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孕育早教专家指导
2692300000051

第51章 新生命、新希望——产后新生活(1)

产褥期母体常见的生理反应

1.体温

产后体温多数在正常范围。产程延长导致过度疲劳时,体温可在产后24小时内略升高,一般不超过38℃,数小时后,可以自然回归到正常温度,不需要担心。产后3—4天因乳房血管、淋巴管极度充盈,乳房充血肿胀也可以发热,这种发热一般也仅持续数小时,通常不会超过24小时,也很少超过38.5℃。这种体温升高为泌乳引起的,是生理性的发热,不属于病态。

如果持续发热达38℃以上,超过24小时,往往预示着感染存在,大多数情况是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需要进行必要的治疗。

2.产后宫缩痛

产后的子宫仍然保持收缩,在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为产后宫缩痛。疼痛时子宫呈强直性收缩,在产后1—2天出现,持续2—3天变得轻微到自然消失。

初产妇的子宫肌纤维较为紧密,容易复原,复原所需要的时间较短,子宫收缩不很强烈,疼痛不明显。

经产妇子宫肌纤维曾受到过牵拉,产后子宫常强有力地收缩,引起较明显的产后宫缩痛。哺乳时反射性宫缩素分泌增多使疼痛加重。

伴随着产后宫缩痛,在下腹部可以触摸到较硬的包块即收缩的子宫。

产后宫缩痛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个别情况下需要止痛剂。

3.恶露

产褥期间的阴道排除物称为恶露。恶露中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组织、上皮细胞、细菌及粘液等。恶露分为三种:

(1)血性恶露:分娩后最初几天内,恶露量多,有时有小血块,有少量胎膜及坏死蜕膜组织,颜色鲜红,含有大量血液而得名。持续3—4天,逐渐转为浆液性恶露。

(2)浆液性恶露:分娩5天后,子宫出血减少,恶露中含有少量血液,但有较多的坏死蜕膜组织、宫颈粘液及细菌等,颜色淡红,似浆液而得名。持续10天左右,逐渐转为白色恶露。

(3)白色恶露:分娩15天以后,子宫出血停止,恶露中含有大量白细胞、坏死蜕膜组织、表皮细胞及细菌等,粘稠,色泽较白而得名。持续2—3周干净。

正常恶露有血腥味,没有臭味,持续时间4—6周,一般为产后三周左右,总量250—500毫升,个体差异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恶露的颜色和量都发生变化,颜色逐渐变淡,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干净。

这些变化是子宫出血逐渐减少的结果。若子宫复旧不全、宫腔内有胎盘胎膜残留,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量增多,合并感染时有臭味。

4.排尿与排便

(1)排尿:虽然在分娩过程中并未给予过多的静脉液体,但是正常妊娠会显着地增加细胞外液的水分,在产后2—5天尿量增加,多尿最常见。但由于在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致使粘膜水肿、充血,肌张力降低,以及会阴伤口疼痛、不习惯卧床排尿等原因,有时于产后1—2天内,发生尿潴留及排尿困难。在产程较长的情况下,尿酮体可呈阳性,这是过度消耗的结果,产后很快会得到纠正。

(2)排便:排便时,由于腹压减小、会阴伤口疼痛、存在痔疮等原因,不能充分用力,容易发生便秘。另外,产褥期最初的1—2周内,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肌张力及蠕动力减弱,加上卧床时间较长,运动较少,腹肌及盆底肌肉松弛,也是产褥期容易发生便秘的原因。

5.褥汗

产褥早期皮肤排泄功能旺盛,汗腺分泌活跃,排出大量汗液,以夜间睡眠和初醒时更明显,不属于病态,于产后一周内自行好转。

6.体重下降

妊娠期平均体重增加12.5千克左右。分娩后由于胎儿和胎盘的娩出,羊水排出,血液丢失,通常体重下降5—6千克。还会因为排恶露、出汗、尿量增加、乳汁分泌等因素使体重再下降2—3千克。在产后六个月,多数妇女体重接近其孕前水平,但仍平均会增加1.4千克,大多数妇女产后好像都要比妊娠前稍微胖一些。

影响产后体重下降的因素有孕期体重增加量、初产妇、休假时间等。哺乳、年龄并不影响体重的下降。

7.畏寒及不适感

分娩后的短时间内,由于分娩时用力造成的肌肉紧张突然消除,或因大量出汗而有一种发凉和寒冷的感觉,会感到一时的不舒服。发现这种情况,让产妇喝一些热开水或热红糖水,盖好被子,充分休息半小时左右,不适感就会消失。

8.口渴食欲差

产后最初1—2天内,常觉得口渴,喜欢进流食或半流食,有的产妇食欲较差,此时补充水分对于解除疲劳是有益的。随着体力的恢复,食欲会逐渐增加。哺乳后,尤其是乳汁大量分泌后,食欲会进一步增加。

正常分娩产妇的基本护理

产褥期母体各系统变化很大,属于生理范畴,但是子宫有较大创面,乳腺分泌旺盛,容易发生感染和其他病理情况,分娩后仍然需要对产妇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护理。

1.产后两小时内的处理

临床上把产后两小时称为第四产程,需要在产房观察。在分娩后两小时之内,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和脉搏,如有指征可以更频繁地测量。除帮助产妇首次哺乳外,要不断观察阴道出血量,并定时摸清宫底位置,以了解其收缩情况。如果发现子宫收缩不良,应通过腹壁按摩子宫,以加强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

2.早期活动

产后早期活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即产妇在产后几个小时就下床活动。产后早期活动有许多好处,如可使膀胱并发症及便秘减少;更重要的是,早活动减少了产后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率。

为防止站立后可能出现头晕或晕厥,在第一次活动时要在有人陪伴下进行,以防发生损伤。

3.外阴的护理

必须指导产妇从前至后清洁外阴,即自外阴至肛门。用1∶5000的高锰酸钾液冲洗外阴,每天2次。勤更换卫生巾。排尿时,由于尿液的刺激,会感到会阴伤口一过性疼痛或有烧灼感,排尿前准备1支0.5∶1000的醋酸氯己定(洗必泰)液,排尿后冲洗伤口,可减轻疼痛和不适感。产后几小时内应用冰袋冷敷,可以帮助侧切伤口减轻水肿和不适。

会阴部水肿明显者,可用50%硫酸镁浸湿纱布外敷,产后过24小时可用红外线照射外阴。会阴部有缝线者,需每天检查伤口周围有无红肿、硬结及分泌物。于产后3—5天拆线。如果发现伤口感染,需提前拆线引流或行扩创处理,并定时换药。

4.警惕尿潴留

在产后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充盈。许多医院在产程中至产后一小时开放静脉通路,于胎儿前肩娩出后静脉给予缩宫素(缩宫素有抗利尿作用)。产后因为液体的输入及缩宫素的抗利尿作用的突然消退,膀胱通常很快充盈。但是多数情况下,膀胱的敏感性及自发的排空能力可能会因为麻醉而减弱,也可因外阴伤口疼痛、血肿等情况引起上述反应。所以,尿潴留使膀胱过度膨胀是一个常见的产后并发症,并不让人惊讶。要求产后密切观察,并适时地排空膀胱,使膀胱不要过度充盈。

膀胱充盈时可在耻骨联合上摸到一囊性肿物,增大的膀胱可达腹部,这是间接使宫底升高至脐上的一个原因。

产后要鼓励产妇尽早自行排尿。如果产妇在分娩后4小时仍未排尿,或排尿困难,应解除害怕排尿引起疼痛的顾虑,鼓励产妇下床排尿。

可以用温开水冲洗外阴及尿道口周围,或让产妇听流水声,诱导其排尿。也可在下腹正中放置热水袋,刺激膀胱肌肉收缩,或肛用开塞露,反射性引起排便排尿感。还可采用针灸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

上述方法均无效时,要导尿并留置导尿管1—2天,一部分尿潴留的产妇会有细菌尿,这样在留置及拔除尿管后短疗程应用抗生素被认为是明智的。

5.重视便秘

产后容易发生便秘,要从饮食、活动等方面进行调整。有时,产后没有排便仅仅是分娩前清洁灌肠而引起的结果。让产妇早期下床行走,及早进食,便秘就不再是主要问题。

6.产后不适护理

阴道分娩后的几天内,产妇可因各种原因而感到不适,包括产后宫缩痛、会阴伤口痛、乳房肿胀。

为缓解会阴伤口的疼痛,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烤灯。但是在夏季,可能造成很大的不适。早期给予冰袋冷敷可以减轻局部肿胀,减少不适。严重的不适和疼痛,尤其是应用止痛剂仍不能缓解症状的时候,要注意有无血肿形成。

7.轻度抑郁的处理

在产后几天产妇表现为一过性的、一定程度的抑郁是很正常的。

产后抑郁多数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大多数产妇,有效的治疗不需要其他方法,仅仅是理解、认识以及使其恢复自信。这种轻度的不适是自限性的,通常2—3天后自然缓解,也有持续10天左右者。如果产后抑郁持续存在,并有恶化趋势,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明确抑郁的原因并进行适宜的心理咨询。

8.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