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爱孩子就让他做自己
26738800000021

第21章 把孩子推出门,让他走入社会(2)

如果孩子怕见生人,父母就更应该经常带客人到家里,让孩子学会招待客人;同时,多带孩子外出,让孩子独立与人打交道。比如,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有意识地让孩子购买东西。如果孩子年龄较小,可以叫他们买油盐酱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父母可以叫他们去菜市场购买鱼、肉、菜、水果、米等,也可让他们买自己穿用的衣服、鞋袜、手套之类;家中有什么旧报纸、旧衣服、空酒瓶等,可以叫他们去收购站卖;外出的时候,主动地让孩子去问路等。一切可以让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都应该让给孩子。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以引导为主。强迫往往会增加孩子的恐惧心理,适得其反。

父母可以经常带孩子到公共场合、亲戚朋友家里去玩,通过让孩子不断与人进行接触和交际,以提高其交际能力。刚开始,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出去,等孩子年龄较大一些,鼓励孩子单独到他人家去做客。因为父母不在场,孩子就需要独立去应付交际场合,这对锻炼孩子的交际能力是很有效的。

在节假日,父母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活动。活动往往能够锻炼一个人的胆量,帮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增加自信。父母也应该经常带孩子出去旅游,把孩子带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让孩子学会处理诸如买车票、找旅馆、买门票等旅游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旅游,孩子可以直接接触到一些新鲜事,增加孩子的见识,帮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开阔眼界、拓宽话题。

3.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

为了帮助孩子成为受同伴欢迎的人,在交往中得到快乐,家长应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

·培养孩子的礼貌习惯,学会尊重别人,平等待人。父母应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告诉孩子只有懂得礼貌的人,别人才愿意和他一起玩耍,也才肯把心爱的玩具给他玩。对孩子在活动中礼貌语言用得好的时候要及时鼓励表扬,强化孩子的礼貌行为,形成良好的礼貌习惯。

·对待他人要宽容。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应宽容同学的缺点和过错,不为小事而斤斤计较;不要在背后议论他人,也不要打听别人的秘密和隐私;真心诚意待人,讲信用,不欺骗说谎;不可以用捉弄、嘲笑的方式吸引别人注意,这样反而引起别人的反感;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多赞美别人,切不可因为自己的某些特长而处处炫耀自己;同学之间交往尽量不要有过多的物质往来。

·不要强求他人。每个孩子由于经历、兴趣、能力、个性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孩子要求别人什么都和自己一样是不实际的。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摒弃攀比嫉妒的心理,并正确地对待差异,采取自我约束、积极适应的态度,从而搞好与同学的关系。在与同学交往中,尽量少麻烦别人,多帮助别人。如果孩子在家娇生惯养,到了学校也就喜欢经常麻烦别人,要求别人听自己的,帮助自己做这做那,那么,孩子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非常糟糕。因此,孩子的良好个性培养还是需要父母平时的教育。

·学习遵守集体规则。孩子们在交往时,会自己制订一些规则来约束每个人的行为,谁破坏了这些规则,谁就会受到集体的排斥。只有自觉遵守集体规则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喜爱,也才会有更多的朋友和他一起玩。

一位成功学专家说:所有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的人际关系非常好。从小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是值得家长重视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交往的孩子多是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成人的喜爱,而且容易适应新环境。

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

林宇凡是一个能力非常出众的孩子,无论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是父母、老师的骄傲。后来由学校推荐,他参加了中外青少年交流学习的夏令营,结果这次活动让林宇凡大感“挫败”,原因就是夏令营的活动多数都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项目,林宇凡在活动中常常不知所措,结果他所在的团队受他的“拖累”,往往落后其他团队很多,林宇凡为此很伤心。夏令营老师说:“这个孩子的个人能力很强,就是不知道在团队中如何与他人合作。”

刘邦曾经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一个人不可能对所有的事都精通,所以人必须学会与人合作。合作是人际交往的一项基本素质与品格。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人真诚合作,他就不可能成功。

现代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美国哈佛大学就业指导小组,调查了几千名被公司解雇的人员,结果显示:他们中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被解雇的是不称职被解雇的两倍。在一些公司或企业,被招聘进去的都是高智商的人才,他们的学识和知识都超过普通人,但为什么有的人成绩卓越,有的人默默无闻甚至被解雇呢?答案就是后者缺乏合作精神。

一个懂得合作的孩子成人后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懂得合作的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麻烦,产生更多困难并且无所适从。

欧洲著名的心理分析家A.阿德勒认为: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顽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可见,孩子学会交往与合作是多么重要。

有一位小学老师为了让学生明白与人合作的重要性,特意上了一堂有意思的课。

在这堂课上,老师先请一位同学走上讲台,让他伸出自己的手,分别谈一下每根手指头的优势和长处。这位学生说道:“大拇指可以用来赞扬别人,食指可以用来指示事物,小指可以用来勾东西,中指可以……”不等这位学生说完,台下的学生纷纷帮他说了许多每个手指的其他优势。

这时,老师笑眯眯地拿出一只玻璃杯,只见玻璃杯里面有几个玻璃球。老师对大家说:“现在,请你们把玻璃球从玻璃杯里取出来,每个同学都有一次机会。你们可以用你们认为最有本事的那个手指把玻璃球从杯子里取出来!记住,只能用一个手指。”

孩子们的热情被老师鼓舞起来了,教室里的气氛非常热烈。每个同学都走上去,用他们的手指去取玻璃球,但是,不管他们怎么努力,玻璃球就是取不出来。孩子们个个很着急。

这时,老师再次对孩子们说:“好了,你们可以邀请另外一个手指与原来那个手指合作,一起来取玻璃球。”这次,每个孩子都把玻璃球取了出来。

活动做完了,老师对孩子们说:“现在你们应该明白了,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才能,他总有无法独立完成的事情,可见人与人的合作是多么的重要。”

父母可以在家庭生活中也玩一些类似的游戏,比如,家里的大床需要挪位置,父母可以让孩子一个人先来试试,孩子肯定是搬不动的,这时,父母就可以适时对孩子讲解与人合作的重要性,然后与之一起搬动这床。再比如,玩游戏时,不与孩子配合,让他一个人玩,他就会体验到一个人玩的无趣,希望有人与自己一起玩。这也能让孩子体验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总之,父母应该充分利用生活当中的一切机会教育孩子。

智慧父母的教子心经

1.让孩子懂得与人合作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必须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合作才能完成,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做到的。父母可以利用某种机会让孩子体验一下个人无法完成的挫折感,从而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2.让孩子学会悦纳别人,相信别人,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从实质上来讲,合作是双方长处的展示,也是双方短处的相互遏制。所以,要让孩子认识到别人的长处,赏识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很好地合作。家长要教育孩子,缺点是每个人都有的,对别人的缺点和毛病要学会忍耐和宽容。

尤其是在合作中,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懂得服从团队利益,淡化自己的争强好胜“出风头”的意识。

3.在游戏中学会合作。

游戏是孩子提高合作精神的良好途径,在兴奋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就会受到教育。

其中有一个适合年龄较小的孩子玩的叫“人工桥”的游戏是这样的:

全体学生弓着腰,拉着手,形成一个“人工桥”,其他学生就在这个“人工桥”上踏过去。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场面,做桥的孩子们都弓着背,让自己小组的选手一个接一个地往上跑。跑过去的孩子则在队伍前面弓下腰,再来充当“人工桥”。这个游戏需要较强的合作精神,每一个做“人工桥”的孩子都要站得牢,才能让其他孩子从自己的背上跑过去。

也许父母会心疼自己的孩子被别人踩,但事实上,孩子在这个游戏当中却学会了怎样与人合作。

4.教孩子一些合作的技巧。

让孩子了解一些合作的规则与技巧。人的合作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渐萌发并得到强化的,而合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合作的进展和结果。孩子年龄小,缺乏社会交往经验,孩子往往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家长教给孩子合作的技能,指导孩子怎样去合作。

在合作中既要尊重对方,服从大局,讲统一,又要有自己的立场。容忍和随和都是有限度的。在合作的过程中,不能唯我独尊,只想着自己,要充分顾及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哪怕必要时做出一些让步和牺牲。如孩子在下棋时,往往都想赢,所以争吵、耍赖的情况时有发生,父母就可让孩子知道如何谦让,如何遵守规则,碰到问题怎样去商量等。与此同时,父母还要教育孩子不要事事唯唯诺诺,迁就和让步也是有限度的,不是无原则地迁就和让步。要在同伴中取得尊重和信任,取得合作的成功,坚持自己正确的立场和为人正直的个性是不可缺少的。通过一次次的交往与合作,孩子就逐渐地学会了合作的方法、策略,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让孩子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

有这样一句励志名言: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的心态。

孩子一直生活在家庭的安乐窝里,当离开父母温暖的爱护独自面对生活时,其身心会有许多不适应的情况,不满、抱怨、伤心甚至退缩都会出现。这些都很正常,我们也曾经历过,关键是要教会孩子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但是,现在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不要说灾难的降临,即使面对一点“不公正”的待遇,他们也会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一样,无法接受。

沈阳市某中学14岁的李小军,本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可是就在去年年初,他的父母离婚了,他跟着父亲生活,父亲很快又结婚了。他的生活里多了一个后妈,这令他无法接受,每天回到家里都板着脸不和任何人说话。他的学习成绩也下降了,期中考试平均成绩只有59分。父亲责备了他几句,他一气之下从楼上跳了下去,造成了下肢终身瘫痪。

张博远大学毕业后,和另一名同学一起参加了一家国有大型企业的招聘,因为这家公司的效益很好,员工各方面的待遇要好于其他企业,所以前来应聘的人很多。在前后一共三轮的笔试、面试、实践操作的考核中,张博远的成绩都名列前茅,他自信满满地在家里等录用通知,可谁知结果出人意料,他被淘汰了。而他的同学,虽然成绩远不如张博远,却意外地成为了这家企业的员工。后来,张博远才知道这个同学的一个亲戚在这家企业做领导。张博远咽不下这口气,他跑到那家企业大闹了一番,在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的苦心劝说下才离开。可是他自此对社会充满了失望,再也不肯出去找工作,整日在家里抱怨、唠叨甚至破口大骂,把他的爸爸妈妈愁死了。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其根源都与心理承受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