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爱孩子就让他做自己
26738800000026

第26章 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做主(4)

孩子的零花钱是不是该孩子自己支配?这个问题的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孩子自己支配零花钱是孩子培养自己财商的开始。不要小看这小小的第一步,它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美国,财商知识教育被称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人生幸福计划”。这一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是: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他们无法把商品买光,必须做出选择;5岁知道基本硬币的等价物;6岁知道钱是怎么来的;7岁能够数大量硬币;8岁知道他们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到储蓄账户里;9岁能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10岁懂得每周节省一点钱,以备大笔开销使用;11岁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发现所购物品;12岁能够制订并执行两周开支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

在我国,我们虽然做不到这一点,但也有的父母做得非常好。

林曼云现任中国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零售银行产品部董事总经理,在花旗、汇丰等国际知名银行也担任过高级管理职位,天天和“财经”打交道,她知道财商对于人的一生有着怎样的影响。

她说:“儿童财商教育从管理零花钱开始,最现实又最有效。一定要让孩子有机会接触钱,这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很重要,但要在他们明白什么是钱之后。”

林曼云有2个儿子,一天,小儿子放学回家,兴冲冲地向林曼云“汇报”:“今天我在玩具店里看到一个超可爱的奥特曼,我好想买下来,可我没钱。妈妈,我的同学都有零花钱了,你能不能也给我一些零花钱?”看着儿子红扑扑的脸蛋上写满了向往,林曼云心里一动:“好啊,妈妈也正考虑要给你零花钱呢!你想我给你多少?”儿子还没想过这个问题,一时语塞。林曼云提议说:“你去班上做个调查,看看同学们的‘财富水平’,然后我们再商量决定。如何?”儿子连声说好。

第二天,儿子回家汇报调查结果:“赵晓萧每周7元,李杨每周4元……”经过和儿子的一番商量,林曼云给出了一个行情价:一周5元。母子约定:按周给钱,使用权完全由他自己决定。生日礼物、衣服等大开支仍由父母支付。

第一次拿到零花钱,儿子心花怒放,第二天就开始享受妈妈下放的“经济自主权”。然而,好景不长。第三天晚上,吃饭的时候,他眨巴着眼睛,口中念念有词:“你们说这5元钱怎么就这么不经用呢?”林曼云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儿子鼓起勇气说:“妈妈,跟你商量个事,能不能先预支下礼拜的零花钱啊?这个礼拜的钱我已经花光了。”见他可怜巴巴的样子,她想答应他,但还是狠狠心:“不行,我们拉过勾的,说好按周给,不能反悔,说过的话要算数。”见儿子一脸失落,她又安慰道:“你已经是大孩子了,很多事情可以由自己决定。但提前把钱花完了,那也是你自己的决定,你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这之后,让林曼云没想到的是,儿子竟然有了记账的习惯。小小年纪已经会“算计着”过日子了,林曼云不禁感慨:自己的一番苦心总算没有白费。

林曼云想让儿子知道,储蓄是一种美德。所以,她送给儿子一个带密码的钱箱:“如果一年下来,零花钱的90%都攒了下来,妈妈就给你发‘年终奖’。”这种固定金额与奖励措施并举的零花钱制度,激发了孩子管理金钱的兴趣和动力,儿子开始学会节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有剩余的零花钱,就把它们存进钱箱。

当孩子能够自己支配零花钱时,父母要像林曼云那样给孩子规定零花钱的用途和使用时间。这样,孩子就会以主人的身份管理自己的钱,一旦孩子出现乱花或者超支的情况,父母要狠下心让孩子“受瘪”,不要心软再给,那样对孩子就没有教育作用了。

有位家长体会到了让孩子支配零花钱的好处,他说:“我每周给孩子10元零花钱。我觉得让孩子自主支配零花钱有很多好处。至少在平时外出,他想买什么零食、用品都反复考虑是否购买。之前,每当经过商场,他都想我帮他买这个、那个;现在,只要一句‘用你的零花钱买吧’,他就犹豫了。在我来说,省了不少不必要的开支。”

父母大胆地让孩子自主地支配零花钱,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理财习惯。

智慧父母的教子心经

1.给孩子钱要有节制。

教育专家指出,不论自己的经济条件如何,父母在给孩子零花钱时,一定要有节制,不可随意多给,也不要有求必应,要把钱的数额控制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范围之内。应给多少,钱数应根据孩子的日常消费来预算,例如,主要包括餐费、交通费、购买学习用品的费用、必要的零食费等。一般来说,从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可以给孩子一些零花钱。最好的方法是每星期的同一天给孩子同样数目的钱,这样可以使孩子做到心中有数。随着孩子年龄和责任心的增长,给孩子的零花钱也可逐步增加。当然,父母所给的钱应该比预计的要稍微多一些,比如比必须要花的钱多10%,这样可以让孩子有一定的灵活性。

2.要知道孩子零花钱的去向,教育孩子有计划地花钱。

有的孩子有了钱就乱花,没了钱就不花,这样同样培养不出孩子的财商。

约翰·洛克菲勒家族之所以长盛不衰,和他们独特的财商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小洛克菲勒有6个孩子,女儿是老大,其他5个都是儿子。有人曾这样警告他:“任何人有你的钱财和5个儿子,家里就有可能出现至少4个败家子。”但是这样的情况没有出现。洛克菲勒家仆成群,但孩子们衣服破了要自己补,出门要自己收拾行李等。每个孩子在取得零花钱的同时还得到一个小账本,用来记录钱是怎么花掉的,钱用得正当、记得清楚的,下周领钱时会有5分钱的奖励。零花钱的数目总比需要的少,而且,再去要肯定是要不到的,于是,这些未来的富豪们也只好通过做家务来挣钱。儿女们上大学后,洛克菲勒给他们的零花钱跟其他大学生比只少不多。这几个孩子还养成了记账的习惯,花出的每一分钱都记得清清楚楚。

所以,我们的父母在给孩子零花钱的同时,要督促孩子制订一个合理的消费计划。当然,消费计划主要由孩子来制订。例如:父母在给孩子钱的时候,可以提出一个支出原则,让孩子自己去制订计划,父母不要干预孩子制订计划,但是要对孩子的计划进行监督、检查,看看孩子是否根据计划合理地使用零花钱。通过家长的指导和监督,孩子就会提高理智消费的能力,能够有所节制地花钱。

3.要教孩子一些少花钱的方法。

告诉孩子,一个人可以在生活中尽量减少金钱的支出,这样,手中的钱就会多起来。有什么方法可以少花钱呢?例如,买东西之前必须要想清楚是否真的需要,可以让他在心里问自己“我需要这个东西多久?”“是不是已经有其他东西可以替代打算要买的东西?”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有些支出是不必要的。教孩子每周在固定的一天去购物,不要天天购物。购物之前一定要列个清单,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买东西,不要见什么买什么。

让孩子自己选择朋友

每个人都需要朋友,这是人生活在社会上的心灵需要,同时朋友之间的影响也是深刻的,一个重要的朋友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孩子自上幼儿园起,甚至更早,就开始结交自己的朋友了。尽管这些朋友三天好两天坏,但是这些朋友是孩子生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五彩缤纷。

可是,父母对孩子交朋友却小心谨慎、胆战心惊,生怕孩子误交了不好的朋友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常常会对孩子的朋友甄别审核、指手画脚,这让孩子无可奈何。

有一个女孩这样向朋友倾吐自己的烦恼:

“我爸妈对我的什么事都要管,他们对我和哪些同学交朋友特别敏感。如果我想和女同学交朋友,他们就要逐一地进行‘资格审查’。学习不好的不能交,爱说话的不能交,把自己打扮得太漂亮的不能交,眼神太灵活的不能交。当然,如果我想和男生交朋友,干脆免谈。

“上个月,在回家的路上,我和班上的两个男生同路,吃晚饭的时候妈妈就问我:‘和你同路的那两个戴眼镜的人是谁?’爸爸接着说:‘你在左边,他们两个在右边。’

“我真受不了爸妈这种监视的态度,但我没有别的办法,他们盯得这么紧,管得这么严,谁还会和我交朋友呀?我感到很郁闷!”

这个女同学的父母限制的不仅仅是女儿和谁交朋友,更重要的是窒息了孩子的交际能力和独立精神。

每一个孩子不仅属于家庭、属于父母,更属于社会,因为他们毕竟有一天要走上社会,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果像这个女孩的父母那样连孩子选择什么样的朋友都要一管到底,设限设卡,那么孩子的交际能力从何而来呢?

特别是这个独生子女普遍化的时代,大多数孩子可交往的“圈子”只有他们身边对他们关怀得无微不至的亲人。他们更渴望友谊,更渴望拥有一个同龄的朋友圈子,融入由伙伴们组成的团体中。

不错,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进中学,是进入了团体生活,但很多父母整日睁大眼睛甄别孩子的朋友,规矩很多,而且过分干涉。孩子有了新朋友,就横竖打听,稍不称心,就不准孩子跟人家来往。有的父母甚至让自己的孩子与一些所谓“有教养”的家庭的孩子在一起,不让孩子接触那些比较调皮、野性十足的同学。因为在他们看来,孩子和比较老实、听话、胆小的同学在一起,会更让人放心,自己的孩子不会被欺负,更不会有事故发生。而有的父母只许孩子和学习好的同学来往。

孩子选择朋友,当然是依自己的标准和喜好,母亲怎么能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孩子呢?还有的家长限制不了孩子就给他们脸色看。当孩子带着小朋友到家里来玩的时候,就显出非常不耐烦的样子,甚至当着别人的面,朝孩子发火,说些不中听的话。这么做不仅会使你的孩子从此失去一个好朋友,而且也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连交朋友的自由都没有,孩子在伙伴面前是会很没面子的。

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有一种潜在的“互补意识”,如果他乐于与调皮一点的、“野一点”的孩子交往,也许正是他自身太过温顺、太过懦弱了,所以渴望自己能具有对方一样的性格特征。所以,和调皮的“野孩子”交朋友,其实有助于孩子个性的完善。

同样,那些学习不太好的孩子,可能在其他方面有突出的地方。他的学习虽然不是班里最好的,但他的威信却可能是大家中最高的。因为这样的孩子往往很有正义感,又肯热心地帮助别人,所以你的孩子可能对他很有好感。如果身为父母者仅仅以“学习好”为标准来选择孩子的朋友,岂不是把这些最值得交往的人拒之门外了吗?

从长远来看,那些用心良苦的父母现在可以限制自己孩子的交往对象,但是无法让孩子将来所身处的环境同样按照自己的意志转移。谁都知道,人的一生中什么样的人都可能遇到,也许你的孩子将来的同事、上级和竞争对手,在小时候就是一名调皮、野性十足的孩子。如果孩子从小不和这些人交朋友,磨炼和这类人相处的艺术,那么步入社会之后又如何能成功地应对这类人呢?

当然,孩子在交朋友、建立友谊的过程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他们会受到冷淡、嘲笑甚至排挤和打击,在这个时候,聪明的父母不是代替孩子作主张,“以后不要再理他!”而是及时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孩子一起分析交往受挫的原因,解除孩子心理上的疑虑,给予孩子合理的建议,鼓励孩子勇敢地再次接触伙伴们,从而在广交朋友的过程中增长自己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才智。

智慧父母的教子心经

1.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

我们成人对人的判断是一种标准,孩子的标准和我们的不一样,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必须听我们的。况且,我们不了解孩子的世界,有时候会看错人,因为孩子总是成长变化的。

2.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聪明的父母不是不许孩子交朋友,而是帮助孩子交朋友。如果你担心孩子交朋友会受到不良影响,事先可以提醒孩子在外面交朋友应该注意些什么,告诉孩子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父母只做善意的提醒和建议,而不加以干涉。平常也可以引导孩子谈谈他们的朋友,这也是从侧面了解孩子交友情况的一种方式。比如聊天的时候,你给孩子讲自己的朋友,孩子也许就来了兴致,跟你讲起他的生活圈子。了解的情况中,好的现象予以鼓励和支持,不好的现象给以提醒和建议。

3.不要给孩子圈定范围。

放手让孩子和各种各样的同学交往、做朋友,自己选择朋友,在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性的同时,也促使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自发地学会与各色人等相处的艺术,这对于他们适应环境、适应社会是大有益处的。

4.要尊重孩子的朋友。

尊重孩子的朋友,就是尊重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朋友你可以不喜欢,但你不可以冷落歧视。当孩子把自己的朋友带回家时,父母要采取热情欢迎的态度。就像自己家来了客人一样,而且要鼓励孩子认真接待,让孩子的朋友感觉到你对他们的支持和赏识。你对孩子的朋友好,他心里是有数的,他会心存感激,也会从中学到一种态度,有助于他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