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烟台大观
26952300000024

第24章 风土人情(4)

吉升馆的趣闻

吉升馆是福山最大的饭庄,远近驰名。

旧时代著名的饭庄都必备两把能手:一个叫灶头——厨师头儿,会做各种饭菜;一个叫堂头——服务班长,会应付各式各样的客人。那时兴“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如果一个客人点出莱来,饭店不会做,或者做不好,都是要砸招牌的,所以这两把手无疑是饭店的“台柱子”。

这一天,烟台街上著名的张家少爷来了,张口就问:“我想吃‘大闹天宫’,你们能做吗?”堂头连连点头:“能做,能做,不过费事,您得稍等,而且嘛,价格也略贵。”

张家少爷不屑地说:“本少爷一是有钱;二是有的是闲功夫。”

堂头见其一副挑衅的样子,赶紧找人到海边买了活蹦乱跳的鹰爪虾来,又吩咐灶头把香莱茎剪成一厘米长,同时下到沸水中。活虾猛然受热,不少的抱着香莱茎而熟。然后专挑这样的摆了一盘子,端上去。

象征意义很明显,香菜茎就是“金箍棒”。张家少爷吃了亏,花钱买了个不痛快。

不几日,他又到了吉升馆。这次他一进门就嚷:“我想吃活人脑子,贵店能做吗?”

“能做,能做。”堂倌赶紧招呼,力求缓解矛盾,他安顿了少爷,就搓着手说:“这活人脑子嘛,做起来倒是不难,只是太贵——”

“贵点怕什么?”那张家少爷打断了他的话,“本少爷有的是钱!”

“不是贵一点,而是很贵!”

“不怕贵!”张家少爷似乎识破了堂头的缓兵之计,就嚷,“一百不够,我给你二百。”

他是有备而来,把二百块大洋摔在了桌子上。

这时,堂头也想好了对策。他把二百块大洋收起来,到灶间把自己的头发全刮光了,又将斧头、锤子擦拭得锃明瓦亮,然后把勺子一起放进了盘子里,走到张家少爷面前,把头一伸,大声说道:“少爷,活人脑子准备好了!请您用膳!”

张家少爷完全傻眼了,他再怎么有钱,敢当众敲开堂头的脑壳吗?

“莱准备好了,不吃是你的事!”

张家少爷只能白白地吃了一次哑巴亏。

廷巴鱼和饽饽花

廷巴鱼有巨毒,误食了是会死人的;可是海边的人却敢说:“我们这里照样能吃廷巴鱼,廷巴鱼肉很鲜美!”

当然,他们是把五脏六腑扒了去,而且把血洗干净了。

最初,敢吃廷巴鱼却是一次偶然的幸运。

渔村有一户人家,全靠捕鱼为生。丈夫出海捕鱼,一连四天都毫无所获,只捕到了几条廷巴鱼,只能随便扔在沙滩上。大家都知道廷巴鱼有毒,海滩上早就干的、鲜的廷巴鱼成了堆。

家里面,老婆带着四个孩子望眼欲穿地盼着丈夫归来。可是,丈夫归来了,却两手空空,望着啼饥号寒的子女,丈夫狠狠心又去了海上,妻子望着饥肠辘辘的孩子,心如刀绞。她想:“与其这样活着,还真不如死了的好。”于是她到海滩上拾了些廷巴鱼回来。

怕孩子们认出这是些廷巴鱼,妻子就把鱼剁碎了,撸下一些在院子里的饽饽花,拌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吃了下去,自己也吞食了不少,因为几天没吃东西了,哪个不狼吞虎咽?

这时,丈夫归来了,依然一无所获,可是见妻子和子女都吃饱了,就问:“你们吃的什么?”妻子想:“让他也吃点吧!一块死了,也免得他痛苦。”于是就撒谎道:“二大娘送了两条鱼来。”丈夫也饱餐一顿,鼾然睡去。

这时,妻子望望丈夫,潸然泪下,心想:一家人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自己毒死了,我死有余辜呀!她哭着也睡了过去。

夜里,妻子醒来了,发现自己的手脚会动,原来自己没死;接着又去推孩子,孩子也没死。她又哭又笑,说不清是悲是喜,不一会儿,丈夫也醒来了,见状问:“这是怎么回事?”

妻子如实相告,这才知道:饽饽花与廷巴鱼同熬,具有解毒的功效。

从此,廷巴鱼上了渔家的餐桌,渔村里家家户户也都种了饽饽花。

6.特色习俗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烟台民俗在北方民俗之外,还有自己特有的习俗,表现在婚嫁丧娶上尤其如此。

山村、海岛,这样的人群聚居点,特有的部落性,形成了特别的“地域文化”,而习俗在地域文化中无疑更具有稳定性。研究这些特有的民间习俗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无疑具有的挑战性。这也许应该是民俗学家的研究课题。

《胶东民俗学》是门大学问,绝非浅尝辄止之辈办一个展览就能够一蹴而就的。这个宝库也有待挖掘。

长岛婚嫁

长岛渔村婚嫁习俗独具特点。

结婚那天新媳妇吃了离娘面,脚不可着地,由新娘舅或哥哥抱上驴并守护媳妇,由十多岁的儿童牵驴,驴前亦由二小童子鸣锣开道。

到婆家时,先由舅爷抱至东屋吃饭,老人来后拜祖,而后再抱至西屋,放坐在椅子上,椅下放有年糕,新郎与新娘以红彩领腰,踏糕上炕(蕴意“步步登高”),男坐东,女坐西,膝盖对膝盖,一人面前一个盅,盅里装满酒。相头婆婆念道:“喝了糯米酒,活到九十九。”新人即饮下酒。相头婆婆持一枚红皮鸡蛋擦新娘的脸,念道:“红皮鸡蛋满脸串,今年挂红彩,明年挂弓箭。(指生男孩)”新娘上炕时,怀中抱一宝瓶,瓶内盛黄米和银器,新人各自将衣襟接起来,由相头婆婆画圈倒米,看银器倒在谁怀里,而后才由相头婆婆摘下新娘面纱,将兜着的粘米做成干饭给新人吃。

头一晚,由嫂子或姐姐陪着新娘睡在婆婆炕上,新郎在洞房里找一童子“压炕”。

第二天早晨8点左右,方拜天地,当天即“站久”——回拜岳父母,吃拜访饺子。

新娘入洞房的时间根据出生时辰定。洞房花烛夜之后的第二天中午,新娘才下地刷三只碗三双筷子,由公婆领着新娘扫地,由外往里扫,婆婆要念歌:“一扫金,二扫银,三扫骡马成了群,四扫摇钱树,五扫聚宝盆,六扫儿女一大群……”

为新人铺床在下午进行,由女方娘家一老婆和男方一老婆一起同铺,还要由一男子夹毡,用红席铺炕。席底下多放红枣、花生、栗子、钱、糖、糕等,意味着“早”、“生”、“立子”,有钱甜蜜又“高”。

寡妇改嫁则一切从简,而且必须是天黑之后,甚至半夜,由村里主事的婆婆从原男方家中领出,因为怕被另外的鳏夫抢去。改嫁寡妇手中提一白包袱,盛衣物鞋袜,走到僻静处,换上衣服,把原来的扔掉,尤其是鞋子。到新家,新男人的祖宗牌位要用红纸包住,这是全过程唯一的红色。改嫁寡妇的新衣必须色彩素淡。

走出门时,原婆家常常要泼出一盆水,意味着从此不让该寡妇再走进门。

供奉始祖

旧时木、瓦、石匠尊鲁班为始祖。每年农历五月初七聚会纪念。“掌尺的”或把头酹酒,率众叩拜毕,每人把一件工具放于神牌前,随之焚化黄表纸。纸灰落在谁的工具上,即谓始祖“赐巧”。

缝纫、纺织、刺绣工人供奉黄帝、嫘祖为始祖。每年农历的九月十六是黄帝生日。设供品,焚香纸祭奠。届时,每人出一件产品赛艺,夺魁者众人赠给“彩头”。

正月里的习俗

春节的节庆习俗之外,还有:

初一起至十一,每日都主一样事物。顺序为一鸡、二狗、三猫、四鼠、五猪、六羊、七人、八谷、九如、十成、十一庄稼会。每天以天气晴阴,预卜人畜是否兴旺、全家福寿如何、一年丰歉如否。“九如”是取“天保九如”、“福寿延绵”之意;“十成”是取“十成丰收”的喜兆。十一日“庄稼会”,祝福丰收,吃稻、谷、麦、豆、黍干饭,一次做下三顿饭,取丰收足食的吉利。

正月十五,还要“祭场”,用豆面做成“看场佬灯”,黄昏时送到场上点燃,焚香纸,叩拜。

正月二十五为“满囤姑姑生日”。这天要在粮囤前供奉包子和在春节前蒸的面鱼。意思是“保(包)险(馅)连年有余(鱼)”。此日天气晴朗,象征全年丰收,故有“收不收百谷,单看正月二十五”的谚语。

这一天在渔村,还被认定为“龙风日”。渔民多以这天的风向来卜测海上的收成。也要在海边焚香烧纸,礼拜叩头,祈祷“顺风行舟”。

新建船

新建船叫“排船”。起名很有意思,起名人第一次遇见什么,就叫什么。如遇上青年女子穿小红鞋,就叫“小红鞋”,遇虎头虎脑的男青年,就叫“大二虎”,遇上卖豆腐的,就叫“豆腐担子”。所以船名五花八门。

新船下水仪式与年初首次下海相同,要跑到海神娘娘庙里请海神回来,摆供上香,燃放鞭炮,香火不断。下水后选黄道吉日挂旗吊帆,此时不准带孝者和孕妇近前,仍放鞭炮、烧香纸、磕头拜海神。船内船外以杆草熏烤,以烧酒喷洒,消除船上的恶气。

渔村禁忌

渔村禁忌很多,主要是语言和行动上有特殊的规矩。

忌说不吉利的话,连同音字都得当心。如“翻”、“扣”得说“划”,船上的“帆”得叫“蓬”。渔船卸完了,要说“满”了。

捕鱼时看见大鲸鱼,更不得直呼其名,而要尊称“老人家”或“财神爷”。因为大鲸鱼为了猎食,常跟踪鱼群,渔民可以根据它的活动范围找到大鱼群,所以把它视为不可冒犯的圣物。

行为上也有很多禁忌。行船时禁止呼口哨,不准将手背在身后,因为这些行动是心不在焉、思想松驰的表现;背手还有“打背网”的恶兆。在船上走动脚步要轻,忌讳跑跳。吃饭时不准将筷子放在碗上,如放在碗上,则意为船要搁礁。盛饭时勺子不能扣放在盆里,碗也不能扣放,意为船翻之兆。在船上,不能坐在船头和“大主”(船体上树立的木桩)上,不准在船头大小便,因为这些行为都是不祥之兆。

平日绝对忌讳妇女跨船头,跨网具、勾具,因为老婆的“婆”字同“破”同音。

“温锅”

胶东各地都有“温锅”的习俗。

主人乔迁新居,立起炉灶,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这时,亲朋好友都要携礼前来祝贺,并在主人家就餐,谓之“温锅”。

所携礼物各地不尽相同,但均与饮食有关。芝罘一带是带一片肉(斤两必成双)两条鱼,青菜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菜”“财”同音,如果能送一棵同类中硕大的菜,主人会很高兴,意味着发大财。长岛等渔村,来者要带碟、碗、盆、勺等炊具,贵贱多少不拘,但一把红筷子不可不带,因为“红”,象征着家庭吉利,生活红火;“筷”预示着财源快来,儿孙早成气候。

中午,主人通常以“过水面”款待来宾。

挂红习俗

海岛尚红。走进长山北五岛渔村,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渔户的门框、窗棂上挂着红布。新挂的殷红似火,早挂的褪成淡红。

遇到喜庆节日、男婚女嫁、生儿生女、造船盖屋等好日子,更要挂红。渔船满载而归,更要高高地挂起大红“吊子”(巨幅长条红布)远远地告诉亲人已获丰收,这是渔村独特的风景。盖房上梁,梁木中间挂红,以示门第向阳,红日高照,新造的木船船头挂红,图的是四海平安,鱼虾满舱。鱼网、鱼钓、缆绳头尾、绠篷网角,到处或钉或系,都是红布。可以说,无时无地不见挂红。

在日常生活中,挂红、涂红、送红也成为惯例。送喜钱,用红纸包裹;蒸饽饽,点红点儿;儿女亲家送干粮,用红布苫盖篓子;谁家生了孩子,门楼上挂的红布向人宣告是“弄璋之喜”,还是“弄瓦之喜”。

红在渔家成了喜的代名词,不仅象征着吉利,也意味着驱邪。

海葬

海葬是渔岛人祭奠遇难亲人的一种独特方式。每当渔船出事、船员遇难或病故时,返港途中的渔船就拉起大吊(四米左右的整幅红布,不过四周镶了白边)向岸上人报丧。

但更多的时候,遇难渔民是葬身大海找不到尸体的。死者如果已婚,则由其家属钉口小棺材,内放一块砖头,刻上死者的名字,或用红字写上名字包在砖头上,然后放死者衣物,钉上棺盖出殡、埋葬,谓之出假殡、埋假坟。如果未婚,这仪式则在其二老去世时举行。

此前,要到海边去“招魂”,凄厉地喊着“×××!你快回来呀!”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此日“放鬼魂”,要到水边送“水灯”,羁难家属将用木条或高梁秸扎的纸船“灯”放到海里。边点边念叨:”×××,给你送水灯来啦!你的神灵上灯船吧!”祈祷死者的灵魂脱离苦海。

这以后寡妇就过着“以泪洗面”的岁月,她们就去“哭坟”。“哭坟”起初是嚎啕大哭,继而低声泣诉,语尾音拖长,很似一种“唱”:

“我的那个人儿——你上砣子南头去钓鱼儿——一潮四五十儿——连吃带粉碎儿——家里还剩一大盆儿——我的那个人儿啊——你是一个勤快人儿——”

或者:“我的那个人儿——管多出远门儿——不忘买胭脂儿——还有擦脸粉儿——司林布褂呀蓝蔚蔚儿——我的那个人儿——高贵俺恨不能扎手心儿——”

“哭唱”是一种宣泄。

7.特有节庆

“大办其节”可能既创政绩又捞货币,于是节庆泛滥成灾。君不见嗡嗡哇哇一窝蜂、一群蛙,一哄而起,也很快一轰而散,其文化品位究竟如何?煞是值得考虑和思考。

烟台民间的节庆活动也可分为四类:

一、传统节日,春节、端午之类,与他处大同小异;可悲的是,传统文化的内容越来越少,几乎“全剩下吃了”。

二、革命节日,除七一、八一之外,还有诸如教师节等,有着明显的官方色彩;

三、外来节日,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烟台趋之若鹜,近来风风火火;然而,那些追求“时髦”的时尚男女却没有几个人知道“情人节”的来历。

四、烟台特有的节庆,需要予以介绍。

“和平颂”国际青少年艺术节

每年的八月二十日至二十七日在蓬莱阁下举行。2002年在美国设置了分会场;2003年除在美国继续设分会场外,同时也在韩国设置了分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