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人体就是药师傅
26695200000006

第6章 头部(3)

在运送病人到医院的途中,要保护好病人。应把病人平托起来使其在车上躺平;如无急救车,可用平板三轮车护送病人;沿途要有专门人员保护病人的头部,避免头部发生剧烈摇晃和震动;头的位置要偏向一侧,便于呕吐物从口腔中流出,以免误入气管内发生窒息;发生呼吸困难者,可给氧气吸入;如病人神志尚清楚,要多进行劝说和安慰,以免其精神过分紧张而使病情加重。

送病人入院应避免长途运送,尽量就近就地治疗。由于中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医院都有救治的条件。送就近医院能得到及时治疗,也能减少路途中的摇晃和颠簸。长途运送有时是非常危险的,可导致病情的骤然恶化,使病人失去抢救的机会。

脑中风病人度过危险期后,就进入了康复锻炼阶段。此时病人神志渐渐清醒,主要症状是半身不遂、肢体偏麻、舌头僵硬、言语不清或失语。

有些人认为,中风病人住进医院,吃上药、输上液就万事大吉了。正是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了许多病人残疾,严重影响日后的生活质量。对中风患者的药物治疗只能算完成了疾病治疗任务的一半,更艰巨的任务是通过早期和持续的康复训练,使他们尽可能地恢复正常的功能。

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位老人,他不幸中风,在神经内科住了3个月,命虽然保住了,但从此瘫痪在床。他的儿子带着他去了好几所大医院的康复科,但得到的答复都是:“你来晚了。”其实,类似这种情况的中风患者并非少数,由于他们已错过了最佳康复期,均不同程度地留有后遗症。

康复训练主要采用的方式有按摩、由别人帮助的被动运动和病人自己参与的主动运动。有人担心早期活动会引起再出血,其实康复锻炼引起再出血的机会很小。一般而言,只要血压平稳,脑出血病人进行康复锻炼时动作不过猛,就不会引起再出血。

对于那些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注意变换他们的体位,将患肢摆放于良好体位。变换体位时,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本人翻身的能力。训练时要注意对肩关节的保护,活动范围控制在肩关节全部活动范围的一半为好。先活动大关节再到小关节,每个关节活动3~5次即可,每天分几次重复以上动作,以不引起各关节疼痛为原则。

对于那些可以坐起的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时,家属可指导他自己穿脱衣服。脱衣时先脱健康侧,再脱瘫痪侧;穿衣时先穿瘫痪侧,再穿健康侧。并协助他练习洗漱、吃饭等日常活动能力,坐位时注意坐姿正确,保持身体平衡。

如中风病人能独立坐立30分钟以上,即可练习床边站立,并逐渐使瘫痪肢负重,继续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如能独立站立30分钟以上,且有移动能力时,则可进入步行阶段,先搀扶他的瘫痪侧上肢行走,或用拐杖协助行走,逐步独立行走及上下楼梯训练。

中风病人的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贵在坚持,切忌急于求成。无论病情多重,只要有毅力,坚持科学训练,都会有程度不等的收获。同时还应配合针灸治疗,对提高疗效、减轻后遗症、降低致残率大有裨益。

掌握正确的养脑健脑方法

大脑功能强盛是人体健康的前提。人类的健康和寿命虽然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对脑力劳动者来说,首先要学会科学用脑和健脑。源远流长的中医养生学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可供参考。

注重“脑力运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逐渐萎缩,但经常用脑可防止大脑衰老,这就是所谓“用进废退”。积极有效地进行“脑力运动”,对健脑强体,抗衰老是十分有益的。

古人主张“博学强记”,意思是说学习的内容要广泛一些,知识要渊博,又要有良好的记忆力,二者相辅相成。“博学”可以增强记忆,“强记”又可促进“博学”。

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关键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兴趣的东西,常常一记就牢,久久不忘,而且感到乐趣无穷,比如练习书法、绘画,或读书看报,着书立说等。广泛培养兴趣,勤奋用脑学习,每天过着有节奏的,规律化的生活,生活充满乐趣,对健康就十分有益。

“浴脑”锻炼

大脑不仅要勤用,而且要会调节、保健。每天清晨起床后,宜到公园、江边、郊外或庭院等处,散步、做保健功、太极拳,或做气功锻炼等;学习疲劳时,要改变一下环境,听一听美妙动听的鸟语、溪间流水或悦耳的音乐,或观赏品味一下绿草花香。这些声音和环境会使人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可以很快消除脑疲劳,提高脑效率,这种锻炼称为“浴脑”锻炼。

静坐养脑

道家认为脑部为上丹田,是精髓的聚集处;心为中丹田,是神能的聚集处;少腹(小腹)为下丹田,是精气的聚集处。“田”是可以耕耘播种的地方,三丹田就是可以生发出精、气、神的地方。精是生于下丹田,气是生于中丹田,神是生于上丹田。

道教非常重视三丹田,尤其重视上丹田脑部的保养。他们养脑的方法就是练静坐,通过练习静坐,让心神安定。所以,我们应该每天静坐十分钟,来让自己心神安定,养护大脑。

节欲健脑

中医学认为,大脑的活动有赖于肾中精气的充养。肾中精气充足,大脑就能得到滋养,大脑功能强健,则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反之,则可导致智力减退,反应迟钝。

肾中的精气容易随着性生活而流失,因此,节欲可以养精,精气充足才能健脑养神,延缓大脑衰老。反之,性生活过度,导致肾中精气过度流失,大脑得不到肾中精气的滋养,便会导致未老而先衰,头脑昏昏,智力减退,精神萎靡,百病丛生。

补脑益智

大脑需要大量的营养,可适当吃一些健脑的食物或药膳。这里有一个健脑处方:胡桃仁1000克,龙眼肉500克,蜂蜜2000克。蜂蜜煮沸后,与捣碎的胡桃仁和龙眼肉一起置罐内拌匀即可服用。每日服2次,每次30克,长期服用,必有效益。此外,亦可服用龙眼肉粥,莲子粥、大枣粥等,其健脑作用亦很好。

动手健脑

人们常说“心灵手巧”,锻炼手的灵活性是锻炼大脑的最好方法。手指功能的技巧锻炼可促进思维,健脑益智。如练习健身球,即手托两个铁球或两个核桃,在手中不停转动,长期锻炼则有良好的健脑作用。古人养生,尤其喜欢练习书法、绘画、弹琴等,都是在通过锻炼手来达到锻炼脑的目的。而且,这些运动还是一种让大脑、身体乃至心灵相结合的平衡运动,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法,我们不该扔了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按摩健脑

历代养生家都很重视健脑按摩。其方法如下:两手十指从前发际到后发际,做“梳头”动作12次;然后,两手拇指按在两侧太阳穴,其余四指按住头顶,从上向下,从下向上做直线按摩12次;最后,两拇指按在太阳穴,用较强的力量做旋转揉动,先顺时针转,后逆时针转各12次。上述按摩,早晚可各做1次。经常坚持按摩,可调和百脉,养神健脑。

(第三节) 中医谈睡眠

人为何要睡觉

厂房的机器运转一段时间后,也需要检修保养。人更是如此,在白天工作劳累之后,需要美美地睡上一觉,好好休整休整。否则,这台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就会出现故障。

睡眠是人体所具有的一种规律性的自我保护性机制,也是人与大自然的昼夜交替规律相适应的体现。那么,人是怎样从清醒状态转入睡眠状态,又是如何从睡眠中醒来的呢?中医认为,睡眠-觉醒周期与阴阳消长、营卫运行等方面有关。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有其节律性,人体阴阳变化与之相应,也有明显的日节律。早晨人体的阳气随着自然界阳气生发而由里出外,阳气渐长,中午时分人体阳气盛于外部,黄昏时阳气渐消,夜间阳气潜藏于体内,于是就进入睡眠状态。

黎明时,阴气已衰,此时阳气开始生发,即进入觉醒状态。人的睡眠是由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和人体气血阴阳变化所决定的,它像有规律的潮水涨落一样,呈现周期性变化。

中医学还常用营卫运行来解释睡眠。营是指营气,中医认为这种气有营养作用,运行在脉内。卫,有卫护、保卫之义,卫气行于脉外,与行于脉内的营气相对而言,属于阳。

正常情况下,卫气在白天行走在六腑体表的经脉之外,循行25周,夜晚则沿五脏循行25周。每天从黎明眼睛睁开时候开始,卫气从目内眦上行头部,循手足太阳、手足少阳和手足阳明经,到达四肢末端,再通过四肢的阴面上行至目,这为一周。

从入夜到黎明,卫气则从肾开始,依次由肾、心、肺、肝、脾五脏循行,然后又返回于肾。一夜之中,卫气往复环转行于五脏25周次,昼夜一共循行50周次。

当卫气行于体内五脏时,人便入睡;当卫气从目内眦出于体表时,人便醒来。正常人应该是白天特别精神,晚上困倦,这叫“营卫之行不失其常”。若卫气循行异常,则可表现睡眠异常。如卫气行于体表时间长,则少寐;卫气行于五脏时间长,则多寐。人到老年,由于气血衰弱,肌肉枯槁,气道干涩,就会导致白天精神不佳,昏昏欲睡,而晚上却又睡不着。

另外,睡眠与脏腑神志也有关。中医认为,心藏神,人的神志活动总统于心,又将它分属给五脏。如果人体五脏精气充足,气血和调,神志活动正常,则睡眠也正常。否则,脏腑功能失调,神失所藏,则会导致睡眠障碍。有些人心里老是惦记着某事,或是异常兴奋,容易导致失眠。因为,睡眠时神归于心,如果心神不宁,神不归心,当然是难以入睡的。

梦是怎样来的

说起梦,会使人们很自然地想起“南柯一梦”这个故事。其实,每个人都做梦,而且梦境千奇百怪,时而杂乱无章、虚无缥缈,时而若有其事、醒后记忆犹新。

梦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对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夜里做梦与白天或以往的活动有关,这种看法是很有道理的。

例如,亲人或朋友身体多病,有时可梦见他们病死的情景;白天遇到一些惊险的事情,晚上可能做梦掉入深渊而被惊醒;白天遇到一道数学难题,做梦可能继续解题;喜欢音乐的人,常做梦参加盛大的音乐会;心情愉快时,可梦见风平浪静的海滩,鸟语花香的山庄;情绪悲伤、忧郁时,常梦见乌云翻滚、疾风暴雨的天气,诸如此类光怪陆离。

有时梦境平凡,有时离奇,有时与生活经历有明显联系,有时则完全脱离现实。但做梦的内容永远为人们的生活环境所左右,为人们的生活经历所决定。所以,梦境的产生无疑与本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爱好、愿望想象、经历回忆、生活思虑等有密切关系。它是我们白天工作和学习的继续,也是我们生活的继续,梦在我们生活中,梦也是生活。

早在我国先秦时期,人们就曾对梦的本质作过一些解释。如《庄子》中载:“梦者阳气之精也,心所喜怒则精气从之。”《梦书》中说:“梦者像也,精气动也。”

中医学认为,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梦是精气的一种运动形式,是魂魄随神飞扬的持续寐态。形体和心神都在活动,这是清醒状态;形体和心神都处于安静状态,人就入睡;形体处于安静状态而神魂不静,就会出现各种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