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请大学生们自愿做他的受试者,告诉他们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的。当某个来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已经有5个人(是阿希事先安排好的人)先坐在那里了,他只能坐在第6个位置上。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判断共进行了18次。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很明显,正常人是很容易做出正确判断的。
然而,在两次正常判断之后,5个假被试者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于是真被试者开始迷惑了,他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二是说出一个和其他人一样但自己心里认为不正确的答案。
从统计结果看,平均有33%的人判断是从众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判断错的可能性还不到1%。当然,还有24%的人一直没有从众,他们按照自己的正确判断来回答。
生活中,孩子没有主见,盲目追随别人的现象更多,比如有的孩子明明是自己做对了,但是看到别人(尤其是很多人)与自己的做法不一致时,就改变了自己正确的做法;或者是明知道别人做的是错的,见到别人都这么做也就随波逐流了。
萧寒雨在学校课堂上违反纪律的事情被妈妈知道了。
回到家,妈妈气愤地质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萧寒雨低着头小声说:“我看别人趁老师不在偷偷说话就也说话了,谁知正好让老师看见。”
“什么?看别人说话你就说话,你这孩子有没有脑子呀?上次你说别人有手机,你就要手机,别人买旱冰鞋你也要买旱冰鞋,别人干什么你都跟着学,别人做坏事,你也跟着做吗?”萧寒雨一声不吭,好像知道了错误。
可是第二天,他向妈妈要钱买一件品牌运动衫,理由又是“别人都有”。把妈妈气得都想笑。
记得一位美国的教授在谈对中国孩子的看法时,这样说:“中国的孩子真乖,思想都差不多。”其言下之意,不正是在说我们的孩子缺少主见吗?
孩子在对事物的判断上或做法上总是附和或屈从别人。孩子缺乏“主见”,本质上说就是缺乏思维的独立性,缺乏深入思考或者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
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忽视。表面上看来这似乎不会马上造成什么损失。但设想一下,如果孩子得不到及时的引导与纠正,长此以往将会造成怎么的后果?这可能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可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极为重要。
智慧父母的教子心经
1.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不要压制孩子的主见。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凡事都要多征求孩子的意见,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这样孩子就会主动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但是,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表现得很强势,根本就不顾及孩子的想法,甚至为了追求完美,一味地要求和打击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从根本上说,这是在慢慢毁掉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动力来自心理上不断做出的自我肯定,当孩子缺乏自信时,就会变得没有主见,容易盲从别人。
2.明是非,辨善恶,提高孩子的分析能力。
由于孩子年龄小,是非判断标准还很模糊,他们主要是按自己喜爱和厌恶的情绪来判断人物和事物的是与非。因此,看别人怎样,自己就可能跟着别人学,难免会有些不当的言行。对此,父母要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从各方面提高他的能力,并适当地指出其行为的错误,使孩子通过成人对其行为、言语的评价逐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从而提高其分辨是非的能力。
一旦孩子有了自信心,又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做事就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盲目地随从别人。
3.教会孩子说“不”。
要使孩子有主见必须破除孩子对权威的迷信。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说不”游戏,家长有意出错,让孩子挑出错误的地方。比如,家长说:“桌子、椅子、床头柜、毛巾被都是可以用的东西,都是家具。”孩子说:“不对,毛巾被是可以用的东西,但不是家具。”告诉孩子,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有可能出错。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盲从别人、模仿别人了。
4.利用智力游戏,提高孩子的主见性。
家长可以找出一个主题或者难题,让孩子想出多种方法解答。如小猴不小心掉进猎人为抓大灰狼而设的陷阱里了,它该怎么办呀?人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口渴?引发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在做游戏时,家长应该注意:不要滥加指责与批评,孩子的答案越奇怪越新鲜越好,数量越多越好,想的办法越实用越好。这样可以使孩子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自己原来也有很多好主意。这样做不但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能提高孩子的主见性。
孩子要学会适时地自我反省
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说:“如果做父母的没有教会孩子自我反省的能力,这个孩子就无法对自己进行不断的自我完善,他的生活也将索然无味。”
自我反省对于不断成长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试想一下,如果孩子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那该如何进步呢?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在于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缺点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不断改正,以追求完美的态度去做事,从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是非常出色的。但是,他对自己却有一个规定,那就是没有认真检查过的内容绝不轻易地读给公众听。每天,狄更斯会把写好的内容读一遍,每天去发现问题,然后不断改正,直到六个月后读给公众听。
与此相同的是,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也会在写完小说后,花上一段时间不断修改直到最后定稿。这一过程往往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正是这种不断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态度,让这两位作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自我反省是孩子自身成长的动力,也是孩子认识自我的重要手段。
有一个孩子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被迫选择在家乡的一所大学走读。感到委屈的他,有一天在和父亲发生激烈的争吵后,冲动之下在交给老师的卡片上写下了一句“我是傻瓜的儿子”。卡片交给老师之后,这个孩子便感到有些后悔,开始变得惴惴不安起来。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老师并没有专门向他说什么,只是在发还给他的卡片上写了简短的一句话:“是不是‘傻瓜的儿子’与一个人未来的人生有多少关系呢?”老师的话引起了孩子深深地反思:“我常常把不顺心的事情归咎于父母,总是想:如果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钱,如果不是他们错误的干涉,如果不是他们没有本事,我就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而对于自己却缺少自知之明,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总是对的,就好像一个不公正的裁判员,总是把成功归功于自己,把失败推诿给父母。”老师简单的一句话让他从“自我中心”中跳了出来,检讨自己,并学会去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一个学期之后,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了,朋友也增加了,而最令人欣喜的是和父亲的争吵完全消失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说明了孩子自我反省的力量。
父母应该明白,孩子将来是要长大的,而能否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精神的人,关键在于孩子是否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
日本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家多湖辉在他一本关于子女教育的专著中这样写道:
“每当要谈论如何责备孩子时,我便会想起令我终生难忘的回忆。
“大约四十年前,我是个市立高中的中学生,这所市立中学以繁重的课业著名,如果你在课堂上答不出老师所问的问题,老师便会罚你提早上学,下课后还得课后辅导。所谓的提早上学,就是提早一个钟头到学校;下课后尚需到老师办公室旁的教室自修叫“课后辅导”,这是专为下课后留校的同学设的,直待到傍晚才能离开。而老师对我们仍然是热心教导,一点也不因为我们被留校而对我们有所松懈。
“可是,当时的我一点也不知道感恩。而对于处罚我们,使得我们必须提早上学而又得留校的老师怀恨在心。由于如此,我的成绩始终不好。在当时以成绩分班的制度下,我理所当然地被编入最差的一班——‘劣等班’,于是我心里时常想着该如何报复。
“既然被编入‘劣等班’,顾名思义我成为学校的一名‘问题学生’。在二三年级时,我们班由于报复的心理,引起了一桩严重的事件。
“当时,学校有间为指导礼节所设的教室,我们这‘劣等班’的顽劣分子把那间教室破坏得无以复加。军训课的兵器库内有三八式步枪,我们拿出枪、套上刺刀,然后将玻璃完全击碎。破坏学校公物已经是很严重的事了,再加上军训操练的用枪没有好好保管而让学生拿来破坏,这两件事加在一起,问题益发严重。当破坏公物时的激昂情绪稍稍平静时,我们才发觉自己做得太过分了。因此,当下便有遭学校开除的心理准备。
“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我知道一定会受到责骂,因此以请罪的心情坐在母亲面前。可是,母亲只向万分沮丧的我说:‘既然事情都发生了,后悔有什么用呢?关于这次的事,我想,你一定有你的想法才会这么做。我没有话说。我想学校可能不再收留你了,对将来你要好好地考虑。’妈妈只说了这些话,全然没有责骂的意思,这使我感到十分意外。然而,这些话却比任何指责更有效。当时,我在心里便暗暗发誓:今后决不再有让母亲困扰的事发生。”
妈妈温和的表现却在多湖辉的心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使多湖辉产生了自尊心、羞耻感,进而反省自己并下决心改正。
在人生的旅程中,由于每个人都很容易受自身学识、阅历、性格等种种因素的局限和影响,因而在经历、处理和理解生活中的某种事物时就不可避免地会陷入某些片面、乃至错误之中,这势必会带来不良的结果。为此,“自省”就应该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学会经常自省,不断地检查自己行为中的不足,及时地反思自己失误的原因,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我,不断成长。
智慧父母的教子心经
1.孩子犯了错误,不要急于批评、指责,要引导其自我反省。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错误或失败是在所难免的,要想孩子在犯错后有自我反省的习惯,父母的教育方法非常重要。
有一个企业家在回忆录中写道:“上小学时,即使我玩得过分,成绩退步了,父母也从不严厉责骂我。当我把成绩单交给他们看时,他们看看各门分数的成绩,然后看看我的脸。当然我觉得很不好意思,而且等待着挨父母的骂。然而他们却没有骂我。这样反而使我更加感到愧疚,决心下学期一定要好好读书。”
日本有一届议长在回忆他的童年时,也说过:“小时候母亲经常要我去买东西。有时我不是买错了,就是买漏了。但是母亲发现后,从不责骂,只是说明天再去买回来。”这样就养成了我把要做的事都写在纸上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