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别把生病太当回事
26742700000033

第33章 住院治疗多注意(3)

每一种疾病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之中,医护人员除了日常问诊外,必须及时掌握每一位病人病情变化的反馈信息,然而医患之间一旦缺乏充分的交往和最基本的信任,往往就不能收集到确切的病史资料和变化信息,严重的甚至将延误病情。

二、医患关系会影响病人的求医和遵医行为。

医患关系的体验会影响病人的求医行为,通常病人在就医时,通过与医生的一些交流,能够解除自己身心的痛苦,就会产生一种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良好的就医经验促使病人再次生病时极其愿意寻求医生的帮助。

同时,从治疗过程看,病人的依从性如何、是不是愿意遵从医嘱、执行医疗方案都会取决于医患交往的程度。比如,现代医学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对病人进行检查治疗,这些都要求病人充分配合,病人一旦不选择密切的配合,那么就难以充分发挥其医疗效果,病人也无法从医生那里获得减轻病状的帮助。

三、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治疗效果。

良好的医患关系也是治疗手段之一,往往融洽的医患关系能营造出良好的心理氛围和积极的情绪反应,而良好的理氛围和积极的情绪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手段。

比如,对于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的病人,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起着其他治疗手段和药物都无法替代的作用,是临床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之一。除此以外,融洽的医患关系不仅能消除疾病所造成的心理应激,同时对于医患双方的心身健康也是十分必要的。

2.怎样像朋友一样与医生相处

2001年的重庆第三人民医院“11.14”爆炸案;

2002年湖南衡阳“5.11”凌辱医生案;

2004年华西医院教授被砍案

……

一宗宗血案触目惊心,愈演愈烈,医生和病人仿佛成了不共戴天的“敌人”,实际上,医生和病人应该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他们的共同“敌人”是疾病,而不是对方。因为只有医生和病人共同努力,才能将“敌人”消灭。

在就医的过程中,常会遇到这样两个场景:

场景一:

病人:我肚子很痛,可能马上要生了,医生能不能过来看一下呀?

医生:生孩子都这样痛的,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你再忍一忍。

场景二:

病人:你们医生干什么吃的,为什么不能把病人治好?(病人为心肌梗塞)

医生:他患的是心肌梗,我们已经尽力了……

在这两个对话当中,病人和医生都会感到非常不舒服,这是因为病人和医生都把对方作为对立方,而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大家都能换位思考,也许医患关系就不会那么难处理了。

病人在医院就医的过程中,不仅要受到良好的治疗,而且能够有一个舒心的就医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良好的护患关系能使病人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缩短医患距离,有助于按时完成各种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所以,每个病人都应该学会和医生交朋友。

一、尽量不点名选医生。

在医患之间,病人由于缺乏相关的医疗知识,所以自己选择的治疗方案和医生,可能都不是治疗其病情的最佳方案和人选,而这些选择只会符合病人自己的主观愿望和感觉。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病人在选择就诊医生和方案的时候,更倾向于选择表面上态度好的医生,就算病没治好也只有自认倒霉或者认为这个医院不行。

点名选医生,容易伤害其他医务人员的自尊心,当你真正需要他时,他在一边袖手旁观,而心安理得。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本身就是对住院病人的诊断治疗做了很完善的保证,专家教授就有职责对你的病情负责,所以病人没必要点名选其中之一。

二、尊重信任年轻医生。

住院期间,大量的医疗服务是由年轻的住院医师为病人提供,包括每天的查房,观察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各种检查的医嘱安排,分析每位病人的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意见,向上级医师汇报各种情况,这些全都由年轻的住院医师或者是经治医师为你服务。

而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的查房不可能也没时间做到面面俱到,更多的情况是由住院医师提供的,上级医师的医嘱也是由住院医师来执行,病人接触最多的是年轻的住院医师和护士。

尊重和信任年轻医生是建立与维护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人都是有感情的,互敬互让,沟通理解会营造出和谐的医疗环境的。舒畅的心情,良好的心态有利于病人的康复,所有医生也希望得到病人和家属的理解。敌意、怀疑、拒绝等态度都会使医生很难产生自然的情感,医生和病人的双方利益都会受到影响。

三、理解体谅护士。

住院期间,绝大部分的治疗操作是由护士完成的,在病区24小时随时都能见到的是护士的身影,时刻关心着病人的病情变化、饮食起居的也是护士。护士的工作性质决定着她们必须24小时在岗在位,所以通常都是三班倒。三班倒的工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和与精力的恢复,人体总是处于一种疲劳状态。

护士的年龄段大都是20~30岁的年轻人,多数肩上都承担着年轻妈妈或家庭主妇的重担,是人生的爬坡阶段,身心俱疲,渴望得到理解。病人总把感激之心献给医生,而忽视了护士的辛勤劳动。理解和爱护、尊重护士的劳动,增进护患的和谐关系,病人也许会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更好的照顾。

四、勤沟通多交流。

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特殊情况下病人应鼓励医生冒险,并承诺自己愿意为此承担风险。现在在医疗纠纷的诉讼中,有一项原则是举证责任倒置,就是说医生必须有证据证明他的医疗行为符合常规,才能不承担法律责任。

为此,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存在着更倾向于选择很少发生纠纷、比较保守的符合常规的治疗方案的现象,一些可能对病人更有利但是有较大风险的方案不被采纳。

如果是参加了医疗保险的病人,在医疗时,要提醒医生医疗保险用药和检查的报销范围,尽量减少超范围开支,避免过度医疗。过度医疗是当今社会对保健服务最常见的批评。因过度医疗引起的医疗收费问题也是社会和病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五、遵守医嘱和配合治疗。

一些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病人需要按时服药,而长期治疗有可能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由于病人对治疗的长期性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或者是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太了解,经常是中途放弃治疗,造成了一些疾病的反复。住院病人因为每天服药打针都有护士督促和操作,能够做到遵守医嘱,但是有的病人一旦出院后就不能按医嘱进行治疗了。

谨遵医嘱,不是说医生给我们开了什么药,我们就只管照吃下去。药物量是增是减,医生是从病人反馈的信息中了解情况,特别是有些病的减药期间,病人对病情变化的感知往往最早,这个时候请一定要记住,只有及时与医生交流,才能将药用得恰到好处。

3.住院病人有问题该找谁反映

我们常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说明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多,工作重要。对于护士工作的忙碌与辛苦,很多病人都是看得到的。但是,护士究竟忙些什么,怎么分工,病人有了问题该找谁,可能大多数人不甚了解。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护士的分工,以便你在住院过程中知道有问题该找谁反映。

护士的排班与分工大体上是统一的,但根据医院的大小与性质,又各有不同。按照传统分工,主要有重症监护室护士、临床护士、办公室护士、治疗室护士、换药室护士、夜班护士和总务护士等等。

担任不同分工的护士工作职责也很明确,在平时里护士的工作也很繁琐,我们应该了解她们的工作范围,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护患关系。

一、重症监护室护士。

很多临床科将重症病人集中,指定人服药、输液、输血,做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重症室的病人有什么问题都可找其反映。

二、临床护士。

临床护士是专门实施临床护理和病房管理的护士。其工作十分繁琐,主要职责有:

1.要按分级护理要求对病人进行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比如整理床铺、为卧床重病人洗脸、洗脚、洗澡、洗头、做口腔和皮肤护理,同时还要了解病人的饮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家属联系;

2.要巡回观察病人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反映,配合抢救。

3.要观察输液、输血有无渗漏和液体是否输完,保持各种导管通畅、清洁。

4.要进行病区管理,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和安静舒适。

5.要督促病人和陪护探视人员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按时作息。因此,临床护士与病人接触较多,病人有何不适,有什么问题和要求,可以直接向临床护士汇报。

三、办公室护士。

办公室护士主要是负责处理医嘱,让各班护士按照医嘱对病人进行相关的治疗护理。也就是说,办公室护士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充当着二传手的角色。但由于办公室护士的工作性质与临床护士不同,因此与病人接触不多。

四、治疗室护士。

治疗护士在医院主要负责发药和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输液、输血等治疗操作,有的还负责换药。在一些大医院,由于护理分工细,班次多,治疗护士可能只是负责为病人输液、注射。在接受注射、输液、输血时,病人和家属应该特别注意,发现有什么问题,要及时提醒治疗护士,协助她们杜绝差错事故。

五、药疗护士。

药疗护士在医院专门负责分发病人的口服药,在一些小医院,还负责全科病人的肌肉注射。在病人的治疗中,如果对口服药或注射液有疑问时,一定要向药疗护士问清楚,核对正确后再进行用药。

六、换药室护士。

换药室护士主要负责换药室的管理,配合医生或者是单独对病人伤口进行换药,观察伤口生长愈合情况。另外,也为手术前的病人准备皮肤。病人如果涉及这方面的问题可以直接向其反映。

七、总务护士。

总务护士主要负责本科物品的请领、保管和供应。其实,总务护士就是一个小管家。在病人生病住院时,会经常与总务护士打交道,她们会为病人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

八、夜班护士。

夜班护士往往由2人担任,一人负责上半夜,另一人负责下半夜。夜班护士就是负责夜间的一切护理工作,包括晚间护理以及早晨护理。当其他工作人员都下班了,值班医生在全科病人入睡后也到值班室休息,这个时候病人有什么问题,或者是哪里不舒服,只能向夜班护士反映。

当病人在住院期间,有什么问题需要护士帮助解决时,首先要弄清楚时间和班次分工。不要只认人不认班次分工,或只认班次不认人和时间。如果弄不清分工班次和人员的变动,病人的问题有时就难以及时解决,而且还会影响护患关系。

§§§第五节 关于手术问题

手术是治疗外伤、肿瘤、感染、畸形等众多疾病的重要方法,甚至是唯一方法。但是关于手术问题,特别是签订《手术同意书》,很多病人及家属还有不少的疑问。这些疑问的解答有助于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

1.手术前为什么需要家属签字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在诊疗中,医院并不能对病人承诺保证治愈,也就是说在医疗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尊重,不能让病人主动参与医疗过程,医患双方共同承担风险的目的也就无从实现。

一天夜里,赵女士突然感觉到腹痛,有早产的迹象,丈夫王先生紧忙把她送到医院,到医院之后,经过医生检查发现,赵女士患有妊娠高血压,情况非常危机,几度陷入昏迷,需要立即剖腹产。

医生将情况告之王先生之后,手里拿着一份《手术同意书》要求夫妻双方签字,由于赵女士已经精疲力竭,身体非常虚弱,没有看具体内容,就先同意书上签了字。王先生在仔细看了手术同意书的内容后,心里七上八下的,久久不敢落笔。医生告诉他,如果他不签字,医生就无法进行手术。

没办法,王先生皱着眉头,在同意书上签了字,虽然妻子的手术很顺利,母子平安,可直到现在回忆起一些字眼,“术中、术后大出血”、“新生儿窒息”、“术后伤口感染”,都让他心惊肉跳。最令他发怵的是上面还有一道这样的选择题:如手术发生意外,是保大人还是保婴儿?

王先生说:“觉得签这种字有种“生离死别”的感觉,那时候的《手术同意书》是签也得签,不签也得签,毫无退路。其实,做手术可能出现意外,这是谁都知道的,但是你知道了又能怎么样?你不签字医生就不给做手术,所以让病人及家属签字完全是多余的。”

经历过手术的人大都有这样的感觉:手术前医生让病人或家属签字的“手术知情同意书”所列举的可能发生的手术意外、并发症,有的十几项、甚至几十项,读下来,颇有一种“血淋淋”的感觉。仿佛一上手术台,等待的可就能是“九死一生”。

虽然病人中的大多数最终会在知情书上签字,承诺对这种种可能性“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表示理解,绝无异议”。但是,很多人心里还是觉得不舒服,认为这是霸王条款,签与不签没有多大意义,但事实并非如此。

其实,手术前签字是一件非常严肃而重要的事情。它是一个清规,是在手术前必须履行的工作之一,其原因如下:

一、手术是有一定创伤的治疗措施,在实施前必须取得病人本人和家属、单位领导的同意。

二、为了督促手术医师再次让病人家属了解疾病的性质、手术目的和后果,使双方意见达到统一。

三、手术会造成一定的创伤,而病人又处于机体抵抗力低和重要器官功能紊乱之中,所以手术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医生必须和家属讲清楚,一旦出现不测,病人家属能积极配合进行抢救。

四、因手术条件的限制和医务人员的经验不足,有些手术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履行术前签字可僻免不必要的误会和纠纷。

五、为了挽救生命,有时在手术中必须要切除一些重要器官,有可能会留下终生残疾,丧失某些生理功能,这些都要向病人家属交代清楚,让病人和家属做好精神准备。

《手术同意书》实际上是医院履行风险告知义务的法定形式,医院如果不作为是违法的,但是病人、病人家属签署了《手术同意书》并不是就成为医疗事故侵权赔偿中医院的免责事由。相对应,病人签字也是行使自己知情同意权的一种法定形式。

更重要的是,《手术同意书》是医患双方就手术医疗行为进行的民事合约。医院提出医疗建议是要约,病人签字是承诺。如果手术后发生《手术同意书》事先告知的不良后果,通常情况下都是需要通过医疗事故鉴定或司法鉴定来定夺。

经过鉴定,如果是由医院的过错造成的不良后果,医院仍然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果出现难以避免的并发症或者是由于医学科学发展的局限性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以及紧急避险造成的伤害,那医院就不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那么,哪些手术需要家属签字呢?外科手术种类有很多,医院将手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