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路感染的机会,女孩大大多于男孩,因为女孩的尿道短,易发生上行感染,尤其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这和使用尿布有关。儿童期发病多因穿开档裤或坐在地上玩耍,尿道口接触细菌污染物的机会增多。因此,家长要注意小儿大便后的清洁卫生,尿布要用开水泡洗,不穿开裆裤,勤换内裤。
尿路感染后,多数病儿会发热,小便次数增多,小便时尿道口刺痛,尿液呈点滴状,排出的小便混浊。尿中可有红细胞、白细胞或脓细胞,这需要作尿液实验室检查和细菌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
不同年龄的小儿得了尿路感染后,表现的症状差异很大。新生儿可突然高热、呕吐,并出现抽搐,来势凶猛,有时会认为是化脓性脑膜炎。而婴儿可以不发热,因为使用尿布,难以计算小便次数,所以不易发现小便次数增加,也难以发现尿急现象。有时仅因小便时有刺痛感而表现哭闹。儿童期则都有明显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有时会出现尿床,少数可有血尿。
尿路感染只要诊断明确,服几次药后见效很快,小便不痛,次数减少,实验室检查尿液也可能正常了。此时,家长以为孩子的病已好了,服药也不按医生的嘱咐了,那就很可能重新出现症状。为了能根治本病,一定要坚持4周甚至更长期的药物治疗,全程治疗可防止由于复发而转为慢性。停药后需间隔1~2个月,做尿液细菌培养2次。如果复发是在药物全程治疗期间内,而且尿液培养的细菌与上次相同,那必须要找出治疗失败的原因,多数是不按时服药而使药物剂量不足,或曾中断过服药。因此,应按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