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件事,我只想说,现在的中学生怎么就想不开呢:因为遭到拒绝就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也太不值了吧,父母辛辛苦苦把你拉扯那么大,你却那么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你的离去会让多少人伤心难过,就仅仅因为那么点小事结束自己的生命?你可知天涯何处无芳草?为了那么一棵小草你放下一切,我看你也傻到了极点,可悲更可恨!
(2)不堪学习重压
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在抱怨,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作业都那么多,其实作为家长的我也在抱怨:为什么女儿要写的作业那么多?要不是女儿的班主任是我曾经的同事,我一定去和他“理论理论”。可我也曾经做过学校领导,我明白:老师又有什么办法呢?举国上下都在抓应试教育,教学成绩是根本呀!难道你没有听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吗?我看这句话完全可以这样理解:有分的学生有命根,没分的学生就没有命根了。
2004年3月11日下午,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的两名女高中生陈薇和陈燕玲,在写下遗言后,拥抱着从楼顶上跳下。
她们在遗言中写道:“我们不喜欢这个世界,学习的压力真的很大,让我喘不过气来,学习给我的压力真的太大了,我希望你们都能够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有个好的将来,不要像我们,竟输给了成绩。所以,我们必须选择离开。”
2006年12月1日,山西某中学初一女生张芳,因课业负担太重,产生了厌学情绪,喝农药自杀。张芳性格比较活泼,学习成绩还好,自杀前并没有出现什么异常现象,只是有一天,她对妈妈提起,学校经常补课,作业又太多,学习太难了,她不想上学了。
张芳的家长认为,学校补课太多,学习压力太大,是造成孩子自杀的重要原因,所以学校应该承担责任。张芳的同学说,老师经常让他们留下来补课,学习成绩不好的还要被单独留下,有时要到晚上九点多才回家,不少学生都产生了厌学情绪。张芳的老师也承认,学校现在主要是看教学成绩,教学成绩上不去,老师压力都很大。老师还说,中学里科目多,如果每个老师都留一点作业,总量就大了,这么多的作业就是让大人做都有难度。但校长认为,补课是出于老师的责任心,目的是把学生教好,张芳喝农药是在家里,和学校没有责任。
2007年8月6日凌晨,广东省某市高二的学生小军从学校宿舍楼6楼跳下来,结束了自己18岁的生命。引人最关注的是:导致他自杀的直接原因竟是因为服用止咳露上瘾无法自拔,但是他为什么要喝止咳露呢?
小军从小就很听父母的话,小学六年级前成绩一直很好,篮球也打得非常好。进入初中后,由于老师布置的作业越来越多。小军不仅没有时间打篮球,而且每天晚上要写作业到很晚,有时要熬到凌晨一点多。由于睡眠不足,小军白天上课没精打采,对此他很苦恼。在同学的推荐下,他开始每天大量喝止咳露。止咳露由于含有麻黄碱和磷酸可待因等药物成分,超剂量服用会使人处于兴奋状态,产生幻觉和妄想,可以短时间缓解一下学习压力。但是,服用过多就会产生药物依赖以及精神抑郁、手脚发抖、牙根溃烂、大小便困难等症状。连续5年大量服用止咳露的小军,一直被药瘾发作、身体痛楚、情绪抑郁、失落、迷茫等折磨着。他终于在8月6日凌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面对如此众多的应试悲剧,一位老师说得很形象:“应试教育绑架了学生,也挟持了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层层加压,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齐心协力与分数较劲,而学生的身心健康、内心感受却无人顾及。”这位老师道出了中国当代教育的隐形弊端。
(3)上大学没看到希望
早在2002年7月,《中国教育报》曾发过这样一篇报道:北京市从6月21日到7月12日半个月的时间,就有4名重点高校的学生自杀。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让人看了心悸!那我们再看下面的连续的报道:
2003年7月15日上午,北京一名来自内蒙古的女学生,因感到学习压力过大,生活没有意义,从女生宿舍楼9楼跳下,当场身亡。
2003年12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一男生留下遗书,赤裸着身体跳楼身亡。
2004年4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一名研究生跳楼自杀。
2004年5月18日,中国政法大学一男生半夜跳楼身亡。
2004年7月1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管理系一女生坠楼身亡。
2004年9月22日,北京大学一女博士从13楼坠下身亡。
2004年12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一毕业生不堪就业压力自杀。
2005年2月18日,中国传媒大学一女研究生在家中跳楼身亡。
2005年5月7日,北京大学数学系一博士跳楼身亡。
2005年5月13日,北京大学医学部一大三学生在成都机场自杀。
……再往下说,每年递增学生自杀趋势会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我们不禁要问,在这个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为什么中国教育至今还不像有些国家一样,重视从小培育学生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呢。难道今天的压力比战争那个年代还大吗?为什么中国这么多的大学生都无法承受一些很小的挫折?中国大学生的意志,为什么变得如此脆弱?中国的中小学校、大学院校难道真的没有办法强化学生的意志吗?学校里频繁发生这么多的悲剧,教育界在深刻反思之余,难道还不应该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吗?
近年来,中国社会调查所曾经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等地高校1000名大学生展开了一项针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问卷调查,竟然发现,有超过四分之一的被访者曾经有过自杀念头。中国还有多少大学生传染上了“自杀病”!就在你读这一句话的时候,不知哪所学校又发生了学生自杀事件!
(4)活着没有理由
2005年11月,南昌莲塘的一位中学生跳楼自杀,临死前他留下了一句话:“我并不害怕学习,但是人生太没有意义。”
2006年9月初,广东珠海平沙一中的优秀生刘艳军,自杀前在遗书中说:“我根本不知道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她在留给老师的一份遗书中说,“我一直想:如果这次考试考不好,我就去死。果然没有考好,一年的努力白费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那么努力却还是没有考好?为什么?为什么?”
2007年8月,北大中文系一名学生,从北大逸夫苑楼顶跳下,她自杀前曾经在网上留下了一个帖子,帖子的内容是这样写的:“我列出一个单子,左边写着活下去的理由,右边写着离开这个世界的理由。我在右边写了很多很多,却发现左边没有什么可写的。对于亲人,我只能够无奈,或许死后的寂静,就是为了屏蔽他们的哭声,就是能让人不会在那一刻后悔。”
看到这样的悲剧,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视为应试教育成功者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会觉得生命没有意义?那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教育究竟有没有帮助学生找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责任?为什么像北大这样的名校也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发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5)用生命批判应试
2005年6月20日,年仅18岁的少年作家蔡小飞,从天津一家宾馆13层跳楼自杀。他在自杀前不久,还参加了高考,并写了一篇题为《留给明天》的批判应试教育体制的作文。这篇作文不仅获得了满分,还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1987年12月,蔡小飞生于上海,10岁就加入了上海当地少年杂志社。1999年,凭借《是谁出卖了文学市场》红遍上海文学圈。蔡小飞在其代表作《留给明天》一文中这样写道:
“出卷子的老师,如果我骂你,也请你理解我,是你,断送了我,是你留给我一个并不美好的明天!
我的明天是什么?是一张没考好的卷子!上面有老师的红叉和批判!是的,这张卷子就是我的明天,对于你来说它不算什么,对于一个考生来说,他就是我的未来!
明天?我的未来?我的梦想?”
离考试结束还差10分钟,监考老师依旧摇着折扇,如同蔡小飞小说中的铁扇仙,后座的女生强忍着眼泪,这一刻,他真的绝望了。
一个人在他绝望的时候,他会产生幻想,在蔡小飞的幻想中,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四年后,穿着洁白的制服站在抗击病魔的前线。
在幻想中,他有很多的学生,也有他尊重的老师,妈妈依旧会鼓励他,她说:“儿子,你一定能行,你从来没有让妈失望过。
“我把我的未来留给明天,我把我的生命留给时间,我把我的汗水留给这张试卷,我希望一死,如果我的死能换回这黑暗龌龊的教育制度,能唤醒如今生离死别的高三,等唤醒我所有的等待……
“我愿意放弃我的明天!”
蔡小飞呀蔡小飞,你的死根本什么都换不了,你只能让家里的亲人痛苦,最多是应试教育的又一罪证。其实每个人都应该调整心态,积极地面对生活,全面地看待问题,不应该钻牛角尖,更不应该消极厌世或采取极端的做法警醒他人。生命诚可贵,我们应该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