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世界部落文化
26741900000044

第44章 世界部落文化(29)

14个巨石头像中最大的是一个青年的头面雕像,重达30吨,高3.05米左右,形象十分生动。他鼻子扁平,嘴唇厚大,眼睛半睁,呈扁桃状,眼皮显得十分沉重;头戴一顶装饰有花纹的头盔,遮住了两耳。考古学家认为该头像可能是当时奥尔梅克领袖的雕像,或者就是一种向死者表示致敬的纪念物。

除了雕刻出巨型石像外,奥尔梅克部落还用绿玉或黑玉雕出许多小型的人像、动物形象或一些小雕像。奥尔梅克人喜欢用翡翠绿玉做各种珍贵的礼器、宗教用具和装饰品,这是奥尔梅克文明的一大特色。

在奥尔梅克人看来,最为贵重的物品是玉石,它代表着“第一流的无上的体面”。绿色玉石所折射出的颜色仿佛滴翠的青玉米或荡漾的碧波,由此绿玉成为“珍贵”和生命自身的同义词。奥尔梅克人雕刻出来的小型石像晶莹圆润,玲珑可爱。这些玉石人像以裸体直立的站相和五官俱全的面具为最多,有的小人像胸前还缀有一面用黑曜石凿成的镜类饰物,即使在3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闪闪发光。

最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宗教礼仪用具的一批灰白、墨绿或碧绿色的石手斧,这种手斧表面极其光滑。在玉雕作品中,最常见的是一个带有美洲豹头部特征的神像,该神像是人的身形(有时故意表现为小孩的身形),学者们称之为“豹人”或“豹娃”。美洲豹是奥尔梅克人崇拜的主要天神的象征,因此这个神的形象往往兼具人和豹的特点。奥尔梅克人的这些作品既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宗教信仰,又形成了一种方正凝重、深厚圆润的风格,成为奥尔梅克艺术的典范。他们的石雕艺术为后来的玛雅人所继承,在玛雅文明时期,玉石制品和玉石图像遍及整个玛雅地区。

出色的制陶与建筑艺术

在奥尔梅克文明早期,奥尔梅克人还制作陶器。主要以灰黄色粗砂陶为主,均为手制,器形较厚,表面一般没有什么装饰。大约到了公元前1000—前800年,制陶技术大有进步,出现了具有玛雅文化特征的黑色陶器。这种黑色陶器以钵形器和壶形器为主,器壁仍然较厚,表面先经磨光,然后刻出富有代表性的花纹。

奥尔梅克部落在建筑艺术上也表现出高度的智慧和创造力。由于生活的地方洪涝灾害多发,为防水淹,不得不挖土筑墩建房于土墩之上。考古发掘出两种土墩:一种呈圆形或方形,面积不大,往往数座土墩聚集在一处;另一种为长堤状,长达30米。前者无疑是民居遗址;后者根据长堤下方出土的大量石片、石斧等石器判断,应该是工匠集体劳动的工棚遗址。奥尔梅克人的建筑物均为泥土垒砌而成。这一建筑风格后来也为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所继承。

不仅如此,科学家发现奥尔梅克人还发明了一种橡皮球游戏,后来这种游戏在整个地区广泛流传,成为各地十分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此种发明无疑又闪现了奥尔梅克人特别的智慧。

奥尔梅克部落是一个聪慧、文明、科技上相当先进的部族,他们发明用点线符号标出日期的历法,以一个神秘的日期——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为纪元的开始。至于奥尔梅克人为什么看重这样一个日期,至今还一直让人琢磨不透。

玛雅部落:“玉米文明”的开创者

历史发展与文化概况

玛雅部落是玛雅文化的创造者,玛雅文化是世界最著名的古代文化之一,有美洲印第安文化摇篮之称。玛雅文化发展的地域包括现今墨西哥东南部的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的提卡、洪都拉斯西部的科潘、瓦萨克通(已知最古老的玛雅城市)、以及伯利兹和萨尔瓦多部分地区,共约32.5万平方千米。

整个玛雅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这些城邦都是玛雅部落创建的。通常,玛雅文明被划分为三个时期,公元前1500—公元300年称为前古典期或形成期,公元300—900年为古典期,公元900—1500年为后古典期。

人们发现玛雅文明和其他墨西哥各地古代文明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当奥尔梅克的余晖渐渐消失在热带丛林之中的时候,玛雅文明的光环开始显现,玛雅人的时代到来了。公元前后的两三百年间,玛雅文明的主要特色都已在卡米拉瑚郁和其他玛雅南部城市发育成形。一个势将烛照人类文明史的伟大时代已经起航。

约在公元前1500年初,玛雅部落进入了定居的农业生活时代。公元前后,他们逐步形成城邦。公元300—900年左右是玛雅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先后出现了大小100多个城邦。这些城市人口众多,组织完善,建筑宏伟,文化丰富。宗教在玛雅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举行盛大祭祀活动的庙宇建筑在作为祭坛的金字塔上,蔚为壮观。供奉牺牲品是玛雅人祭拜的重要形式,包括食品、装饰品乃至活人。

农业生产与耕作方式

玛雅农民采用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他们先把树木统统砍光,过一段时间干燥以后,在雨季到来之前放火焚毁,并以其草木灰作肥料,覆盖住贫瘠的雨林土壤。烧一次种一茬,其后要休耕1—3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长达6年,待草木长得比较茂盛以后再烧掉再种。这种耕种方法至今还在南美亚马逊密林中的印第安部落中流传。

在玛雅古典期文明繁盛、人口大增时,带给农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更多地毁林开荒,同时把休耕时间尽量缩短,然而这样一来,土壤肥力下降,玉米产量越来越少。因此,玛雅文明在人口大发展之后,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生活资源枯竭的严重问题,人民食不果腹,社会状况一落千丈。

更为严重的是,在神权政治的体制下,玛雅王族和祭司将这种种“衰败之象”都归结为神的不满。他们更多地建造神庙,更频繁和更隆重地祈祷,期盼能借神力扭转乾坤。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浪费了更多的人力和资源,直至陷入不可救药的恶性循环。随着农业生产供应的严重匮乏,玛雅古典期高度发达的文化也开始崩溃。当城市周围贫瘠的荒地连成一片时,饥饿迫使玛雅人只能弃城而去了。经过百年衰败动荡之后,中央低地各城邦已都淹没在热带丛林中。

玛雅人的肉食相对较少,他们的果腹之物主要就是玉米。他们自称是玉米人,而他们的文明也被称作“玉米文明”。玛雅人除了培育出玉米之外,还培育出众多的作物品种,农作物有西红柿、南瓜、菜豆、甘薯、辣椒;经济作物有棉花、可可、烟草、龙舌兰和蓝靛等;他们饲养的动物有狗、蜜蜂、火鸡。

独特的文字、历法与建筑艺术

玛雅人还独创出完整的象形表意文字体系,由850个图形和符号组成,既能表意又可标音。由这850个符号构成2万多个词汇,书写顺序通常是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玛雅人独立创造了象形图画文字,他们将树皮条压平并浸透树胶,然后涂上一层熟石灰,在树皮条上绘画,书写象形文字、数字、众神和动物形象,文字与彩色图画并列在一起,图文并茂。许多抄本中记载了玛雅人的历史、神话传说和历法等,但绝大多数被西班牙殖民者当做“魔鬼的作品”付之一炬。迄今仅保存下来三本玛雅文古抄本,均被收藏在欧洲的博物馆中。除抄本外,古玛雅文还保存在石柱、石碑和古建筑的铭文之中。

研究者从玛雅文化的研究中发现,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玛雅人已应用了“0”这个数学概念,而且玛雅数系的特点是20进位的,在石碑中竟出现了有长达十一位的大数字。这样巨大的单位只有在测量星际距离和星际航行时才需要到。因而,玛雅的数系被人们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在玛雅的传说中,玛雅人的历史有好几个纪元,每个纪元都是以地球毁灭性破坏的结束为起点的。同奥尔梅克人一样,玛雅人的最后一个纪元开始于公元前3113年,这正是他们在中美定居下来的日子;玛雅的上一个纪元开始于公元前11000年,那时正好地球上冰河期结束;再往前推,他们还有三个纪元,每个纪元的时间都要以几十万年或几百万年来计算。

玛雅的历法可以说是古代世界中最完美的历法,他们的历法体系由3种历法构成,即神历、太阳历和长纪年历。神历亦称卓尔金历,每年260天,由20个神明图像和1到13的数字,不断组合循环,就像中国的天干地支不断搭配组合,得到260种组合图标,代表260天。太阳历是根据天文测算而来的,一年分18个月,每个月20天,另加5天作为禁忌日,这样全年就是365天。精于星象观测的玛雅人经过长期观察和周密计算,将一年的长度修正为365.242129天,这同今天科学测定的绝对年长365.242198天的数值几乎吻合。奇妙的是,当神历年轮回了73圈后,便刚好和周转了52圈的太阳年回到同一个标记上,由此形成了一个52年的大周期,使得玛雅人深信历史会一再地重演。而那一天就是玛雅人最盛大的节日,不仅要好好庆祝,而且所有的宗教建筑都要重建。

玛雅人十分重视自己的历史,习惯把重大事件用象形文字符号刻在石碑或石柱上,每隔20年就立石勒字记事一次。在玛雅人的信仰中,玉石是生命的象征。

玛雅部落的宗教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玛雅金字塔,蓝宝石般明净的天空下,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金字塔在丛林之中遥遥相对,给人以无限遐想。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蒂卡尔金字塔斜度达70度的惊人设计,其外形有如欧洲的哥特式教堂般奇峭,因而有人称之为“丛林大教堂”。它的天文方位计算得更为精确:天狼星的光线经过南墙上的气流通道,直射到长眠于上面厅堂中的部落奠长头部;北极星的光线通过北墙的气流通道,径直射进下面的厅堂里。

就是沿着这些陡峻得令人晕眩的石阶,玛雅部落的祭司——通常也是玛雅王一步步进入金字塔顶端,在那里装饰着高耸“顶冠”的神庙仿佛要升入天际。在那儿,他们与众神沟通,获得超越世俗的力量;也是在那儿,他们观测星象,制订历法,成为千千万万玛雅人心目中的世间之神。

突然消失的辉煌文化

在蒂卡尔的中心广场上,现在还树立着几十块被学者称为“石碑仪仗”的纪念碑,它们排列整齐,记载着当时的自然现象、政治事件和重大的宗教仪式。最早的一块刻于公元292年,最晚的一块刻于公元869年,此后就突然停止雕刻了。公元835年,帕伦克的金字塔神庙停止了施工;公元889年,蒂卡尔正建设的寺庙群工程中断了。与此同时,曾经无比强大的蒂卡尔文明突然中止,被莫名其妙地遗弃在丛林中。整个9世纪,中央低地数以百计的城邦突然被纷纷遗弃,那些繁华的都市几乎在同一时期一一破败,瞬间荒芜。辉煌的玛雅古典时期文明匆匆降下帷幕,一出波澜壮阔的历史剧戛然而止,未给人们留下任何解释。

然而蒂卡尔文明停止的同时,在北部尤卡坦半岛干旱的石灰岩平原上,一些新的玛雅部落城邦再度兴起,构成了后古典时期的玛雅文明,不过它们再也没有达到过古典时期那样的辉煌。玛雅人的一个族系——蒲冬玛雅人,建起了后古典期最著名的城邦——奇琴伊萨和乌斯马尔。

在玛雅文化的后古典时期,由于飓风、瘟疫和战乱等天灾人祸,古玛雅文明迅速衰落,所有大城市都被遗弃。当西班牙人入侵时,尤卡塔半岛上的玛雅城邦已是支离破碎、衰微破败的景象。

玛雅部落创造的文化是辉煌灿烂的,至今仍对墨西哥和中美洲部分国家产生着重要影响。但与同时代的亚洲大陆先进文明相比,则显得十分原始和落伍。因此,16世纪西班牙入侵时,脆弱的玛雅文化便遭到了严重的摧残。

现在,仍有将近200万玛雅人生活在祖先的土地上,使用着近25种玛雅语,然而他们对过往的历史几乎一无所知。他们和丛林深处的废墟一同缄默着,共同构成了失落文明的遥远印记。

阿兹特克部落:崇拜太阳神的部落

历史发展与文化概况

阿兹特克部落约在12世纪末从北部进入墨西哥中央峡谷,于公元1325年在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开始建立特诺奇蒂特兰城。15世纪上半叶,阿兹特克部落与附近的特斯科科和特拉科潘两个部落结盟,建立起中美洲当时最为强大的部落联盟,国王蒙特苏马一世被称为蒙特苏马大帝。

蒙特苏马二世在位时,疆域东抵墨西哥湾,西达太平洋,南部扩大到危地马拉,达到阿兹特克军事统治的顶峰。公元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科尔特斯率军进攻阿兹特克国家,蒙特苏马二世在入侵者面前动摇不定,最后成为西班牙殖民者的傀儡。公元1520年6月他在向人民劝降时被群众击伤而死。殖民者科尔特斯在侥幸逃命后,又于公元1521年卷土重来,阿兹特克人在新国王夸乌特莫克率领下,与围城的西班牙殖民者展开殊死搏斗,最后由于粮食和水源断绝,加之天花肆虐而失败。

公元1521年8月,西班牙人占领特诺奇蒂特兰,在城中大肆屠杀,并将该城彻底毁坏,后在其废墟上建立墨西哥城。

在历法方面,阿兹特克人将一年分成365天,每逢闰年便增加1天。他们使用太阳历与圣年历,已知一年为365天,每逢闰年补加一天。

阿兹特克人还依据玛雅人的文字体系创立了一种绘画文字,这种文字虽然没有发展到象形文字的阶段,但已包含了一些象形文字的成分。

在医学方面,阿兹特克人的成就比较明显。他们知晓许多草药的用途,例如利用奎宁治疟疾,还知道用“亚乌特利”的草药作麻醉剂,这一点只比中国晚300年,但比欧洲人早几百年。

部落体制与生活习俗

阿兹特克部落的最高首领由部落会议从特定的家族中推举,事实上是最高军事酋长,无世袭权,并可被部落会议罢黜。阿兹特克人同与之结盟的部落结成统一的政治和文化共同体,最高军事酋长即为联盟统帅。联盟所征服的部落需向联盟割让土地和纳贡,但可保有自己的部族神和习俗,由自己的酋长管理。特诺奇蒂特兰城分为4大区,分属4大胞族。下面共分为20个氏族,各氏族有自己的氏族神、祭司和寺庙,享有处理内部事务的权利。阿兹特克人的社会组织以氏族为基础,实行公社土地所有制,但已开始出现阶级划分,贵族、祭司、武士和商人构成社会的统治阶级。贵族拥有土地,子女可受到特殊教育。平民接受农、工和战技等专业教育,是军队的主体。最下层是奴隶,主要来自战俘和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