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美国文化管窥
26941800000007

第7章 反思异国文化(5)

当然中国又离不开美国。美国在资源、文化、教育、科技、人才等诸多方面有优势,中国要向美国学习,要与美国合作,共同发展。第一,资源优势:美国的农业、矿产和森林资源丰富。粮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us,而农业人口仅仅占3%;铁、煤、天然气、铅、锌、银、铀、钼、锆等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森林占土地总面积的31.5%左右。第二,文化优势:国民强调“自由、平等、创新、自立、竞争”,重视商业、效率,优胜劣汰,勤奋工作。第三,教育优势(见前)。第四,科技优势:在航空航天、信息、通信、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高科技领域拥有明显的优势。2001年美国的研发费用为265亿美元,占全球研发总额的40.6%;2010年美国研发费用为3958亿美元;2011年为4053亿美元.(2011年中国研发费用将达1537亿美元,日本是1441亿美元)。第五,人才优势:几乎所有高科技企业都把人才视为最宝贵的财富,强调“任人唯贤”;把创新型人才当做企业的宝贵财富,注重良好的情商,坚持“诚实守信、乐于沟通、主动热情、自我批评、,终身学习等价值观”。另外在金融、管理等方面也有优势。

在合作的同时,由于美、中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关键时候是水火不容的,有人戏谑把成语“美中不足”译成“American Chinese not enough”,有人说美国时刻在“暗算“中国。前面提到的美国国债,我们庆幸自己外汇储备多、证明自己富有的同时,美国的国债也是我们头顶上的一把锋利的宝剑,美元一贬值,财富就流入到了美国,人称这是美元陷阱,美国人幽默地说,中国人卖给美国有毒的玩具,但是美国人卖给中国有毒的债权。另外,从外交上美国也想方设法钳制中国,它已经牢牢地控制了太平洋区域,日本、韩国、台湾省、菲律宾紧随美国;中国的老朋友越南偏向了美国;印度听从美国:北边苏联解体了,目前朝鲜、缅甸和巴基斯坦时刻都会向美国投抱。再有,美国也会利用西藏、新疆的问题算计中国。

然而,中美关系也在不断地在加强与提升,特别是2011年1月胡****主席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后,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深受美中人民的欢迎,中国到美国的留学生明显增加,当然美国来中国的也倍增。同时,中国应加强对美国议员的游说,邀请他们来中国,让他们了解实际情况。同时,还应积极建立沟通的桥梁,努力发展与美国的外交关系,增加政治互信。

我们往前追溯历史,看看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当时清政府的腐朽导致了列强的入侵,国内的****包括义和拳运动又极端地抗击了所有外国人,包括普通百姓,导致了列强干预,继而是庚子赔款,中国经济重新进入倒退阶段。应该说,美国率先松动了庚子赔款,如果没有美国的带头,很可能就不会有庚款资助留学了,成立清华大学也可能会更晚些。先是留学美国,后来是俄国,其后是法、日、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并订立协议,充作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等等。

美国的第26任总统(1901-1909)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858一1919),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1907年12月3日,罗斯福在年度谘文中,要求国会授权减免和取消庚子赔款中超出实际损失部分,将多余部分用于资助中国的教育和学生留美费用。1908年,美国向中国退回半数庚子赔款。其中的一部分用于开办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即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大学建校后,将一个体育馆命名为罗斯福纪念体育馆。南达科塔州的拉什莫尔山,也就是“总统山”刻着四位总统,从左到右分别是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西奥多?罗斯福、亚伯拉罕?林肯。

学习西方与庚款留美

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固步自封只能越来越落后,落后就要忍辱,社会的发展需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需要那些在国外留学多年或旅居国外的人的巨大贡献,毕竟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先进的理念、新文化运动就是由二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给中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把中国带向了光明大道,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陈、鲁留学日本,胡适留学美国。

获得庚款公费留学的学者、名人还有很多,他们直接和间接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1909年第一批留美学生是从630名考生中,黛取了47人,包括后来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1910年第三批学生中,400多考生,录取了70人,其中有大名鼎鼎的胡适,还有语言学家赵元任、气象学家竺可桢等。而成款留学一直延续下来,1949年后清华基金仅拨款资助台湾的新竹清华大学。2011年4月,新竹清华大学校长陈力俊说,即使到现在,新竹清华大学每年还收到庚子赔款支票。

下面我们简略看一看得到庚款留学生的情况;

1.梅贻琦(1889-1962)

1909年,梅先生获得首批庚款,在600多名考生中是第6名,到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理工学院留学,这是新英格兰地区最好的学校,仅次于麻省理工。1914年学成归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1931年任清华大学校长,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他的名言是: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曾亲自为清华校刊题写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58年,在台湾任教育部长。他曾告诫即将赴美的学生,诸君在美的这几年,亦正是世界上经受巨大变化的时期,将来有许多组织或要沿革,有许多学说或要变更。我们应保持科学家的态度,不存先见,不存意气,安安静静地去研究,才是正当的办法,才可以免除将来冒险的试验,无谓的牺牲。1949年,他定居台湾,前往美国处理“清华基金”保管运用事宜(清华基金仅拨给新竹清华)。1956年,在台湾新竹建清华大学,他借用清华基金利息补贴教授,兴建宿舍。******比梅贻琦小九岁,梅回国后,******上高中,与梅交往密切;******邀请梅夫人回国定居,她于1977年回国。

2.胡适 (1891-1962)

1910年,胡适获得第二批庚款公费赴美国留学,在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后来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北大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中华民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1938-1942)、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位于台北南港)院长等职。1917年1月27日,他在费城演讲“美国如何能协助中国之发展”。他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27年向母校哥伦比亚大学补交了博士著作《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完成了哲学博士学位手续,得到了第一项博士帽,后来被香港、美国、加拿大、英国授予近40个名誉博士学位。1939年他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胡适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读期间,师从实验主义大师、哲学大师、教育家、心理学家约翰?杜威。1922年,胡适与丁文江等人创办了《努力周报》,丁文江(1887-1936)发表大量文章力促“好人”出来从政。丁15岁留学日本,由日本前往英国,在剑桥大学、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动物学及地质学,1911年5月高英回国。

林语堂(1895-1976)在哈佛大学文学系留学过程中,清政府取消了对留学生的资助,他是靠着胡适的资助继续读书的,等他回国从飞机下来的时候,口袋里只有1毛钱。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传播中国文化。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80年,新加坡大学与南大合并为“新加坡国立大学”)。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他说: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3.竺可桢(1890-1974)

1910年庚款公费留美,在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学习。1913年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专攻气象,1918年,年仅28岁的他获得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教;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日年。为了婉拒******赴台湾的邀请,于1949年辞去了浙大的所有职务。他以“求是”为校训,明确提出中国的大学必须培养“有用的专门人才”的主张。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4.赵元任(1892-1982)

著名的语言学家作曲家。1910年,庚款公费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1914年获理学士学位;1915年入哈佛攻数理哲学,1918年获博士学位。1919年任康奈尔大学物理讲师。1920年回国任清华学校心理学及物理教授,同年冬天曾为来华讲学的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担任翻译。1921年再入哈佛大学研习语音学,继而任哈佛大学哲学系讲师、中文系教授。1925年6月应聘到清华国学院任导师。1938至1939年在夏威夷大学教学,开设过中国音乐课程。1938至1941年,于耶鲁大学教学。之后五年,又回哈佛任教并参加哈佛、燕京字典的编辑工作,其间加入了美国国籍。他的短诗《熙戏犀》:“西溪犀,喜嬉戏,席熙夕夕携犀徙,席熙细细习洗犀。犀吸溪,戏袭熙,席熙嘻嘻希息戏,惜犀嘶嘶喜袭熙。”这首诗歌描绘了一个名叫席熙的儿童与一头顽皮的犀牛在小溪边嬉戏的情景:西溪的犀牛,喜欢玩耍,席熙每天带犀出去,席熙忙着细心帮犀牛洗澡,犀牛吸着溪水曾向席熙逗他,席熙笑嘻嘻让犀牛不要闹,可是犀牛乐此不疲,就爱嬉戏。

5.陈寅恪(1890-1969)

先后留学于日本、德国、瑞士、法国、美国等,通晓梵文、突厥文、满文等多种东西方语言文字。1926年,36岁的他与梁启超、王国维一起聘为清华研究院的导师,被称为“清华三巨头”(一说,四大导师,包括赵元任;五大名人:吴宓)。首先提出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解放前夕,他到广州,拒绝了傅斯年让他去台湾、香港的邀聘,任教于广州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