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我们不希望孩子遭遇困难,希望给他们一条成功的捷径,但那是不可能的。这只是主观上的美好希望。其实,父母不必为此担忧孩子的人生。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自我帮助系统”,这个系统会在面对困难的过程中,提供各式各样的不同危机处理“方法”。
我们要做的不是帮助孩子规避风险,而是要挖掘孩子内心对待困难的积极因素。
现在很多孩子遇到困难就会垂头丧气,采取退避的方式,或者找父母解决,这种消极的反应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现象,家长就必须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教育孩子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勇敢面对,向困难发起挑战。例如,当孩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时,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么?”“你真勇敢!”许多孩子害怕游泳,这时,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准行!”……这样,孩子就会逐步树立起信心,努力地去战胜困难。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会增添勇气,激起对战胜困难的愿望,害怕的心理就会消失,自信心就会增强,这时孩子会对自己说:“我行。”“我可以。”
智慧父母的教子心经
1.激发孩子坚持到底的勇气。
中国有句古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也就是说最后5分钟是成败的关键。如何克服困难取得胜利就看孩子能不能坚持到底,因为成败决定于最后的一刹那。
法国有一个造窑的人,当初他花了很多的钱造窑,但是一次两次三次都失败了,到最后钱没有了,他就把桌子、椅子拿来烧,他的太太起初很愿意帮助他,后来看到他屡次失败,他还要继续做,她以为他简直发疯了。可是就在最后一次,他竟然成功了。
可以看出,最后的时刻是多么重要啊!我们要使孩子有坚持到底的决心,不要怕难而停止,不要畏敌而后退,虽然每件事不能依照直线式的做法,但不妨转弯抹角地做直到成功为止。
2.在生活中锻炼孩子的意志。
生活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去锻炼孩子的意志。就拿按时起床、坚持跑步这样一些小事来说吧,如果能够做到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孩子的意志力必然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相反一有情况就原谅自己,老是“明日复明日”,当面对困难的时候,更不会坚持到底了。
有个孩子没有毅力,做一件事只要稍遇到困难就容易气馁,不肯锲而不舍地做下去。
有一天晚上,他的父亲给他一块木板和一把小刀,要他在木板上切一道刀痕。当他切好后,他的父亲就把木板和小刀锁在了他的抽屉里。
以后每天晚上,他父亲都要他在切过的痕迹上再切一次。这样持续了好多天。
终于有一天晚上,他一刀切下去,就把木板切成了两块。
父亲说:“你大概想不到这么一点点力气就能把一块木板切成两半吧?你一生的成败,并不在于你一下子用了多大的力气,而在于你是否能持之以恒。”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个目标,然后父母监督孩子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完成,当孩子取得应有的成绩时,他就会懂得坚持到底的好处,也会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3.制造困境促使孩子成长。
爱默生曾经说过:“当我们真正感到困惑、受伤,甚至痛苦时,我们会从柔弱中产生力量,唤起不可预知无比威力的愤慨之情。”我们要教育孩子把苦难中的挣扎当成个人成长的机会,以培养自己的意志力。
“如果一个学生能游22米,而泳池的长度是25米,我会叫他从浅处向深处游。”一位游泳教练讲述他的训练方法时说。
“可是他只能游22米,游到最后又正好是深水带,岂不非常危险吗?”有人问,“为什么不让他由深水带游向浅水带呢?如此,则当游不动时他可以站起来。”
“因为我发现学生照我的方法训练进步得比较快。”教练说,“当你由浅水游向深水时,起初必定知道保存体力,等到游至深水区时,再拼命向前冲。也正因为最后是在深水带,游不动就会沉下去,所以你必定发挥最大的潜能,即使原来只能游22米,到时候也能游完整个池子。相反地,你从深水游向浅水起初必然拼命,等到力气将竭,眼看自己已经在浅水带,就算原先能游22米,恐怕20也会耐不住了。两相比较,有5米之差,你说当采取哪种训练方法呢?”
人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困境中被逼出来的,大庆铁人王进喜有句名言:“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父母可以通过制造困境的方法促使孩子成长。
让孩子学会激励自己
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面对困难、挫折、坎坷,抑或是别人的责难、讥讽、嘲笑时,要想保持良好的心态,自信、坚强地面对一切挑战,学会自我激励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在成长的开始得到的是父母的鼓励,父母的拥抱、亲吻、微笑、掌声都是对孩子的激励,随后还有来自他人的,老师、同学、朋友等。与这些来自外界的激励相比,最为重要的是自我激励。因为自我激励来自于孩子的内心,其最持久、最有力。
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军营里,有一个样样训练拿倒数的小兵——约翰。军官训斥他,伙伴们嘲笑他,但他并未灰心丧气。他在自己的枪托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约翰,你行,你是一名好兵,也一定能成为一名将军。”后来,他果然成为了一名将军。
著名漫画家吉米自幼喜爱画画,他对线条和色彩有着天生的敏感和兴趣。可是,早期赏识他作品的人屈指可数,为了鼓励自己,他在每幅画的后面写了一行小字:这是吉米的画。也许现在他还不算成功,但他准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后来他成功了,他的每幅画都可以卖到成千甚至上万英磅,许多资深收藏家争先恐后地购进他的画。
试想,若没有枪托上的那句话,约翰怎么可能统率千军万马?若不是画后面的那行字,吉米又怎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漫画家?
当一个人赞美自己的时候,内心就被这种内在的认同和赞美所激励,进而激发出自身继续奋斗的热情和勇气。成功的信念需要靠成就感充实,而成就感就源于自己对自己的赞美和奖励。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不会赞美自己,就激发不起向上的愿望。”当孩子取得成绩之后,家长可以鼓励他自己奖励自己。以自己独特的形式给自己庆祝一番,犒劳一下自己。这样孩子就会更有信心迎接新挑战。
一个人是否能给自己鼓掌,会不会自我激励,影响着他未来的发展高度和空间。给自己鼓掌的人,即便天赋平平,也能够在挫折面前不低头,遇到困难把它踩在脚下当台阶,这样的人注定会走向成功。不会给自己鼓掌的人,即便天赋超群,但因认识不到自己的能力,看不清自己的优势,不会自我激励,行为上也会表现出懦弱的特点,这样的人没有困难时不前进,遇到挫折时容易逃避,缺乏自信,将来可能会一事无成。
通过对一所学校的学生进行研究,不经常进行过自我激励的学生,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左右,经常进行自我激励的孩子,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左右,由此可见,激励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所以,在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激励,不要过于依仗外界的动力。因为,孩子们迟早要依靠自己内心的动力前进。有些孩子完全依赖成年人的赞许,连怎样认可自己都不知道了。帮助他们的一个简单办法是指出他们做得正确的事,然后提醒他们从内心承认自己。
智慧父母的教子心经
1.教孩子认识自己的优点。
前不久,宁波大学教授陶志琼做了一个调查,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的五个优点和五个缺点。结果没有一个孩子能写全自己的优点,有些孩子甚至一个优点也没有写出来。相反,所有的孩子都写出了五个缺点,诸如粗心、爱说空话、考试成绩不好等,这足以发人深省。
这些孩子之所以写不出自己身上的优点,是源于其从小就生活在批评和挑剔之中。听到的总是来自大人严厉的呵斥和质疑之声,久而久之,他们会很自然地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毛病多多。孩子眼中看到的全是自己的缺点,这对其成长无疑是不利的。他们会逐渐变得自卑而敏感,更可能丧失奋斗的动力、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反正自己没优点,还这么努力干嘛?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都是优点与缺点并存。当孩子因自己的短处遭到打击时,父母要及时调整孩子的心态,让孩子全面看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过人之处,这样孩子才能够从打击中快速恢复,不沉浸于负面的评价中,这有助于孩子自我激励的形成。
2.让孩子树立自我激励的目标。
一个人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的动力,父母要引导孩子为自己制订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它必须在各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还要有一定的难度,让目标具有一定挑战性。
当然起初的目标要低一些,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好高骛远,一个刚刚达到全班平均分程度的孩子,把目标定位“力争全年级第一”是没有实现的可能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孩子每次实现自己的目标,都会强化他自我激励的动力。
3.教孩子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生活中家长要让孩子用积极的语言鼓励自己,比如“我一定成功”,而不说“我不可能失败”;说“这件事对我来说很容易”,而不说“这件事对我来说并不难”。因为肯定的语气在孩子的大脑中种下的是成功的因子,他的潜意识会指挥他去“成功”;而否定的语气往往会埋下失败的因子,他的潜意识会给自己设置“失败”的障碍。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为孩子提供充沛的原动力。
另外,当孩子参加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时,如重要的考试、竞赛前,或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父母要教孩子在心里暗暗地提醒自己:沉住气、别紧张,胜利一定是属于自己的。这样增强了自信心,情绪就会冷静,就能遏制冲动,避免不良情绪造成不良的后果。
4.让孩子和自己竞赛。
自己和自己竞赛是孩子自我激励的好办法,很多孩子把目光总是紧盯在比自己优秀的孩子身上,这样无疑增加了孩子获取成就感的难度,甚至一旦失败后会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和自己来竞赛,用今天的自己来和昨天的自己比赛,在学习中可以用这个月和上个月的成绩比赛,看自己是不是有进步。用这种方法激发孩子的求胜动机,去不断地激励自己努力,在竞争中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