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别把生病太当回事
26742700000011

第11章 治愈不是目标,自我管理是关键(1)

§§§第一节 重在保养调理的肠胃

俗语有“十人九胃病”、“肠胃有病,百病丛生”之说,但实际上很多人只把胃酸、胃痛、胃胀、便秘看成是小毛病而已。殊不知,这种“小病”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1.肠胃病不是小病

由于身心压力大、饮食不均衡,现代人常有腹痛、下痢、便秘等肠胃不适的问题,然而许多人都不以为然,认为它是小病,自行吃点药就OK了,没有必要兴师动众的去看医生。

在一家报社做编辑的小煊,穿西装打领带,人长得精神,就是太瘦,长不起肉。当同事问他为什么不长胖的原因时,他总是说肠胃不好,经常胃痛。

小煊患胃溃疡已经多年了,每次吃完饭半小时左右就开始腹痛。之所以会这样,是由于他多年的饮食习惯造成的,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吃饭没定点。每次腹痛的时候,就吃点药“打发”过去。

一天吃过午饭后,小煊的上腹部突然疼痛剧烈,脸色变的煞白,额头上冒着冷汗,并出现了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的症状,人们七手八脚的把他送到了医院,好在抢救及时,才挽回了性命。

原来小煊因为没有及时治疗胃溃疡,引发了更加严重的胃穿孔,差点要了他的小命,小煊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有些后怕,后悔当初没有好好治疗。

多数人认为胃痛只是一点点小毛病,吃点止痛片就行了,没有必要兴师动众的到医院做什么检查,简直是浪费时间。现代人由于快节奏的生活及强大的工作压力,大部分人的胃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很多时候,我们的胃也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吃点胃药或止痛片就可以相安无事了。

肠胃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是人体贮藏和消化食物的器官,人体的气血、津液都是依靠“胃受纳”的食物进行消化而来,另外,体内90%以上的毒素是由肠道排出的,因此,中医学称脾胃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肠胃的强弱对保持人体健康和预防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胃肠病的危害以及并发症主要有:

第一,胃出血。

血管受损破裂后出血,呕血,黑便,一般出血前疼痛加剧,出血后疼痛减轻。

第二,消化道出血。

体重减轻,贫血,舌炎,癌变,尤其是萎缩性胃炎癌变机率更大。

第三,大量便血。

是指短时间内大量肠出血,并伴有脉博增快,血压降低及血色素降低,需要采取输血治疗。

第四,幽门梗阻。

溃疡充血,水肿,妨碍过道通畅造成梗阻,约5%左右会发生癌变。

第五,胃穿孔。

溃疡向深层发展,穿透浆膜层与腹腔相通,使胃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腹腔,发生急性腹膜炎,即急性胃穿孔。严重的病人可死于败血症和腹膜炎。

第六,肠狭窄。

这种疾病一般没有什么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在出现肠狭窄时,要特别警惕肿瘤。

第七,中毒性扩张。

这是肠胃病的一个严重病发症,多发生在结肠炎的人,死亡率可高达44%,容易并发肠穿孔。

第八,结肠癌。

约5%肠道病变会发生癌变。

防止肠胃病发生严重的危害,就应该及时发现病变,及时治疗,下面是肠胃病的一些典型信号,如出现以下情况,就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做到有病早治。

一、肚子痛。

行走或跑步时一侧肚子痛,被迫停下,常在放屁或揉腹后缓解,局部或有包块,不痛时包块消失,这可能是结肠痉挛或肝脾曲综合征。

二、饭后或半夜胃痛。

常在饭后2小时开始胃痛,或半夜痛醒,吃点东西可以缓解,常有返酸现象。在秋冬易发,疼痛在上腹偏右,常有节律性,要想到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憩室。

三、突然上腹部疼痛。

突然发作的上腹剧烈疼痛,可能有饮食不洁或受凉史,坐卧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冷,上中腹有硬块但不能摸,可在1~2小时后自行缓解,可能是胃痉挛。肚子板硬不能碰着可能是溃疡病急性穿孔。

四、饱胀。

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嗳气,但不返酸,胃口不好,体重逐渐减轻,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中老年人要想到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

五、饭后腹泻。

饭后立即腹泻,吃一顿泻一次,稍有受凉或吃东西不当心就发作,时而腹泻时而便秘,腹泻为水样,便秘时粘液较多,有时腹胀有便意而上厕所又无大便,数年并未见消瘦,则慢性过敏性肠炎可能性大。

六、进食受阻。

进食时有胸骨后受阻、停顿、疼痛感,且时轻时重者,可能有食管炎、食管憩室或食管早期癌。

七、腹部胀痛。

饭后腹部胀痛,常有恶心、呕吐,偶可呕血,过去有胃病史近来加重,或过去无胃病史,近期才发。且伴有贫血、消瘦、不思饮食,在脐上或心口处摸到硬块,则考虑为胃癌。

八、左侧腹痛。

腹部隐痛或胀痛,以左侧为多,过去可能有便秘,近来经常腹痛,大便常带粘液和脓血;或过去大便正常,现在经常腹泻,消瘦明显,面色苍白,要考虑直肠或结肠癌的可能。

九、饭后上中腹痛。

饭后上中腹痛,或有恶心、呕吐、积食感。病史可以多年,常在秋季发作,疼痛可能有节律性,如受凉、生气,吃了刺激性食物可诱发,可能是胃溃疡。

十、受凉后腹痛、腹泻。

吃东西不当心或受了凉后发生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畏寒发热,可能是急性肠胃炎、急性痢疾。

2.膳食纤维:肠胃的清道夫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物越来越精细,营养也越来越丰富。一种看起来粗糙但对人体健康又至关重要的营养成分的摄入却正在减少,那就是膳食纤维。殊不知,膳食纤维可是维护人体胃肠健康的多面手,是肠胃不可或缺的“绿色清道夫”,是现代人最需要的“第七营养素”。

膳食纤维具有预防便秘、大肠癌和抑制病菌生长的作用,食物中膳食纤维在肠道内吸收水分而充分膨胀,可促进肠壁的有效蠕动,使肠内容物迅速排出体外,客观上起到了通便的作用。

不仅如此,膳食纤维还可以清除体内毒素,肠道内的细菌产生各种酶,可分解食物残渣,产生有毒物质。一般情况下,这些毒素只有少量进入血液,并在肝内转化、解毒,对健康不会造成影响。但要长期便秘的话,则大量毒素就会在体内堆积,一旦肝脏无法将其解毒,就会引起慢性中毒症状。

而膳食纤维能有效的清扫身体里的“垃圾”,将各种毒素吸附、包裹,并将它们排出体位。膳食纤维有效的缩短了粪便在肠内停留的时间,减少了毒素与与肠壁接触的机会,促使其迅速排出体外,起到预防大肠癌的作用。

除此之外,膳食纤维还具有降胆固醇和血脂的作用,并能帮助控制血糖,对人体健康有诸多好处。那么,什么是膳食纤维呢?

膳食纤维是食物中不被人体胃肠消化酶所分解的物质。其化学成分和淀粉一样,但这种碳水化合物由于结构不同,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产生热量。然而这种“非营养素”却在保护肠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被营养学家称为“第七大营养素”。

既然,膳食纤维纤维在维护人体肠胃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食物中获取膳食纤维呢?

膳食纤维的食物来源包括谷类、薯、豆类及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品。植物成熟度越高,纤维含量越多,谷类加工越精细,膳食纤维含量越少。所以,建议选择全谷类而不是经过碾磨的谷物,选择水果而不是果汁,这样就有助于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含膳食纤维较多的食物有糙米、胚牙精米、玉米、小米、大麦、小麦皮(米糠)和麦粉等杂粮以及根菜类和海藻类食物,如牛蒡、胡萝卜、四季豆、红豆、豌豆、薯类和裙带菜等。

虽然食用含膳食纤维较多的食物有助于肠胃健康,但食用时也要讲究一些方法,方法得当,才有助于健康。食用膳食纤维应注意以下问题:

问题一,每人每天应食用多少膳食纤维?

一般每人每天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应在 20~30克左右,食用过多,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影响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引起腹部不适感;增加肠道的蠕动和产气量,降低营养素的吸收。

问题二,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纤维有什么区别?

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两类,不可溶性纤维主要存在于坚果、蔬菜、麦麸中,因无法溶解,所以口感粗糙,主要作用是改善大肠功能,预防便秘和肠癌。胡萝卜、柑橘、大麦、豆类、燕麦等是可溶性纤维,能够减缓食物的消化速度,虽然这些食物口感细腻,但也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问题三,膳食纤维是否影响营养吸收?

膳食纤维在阻止人体对有害物质吸收的同时,也会影响对蛋白质、无机盐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特别是青少年儿童,食用过多的膳食纤维,很可能会把人体必需的一些营养物质带出体外,造成营养不良。

3.肠胃病也是“心病”

10年的胃病,胃镜做了一次又一次,换了中药换西药,吃得自己五毒俱全,可胃病依然很“倔强”,丝毫没有示弱的意思。如今柳女士正在经历着一种可怕而令人困惑的折磨。

40多岁的柳女士经历了长达数年的腹部疼痛折磨,一开始医院诊断为胃病,一位老中医给她拿了中药服用,可疼痛依然存在,后来,中药不管用了,就服用西药,结果效果还是不好,到了最后,只要听说有新上市的胃药,她都想方设法托人去买,可是疼痛依然无法缓解,由于疼痛如此持久,并且用药无效,她接受了胃部分切除手术,可结果呢,疼痛还是像幽灵一样跟随着她。

无奈之下,柳女士千里迢迢从广西来到北京看病,经过诊断,医生告诉她说,她患上了胃肠神经官能症,也就是说她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胃肠疾病。原来,柳女士是一名新闻工作者,长期饮食无规律,饥一顿饱一顿的不说,工作也非常辛苦,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是柳女士引发胃肠疾病的最重要原因。

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出现呕吐、腹泻、胃痛、腹胀、腹痛、肠鸣等胃肠道症状时,到医院就诊却没有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与此同时,还常伴有失眠、神经过敏、头痛、焦虑等表现。这是就要警惕胃肠神经官能症了。

什么是胃肠神经官能症呢?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过度紧张和疲劳,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一种以胃肠运动功能紊乱为主,而在病理解剖方面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疾病就是胃肠神经官能症。

胃肠神经症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这类病人多数都有持续的心理压力或情绪问题,心理压力本身就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致使食欲下降、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再加上病人长期对胃肠道过度的关注,大脑皮层对胃肠道活动的敏感性增高,进而导致心理更加紧张。

心理作用会进一步影响消化液的分泌,导致食欲下降,胃肠蠕动紊乱,最后形成真正的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又会再次加重病人的紧张。如此反复循环,便形成了胃肠神经症。

所以,治疗胃肠神经症首先就要消除紧张、担忧和焦虑的情绪,其次是对胃肠道不适的症状,要采取不理睬的态度,照常去工作,别把自己当病人。还有就是要消除发病的心理原因,正确对待挫折与压力,培养豁达开朗的性格。

另外,治疗胃肠神经症也可以采用穴位按摩的方法,中医学理论认为,胃肠神经官能症是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胃肠,引起胃肠功能失调所致。通过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行气解郁,调节胃肠功能。

一、按摩腹部。

仰卧位,膝屈曲,两手掌指相叠,置于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在中下腹部沿顺时针方向摩动,逐渐扩大范围,进行3分钟。此法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胃肠蠕动。

二、搓按腰骶部。

将双手掌根分别紧贴于同侧的腰椎旁,适当用力搓揉腰骶部1分钟,以腰骶部微感发热为佳。此法可温补脾肾、活血通络。

三、推揉两季肋部。

将双手的掌根分别贴在两季肋部,适当用力沿季助推揉1分钟,有助于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四、点揉中脘穴。

右手半握拳,拇指微伸直,将拇指指腹放在中脘穴上,适当用力揉压1分钟。有助于健脾和胃、疏肝止痛。

五、揉按膻中穴。

用单手掌或叠掌,将掌心紧贴于膻中穴,适当用力作顺时针、逆时针揉动1分钟,同时配合深呼吸运动。具有宽胸理气、和胃宁心的功能。

六、掐合谷穴。

将一手的拇指指尖,按于另一手的合谷穴上,其余四指置于掌心,由轻渐重的掐压1分钟,两手交替进行。具有疏风解表、开窍醒脑的功效。

七、掐揉足三里穴。

将双手的拇指指尖,分别放在同侧的足三里穴上,其余四指附于小腿后侧,用力掐揉1分钟。有助于补脾和胃、调理气血。

八、对按内、外关穴。

将一手的中指与拇指指尖,分别放在另一手的外关穴和内关穴上,对合用力按揉1分钟,然后换另一只手重复此动作。具有宽胸理气、安神镇静的功效。

九、点按天枢穴。

双手半握拳,拇指伸直。用拇指指尖分别放在同侧天枢穴上,适当用力点揉1分钟。可达到理气健脾、涩肠止痛的作用。

4.肠胃调理有方法

肠胃病是一种慢性病,除了进行有效的治疗外,在平时生活中,采取一定的调理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调理肠胃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肠胃疾病病人不妨从下面的方面入手:

一、防寒保暖。

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患有慢性肠胃疾病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导致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

二、按时就餐,不暴饮暴食。

很多人在饮食上不能控制自己,遇到好吃的就猛吃一顿,不合口味的就饿一顿,这样就易造成胃的蠕动功能紊乱。因为饥饿时,胃内的胃酸、蛋白酶无食物中和,浓度较高,易造成粘膜的自我消化。暴饮暴食又容易损害胃的自我保护机制;胃壁过多扩张,食物停留时间过长等都会促成胃损伤。

三、注意饮食卫生。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诱因之一,在溃疡病人中,该菌的检出率高达70~90%,而溃疡病治愈后,该菌也会消失。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四、晚餐过饱。

早晨不吃,中午凑合,晚上猛吃,是很多都是上班族的一大特点,把一天的食物营养集中在晚餐上,不仅容易引起睡眠不实,易导致肥胖,还可因刺激胃粘膜使胃酸分泌过多而诱发溃疡形成。

五、吃饭要细嚼慢咽。

吃饭时要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使食物在口腔内得到充分的磨切、并与唾液混合,这样可以减轻胃的负担,使食物更易于消化。

六、不抽烟,少喝酒。

吸烟可促使胃粘膜血管收缩,减少胃粘膜的前列腺素合成,还能刺激胃酸和蛋白酶的分泌,加重对粘膜的破坏;酒精可直接损害胃粘膜,还能引起肝硬化和慢性胰腺炎,加重对胃的损伤。

七、防止过度劳累。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疲劳过度,都会引起胃肠供血不足,分泌功能失调,胃酸过多而粘液减少,使粘膜受到损害。

八、平心静养。

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如长期紧张、恐惧、悲伤、忧郁等都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功能失调,促进迷走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胃壁血管痉挛性收缩,进而诱发胃炎、胃溃疡。因此,平时要精神愉快、性格开朗、意志坚强,并善于从困境中解脱自己。

九、禁止滥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