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魔法(完全智慧手册丛书)
26878100000034

第34章 集中魔力训练(2)

像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原来会威胁到我们生存的竞争对手或是上司,转化成极具利用价值。例如,虽然目标定得极具意义,却怎么也无法集中精神去做。此时,不妨先去想一想不好的、不利的事,直接刺激自己的情感,使欲望浮现,就能将精神集中力发挥到最高。但是,在想像那不好的、不利的事时,不能纯粹是空穴来风、毫无根据。而且,与自己利害关系越大的,效果就越好。

——运用“附加位置”、“附加意义”的集中术无论如何,将大目标明确化后,可提高意愿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读书、工作,也应该订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否则,就算自己兴冲冲地想去做,而目标却订得毫不明确,那做事的效率怎么会增加呢?所以,如果在面对没兴趣的工作,而又不锁定目标的话,根本就不必妄想精神集中力的发挥。

原隶属于日本西武狮队的野村克也先生,以身为补手的观点写成的棒球论着“敌人在我”一书。其中有一段关于职棒选手的集中力的相关描述,让我们觉得十分有趣。他说,某一球队的打击教练,对着站在打击位置上的己方选手,做了以下的“指示”;

“这个投手的球好打,不必太紧张。他的球都是走直线,就算是曲线球,球速也不慢。他投球是用直线投球法,不必担心。”

如果您是这位打者,在听到这样一席话后,会用什么态度去面对对方的投手呢?事实上,野村氏给的根本完全不能算是“指示”。选手在步上打击位置之前,应该要先就投手的风格、垒上有无跑者、守备位置的状态、风向、球场的宽广度等因素做考量,然后将注意力放在所要打击的球上。但是,上述教练的“指示”,却会让打者对自己要打击的球路产生迷惑,反而只会造成妨碍到他注意力集中的反效果。

野村氏到了南海鹰队时,兼任了选手与领队之职。当时,随着战势的变化,他必须做出许多的“指示”。在那个时期,野村因为十分清楚选手的目的,所以都能做出具体的、明确的指示。像先前所举的打击的例子,如果能把他的话改成“当对方投直球时,就放心大胆的击出全垒打吧!至于他如果投出别种球路,就不要出手。”这就会是一个较为妥贴的指示了。

另外,根据日本大手制纸会社的社长K氏的经验谈,也是认为凡事应该将大目标明确化。据我们所知,K氏自大学毕业后,就进入该公司经理部工作。他的工作,就是整理社用传票。经过一段时间后,K氏渐渐失去了工作时的活力。在大学中所学的经济学,完全派不上用场,所做的工作,只是在整理别人饮食的传票罢了!K氏觉得十分的挫折。但是,有一天K氏突然想到—等一等!如果把自己整理的传票,分门别类后,为各部门计算,结果会如何呢?于是,他开始把去年的、前年的资料调出来,分年度别、月别等做出各部门的图表看看。如此,自己公司的实绩如何就清楚的呈现出来了。换句话说,自己乍看之下很单纯的日常工作,如果能稍加应用,就是一个了解公司实际状况的绝佳办法。当他有了这么明确的目标之后,再做传票整理工作时,就能集中精神,全力以赴了。

像这样先寻求大目标的明确化,不管是工作或是读书都一样。大目标的明确化,事实上就是制造对讨厌的工作的内发动机之第一步。所以,现在如果觉得您的工作、读书是一种苦刑的话,就先为自己创造一个有利的情势,为工作定位,寻求其意义。

将目标形诸文字、图表,可提高集中力一般来说,我们对所谓的“大目标”多半都有不确定之感。就像公司里贴出“削减第一部门的人事费用”这样看起来很明确的目标,但是却没有说明办法,所以它还是不能算是十分明确。也许有人会订下一个这样的目标;“我将来想做记者,所以要先进大学研读这方面的课程。”其实这也还算是挺模糊的。要让自己的精神集中力在读书、工作时得以发挥,一个首要的原则,就是目标一定要明确化。

至于如何才能使目标明确化,美国著名的创造开发的理论家、实践家A·L·金派克提出了他的看法;(1)记述目标,尽可能地找出问题点。(2)提出疑问。(3)选定真正的目标。换言之就是提倡最根本的,包括目标的选择、到择定真正的目标的三个方法。

在我们的看法中,与他三个方法中的(1)相关联的,是建议读者将工作的目标用文字或图表表示出来。如果我们光是用脑子想,总是觉得理不清其脉络,不明白之处还很多。这样,就无法知道自己真正的目标及问题何在了。

以在大学中指导学生写论文为例,通常学生只是大概的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但多半缺乏一气呵成的概念、做法。就以打算用“亲子关系”这题目来做研究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都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亲子的年龄如何、性别、在家中的排行、本国或外国等等的问题,他们都没有仔细去考虑。

因而,在决定一个方向之后,应该将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什么是必要的东西、非做不可的事写下来,或是用图来表示。如此一来,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的欲望是什么,然后再全神贯注地去完成它。有一名学生就是在一开始时就这样做,他的毕业论文就比一般同学来得优秀、突出。

利用小册子、摘要介绍来看困难的新工作,有助精神集中大家都有一个经验,就是接手一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工作、被分派到全然陌生的新工作,尽管搜集了很多资料,却不知从何用起。拚命的看,却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换句话说,就是找不着自己一贯熟悉的目标了。如此一来,就会落入只剩下疲倦感的低落状态。

面对完全陌生的工作,的确是很难以有效的发挥精神集中力。这时不妨向有经验的前辈讨教,由他们那边学一些入门的工作。依循这些原则实行,就可以放心的全力以赴了。还有另外一个更简单的办法,就是在致力于正式资料的研究前,先尽可能地利用容易取得的一些小册子、摘要介绍等资料,先理出一概略的分野。以注释“古事记”而闻名的日本江户时期国学家本居宣长,就着有一本名为“初山踏”的书。这不是一本登山的书,而是在告诉人们,当首度面临全新环境时,应该抱着哪一种态度,是一本精通专门知识的方法论。

首先,在“必读之书”这一项上,他说;“大部分卷数较多的书籍,是在后面时使用,而较短的书籍资料,则应该先用。”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开始新工作、研究新学问的开始时,注意的范围不算大,只要选择适当的资料即可。等到要深入探讨、做进一步研究时,再找比较详细的资料。

宣长的话依我们来看,就是指—与其在桌上堆满了资料、搜集了堆到腰部的资料,不如先从小册子、摘要介绍等容易入手的资料开始。先有了一个大概的分野,等整体情况都在掌握之中,目标明确化之后,自己自然就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解决方式。

有名的日本医师公会会长武见太郎先生的读书方式,也是一绝。当他还是庆应大学的学生时,他就会赶在教授之前去买原文书来彻底读通。他选书的原则,是宁愿要薄而不要厚厚的研究书,这样他才能从头到尾,完完整整的读通。因为它是本分量较少的研究书,所以,作者势必将许多不重要之处除去,只留下自己整理过的精髓部分。这是武见氏的看法,这也可以说是极有效率的办法。

在我们即将面对极困难的未知领域时,采取这样的方法,使目标能够明确化,同时也赋予工作意义。如此一来,想要不发挥精神集中力都很难。

将目前的作业与大目标做对比,自己赋予它意义著名的音乐剧“卖花女”的原着作者、英国的剧作家萧伯纳在成名之前,就规定自己每天都要做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写五页的笔记。他每天开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文章。这项工作一直持续达九年之久。

说不定就是因为严格的遵守这项原则,才使得萧伯纳的才能得以挥洒开来。不过,更值得珍视的,倒是他这一份坚持到底的毅力。尤其是在年轻、尚未受人重视的时期,写作对他是相当具有意义的。

您现在手上是不是同时有两件工作要进行呢?您是用什么做标准,来决定先后顺序呢?一般的情况下,人的心理都是倾向于“先做简单的”。然而,世事难预料,有时一些应该不难做的工作,却意外的碰了个大钉子。可想而知,很多人可能都有相同的经验吧!话又说回来,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决定先做哪一样较好时,多半时间就在这犹豫不决中度过,注意力被分散了,办事效率也低落下去。

要决定工作、读书的先后顺序时,应该避免用事情的难易度做标准。就像萧伯纳把每天写五页笔记排在第一优先一样,应该是以哪一项工作比较重要,以其重要程度做基准来决定先后顺序。也就是说,要由自己感到最有意义的部份开始,不管它看起来是如何的困难,也必然集中心神去做。所以,对目前的问题,要赋予它意义。

在日本作家菊池宽的名作“不计恩仇”里,主人翁花了九年的时间,走遍岛国,终于在九州的山中与父亲的仇敌相遇,而对方已是一名舍弃俗世的僧人了,为了救赎他过去的罪,他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努力地在险峻的山谷中,挖掘洞门以迎菩萨。在众村人的诚挚请求下,主人翁中川实之助勉强答应等到洞门贯穿之日,再找敌人下手。为了想早一点完成心愿,实之助就开始帮助僧人挖掘。

经过一年又六个月之后,工作终于大功告成。当时,复仇的念头早已完完全全地自实之助的脑海中消除了。

由这本书中,我们看一个原本不情愿做某项工作的人,为了要达成将来的大目标,而对原来的苦差事全力以赴。由此可知,当它与未来的大目标相结合时,目前这件不太情愿去做的事就会被赋予意义。

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大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一定有某件事需要做、却又丝毫提不起精神去做。这时,如果能让它与自己将来的目标相结合,必定会使它对自己产生意义,而更有原动力、更有活力的去做它。

譬如说,现在这工作所得的报酬要用来买车、买房子等;或是在通过入学考试后,就要实现梦想已久的心愿,去看一场足球赛等等。一边这样想着,工作会更努力,考试合格的机会也更大了。因为,一时不快的感觉,已经被实现心愿的快感冲淡。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对比效果”的作用,也是促进精神集中力的一大诱因。当我们开始厌烦手边忙碌的工作、考试,或是忽然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时,不妨把将来的走向,一个明确的目标,拿来和现在的工作对比看看。当您发现,自己现在所做的工作,不过是为实现将来的目标做预备工作时,心里就会好过些。

当马克思亡命到英国时,他看到的是在产业革命后的曼彻斯特,妇女与儿童都因贫穷而不得不参与劳动。贫穷正在大都会中蔓延。

马克思很想知道,为什么人类社会的贫富差距会如此之大?他想探究根源的原因,在于他更远的目标,就是实践运动。于是,他镇日浸淫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室,由阅读古今东西的文献开始着手。这阅读的工作,比起实践运动来要枯燥得多。但是,由于马克思明白他现在所吸取的知识,是与将来明确的目标相结合的,所以他做起来一点儿也不勉强。最后,终于写成了他改变世界的资本论。

如果您也有读不下书、做不下工作的困扰,就不妨把眼光的焦点放在将来而非现在,自然就能发现个中意义。

集中力的发挥要靠彻底的、合理的计划在本节中是以“附加位置”、“附加意义”来达成精神集中的目标,所以在前面我们一再的说明将目标明确化的重要性。再更进一步,要分析自己所做的工作,彻底的排除掉无用之处,并在大目标之下设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在这过程中,也有可能会有一些意料不到的事发生。

当意料之外的事发生时,绝不能只想当场把它解决掉,解除眼前的困难就算了。因为,这样做有可能会扰乱、破坏掉整个计划,同时也分散了注意力。为了防止这样的事发生,应该在事前就做好细部的调查,订立一个统一的计划,具体的拟定行动准则。换言之彻底而合理的计划,才能使集中力得以发挥。

我们不妨来看看日本人和美国人,在计划性这一点上的差别;若是同样有一个开拓南方原始林的计划,以日本人的“现场主义”传统,一旦决定要做,马上就会把人员送到当地。被派遣到当地的负责人,就在这一片陌生的土地上,一边盖起生活的小屋,一边指导原住民的工作了。

但是,由于这并不是在一个绵密的计划下进行的行动,所以很容易就受困于预料之外的麻烦。有问题就要解决,但是,又不能光是着眼于这个问题,还要考虑到整个大局。由于那是预料之外的问题,在思考不够周延的情况下,很可能只是在表面上解决它,而麻烦仍然会处处发生。

另一方面,如果是美国人来做,其做法就合理多了。首先,他们会在纸上作业,彻底的做一番计划,同时,为了将可能发生的事故全部计算进去,他们也会到现场勘察。先派飞机到现场做航空摄影,把整个要开拓的原始林全拍进去。等到客观的整体状况都弄清楚后,才开始为将来做规划。顾及到实际的需要,规划出道路、宿舍的配置,以及学校、医院的位置。等到这些事前的规划工作、纸上作业都完成后,才开始送人员到现场去。

将目标完整的规划过,才能正确的掌握情况,不至于浪费力气而徒劳无功。一旦有突发情况发生时,也比较能够在不伤害大目标的前提下,找到解决的方式。

除了大目标外,如果能在事前也计划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对个人在工作、读书时必能发挥极大的力量。换言之,如果能在事前把不需要的部分剔除,就不会浪费时间与精力在与目标无关的事情上。当我们全力贯注于一件事情上时,部份徒劳的工作很可能就会剥夺对全体工作的兴趣。

没有兴趣、没有任何意愿,却又不得不做时,在工作时心里就会一直想着“不要做!讨厌!”如此一来,精神就无法集中,效率自然就会降低。这时,原本小小的徒劳的工作,就会造成一个恶性的循环。

做任何工作都一样,先排除一些无谓的工作,才能使精神集中力发挥到最大的极限,而且其工作效率更会提高不少。再往下推论,就是要提前做一彻底的、合理的计划,才能知道什么工作是无谓的,也才能发挥精神集中力。当我们要集中精神在没有兴趣的工作上时,应该要先学习美国人的计划性。

应用“愉快经验”的集中术

细分全体以求得成功的开始,则难事也能集中心神有“火箭博士”之称、对日本的宇宙开发事业极有贡献的糸川英夫先生,自大学教授席上退休下来后,仍以他渊博的知识,活跃于各方面。糸川先生的才艺很多,包括各种不同的范围,而其中又以大提琴的演奏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糸川先生的练习法也和一般人不太一样,他拿到一首曲子后的第一件事情,是看这首曲子有几个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