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爱孩子就让他做自己
26738800000014

第14章 让孩子有自我控制的能力(1)

人类之所以能抵制本能的冲动,就是因为人类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正是这种自我控制能力才真正区分了物质生活和道德生活,也正是这种自我控制能力构成了品格的主要基础。

一个人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控力。人的自控力虽然带有先天性,但后天的影响、教育、自身修养更为重要。自控力的培养跟其他能力的培养一样,应该是越早越好。对于孩子来说,更是这样。

有自控力的孩子成就高

自控力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有自控力的孩子能够抑制冲动、抵御诱惑,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所以这样的孩子在未来取得成功的概率比较大。

20世纪70年代,在沃特尔·米歇尔的策划组织下,在美国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基地内进行了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

实验人员给每个4岁的孩子一颗好吃的软糖,并告诉孩子可以吃糖。但是如果马上吃掉的话,那么只能吃一颗软糖;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的话,就能吃到两颗。然后,实验人员离开,留下孩子和极具诱惑的软糖。

实验人员通过单面镜对实验室中的幼儿进行观察,他们发现:有些孩子只等了一会儿就不耐烦了,迫不及待地吃掉了软糖,是“不等者”;有些孩子却很有耐心,还想出各种办法拖延时间,比如闭上眼睛不看糖、或头枕双臂、或自言自语、或唱歌、讲故事……成功地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顺利等待了20分钟后再吃软糖,是“延迟者”。

实验到此并没有结束,研究人员一直跟踪追随这些参加实验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他们就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研究人员经调查发现:“不等者”在个性方面更多地显示出孤僻、易固执、易受挫、优柔寡断的倾向;“延迟者”较多地成为适应性强、具有冒险精神、受人欢迎、自信、独立的少年。两者学业能力的测试结果也显示,“延迟者”比“不等者”在数学和语文成绩上平均高出20分。

实验说明,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强,他们能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抵制外界各种诱惑,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的实现。因此,可以说,自控力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令人担忧的是,这个实验也针对我国的孩子进行过,结果却不令人满意。

2004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心理学大会上,澳大利亚专家莫尼卡·屈斯克利博士进行了一项儿童自制力的实验。他在孩子们面前放两盘巧克力,一盘多一盘少。如果孩子能够忍耐15分钟,他就可以吃到多的那盘,反之则只能得到少的那盘。结果,超过80%的孩子只忍耐了几分钟就按铃呼唤实验人员要求得到巧克力。莫尼卡·屈斯克利博士说,这个实验说明,中国儿童耐不住眼前的诱惑,自制力较弱。这种情况十分令人担忧。

屈斯克利的中国同事刘文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中国孩子这一状况。首先,中国儿童习惯于听命于包括家长、老师在内的外界力量,而很少做出独立的决定。因此,如果父母命令等待15分钟,他们可能会乖乖听话;但如果自行抵御诱惑,他们中的大多数就会茫然失措,听任本能做出决定。第二个原因在于,目前中国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通常独享父母的宠爱和家庭资源,少有需要忍耐的时候。而国外儿童大多有兄弟姐妹,有通过忍耐和等待获取父母注意力的经验,因而较有耐心。

现实中,我们孩子表现出的自控力也不容乐观。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做作业时不专心,一会儿吃点东西,一会儿玩玩游戏;有时家长不在家,就整天看电视或者上网,根本没有自控能力。

在社会上也是如此,一家报纸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件事,题目是“五分钟两条人命”。事情是这样的:一名高中生在中午放学后去一家饭馆吃饭,由于中午人多,他要的饭菜迟迟没有上来,后来他发现一位比他晚进来的顾客先吃了饭,于是非常气愤,和饭馆服务员大吵起来了,不管服务员如何解释道歉,他就是不依不饶,最后竟然和服务员动手打架。打架过程中,由于失手这位中学生被打中头颅,结果抢救无效死亡。那名服务员也锒铛入狱。在采访中,饭店的厨师说:“其实,是因为这位中学生要的菜缺少一种配料,结果晚上了五分钟,没想到出了这么大的事。”

所以,父母要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让他们做自己的主人。

智慧父母的教子心经

1.通过“延迟满足”的方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家长总是能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可以说要什么给什么,但是家长对于孩子这种有求必应的行为却剥夺了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锻炼机会。所以这种状况必须有所改变。比如:孩子要吃,爸爸妈妈不要一概接受或拒绝孩子,可以采用“延迟满足”的方法。比如,在保证孩子三餐吃饱的前提下,让孩子完成一个“任务”后再吃零食。“任务”可以是等待,也可以是学一个小本领,或者是听妈妈讲一个故事,只要是能够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延迟”方式都是可取的。

再比如:和孩子做游戏的时候,家长不要让孩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也可以运用“延迟满足”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又比如孩子想买一个新玩具,爸爸妈妈可以建议等到节日或他生日时再买给他;在和孩子一起玩竞赛游戏的时候,不要每次都让孩子赢,让他先输再赢的方法也能让孩子获得延迟满足。这样,孩子在和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或正式比赛时,就不会经受不起挫折或因失败而失去信心了。

2.父母引导孩子,遇到事情“想一想,再去做”。

与成人相比,孩子行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冲动性强,孩子在做事前常常不假思索,很少考虑行为的后果,而不像成人会在具体行动前先仔细考虑,考虑到该行为的利与弊,从而相应地采取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

因此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做事之前先想一想,想一想这么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对他人会产生哪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然后,再采取适宜的做事方法。比如:孩子在上课时想说话、做小动作,如果这时候他能先想一想这样做的后果,认识到上课讲话不仅自己听不到老师的讲课,影响到自己的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周围其他同学的听课,那么他就有可能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专心听讲。

3.让孩子学会一些必要的自我控制办法。

孩子自控力的提高,一方面要依靠自我控制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掌握有效的自我控制办法也是提高自控力的必要前提。

比如对于争抢玩具,不少孩子都知道这样做不对,应该控制自己的行为,应该谦让,但实际上他们常常事到临头,没办法控制自己。所以,孩子必须学会一些自我控制的办法。比如:注意力转移——先玩别的好玩玩具;或者延迟满足——自己过会儿也可以玩等,从而有效地抵制玩具的诱惑,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减少矛盾、冲突的产生。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经常和别的伙伴闹矛盾、发脾气。他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个钉子。

第一天,男孩钉了37个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得多。终于有一天,他一个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

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拔掉一个钉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

“钉钉子”实际上就是孩子控制自己的办法。有效的自控办法有助于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诱惑面前,教会孩子拒绝

现代社会,摆在孩子面前的诱惑实在太多:金钱、色情、赌博、网络、烟酒……而孩子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不断变化的时期,天真活泼、敢想敢干、精力旺盛、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理解能力差,缺乏克制能力,不能正确认识事物本质,分辨能力差,做事情不计后果。

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孩子很容易受一些社会不良习气的诱惑,而成为“问题少年”,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时下,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正逐渐渗透到家庭和校园里,这些不良风气不仅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影响到孩子以后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会让孩子的意志力减弱,经受不住诱惑,还有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

美国某传媒公司对全美各监狱的16万成年犯人做过一项详细调查,发现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这些不幸的男女犯人之所以沦落到监狱中,有90%的人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受住本能的诱惑。

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到走进社会参加工作,他的生活中时时刻刻充满诱惑。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强自己的抵抗力。法国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从孩子开始对事物有分辨力的时候就应该教会他忍耐和选择。”

世界球王贝利很小的时候就体现出了过人的足球天赋。在孩子们自己组织的足球比赛中,他常常有优异的表现。

一起踢足球的孩子中很多人都有抽烟的不良嗜好。有一次,小贝利参加了一场激烈的足球赛,中场休息时,贝利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就向小伙伴要了一支烟,没想到自己吸了几口,感觉很得意,好像疲劳感消失了。

这一切碰巧被他的父亲看到了。后来他的父亲责问他:“你有没有抽烟?”小贝利诚实地回答:“我抽了。”贝利这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低下头,一声不吭。

贝利的父亲没有大发雷霆,只是轻声地对他说:“你很有踢球的天赋,可是这不证明你可以取得成功,如果你没有控制自己的能力,开始吸烟,最终会毁掉自己的身体,那时你的天赋都是白费。作为你的父亲,我希望你能够认真选择自己的人生路。”

父亲的一番话,让贝利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他坚决地说:“爸爸,我再也不抽烟了,我一定要当个有出息的运动员。”

从此以后,贝利再也没有碰过烟,并且刻苦训练,球艺飞速提高,最终成为一代球王。如今,贝利已成为拥有众多企业的富翁,但他仍然不抽烟。

人都有欲望,孩子的欲望表现得更为直接,好吃、好看和好玩的东西对他们的诱惑非常大。该要的可以要,不该要的绝不能拿,如何把握并控制住自己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为人父母者,有责任帮助孩子抵御生活中的种种诱惑。

有一天,上小学的女儿口袋里突然多出一包零食来,妈妈问她是怎么回事,她支支吾吾不敢说。在妈妈反复追问下,她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女儿与她同学在校门口捡到10元钱,两人将其平分了,她把分得的钱拿去买了零食。

妈妈知道后不能对此事不闻不问,结合这件事,妈妈耐心地给女儿讲道理,让她明白:捡了钱,虽然暂时没找到失主,但这钱仍然属于失主而不属于捡钱者。如果拾钱者擅自将钱花了,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正确的做法是将钱拿去交给老师。

针对可能给孩子带来动力的诱惑,父母也要予以分析,让孩子想明白其中的道理。有个孩子期中考试后名次明显下滑。爸爸批评他,他却嘟嘟囔囔地说:“别的同学在考试中都作弊了,只有我没有,下次我也作弊,成绩自然上去了。”爸爸听见了,就主动到儿子的房间里对儿子说:“你追求好成绩是对的,说明你有上进心,但是用作弊的手段得来的高分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光彩的。从现在开始,你就踏踏实实地努力,我相信,你的期末成绩一定会不错。”

孩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把“作弊”的诱惑转换成了动力,最后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智慧父母的教子心经

1.教会孩子区分“想要”和“需要”。

对诱惑“免疫力”比较低的孩子常常有攀比心和虚荣心。别人有的自己就想要,别人没有的自己也想要,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常常向家长要这要那。面对孩子的这些要求,做父母的如何分清哪些是合理要求,哪些是过分要求呢?

10岁的男孩子要求爸爸为他买一个臂力器,因为很多同学都有,爸爸问他:“你是‘想要’,还是‘需要’这个臂力器呢?”

“我想要。”

“对不起,你‘想要’但不‘需要’的物品,我不能满足你。”

听爸爸这样一说,男孩子马上改口:“我需要。”

“你为什么需要呢?”

“别的同学都有,就我没有。”男孩子脱口而出。

“儿子,如果你说你要买学习的必需品,爸爸会高兴地去给你买。但是,你想要的物品,往往是你的虚荣心在驱使你这样做。爸爸不能助长你的虚荣心,所以不会满足你的这种要求。你能听明白吗?”爸爸很严肃地给孩子讲道理。

孩子走出家庭,走入学校和社会,由于好奇和攀比的心理,他往往会向家长要求很多。这时,家长一定要分析孩子是“想要”还是“需要”,并给他讲明这个道理,才能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又不助长他的虚荣心,同时,还能帮助孩子有效地抵抗诱惑。

2.要引导孩子认清诱惑的真相。

生活中的诱惑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会使孩子误入歧途,有的反而可能成为催人上进的动力。父母应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讲些道理,引导孩子认清诱惑的是与非。在给孩子讲道理时,要避免讲空洞的大道理,最好是针对具体事件做分析讲解,让孩子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使孩子明辨是非。

3.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一般来说,对诱惑抵御力差的孩子,自主意识差,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有“随风倒”、“犹豫不定”等毛病。所以,父母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对于一些事情让孩子果断拍板。即使判断错误,也不要抱怨孩子。

还要帮助孩子提高分辨能力,认识到欲望过强对人的危害性。同时家长要设法控制孩子的占有欲、占有量,提高其克制能力,做到不为外物所动,并采用转移法将孩子贪吃贪玩等方面转移到积极有益的活动上来。

4.家长要给孩子做出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强,易受身边人的影响,这就要求父母行得直、走得正,给孩子做榜样。如果父母本身就虚荣心很强,处处和人家攀比,那么孩子也是难以做到平常心。

让孩子有主见,不要成为“随大流”的牺牲品

有一句名言这样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是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很少。因为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周围人的所作所为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

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效应称之为“从众效应”,就是指的这种情形。为此,心理学家们还做过一系列的实验,其中,最为经典的莫过于“阿希实验”。

1952年,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设计并完成了一个实验,目的是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