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世界色彩斑斓,独特而又神奇,那是一片希望的绿洲。老师们,我们要想走进那片绿阴地,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作为班主任,更是要正确认识小学生,要用母爱的师爱去关心呵护学生,让所有的小孩子都沿着一个良性的轨道健康地发展。
一、寻找“路径”,走进小学生
我们常用“日久见人心”这样一个路人皆知的成语来说明人们相处时间越长就越了解对方的道理。
相处时间长,了解就深;相处时间短,了解就浅。如果真能如此,为什么有的教师与学生相处了很常时间却对他们了解非常少呢?为什么有的小学生要在文章中尽情“渲泄”自己对教师不够了解学生的不满呢?为什么有的孩子在结束小学六年学习生活后在毕业留言簿上写下“老师,你并不真正了解我们”这样让人难以琢磨的话呢?为什么有的教师在与学生相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已经与学生们打成了一片,孩子们愿意将自己的快乐与他分享,愿意将自己的烦恼向他倾诉,甚至将一些连父母都不知的“小秘密”也毫无遮掩的告诉他呢?为什么有的小学生会说出“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知心人,我们什么事都愿跟他讲,并且总能得到他热情的帮助”这样让人感动的话呢?
这所有的“为什么”不是一个“日久见人心”的成语所能解释清楚的,我们了解学生的深浅也不完全是由相处时间的多少决定的,其中还有我们用爱与智慧的“钥匙”去开启他们心灵世界的大门。
让孩子们接纳你
你要真正进入他们的世界之中,就须“蹲下来”跟他们一般“高”,并且充当孩子的知心朋友。
让孩子信任你
说话算数,这是赢得孩子信任的条件之一。在孩子面前亲口给他们许下的愿望就要努力地实现,且莫以为小孩子嘛,给他说些好听的、诱人的话骗一骗他就算了,自己许下的承诺背过身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而天真的孩子却在一边认认真真掐指计算到实现愿望的那一天还有多久才来。当孩子们达到我们提出的学习目标时,我们应该兑现自己的承诺。让孩子信任你,你还得表里如一,要求孩子做到的你首先要做到。真正让孩子们信任你。
让孩子喜欢你
作为教师,除了上的课让学生拍手称快之外,你应当自问是否还有让学生喜欢或者吸引学生的地方。你是否有幽默感,是否有乐观、豁达的性格,是否精通电脑,是否能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如果你能够做到其中的某一点或两点,那么你会惊喜地发现,当你有意无意将这些闪光点表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他们会更加地喜欢你。
当孩子们既接纳了你、信任了你又喜欢上你,他们的心灵世界便会竞相向你敞开。
二、把握特征,了解小学生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品德、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诸多方面引起了巨大的变化,在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产生了诸多显着特点。
感知、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他们的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起初,他们选择观察对象常常从兴趣出发,以后则渐渐能够按照学习任务的需要去感知事物。对于空间特性的知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还需有具体事物支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他们的空间知觉渐渐从直观向抽象过渡;对于时间特性的感知,小学生入学时能掌握他们经验范围内的时间概念,但对于与他们的生活关系不太密切的时间单位不能理解,而且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也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力和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都会不断提高,开始逐步懂得珍惜时间,学习的自觉性也日益增强。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而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有时记起来却感到困难。他们能记住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而对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却难以记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对词的抽象识记和意义识记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片面、模糊逐步向完整、正确的方向发展。低年级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直观性。低年级学生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而高年级,他们开始能够依靠表现一定数量关系的词语来进行概括。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掌握概念中直观、外部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掌握抽象、本质特征的成分不断增多。
情感、意志的特点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常有不稳定的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到了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此时他们的好恶不再是只停留在口头或面部表情上,而是常付诸于行动。随着求知欲的日益增强,他们不再满足于问“这是什么”,而开始问“为什么”,认识、分析各种问题开始注意从动机、效果多方面评价自己和他人,对成人的依赖性较低年级小学生明显减少。
小学生的身体器官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会渐渐增强,他们能够自觉地完成作业。在遇到难题时,有时也能够控制自己不泄气、不分心,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另外,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比较强,因而家庭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比较多,孩子较易形成任性等不良习惯,因而班主任更应注意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情绪、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阶段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高年级学生已能感受到生活新奇和美好,喜欢动脑筋,乐于提问题,但仍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
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作出评价。他们逐步学会了用道德观点和社会准则来评价别人和自己的行为,能够同时看到正面和反面、优点与不足。另外,随着个性的发展,小学生的个性特征也不断增强,性格对他们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虽然小学生性格的可塑性很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行为会渐渐形成习惯,性格也就越来越稳定,越来越难以改变了。
综上可以看出,班主任应了解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教育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
三、理解与尊重小学生
1.理解与尊重小学生的人格和自尊
小学生天真、单纯、容易受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人格,只有在成人的正确教育和呵护下,方能健康地发展。班主任是学生人格和自尊的直接保护者。班主任要致力于创设一种师生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友爱氛围,把保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自尊心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原则。老师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更尊重老师。在一次听课中,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无意中发现一位基础较差的女同学,也和其他同学一样举起了手,但是让她回答问题时,她连一个字也回答不出。这位老师下课后问她为什么不会也举手,谁知她哭着说:“不会,别人都会,如果我老是不举手,别人会更笑我的……”老师没有指责她,沉思良久,就和她约定:“以后我再提问时,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老师心中有底,她再没有遇上站起来又回答不出来的难堪了。同时,老师抓住她举左手的机会点她回答问题。并抓住细小的进步大力表扬她,让她拥有自信心,从此以后,她学习进步很快。
2.理解与尊重小学生的情感
尊重学生的情感与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情感是行为的动力,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都与他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学生只有在健康良好的情感状态下,才能安心接受教育。班主任采用专制、冷酷、高压式的管理方法,极易使学生产生紧张、焦虑、忧郁、恐惧等负性情感。而这些负性情感一旦形成和发展,就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个人感受、师生关系和班级管理产生强烈的冲击。因此,无论是从学生情感健康发展的立场出发,还是从减少负性情感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出发,班主任都应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式的、愉悦的、相互信任的和亲密的情感关系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把与学生的情感关系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对学生的情感表现多理解、多宽容、多尊重、多支持与帮助。班主任应主动帮助学生克服各种情感危机,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培养学生情感表达和自我调控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情感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健全的发展。例如,一位班主任在总结会上说:我班的朱小明,上个月叫他去锻炼,他经常不去,而上周五学校运动会上,朱煜明在跑步比赛时,摔了一跤,我找到他后,发现他的左裸关节肿得很厉害,我关心他,哪儿有痛,给他按摩,涂红花油,减去痛苦,让学生感到我在关爱他,此时再晓之以理,学生乐于向我承认,以前不去锻炼是他的错,他以后会认真地去锻炼了。现在成绩也很好。
3.理解与尊重小学生的自主性
很多情况下,学生只能听班主任的,只能按纪律和管理的要求去思考去行动。他们常常不得乱讲、乱动,不得与别人有所不同,在没有许可下不得自作主张。在所有这些看起来“十分合理”的管理要求的作用下,严重影响了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自主性,学生则因此被培养成为对他人言听计从、唯唯诺诺的“乖顺儿”。显然,这与现代社会要求个体具有自主性相矛盾。如某班的张三喜欢画画、李四爱好打乒乓球、王五喜欢运动……等等,班主任应该让他们发挥各自的长处。一个聪明的班主任应牢牢记住:尊重学生思想和行为具有自主性,实质上是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重,培养思想和行为具有自主性的学生,实质上是在为未来社会培养有自主、独创意识和能力的人才。
4.理解与尊重小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心智和个性的发展各具差异。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必须尊重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班主任首先要有个别差异的意识。十个指头有长短,班上几十号学生,每个人的情况各有不同。班主任要勇于承认这种不同,接受这种不同。其次,班主任要了解学生个别差异的程度和情形,并结合学生的个别差异,提出针对性的管理目标和要求。再次,班主任应允许学生在达到管理目标和管理要求的时间上有先后、程度上有高低。最后,班主任应努力做到对学生不偏倚、不歧视,不能因家长的身份、地位左右自己的观念、态度,平等地对待全体学生,不能有亲疏远近,厚此薄彼之分,班主任应该全面了解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基础的不同,进行分层次分类别指导教育,努力发现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肯定性的评价。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导教育,如某班张三要用正面教育、李四喜欢多表扬、王五要批评以后才会改错……等等。
5.理解与尊重小学生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