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萨米人也学会了通过兴办旅游服务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芬兰的罗瓦尼埃米市素有“北极圈市”之称,该市北部有一个圣诞老人村,当地萨米人在此地每天为游客举行跨越北极圈的仪式。村口竖立着许多旗杆,挂着各国旗帜。一块高大的木牌上用各种文字写着“北极圈”,以此作为进入北极的标志,游客可在这里留影纪念。这里令人难忘的旅游项目是给游客“洗礼”,即每天中午,一位萨米少女穿上民族服装,把一块驯鹿皮放在北极标旁,让游客跪在鹿皮上,解开衣服,灌进少量冰水,以让游客领略一下北极圈的寒冷天气。在此之后,萨米族少女给游客递上香烟和鹿奶,让游客品尝。最后,把一张印有驯鹿图案的北极纪念证双手捧给游客,证明某人某年某月某日跨越了北极圈。
奥塞梯部落:民间文学丰富的部落
奥塞梯部落是北高加索地区的居民,主要居住在俄罗斯中部地区,自称伊龙人。他们由北高加索当地的古代居民和外来的斯基泰人、萨尔马特人、埃兰人等结合而成,主要分布在北奥塞梯自治共和国和南奥塞梯自治州及卡巴尔达—巴尔卡尔自治共和国,部分分布在格鲁吉亚。在人种上他们属欧罗巴人种高加索类型。
过去居住在平原地区的奥塞梯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玉米、向日葵、蔬菜、瓜类、水果等;居住在山区的从事畜牧业,饲养绵羊、牛、马等。他们还擅长木刻、石刻、金属加工等手工艺,制品远销国外。现在,奥塞梯人的农牧业生产已得到较快发展。
奥塞梯人的传统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山区村舍多依山坡建筑,下面一家的屋顶即上面一家的场院,类似北美普埃布洛印第安人的住宅。
奥塞梯人使用奥塞梯语,分伊龙和季戈龙两种方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他们原有用基里尔字母的文字,1923年改用拉丁字母,1938年起,北奥塞梯用斯拉夫字母,南奥塞梯用格鲁吉亚字母,1954年通用斯拉夫字母。奥塞梯人信仰东正教,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
奥塞梯人的主食是面包和稠玉米粥,喜吃烤羊肉串和凉拌菜。妇女穿对襟的束腰连衣裙,上有用金银线绣成的图案;男子披宽大的毡斗篷。他们的民间文学非常丰富,歌颂古代女杰萨塔娜英勇事迹的叙事诗家喻户晓。奥塞梯人的社会生活和许多文化遗迹明显地反映出母系氏族的残余。
高加索部落:最长寿的部落
这里的高加索部落并不是指人种意义上的高加索人,而是指现今生活在高加索一带、生活中仍带有原始风情的部落。高加索地区位于黑海、亚速海、里海之间,这里是世界上有名的“长寿之乡”,在一些部落中百岁老人多达数十人,其中一位138岁的年长者已经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因此高加索部落也被称为世界上最长寿的部落。
扁豆是高加索部落传统食品的主角。扁豆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剂,并含有能扩张冠状血管、维护神经功能的镁等微量元素。乳制品约占高加索人每日膳食的四分之一,长寿者平均每天摄入160—220克左右。乳制品是生物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物,含有自然状态的钙及花生酸等。
高加索部落的人对蜜蜂情有独钟,蜜蜂是很少生病的昆虫,蜂蜜能调节饮食营养,蜂胶能提高免疫力使人不生病或少生病,蜂王浆能益寿。高加索人喜欢食用核桃油,其活性物质为a—生育酚(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
高加索部落的主食是小麦面包和玉米食品。小麦面包有预防消化道功能衰弱的作用。长寿老人平均每天吃60克左右的玉米食品,玉米含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E,其含量高于其他谷物。
此外,高加索部落还有大量食用野菜、野果的习惯,调味料也常用干燥的野生花草等,经测定,其具有促进老年人消化液分泌、降血压、降血糖、保持代谢正常的作用。高加索人独特的长寿饮食以及顺乎自然、开朗乐观的性格使他们赢得长寿生活。
马里部落:知足常乐的部落
马里部落是俄罗斯伏尔加河上游的居民,又称切列米斯人,主要分布在马里自治共和国境内,部分分布在巴什基尔、乌德穆尔特、鞑靼自治共和国以及基洛夫、高尔基、彼尔姆和斯维尔德洛夫等地。在人种上他们属欧罗巴人种与蒙古人种的混合类型。
马里人一般都很知足,性格也开朗乐观,他们对病魔的那种乐观的态度很让世人惊叹。马里人使用马里语,按居住地分成东部、西北部、山区和草原4种方言,属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他们有文字。16世纪起,他们开始信仰东正教,但直到20世纪初还保留着原始的图腾信仰,并且还有虔诚的祖先崇拜。
马里部落自古就从事农业,种植小麦、黑麦、荞麦以及某些豆类作物,也种植长纤维亚麻等其他经济类作物。后来本地区工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目前马里人已部分融入现代社会之中。
马里人喜爱饭后喝茶。他们把茶叶和水放入茶壶里,然后放在泥炉上煮。茶煮沸后加上糖,每人斟一杯。他们的煮茶方法不同一般:每天起床就以锡罐烧水,投入茶叶;任其煎煮,直到同时煮的腌肉烧熟,再同时吃肉喝茶。
卡巴尔达部落:仍有宗法封建关系的部落
卡巴尔达人自称阿迪盖人,是俄罗斯人数较少的部落之一,目前主要分布在卡巴尔达—巴尔卡尔自治共和国东部和东北部地区,部分分布在卡拉恰伊—切尔克斯自治州境内。在人种上他们属欧罗巴人种高加索类型。
卡巴尔达部落有着自己的语言,即卡巴尔达语,分大卡巴尔达、莫兹多克、别斯列涅耶夫、库班4种方言,属高加索语系阿布哈兹—阿迪盖语族。1923—1924年,卡巴尔达部落曾创制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1936年又改用斯拉夫字母,并沿用至今。
卡巴尔达部落在18世纪前信奉基督教和多神教,后改信伊斯兰教。但至19世纪时还保留许多原始公社和奴隶制残余,如血亲复仇、同胞结义等。现在一些部落内仍以宗法封建关系为主,相对于其他欧洲部落,其生活状态和生产方式都相当原始。
卡巴尔达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小麦、大麦、玉米等,部分从事半游牧业,畜养绵羊、猪、马等。其手工业发展得较好,有木工、铁器制作、纺织呢绒等。卡巴尔达人还擅长制作兵器和金银首饰。现在,部落所在地区的工农业生产获得较快发展,很多卡巴尔达人都掌握了较多的工业和农业技术,生活和生产都在快步地向现代社会转变。
印古什部落:穿衣特别的部落
印古什部落是北高加索地区的居民,自称“加尔盖人”,“印古什”一词起源于印古什人最早居住的村落名。他们现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西部的山前地带以及大高加索山脉中部山区。
印古什人属欧罗巴人种高加索类型。印古什人与其近亲车臣人都是当地古代居民的后裔。同一氏族的成员聚居一个村落﹐至今在山区地带还能见到其先民古代村落的遗址。
平原地区的印古什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小麦、玉米、向日葵、瓜类、蔬菜等。山区居民从事畜牧业和园艺业,主要饲养绵羊、牛和马,栽培葡萄、挥发性油料作物和烟草。现在,印古什的工农业得到较快发展,主要工业部门有石油和石油加工,农业以生产谷物和水果为主。
印古什人使用印古什语﹐属高加索语系达格斯坦语族。语言中有很多借自波斯语﹑突阙语和俄语的外来词。他们信仰伊斯兰教,多为逊尼派教徒。
印古什部落的人穿衣服很特别,也很讲究。男人喜欢穿宽肩长绒毛斗篷,戴羔皮帽,穿羊皮靴。女人喜欢穿紧身束腰衬衫和对襟的连衣裙,喜欢佩戴银质胸饰和腰带。
在饮食上,印古什部落的主食有玉米粥、肉馅或乳渣馅的煎饼及各种面食,菜肴有烤羊肉串和凉拌菜。印古什人的住屋是用石块砌成的多层平顶楼房,依山傍水,呈阶梯式分布。
阿瓦尔部落:经营多种经济的部落
阿瓦尔部落是俄罗斯联邦的一个少数民族,曾是达格斯坦人的一支,自称马阿鲁阿尔人,目前他们主要居住在达格斯坦自治共和国中西部山区和布伊纳克斯克、哈萨维尤尔特平原,部分分布在阿塞拜疆北部北奥塞梯。
阿瓦尔部落是一支古老的部落,曾是古代欧亚大陆游牧部族之一,自古以来就生活在祖先的土地上,他们约在6世纪时迁徙到欧洲中部和东部,到9世纪初以前,一直统治着潘诺尼亚平原。虽经历史上的无数次战争,他们仍顽强地生存了下来。目前阿瓦尔人由安季各族组成,分为安季人、阿赫瓦赫人、鲍特利赫人、巴古拉尔人、戈多别林人、卡拉京人、京达尔人、恰马拉尔人,以及季多伊各族,即别日京人、季多伊人、赫瓦尔申人、贡泽勃人、阿尔钦人等10多个支系。
在人种上,阿瓦尔人属于欧罗巴人种高加索类型。在语言上,阿瓦尔人使用阿瓦尔语,分多种方言,属高加索语系达格斯坦语族。阿瓦尔人原有阿拉伯字母的文字,1927年改用拉丁字母,1938年起又改用斯拉夫字母。在信仰上他们则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
目前的阿瓦尔人经营多种经济,有畜牧业、农业和园艺业。阿瓦尔人的家庭手工业生产也很发达,主要有纺织、织毯、皮革加工、作铁器和铜器、木器家具、木雕和石刻等。
北美洲部落
印第安部落:美洲大陆的先驱者
印第安部落是整个美洲大陆最早的居民,也是南北美洲真正的土著居民。在哥伦布到美洲来之前,各个不同部落的印第安人生活在美洲大陆上。在辽阔的阿根廷潘帕斯草原,有策马飞奔、挥着响鞭、甩开绳套、追逐牛马的印加骑士;在巴西、秘鲁的茂密森林中,有赤身裸体追猎美洲豹的印第安勇士;在北极夕阳映红的海面上,有驾驶着独木舟的爱斯基摩渔夫(因纽特人)。其实本书北美洲和南美洲部分所载的部落,全部都是印第安部落及其后裔。这些勤劳勇敢的印第安部落凭着自己的智慧,在美洲大陆上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古文明,先后有奥尔梅克、玛雅、印加、阿兹特克等独具特色的辉煌文明出现。
史学界公认印第安部落是远古时期从亚洲移来美洲的黄种人形成的。大约2.5万年前,他们就开始经白令海峡在阿拉斯加的岛屿登陆,然后逐渐南移,最终遍布于美洲大陆,也有人类学家说他们是沿着一万多年前连接在美洲大陆上的冰桥走过来的,成为美洲大陆的真正主人。
在墨西哥,考古工作者找到了1.1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并发现了旧石器文化。印第安人有确切资料可考的历史是从公元前2300年左右开始的。公元前1250—公元200年,是墨西哥谷地的前古典文化时期,那些古老文化的遗存如陶器、泥俑等都表明,当地的部落已开始从事定居农业,有了管理组织和宗教组织。
在欧洲殖民者入侵之前,印第安人世世代代生息于美洲大陆,是开拓这一地区的先驱者和主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美洲的印第安人留下了相当高的古代文明。公元前2000年时,印第安部落仍然处于母系氏族阶段,但他们培育了玉米、马铃薯,建造了高大的神庙,留下了今天仍难以解释的文字。
在印第安人创造的文明中,玛雅文明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这一文明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时衰落,最后为西班牙殖民者摧毁,此后长期湮没在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中。
1000年前的时候,北美洲的奥尔梅克和玛雅文明的光环渐渐散去,而阿兹特克人和印加文明的崛起又重现了印加人的辉煌。
但是,印第安部落的历史进程太过缓慢了,就在他们刚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公元1492年,哥伦布来到了这里,新大陆被西方人发现了,之后西班牙人到来了,英国人和法国人也来到了这里,这极大地影响了印第安部落的发展和正常的社会秩序。但印第安人也并没有因殖民者的压迫和诱惑而屈服,至今他们仍在祖先的土地上顽强地生存着,延续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明。
奥尔梅克部落:中美洲的“文化之母”
历史发展与文化概况
奥尔梅克部落是最早开始有文明之光出现的美洲部落。约在公元前1500年,他们的文化就已由墨西哥沿岸发展起来。奥尔梅克文明的发祥地位于今墨西哥的维拉克鲁斯州和塔巴斯科州,西起帕帕洛阿潘河,东至托纳拉河,面积约为1.8万平方千米。这一带西部为洪泛区,东部为沼泽地,气候炎热多雨,河流众多,水草丰美,并且橡胶树成片,因此当地居民被称之为“奥尔梅克人”,意为“橡胶之乡的人”。
3300多年前出现的奥尔梅克文明是墨西哥最早出现的较为发达的人类古文明之一,享有中美洲“文化之母”的美誉。有人提出,该文明的兴起与殷商末年东渡的中国人有关,因为他们的文化特征与中国商代文化非常相似,并且这一地区有些遗留下来的印第安人还自称是商代人。
墨西哥民间有这样一个古老传说:远古时代的密林里生活着一个古老的部落——拉文塔族,他们住在仙境般的美丽城市里,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但到公元前900年前,不知是什么原因,他们突然消失了。他们的遗迹中也没有任何遭到外敌入侵的痕迹。所以科学家猜测也许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河流由于淤泥堵塞而改道,导致他们不得不放弃这里,远走他乡。因此很多历史学家猜测奥尔梅克部落就是传说中的拉文塔族。
以石像为标志的文明
奥尔梅克文明被普遍认为是中美洲文明的始祖,它为日后的社会提供了许多文明财富:有辉煌宫殿的残骸,有奇特的陶器,有人形的美洲虎图案……但最卓著的当属奥尔梅克特有的雕像,可以说奥尔梅克人对雕像制作有着高超的工艺,连几千年后的现代人都叹为观止。所以,科学家认为这些石像是奥尔梅克文明的标志。
1938年发现的“奥尔梅克巨石头像”是奥尔梅克文化中最闻名于世的艺术品,这些头像由整块玄武岩雕成,构思完善,具有强烈的写实性。他们塑造的雕像不仅体积巨大,而且栩栩如生,并以头部雕像工艺见长,大都雕刻着厚厚的嘴唇和凝视的眼睛。科学家认为:这些雕像很可能是当时帝王的纪念碑。尤其令观者震撼的是,这些雕像所用的石头均来自很远的地方,而在当时没有先进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奥尔梅克人却把沉重的玄武岩石块从40里外的火山区拖到居住地,还把巨大的石头打磨成了约3米高的石头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