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叶企孙(1898-1977)
中国卓越的物理学家、教育家。1918年清华毕业后赴美深造,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后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任东南大学副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建人之一,1936年任会长。清华百年历史上的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潘光旦、陈寅恪、梅贻琦。他始终把聘任第一流学者到清华任教作为头等大事,他曾经对学生说“我教书不好,对不住你们。可是有一点对得住你们的就是,我请来教你们的先生个个都比我强。”
1929年华罗庚从一个小县城调到清华数学系资料室当职员,得到了叶企孙的批准,后来,作为理学院院长和校务委员的他,决定破格提升华罗庚为教员,并让他讲授大学微积分课。1936年,叶又派华罗庚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使他终于成为国际知名的数学家。
1998年,叶企孙百岁诞辰、恰逢他的中学母校建校250周年,学校隆重举行纪念大会,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专程赶来讲话,对叶企孙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为杨振宁、李政道作实验验证的女物理学家美籍华人吴健雄(1912-1997),与叶企孙有间接的师生关系、
在美国科学院和工程科学院中有二三十位华裔院士,最早当选的两位院士都是清华物理系的毕业生:毕业于1933年的林家翘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同年毕业的戴振铎当选为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
1948年,美国编撰百年来科学大事记,入选的中国科学家仅有两位:彭桓武,王淦昌,他们是叶企孙的弟子。王淦昌被誉为“中国的奥本?海默”(美国的原子弹之父),他回忆道:“叶先生非常关心学生,我经济困难没钱回家,叶先生就给我钱让我回家。”
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有9人是他的学生;2人是他的学孙;2人与他有密切关系,其中包括钱学森、钱三强。
他的老学生和老同事185人于1992年5月捐赠了几万元,成立“叶企孙奖”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基金会名誉主任钱伟长说:“叶先生一辈子大公无私,从不为个人考虐。他终身不娶,视学生如儿女,对所有青年的关系都非常亲切。他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影响了大批科学工作者,团结大家,协力做好工作……”
7.冯友兰(1895-1990)
在北大学习时,胡适和梁漱溟先后来到北大,教过冯友兰。1919年,考取庚款公费留学,1920年1月,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赴美考察,1947年怕新中国成立后中美断交,于是,谢绝了至亲好友的挽留,返回了祖国。
8.罗隆基(1896-1965)
1921年公费留美,先后在威斯康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政治学,又从美赴英求学,成为拉斯基教授的得意门生,并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1928年他学成回国,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创办、主编《新月》杂志。因发表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言论而逮捕。“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在上海各个大学公开演讲,主张武力抗日、积极发起创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和张澜、沈钧儒等一起,支持中国共产党,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傅斯年(1896-195o)
山东聊城人,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他提出“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影响深远。
1919年底获得成款公费赴欧洲留学,研究实验心理学、物理、化学和高等数学。1923年入柏林大学哲学院,学习比较语言学等、1926年回国。1949年任台湾大学校长。
1938年,傅斯年担任国民参政员,曾两次上书弹劾行政院长孔祥熙(四大家族之一,财政部长,中来银行总裁写行政院长相当于总理;孔太太是宋霭龄),上层虽不予理睬,但后来还是让他抓住了孔贪污的劣迹,在国民参政大会上炮轰孔祥熙并最终把他轰下台,孔的继任者宋子文也是如此、(宋子文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到美国哈佛大学学习经济;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国共联合抗日作出贡献;1940-l942年充当蒋介石常驻美国代表,为蒋争取美援;姐姐是宋霭龄、宋庆龄,妹妹是宋美龄;1949年去法国,随后侨居美国纽约。)博斯年一篇《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他也只好下台。一个国民参政员一下子赶走两任行政院长,历史上也是并不多见的。一个傅斯年能够摘掉孔祥熙、宋子文,这从局部看出当时的立法机关还是很奏效的。蒋介石一心把傅斯年拉入政府当官,傅没有同意,蒋又希望傅斯年能说服胡适,傅也竭力反对。他认为,两人一旦加入政府,就没有了说话的自由。
另外有两个人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位是晏阳初(1890-1990);
自幼父亲送他到基督教内地会创办的西学堂接受新学,1913年就读于香港圣保罗书院(香港大学前身),后转耶鲁大学,主修政治经济,1919年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历史学,获硕士学位。立志献身平民教育,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
1945年抗战结束后,晏阳初曾试图游说蒋介石为乡村教育投入更多资源,但由于国共内战的因素而遭到拒绝,他转而寻求美国的支持,游说杜鲁门总统和美国国会议员为中国乡村教育运动提供资助,最终美国国会通过了二条名为“晏阳初条款”的法案,法案规定须将“四亿二千万对华经援总额中须拨付不少于百分之五、不多于百分之十的额度,用于中国农村的建设与复兴”。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后,晏到了台湾,从此他和他的乡村教育运动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不久他离台赴美,在美国他协助南美、非洲和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推进平民教育运动。
晏阳初常说,“三C”影响了我一生。他说的“三C”,就是孔子(Conf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具体来说,就是来自儒家的民本思想,来自基督教精神和来自百姓的民间疾苦。
第二位是民主人士张东荪(1886-1973):
他没有留学美国,而是留学日本,不过他的后代留学美国。日本留学后,他回国当教授,他反对外交“一边倒”,坚持认为中国要想发展就不能和美国交恶,中国不能充当美苏两大国冲突的牺牲品。正是这一立场为后来发生的“叛国案”埋下了伏笔。
张东荪和傅作义会晤时,帮助他下定了和平解放北京城的决心,使千年古都免于战火,这是他一生中做的最得意的一件事情。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梁思成(1901-1972),建筑学家,留学哈佛,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1910-1998)获得庚子款公费到英国,他初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磕掉大半个门牙。
总的感想
1.历史上美国人民给中国做了不少事情,我们应该了解,并进一步学习他们的特长优势。林纾不懂外文,然而在1896年至1924年去世期间,翻译了一百七八十种外国作品,他时刻比较中国之弱、英国之强,使我们向发达国家学习。
2.由于国内的解放战争(国共内战),许多专家学者选择了自己的路,我们不能因此否定他们的功绩,不能因为是政治因素就一概否定,赴美留学的梁实秋主张“文学无阶级”,不主张把文学当作政治的工具,要求思想自由。梁被鲁迅先生斥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毛泽东也把他定为“为资产阶级文学服务的代表人物”,以至于多少年销声匿迹。
3.过强的依赖一个国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比较才能发展,提高需要不断学习。
4.经济发展是关键,要不断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我们党在特定的时期,犯了一些错误,我们后人要以史为鉴;同时我们应时刻警惕避免苏联命运的再次发生。2000年,社科院设立“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研究’?这一重大课题,编写《居安思危》,2006年,8集《居安思危一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的教育片问世,引起强烈反响,令人受益匪浅;2011年初,经过10年调查,《居安思危》面世,从苏共基本理论、意思形态、党风建设、特权阶层等方面,剖析了苏共亡党的原因,前苏联党内的问题是亡党的关键,值得大家细读。
给到美国的朋友的一点建议:
1.要尽量全面地了解美国,防止以偏概全。美国是多元化的国家,没有固定一致的答案,比如,到了洛杉矶东部的人,这里华人较多,得出结论说洛杉矶就是华人的世界,这是片面的,因为洛杉矶是有近百个城市组成的,这里最多只占百分之一,错觉就会得出错误的答案。因此,要做个有心的观察者,耐心的倾听者,勤奋的提问者。走马观花地参观城市,只能了解皮毛,不能深刻了解美国文化的精髓,只有观察、倾听和提问,才能避免一知半解。
2.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体验感受美国文化。比如驾车出游、参加聚会、阅读报纸、深入课堂、进行讨论,等等。
3.要努力学习他们的长处以改进自己。我们仅仅赞美和崇拜美国或是憎恨美国都是不对的,不管怎样,要学习借鉴他们的长处,改进我们的现状,虽然有时不适应,毕竟是在学习、在进步,改变自己有时会带来些许痛苦。当你与个体的美国人交流用来吸收、利用,坏的就摈弃扔掉。
4.利用一切机会让美国了解中国,努力做一个使者,耐心地、不卑不亢地与美国人民交往,提高中国人在他们中的信誉。我去美国某小学与学生见面交流,给他们讲解潍坊文化、潍坊学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然后回答他们的问题。讲解杨家埠木板年画的历史传统,制作过程,潍坊风筝会,最后给同学们每人一张年画做纪念;给研究诗歌的大学生背诵李白的唐诗,在黑板上书写“李太白”,讲解鱼、鸡的文化含义,使他们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
5.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乐观的态度。美国有太多的东西是你不熟悉、甚至从来没有见过的,保持着乐观的态度,清醒的头脑,会让你快乐享受每一天。我们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差别很大,两种文化有着较大的冲突,我们一旦置身美国文化,仿佛一叶小舟在大海中任风浪摆布,因此要时刻保持一种冷静的态度,把两国进行深入的比较。
写作本书时,我尽量做到真实地摆出自己的所见所闻,让大家真实地了解我的经历。部分章节和我国进行了比较;有些地方没有可比较之处;有些地方看人家,读者自然会明白我们的差距或优势。总之,本书的目的就是从我的视角让大家全面地了解美国,学习他们的长处,更好地、科学地发展自己。因为,“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