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之最全知道(图文本·珍藏版)
26801600000027

第27章 动物篇(5)

鸬鹚在人工驯养条件下能正常产卵,每年初夏进入繁殖期,每只雌鸟可产卵6—20枚,其繁殖生态与家鹅相似。每当繁殖季节,到临近水域的悬崖峭壁上、大树上或沼泽地的矮树上、芦苇中以树枝或海藻营巢,每窝卵2—5枚。卵白色而具蓝或浅绿光泽,孵化期28天。雏鸟为晚成性,亲鸟把捕捉到的鱼贮在喉囊中,雏鸟将头伸入啄食。在一些地方人们驯化它们用以捕鱼。

鸟类中最忠贞的伴侣

在多种鸟类中,雌雄间结成终身伴侣的不多,但也有,比如美丽的天鹅,它们不仅在繁殖期成双成对,相互恩爱非常,就是在其他时间,也一起觅食、休息、戏水,竟至在迁徙途中,也前后照应从不分离。一旦有一只不幸死去,另一只宁肯单独生活一辈子,也不再另选佳偶,真称得上是忠贞的伴侣。

天鹅一向是人们珍重和爱戴的鸟类,它那洁白的身躯,给人以圣洁高雅之感,它那悠然自得、从容不迫的飞翔姿态,显得是那样高贵。它是吟诗入画的对象,是作曲的题材,是人们心目中的珍禽。

天鹅是属于大型水禽,体重约有10公斤。共有5种,我国有3种,它们是大天鹅、小天鹅及疣鼻天鹅。其中疣鼻天鹅曾在迁徙中飞越过海拔9000米的珠穆朗玛峰,在鸟类飞行高度上,与兀鹫并列冠军。

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西南方的巴音布鲁克,有一个天鹅湖,这个湖的面积约有一千多平方千米,说是“湖”,实际上是由湖泊、河流、沼泽地带所组成的,这里人烟稀少,气候凉爽,地势广阔,具有丰富的水生食物来源,每年都有不少天鹅在这里繁殖。目前,已经被国家正式定为“巴音布鲁克天鹅保护区”。

青海省的泉湾,流水潺潺,两岸有宽阔的牧草地,冬天有大量的天鹅到此越冬,故此泉湾得以冬天“天鹅湖”的美名,近年来,在渤海湾的无棣县埕口盐场,发现有一百多只大天鹅在此越冬,有关部门已经加以保护。

天鹅有着亲密的“夫妻”关系,在繁殖期表现尤为突出,以观察疣鼻天鹅的习性为例。疣鼻天鹅又称哑天鹅、无声天鹅、赤嘴天鹅或白鹅,繁殖在新疆、青海、甘肃和内蒙等地。当这些地区的湖面刚刚解冻不久,它们就从温暖的南方飞来至此。只见成对地分散在蒲苇滩上活动,形影不离。一两个星期后开始寻找巢区了,它们多选择在距离滩边大约200—500米的蒲苇滩深处,僻静安全,很少有干扰。选用蒲苇的茎、叶,搭成一个直径为1米,高0.6—0.8米的圆形巢,巢的结构紧密而下凹,里面铺些干水草、蒲草及腹部脱下的绒羽等物。

“夫妻”做巢配合和谐,不声不响,非常迅速。巢做好后,雌天鹅便开始产卵,一般一窝以产6枚为多,卵呈苍绿色,并带有污白色的细斑。卵重约370克,是我国鸟类中最重的鸟卵。卵黄含量较多,甚至雏鸟出壳后,仍有1/3卵黄在腹腔里,这样,如果遇到天气寒冷或因其他不利因素造成取食困难时,雏鸟可暂时不致饿死。

孵卵主要由雌鸟担任,而雄鸟负责巡视守卫,看来它们有着明确的分工,有雄鸟守护在巢旁,雌鸟可以安心地在巢内孵卵了。突然,有一只老鹰出现在巢区的上空,机警的雄鸟立即起飞迎上前去,且“啪啪、啪啪”地用力扇动翅膀,以示向雌鸟报警,雌鸟闻讯后,迅速用树枝、蒲苇将卵盖好,自己轻轻离巢远去,使卵或雏鸟免遭厄运。老鹰被赶走了,雄鸟飞回来了,雌鸟也平安地回巢继续孵卵。一场危机烟消云散,它们又过着和平幸福的生活。

7月中旬,劳累了几个月的亲鸟要换“新装”了,它们脱去旧羽,要重新长出新羽来。这需要有一段时间,雄鸟很体贴雌鸟,主动把照顾“子女”的任务承担下来,使雌鸟安心地去换羽,它独自带领着幼鸟去寻找食物,练习飞翔技术。天鹅“夫妻”间的恩爱,实在值得称赞。

最勇猛的鸟

金雕,隼形目,鹰科,雕属,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最勇猛的鸟类。

金雕别名鹫雕,洁白雕,红头雕,是雕属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嘴形大而强,头顶暗褐,后颈赤褐色,肩羽色较淡,呈赤褐色,尾上覆羽尖端暗褐,羽基暗褐色,具暗色斑,尾羽先端1/4为黑色,其余为灰褐。

金雕是雕属中最大、最凶猛的一种,在可可西里栖息于东部高寒草原环境中。飞行速度极快,常沿着直线或圈状滑翔于高空。营巢于难以攀登的悬崖上,营巢材料主要以垫状植物的根枝堆积而成,内铺以草、毛皮、羽绒等。金雕主要捕食大型的鸟类和中小型兽类,所食鸟类有赤麻鸭、斑头雁、鱼鸥、雪鸡,兽类有岩羊幼仔、藏原羚、鼠兔、黄鼬、藏狐等,有时也捕食家畜和家禽。

金雕是珍贵猛兽,在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数量稀少,而且因其羽毛在国际市场价格昂贵,特别需要保护。

最能吃蝗虫的鸟

蝗虫俗称蚂蚱。饲养观赏鸟的老人,提着鸟笼走在草地里,顺手捉几个蚂蚱喂鸟;小朋友放学后,到庄稼地里逮几个拿着玩,或抓多了带回家去喂鸡。如果蝗虫数量太多了,那可就麻烦了,甚至可以形成蝗灾。

1929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受蝗害面积达3600余万亩,损失的玉米、小麦、大麦、水稻等农作物价值1000万银元以上。据报道,那时在沪宁线上的下蜀镇,因蝗虫把铁路掩盖了,致使火车无法前进而误点2小时。

蝗虫如此厉害,对它进行防除问题一向受到人们的重视,制定出了各种措施,其中一条就是要充分利用它的鸟类天敌。吃蝗虫的鸟类有燕鸻、白翅浮鸥、田鹩等,尤以燕鸻最为突出。

燕鸻上体棕灰褐色,下体前半部为棕色,后半部是白色。嘴短宽,体型适中。它飞起来很像燕子,可又多在地上行走活动,因此,人们一般都叫它“土燕子”。夏天迁来我国,繁殖在沿海一带地区。燕鸻喜结群活动,少则几十只,多则上百只。飞行迅速,垂直落下,在地上行走也喜急驰。4—7月间结群繁殖,卵即产在草地或沙土凹陷处,内铺一些新鲜嫩草。每窝产卵2—5枚。白天阳光充足,气温较高,亲鸟不在窝内孵卵,夜晚气温明显下降,亲鸟归窝。

燕鸻是有名的食虫鸟,在蝗虫尚未繁殖之际,燕鸻就捕食各种甲虫、蜻蜓、地老虎等,到了夏天,蝗虫大量繁殖时,燕鸻的“食谱”就只有蝗虫了。

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对燕鸻的实验得知,一只燕鸻的雏鸟每天平均吃掉30克蝗虫,大约相当于90只,如按一窝有3—4只雏鸟计算,一窝每天要吃掉90—120克,大约合270—360只的蝗虫,再加上亲鸟食蝗虫的数量,每天可消灭蝗虫540只以上,在4个月的繁殖、育雏过程中,每窝燕鸻所吃的蝗虫累计起来约有65000只,如果按每只蝗虫体长5厘米计算,一窝燕鸻在繁殖期间,所吃的蝗虫头尾相接起来,竟达3000米长,真不愧是鸟中的“除蝗能手”。

我们保护了燕鸻的正常生活和繁殖,也就如同保护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

数量最多的鸟类

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干旱地区的红嘴“几利鸟”,尽管每年约有十分之一被害。但因其繁殖量十分可观,现有的总数估计能达到100亿只,可以说是鸟类中数量最多的一种。

家禽中数目最多的是鸡。鸡的品种现在有很多。家鸡的祖先叫原鸡,是产于中国、印度和东南亚一带,也有人叫它茶花鸡。这种野生鸡类与家鸡十分相似,但略小,栖息于热带林区,成群活动。偶尔还在村落附近的耕地上,与家禽混群觅食,咋看起来,很难区分。据考古学研究,在公元前25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的居民遗址中,曾发掘出鸡的骨骼,进而推测出古代的原鸡不仅在我国南部,而且在长江、黄河流域也有分布。

最早有喙的鸟类

最早有喙的鸟类是孔子鸟。它前肢还有翼爪,体形似鸡大小,已经开始飞行,但能力不是很强。在雄性孔子鸟尾部还长着一对尾羽。生存时代在距今1.25亿年的白垩纪早期。

孔子鸟不仅是世界上已知最早有喙的鸟类,而且是一个既特化又十分原始的古鸟。在已经发现的所有鸟类化石中,孔子鸟仅仅比始祖鸟进步,而在总体上比其他任何一种鸟类都原始。例如翅膀上的利爪还相当发达,而且手指的指节数量也没有减少。

与绝大多数的中生代早期鸟类不同,孔子鸟牙齿已经完全退化。孔子鸟的飞行能力比始祖鸟要强,而且后肢也已经更适合于攀缘树木。此外,孔子鸟与始祖鸟有非常不同的另外一点显著特征,那便是骨质的尾椎已经愈合为一根较短的尾综骨,而始祖鸟还保留有23节自由的尾椎。虽然,具有角质喙这一特征和现生的鸟类相同,但孔子鸟显然是一类十分特化的鸟类,它和现生鸟类的起源没有直接的关系。

孔子鸟可能已经成为知名度仅次于始祖鸟的化石鸟类。这不仅归功于其特有的原始和进步特征的组合,而且还由于在短短的几年间,发现了成百上千件的化石标本以及精美的保存。在一些石板上,雌雄个体相伴而生。雄性个体具有一对很长的尾羽,而雌性个体则含有一对短得多的尾羽。

如此众多的化石标本和完整的保存,对于鸟类化石来说,恐怕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现象。大量个体的集中保存,一方面与集群死亡有关;另外一方面,可能还表明孔子鸟具有集群生活的特点。孔子鸟的家族包括多种不同的类型,例如有圣贤孔子鸟、孙氏孔子鸟和杜氏孔子鸟等等。长城鸟也是孔子鸟家族的一员。这说明,孔子鸟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分化。

最具滑翔技巧的鸟

盘旋飞翔称作滑翔,滑翔是某些鸟类的特殊本领,它们在空中平伸着翅膀,以上升气流为动力,支持着自己的体重。在一些开阔的陆地上空,我们可以见到鹫、骛和老鹰的滑翔雄姿。在大海上空,除海鸥外,还伴有信天翁在盘旋。

所有这些鸟类,滑翔技巧超群的应数海鸥,它滑翔时的飞行速度,每小时仅19千米,是滑翔速度最慢的鸟类,只要有一点上升气流,就足可以托住它不至掉下。而且巧妙地利用气流慢慢悠悠地滑翔。我国有31种鸥类鸟,常见种类之一是一种大型鸥类叫银鸥。

银鸥的分布很广,北自东北北部,西抵四川,南到广东、台湾。在这些地区的湖泊水域中,都可见到它们的踪迹,雌雄同色,背部和翅膀呈深灰色。翼尖黑色,其他部位羽毛纯白色。

银鸥是复合体中体大(64厘米)的浅灰色鸥。腿淡粉红色,上体浅灰,冬鸟头及颈具纵纹。三级飞羽的白色月牙形宽,但肩部月牙较窄。外形厚重,胸深,嘴厚,前额长缓而下,头顶平坦,外貌看似凶狠。飞行时初级飞羽外侧羽上具小块翼镜,翼合拢时至少可见六枚白色羽尖。第四年成鸟羽衣长成,第一冬鸟具褐色杂斑,嘴黑色。第二冬鸟色略淡而多灰色,嘴黄色而端黑,幼鸟似其他银鸥。

银鸥繁殖于北美洲、欧洲及地中海,越冬往南。银鸥喜欢松散的群栖,是沿海、内陆水域及垃圾堆等地方的凶猛而识时的清道夫。

雄雌体重相差最大的鸟类

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的大鸨,在鸟类中雄鸟和雌鸟体重差别最大,雄鸟体重为11—12公斤,而雌鸟只有5—6公斤。

大鸨又称独豹或野雁,雌雄羽色非常近似。雄鸟喉部近白色,并生有类似胡须的纤羽,繁殖期时,喉部转为橙栗色,上体棕色并杂有黑斑,两翅灰白色,飞羽黑褐色,下体自前胸以下白色。雌鸟体型较小,喉侧不生长胡须。从前有过说鸨鸟只有雌的而无雄的,它是“万鸟之妻”。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了,没有雄鸟怎能传种接代呢?那么如何造成这种误解呢?据析,很可能由于雌雄的体羽颜色很近似,尤其是在繁殖期时,事实上雌雄是轮换孵卵,但人们总认为巢内孵卵鸟不变,给人们的印象理所当然的是没有雄鸟。

它为什么叫鸨呢?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一种鸟,它们成群生活在一起,每群的数量总是70只,形成一个小家族,给它起什么名字呢?于是把它的集群个数联系在一起,在鸟字左边加上一个“七十”字样,就构成了“鸨”。

鸨类在全世界共有23种,分布在欧、亚、非、澳四大洲。我国有3种,即小鸨、波斑鸨和大鸨。小鸨分布在新疆北部、西部和天山;波斑鸨也分布在新疆西部天山和北部地区;大鸨则分布较广,自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盟,东北的南部和西南部,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西至甘肃兰州等地。

这3种鸨鸟,以大鸨的个体最大,体高在60—70厘米,体重10千克上下,有的雄鸟重达15千克。大鸨是我国草原上最大的鸟,也是猎禽中最大的种类,同时是世界上能飞起的最重的鸟类。

大鸨具有粗壮的腿和健壮的3个脚趾,在草原上行走迅速,能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急驰,就连快马也很难追得上它。它总是默默无声地飞来跑去,从来没有人听到它的叫声,它不是不想鸣叫,而是鸨鸟的鸣声器官已经退化了,根本不可能再发出声音来,难怪有人说它是哑巴,果真如此。

大鸨主要以嫩草为食,秋收季节,有时也成群地飞到农田里,啄食谷粒、大豆及其他农作物。春天,也见有飞到地里拨食作物苗。春末夏初,分散到草原上开始繁殖。巢很简陋,在草原上偎一浅窝,内铺些细软干草即成。雌雄轮换孵卵,此时它们的警惕性很高,一鸟在巢内孵卵,另一鸟作警卫,以防敌害侵袭。草原上有一种鹞,是大鸨的大敌,尤其对幼鸟的威胁更大。

鸨鸟的肉味鲜美,在野味中为公认的上品。羽毛色鲜别致,出口国外供做装饰品用,深受欢迎。

孵化期最长和最短的鸟

鸟类繁殖期间,雌鸟产卵于巢内后,往往需要孵卵,才能使卵孵育出雏鸟。孵化期的长短,因鸟的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孵化期最长的是信天翁,通常要75—82天。这种鸟从雏发育到性成熟过程也最长,可迟至9—12年。孵化期最短的鸟可能是蜡嘴鸟,只要9—10天。

孵卵的任务一般多为雌鸟担任,在此期间雄鸟衔食饲喂孵卵的雌鸟。此类鸟中最懒惰的要数雄性蜂鸟,全部孵化和育雏任务都由雌鸟承担。而新西兰的无翼鸟则相反,它的卵出奇的大(400—435克)。几乎相当于雌鸟体重的五分之一,在近75—80天的孵化期间里,全由雄鸟承担。

嘴巴最大的鸟

在阿根廷与墨西哥之间的热带森林中,生活着一些鸟。它的外形像我国西双版纳的犀鸟,但嘴的部分要比我国的犀鸟大得多。特别是分布在巴西亚马逊河口一带,有一种体长就有60厘米的鸟,而它的嘴长就有24厘米,嘴宽竟达9厘米,因为这种鸟嘴大得出奇,所以叫它巨嘴鸟。

它是世界上嘴巴最大的鸟。虽然它的嘴长得大,但重量还不到30克。因为它的嘴外面是一层薄而硬的壳,中间贯穿着纤细、多孔隙的海绵状的骨质组织,里面充满着空气,因此对巨鸟来讲并无沉重压力。

巨嘴鸟以果实、植物种子和昆虫为食,有时也要掠夺小鸟和鸟卵为食。它以树洞为营,一次产卵2—4枚。

尾羽最长的鸟

在看京剧一类古装戏的时候,往往可以看到在一些武将的头盔上饰有一对长长的羽毛,这羽毛使武将显得更加威武。这长长的羽毛,就是一些鸟类的尾羽,最长的足有1.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