的,俗语称之“凶冲喜”。如果事先知道,就会换上一个时日迎亲。如毫无准备而碰上了,只好以无法有“官运”、“财运”等语借以解脱、自我安慰来破解。当然民间也有说“棺材”谐音“官财”,不必忌讳。但民间普遍认为办丧事总是与结婚的喜庆气氛难以相谐调起来,因此,民间还是十分忌讳“凶冲喜”。
洛阳民间汉族迎亲途中有禁忌花轿落地的习俗。因为无论是新娘,还是花轿,忌讳沾水、停留、落地,必须小心谨慎,这是人们重视婚娶行为、害怕出现差错的一种心理反映。
3.其他禁忌
洛阳民间迎亲时,花轿一上路哭嫁就停止了。新娘在迎亲途中忌讳哭,这时候再哭是不吉利的。民间俗信新娘有煞气,所以禁忌窥视轿中的新娘。据说看到了新娘子会瞎眼,或者会犯着煞气而死亡,因此,人们跑到街上看娶媳妇只是看个热闹,一般是看不着新娘子的。这种煞气不但会冲犯人,还可能冲犯神灵。因此,在迎亲途中,忌讳遇见庙宇、大石、大树。如遇见,则用红毡遮掩破解。民间俗信神灵鬼祟除在庙中享受祭拜外,还会在大石、大树中窥视,新娘身上的煞气会冲犯神明,引来鬼祟破坏、捣乱。据《中华全国风俗志·河南》说:“(洛阳婚嫁)新娘轿前有两人先行,各持一红毡。每过庙,或大石、大树,均遮掩之,以为恐有触犯神明。”这种禁忌与人们歧视女人不洁的观念有关,担心新娘子会亵渎神明。当然,接新娘到男家的时辰、方向也有禁忌,一般都要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进行。
在迎亲途中,还怕出现不好的天气。民间俗语有“恶姑娘出嫁,不是刮风就是下(雨雪)”。汉族旧时的传统,花轿抬到男家门口,按忌三相的规约,顺好轿子,由两个少女来请新娘出轿。许多地方这时要放爆竹,以示喜庆。同时也是崩崩新娘子带来的煞气。新娘在下轿时和上轿时一样。也禁忌踏土,因为汉族民间俗信居处多神:门有门神,灶有灶神,床有床神,窗有窗神,因此新娘子进男家门时特别忌讳触犯各种神灵。尤其忌讳新娘子用脚踏在门坎上,据说会触怒门坎神的,俗信新娘子身带煞气、秽气,如果让新娘子踩踏了门坎不吉利,会踩了丈夫家的威风,甚至还会有妨死公婆的严重后果。洛阳民间婚娶以马鞍当门,让新娘子跨过去。据《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记载,宋代就有让新妇跨马鞍、跨秤而过门的习俗,取其“平平安安”之意。
“拜天地”是洛阳民间传统的婚姻缔结仪礼。一般是在男家中庭,设香案(天地桌),新娘和新郎在唱礼官的唱导下行交拜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拜高堂即拜公婆。如果公婆年纪尚轻(四十左右),是忌讳受拜的,恐经受不起而折福。这时往往叫新郎新娘朝神龛叩拜。古代正婚时不拜祖先,翌日始见舅姑,舅姑乃为公婆。其道理是,应先有夫妇关系,而后才有公婆与儿媳的关系。《仪礼·士昏礼》云:“质明,赞见妇于舅姑。”《酉阳杂俎》云:“腊月娶妇不见姑。”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诗云:“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八)婚宴禁忌
洛阳民间在闹洞房之前,有大办宴席招待来宾的习俗,叫做“吃喜酒”。婚宴忌讳寡妇、孕妇及载孝者参加,否则不吉。旧时民间吃喜酒时,男女不同桌。对来送亲的娘家客要单独招待。忌招待不周,让客人挑出毛病来。过去,一般是新郎出来挨桌向大家敬酒。办喜事时,忌讳吃白馒头,也是喜事尚红忌白的缘故。习惯将白馒头上点上红颜料的,称为“喜馒头”。吃红烧鱼时,吃过一面,要翻过来吃另一面时,忌讳将鱼骨翻断,以免有婚姻中途两断之虞。
吃完喜酒,收拾盘碟时,忌讳将空盘相叠,以免犯了“重婚”之讳。如果酒宴上有客人不小心打破了碗碟,也是犯忌讳的。懂得破解的人,会将碎片收拾起来,放入石臼的圆心处,表示破了又圆,以避凶求吉。
让新娘吃一种未煮熟的水饺,并问新娘:“生不生?”。此时新娘忌讳说“不生”,而必要答“生”,以取“生育”之义。民间称之为“讨口彩”。
(九)婚床禁忌
洛阳旧时民间忌讳床与桌椅柜橱的尖角相对。还忌讳闲杂人新房等进入,尤其忌讳寡妇、孕妇、属虎的人等进入。更忌坐新床,摸新房内的物品。恐会对新妇不利。新婚前一天晚上,忌空房,婚床也忌单人独睡,要由一名童男陪伴新郎。民间俗信洞房中常有狐狸、鬼魅作祟,为了驱逐邪灵的阴气,增强人势的阳气,故忌讳“洞房无人闹”,所谓“人不闹鬼闹”。当然也有害怕新娘初到男家,太过寂寞,也可借此熟识一下男家亲友。据说闹房始于六朝。一般是在婚礼后的晚上进行。闹洞房时,新娘新郎都不许恼,忌翻脸生气。俗话有“三日无大小”,闹洞房不分辈,可以不受平时长幼尊卑的限制,随便说笑逗乐。俗以为“闹喜闹喜,越闹越喜”。只是寡妇、孕妇、产妇、婴儿、戴孝者、属虎的或生辰八字与新娘新郎相克者禁忌参加闹洞房。害怕使新婚夫妇日后不和睦,或带来灾祸。洛阳一带,洛阳旧时还有听新房的习俗,忌讳新房无人听,说是“人不听,鬼听”。如果公婆发现无人听房还有意用一个扫把披上一件衣服放在洞房门外,为的是让鬼祟见后以为是有人在听房,他们就不再来捣乱。洞房新婚,忌新娘非处女,丈夫在结婚时若发现新妇的处女膜已破(惟一的标准),便要说她不贞。这一陋俗是愚昧落后的封建礼教严重扭曲了人们心理的结果。
洞房从婚日起算起,一个月内忌空房。如果婚后新娘回娘家去,也应吃过午饭即回,当天尽早回到婆家,以避空房之忌讳。否则,便会右灾厄发生。这可能就是“度蜜月”的由来吧。当然,其中也有老年人渴望早得贵子、早见后辈人的希望。
(十)回门禁忌
回门,俗称“归宁”,亦即“回娘家”。回门禁忌多是关于新妇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项。
一是时间禁忌。洛阳民间,忌祭灶,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回娘家。这与洛阳民间俗信“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有关。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日,阖家团圆,自然不便回娘家去,恐媳妇回娘家举家不团圆。所以,洛阳一带一般都是正月初二、正月十六回娘家,以便照顾到婚姻双方的团圆喜庆。
另外,洛阳一带民间有六月六回娘家的习俗,传说是为了联络姻亲间的感情,届时娘家要请闺女、女婿回门团聚。洛阳俗谣云:“收了麦,打罢场,谁家的闺女不看娘。要是闺女不把娘来看,不死公公就死婆母娘。”
这些禁忌,是要让新妇遵守往来之序。一般结婚三日时,新郎新娘要回门看望二老,但是当晚必须在日落前返回夫家,因为新婚不能空新房。新婚夫妇回门带的礼物,都是成双成对的,忌单数。礼物娘家不能全收下,要捎回去一部分。洛阳地区俗语云:“八对八,两头发”,“九对九,两头有”。新婚夫妇回娘家忌同房,俗谚云:“女婿上床,家败人亡”。
另外,回门还忌“学舌”、传话。因为此举会影响男女两家的关系,新妇也会落一个“饶舌婆”的名声。因而俗间有“会当媳妇两头瞒,不会当媳妇两头传”的谚语。
(十一)入赘禁忌
在洛阳民间,有些没有男丁的人家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和承继香火思想的影响,要招婿上门,称之为“入赘”。民间俗称“倒贴门”、“倒插门”、“倒站门”。在洛阳一带,入赘婚姻是十分忌讳的,除非万不得已,才人赘为婿。在男权社会中,赘婿是不得已的事情。世俗对赘婿十分轻视、歧视。赘婿一般是为了传宗接代,或者是为解决劳动力的不足。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
(十二)忌讳寡妇改嫁
旧时洛阳民间受封建礼教“一女不适二夫”等观念的影响,视寡妇改嫁为不光彩的事情。因此,寡妇改嫁时,民间有许多禁忌,并在风俗惯习方面明显地区别于正常的婚姻嫁娶。在洛阳民间,孀妇坐的是没顶轿,周围没有围布。还有的坐大椅或反坐方桌。上轿(椅、桌)均在村外的十字路口。寡妇改嫁时必走偏门、后门或从墙壁上凿洞钻出,不能走正门、大门。嫁时还要在夜晚,不能用鼓乐。假如被人看见,人们便以为是不祥之兆,有的还要唾骂几声,以为破解。下轿(椅、桌)时,双手端一斗粮食,转椿树,或者转碾道、转磨道。用这种办法使前夫的灵魂不再跟来捣乱。寡妇改嫁后,禁忌再到原夫家去。俗谚云:“寡妇回房,家败人亡。”到男家去的途中如遇着大树,要抱住停上一会儿。说是可以免除灾难,过好日子,不“妨”丈夫,过好后半生。寡妇出嫁后,还忌讳再回到前夫家去。
建国后,由于婚姻法的贯彻执行和对性歧视、性压迫的批判,寡妇和离婚妇女的再婚已被社会所承认。因而,再婚方面的许多禁忌,也都消失或者明显地改变了。
以上这些婚俗禁忌,大都是过去民间的一些旧俗。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提倡自由恋爱后,一切旧有的习俗、禁忌都相应地被改造或抛弃了。随着旅行结婚、集体结婚等新式婚俗的出现,许多婚姻禁忌在新一代年轻人的观念中已荡然无存。但是,习俗的力量是很顽固的,而是变换形态后又挤进了新的生活中来。像择日、避凶趋吉、慎始、善终、求子嗣、图吉祥、求富贵等思想在新的婚俗中再度表现出来,虽然形式不同,但实质还是一样。一些婚嫁习俗禁忌仍然被保留、传递下来,影响着人们的婚嫁习俗。
四、生育禁忌习俗
孕育生养是人类繁衍自身、延续生命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洛阳地区旧时,受当时医疗卫生条件和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制约,幼儿夭折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在洛阳民间,十分重视对妇女孕期的保健和饮食行动,自然就形成了不少生育禁忌习俗。主要包括妊娠禁忌、分娩禁忌和生育禁忌。
(一)孕期禁忌
在旧时,洛阳民间受古人“外象内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胎教思想的影响,十分重视胎教,基于此而也形成了妇女孕期对孕妇的诸多禁忌。
1.行为禁忌
(1)忌手抓食盐跨过门槛
孕妇忌手抓食盐跨过门槛。俗信此举会得罪门槛神,将来分娩时婴儿的手会先出来,会因此而难产。
(2)忌在门口伸头缩头
孕妇忌讳站在门口看人。俗传这样会使婴儿出生时伸伸缩缩不能顺利地产下。这是把门户和阴户相类比、视同了,也和把寝室等同于孕妇子宫宫室一样,是出于相似互感的原始思维逻辑的。
(3)忌夜晚不归,在外露宿
孕妇忌讳夜晚外出不归。因夜晚室外多鬼祟,恐胎儿被鬼煞的邪气伤害。据说夜间会有黑虎神、白虎神出没,如孕妇撞见,对胎儿最为不利。忌夏夜在室外露宿,恐有妖魔扑身,而生怪胎。尤其在雾夜,孕妇最忌在室外露宿。俗说会“雾(误)了胎儿”。
(4)忌跨过牵牛绳
在洛阳民间,汉族禁忌孕妇跨过牵牛绳的习俗。这可能与牛的怀胎期为十二个月有关,俗信孕妇如果跨过牵牛绳,就会和牛的怀胎期一样长,造成难产。
(5)忌跨过戥秤
旧时,孕妇忌跨戥秤。过去的戥秤为十六两一斤,据说孕妇从上边跨过就会使她的孕期延长到十六个月。
(6)忌坐房檐下
洛阳民间俗忌孕妇坐于房檐下,恐胎儿中风。
(7)忌在葡萄架下乘凉
洛阳民间俗传葡萄架下易藏仙家、鬼祟,怕孕妇中了邪气,又恐将来会产下葡萄怪胎。
(8)忌在非常地大小便
孕妇大小便忌在生地。在平日不常去的地方大小便,会有“异常”之虞,或谓将导致难产,使母子伤亡。
(9)忌见月蚀、月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