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好吃树难栽
樱桃好吃树难栽,小妹有话口难开。千言万语心里搁,有话说不出来。
自从小妹去放羊,哥哥常到山头望。山头高来山头低,打柴望不见你。
自从哥哥去打柴,小妹(儿)常到山头来,哥哥打柴天天日,小妹(儿)挂心怀。
龙配龙来凤配凤,富配富来穷配穷。风扫地来月当灯,不嫌哥哥(儿)穷。
太阳一出天明亮,照到哪里哪里亮。照到花儿花儿开,照到妹(儿)心上。
(这是一首有曲调的演唱民歌,演唱时最后两句重复。)
新民谣
四等人
一等人送上门,
二等人人托人,
三等人走后门,
四等人没有门。
四千车
县委干部帆布篷(吉普车)
公社干部一三零(货车)
大队干部澎澎澎(拖拉机)
小队干部双脚蹬(自行车)
画某公嘴脸
喝酒:七两八两不醉;
打牌:三天两夜不睡;
跳舞:三步四步都会;
工作:千方百计收费。
领导就是开会,
管理就是收费,
协调就是喝醉,
效益就是漏税。
革命小酒天天醉,
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
喝得单位没经费,
喝得老婆背靠背。
老婆告到了常委会,
书记说:该喝不喝也不对,不能喝酒快让位。
老婆告到了某纪委,
纪委说:我们也是天天醉。
狠狠心,老婆上了联合国,
安南(联合国秘书长)说:
中国特色我不反对,就怕你们喝出了游击队。
大黑山岛的闺女
大黑山岛,五个村庄。
土岛的闺女会钓鱼;
南庄的闺女会撇水;
北庄的闺女会骑驴;
大濠的闺女会上树;
船旺的闺女一口饼子十口鱼。
13.风情故事
在烟台作为民间口头文学的风情故事流传得更广泛一些。由于它不仅仅与一个旅游景点联系在一起,而且更多了些“情”的因素,所以不仅在大车店、伙计屋的炕头上成为人们的谈资;在老太婆的针线筐旁边,姑嫂们一起绣花的空隙里,也为妇女们津津乐道,成为下一辈最早的“乡土教材”。
这些故事自然版本不尽相同,但也符合“无奇不传”的编撰规律,所以很吸引人。
这类故事汇集起来可以有多方面的用途,至少在旅游上可以取代那些“荤段子”。
秃尾巴老李
全国各地都有“秃尾巴老李”的故事,烟台也有很多传说,兹举一例。
秃尾巴老李是一条黑龙,它老家是栖霞,父亲姓李。
它妈妈把他生下来,一看是一条小蛇,不大功夫小蛇就不见影了。到了第三天头晌,回家来吃奶了,就变成了一条大黑龙,尾巴搭在大梁上,探着头到它妈怀里吃奶。一下子把它妈吓死了。它爹一看,这是什么怪物!拿起斧头,一下子把尾巴剁掉了。黑龙一痛,就抓起它爹扔到海里了,一溜火线,不见影了。从这,尾巴再也没有长出来,就叫成了“秃尾巴老李”。
东北,黑龙江是一条大江,早先不叫黑龙江,白蛟住在这儿。有这么一天,来了条黑龙,就是老李,要占这条江。白蛟不让占,就打起来了,把这条江搅得翻云覆雨的,大浪丈天起,江水一阵白,一阵黑的。两个一连打了好几仗也没分出个胜败来。
这天,老李想到了它的胶东老乡。胶东人闯关东的特别多,江岸上都有胶东人的村庄。老李就托梦给江岸一带的老乡,请他们帮忙。
怎么帮这个忙?等着江水发黑了,就是老李来了,赶紧丢米面、好吃的东西;等到江水变白,丢石灰。
这天夜里,江岸胶东人都做了这么个梦,大伙儿凑到一起一说,都信了。有人出头买米面、好吃的东西,有的去买石灰。买来了,都堆在江岸上,大伙儿也在岸上等着。
果然,江里大浪翻起来了。大伙儿一见水发黑了,一齐往里丢好吃的东西;一发白,就丢石灰。一连好几回儿,老李赢了,占了黑龙江,白蛟一股子火,跑到兴凯湖去了。
打这儿,才叫黑龙江。
胶东人,乃至山东人,坐江船,百病不犯,打鱼也比别人多。过兴凯湖可就不行了。山东人得把嘴闭得“登登”的,一张口,漏出了山东口音,马上就翻船。白蛟记仇。
海神娘娘
传说在宋朝初年,福建省蒲田县海边一个村子里,住着一户姓林的渔民,生有一男一女,女儿叫林默,聪敏过人,美貌无双,心地善良,常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担水劈柴,缝补浆洗,深受乡亲们的称赞。
一天,林默的父兄出海打鱼,她和母亲在家做饭,她烧着烧着火就沉沉地睡过去了。母亲见她在睡梦中咬紧牙关,蹙着双眉,手扒脚蹬,非常吃惊。连喊数声,她也不醒,就越发慌张了,便使劲地推她,半天,她才猛然醒来,连声大呼:“不好!”
母亲惊问:“我儿,出了什么事?”
她说:“刚才女儿梦见爹爹和哥哥在海里翻船落水,女儿咬着爹爹,拉着哥哥,正向岸边游来,突然母亲推我,不由得张口‘啊’了一声,把爹爹丢了,只救得哥哥,爹爹肯定凶多吉少了。”说完,珠泪连连。
母亲道:“我儿不要胡思乱想,天色不早,快去看看他们回没有。”
林默刚要出门,门外就传来了哭声。只见哥哥浑身是水,走到母亲面前哭诉道:“我和爹爹在海上遇难翻船,两人抱着一块木板正往岸上游,突然一个大浪把爹爹卷走,只孩儿一个人逃了回来。”
这时母亲才知道女儿不是一个“凡人”。
渔民也渐渐知道了这件事,每当在海中遇到雾天,狂浪迷向时,就向她祈祷。这时奇迹就出现了,或者见到前面有红灯闪烁,或者很快就风浪平息。这样,林默就不知救了多少渔民的生命,人们称她为“海神娘娘”。
可是,人们再也见不到她的身影了。
原来,林默是龙女转世。由于泄露了天机,玉皇大帝震怒,把她贬到了一个小岛上。
后来,渔民们便到处寻找海神娘娘的下落。一天,他们来到了渤海湾,只见一个小岛上祥云缭绕,金光万道,海神在半空中若隐若现。
于是,渔民们就在岛上建了庙,就是现在的显应宫,塑了海神娘娘的神像,并一年四季香火不绝。
庙岛因此而得名。
崆峒岛的来历
据说唐僧取经之后孙悟空被封为佛,耐不得寂寞,东游至烟台,看中了海中小岛,跟道祖吕洞宾打起来了。打得难解难分时,土地爷出来调解:佛道相争,天下惯例,唯独在烟台却是和睦相处。眼前小岛各取一字,叫空洞岛岂不是大家共享的洞天福地?后来,“空洞”二字演变成“崆峒”。
鲍鱼不过珍珠门的传说
北长山岛的西北端和挡浪岛遥相对峙,人们称之为“珍珠门”。
相传很早以前,鲍鱼在大海中生活得自由自在。后来北海龙王起了歹心,想把这“海珍之冠”据为已有,便令蟹兵虾将将鲍鱼全部赶往珍珠门以北,并封大虾为珍珠门镇守将军,不准鲍鱼过珍珠门南一步。
受封的大虾受宠若惊,弓着个腰,日夜在门前巡逻。这下可苦了鲍鱼,想起以前大海漫游的岁月就泪流满面,痛恨龙王的贪欲。她伺机逃跑,渴望有一天可以到大海中去。
一天,海龙王在龙宫设宴,大虾也应邀前往。在酒席上海龙王敬了大虾一杯酒,大虾就得意忘形起来,喝得酩酊大醉,忘记了职守,鲍鱼便伺机顺流偷偷游往门南。
大虾醒酒之后,不见了鲍鱼的踪影,万分恐慌,忙去追赶,很快就追上了鲍鱼,并严令其即刻返回。
鲍鱼哪里肯听?一个个都紧紧地贴在了礁石上。
大虾无奈,只好返回龙宫,禀告北海龙王。龙王闻之大怒,为杀一儆百,在珍珠门南掀起狂风巨浪,蔚蓝透明的海水被搅成泥黄色,没过几天,逃出的鲍鱼都被泥沙呛死了。
从此之后,鲍鱼再也不敢到珍珠门南了。
因此,长岛历来有“鲍鱼不过珍珠门”之说。
对虾为什么回游?
对虾
传说过去对虾都居住在渤海湾里,因有虾王把守要道,而不得游出外海。
雄虾王镇守珍珠门,雌虾王镇守砣矶岛海域。每年春秋两季,对虾都要向虾王朝拜,渤海湾的对虾就成群结队的。
长山岛上的渔民十分敬重虾王,逢年过节都要供奉祈祷。因此,出海捕虾都是满载而归。
南方的渔民来捕虾,却总是空手而归。他们不解其谜,就抠心挖胆地想探求秘密。
一天,他们发现砣矶岛吕山口东端的峭壁下金光万道,仿佛是只大金虾在那里闪闪发光,驾船驶近一看,意是一块大虾模样的礁石。他们猜想这一定是虾王的化身,于是就把“虾头”凿下,运到了南方。
他们猜对了。那正是雌虾王在憩息。
从此以后两个虾王各居一方。每年秋天,群虾都要游出渤海,到南方去朝拜雌虾王,春天再返回渤海。久之,就形成了对虾春北秋南的回游规律。
鲫鱼的故事
传说贞观年问,唐太宗率领大军乘船渡海东征高丽。一天楼船路经长岛时,被诗情画意的海岛风光陶醉,一不小心,竞把玉玺掉进了海里。
这可非同小可,太宗急令水手下海打捞,可惜因水深流大,一直没打捞上来。
太宗心急如焚,仰天长叹道:“功成垂败竟在稍有不慎之间,难道能让朕半路收兵不成?哪个若能捞上来,官升三级。”
话音未落,忽见海里冒出气泡,泛起水花,众人正疑惑不解,却见一条大鱼浮出水面,头顶着玉玺向太宗游来。
太宗急忙取下一看,果真是自己坠落海底的那方玉玺,真是高兴得手舞足蹈。
可他光顾着捧着玉玺高兴,却忘了封赏功臣。那鱼可就惨了,头顶玉玺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迄今仍长在头顶处。因而得名叫“鲫鱼”。
神笔刘耳枝
明末,莱州出了个著名的书法家刘耳枝,他被明思宗称为“神笔”。
原来明思宗见太和殿(金銮殿)上字迹模糊,便命工部官吏重新择人题刻。不少人推荐刘耳枝。因为这刘耳枝少时家贫,曾在大泽山中居红庙石屋内采柿叶练字,书名远播,“挥毫大泽龙蛇舞,采向空山柿叶稀”,然而,也正因为如此,给太和殿题签似乎缺乏显赫背景。
刘耳枝受命之后,悬腕运笔,挥洒自如,一挥而就。思宗与百官前来观看,见这字体雄浑,十分高兴;然而蓦然之间发现那个“太”字少了当中一点,成了“大和殿”。
工部郎中慌忙替刘耳枝解释:“古时大、太通用,这是刘耳枝特意为之。”
话音未落,不识相的刘耳枝开口否认。
思宗脸色顿时沉了下来:“这不写错了吗?”
群臣莫不惶恐不安,皇帝怪罪下来,龙颜有雷霆万钧之威,这还得了?
耳枝却镇定白若:“待我补笔。”
说罢,他撂袖握笔,饱蘸墨汁,举目仰视,然后运足力气,将笔朝上一掷,大笔脱手而出,不偏不歪,恰到好处地给“大”字点上了一点。
群臣拍手称绝,思宗龙颜大悦,赞叹道:“卿真乃神笔也!”
月季仙子的传说
莱州月季花的来历,有这样一段传说。
王母娘娘过生日,邀请各路仙人来瑶池宴会。月季仙子采了满满一篮子月季花,作献给王母娘娘的寿礼。她正驾祥云赶赴天宫,路过莱州云峰山时,只见这里山青水秀,风景诱人,便动了耍心,降下云头,玩耍起来。她很高兴,放下花篮,一边采集各种鲜花,一边扑风捉蝶。
过了一会儿,忽然想起了拜寿的事儿,赶紧回到放花篮的地方。“天啊!”她大叫一声,原来这月季花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生长的地方,都生根发芽了。她想上前把花拔起来,可新生根的月季花长刺,无可奈何,只好空手到了瑶池,向王母娘娘如实禀报。
王母娘娘大怒:“大胆月季仙子!耍心太大。来呀!把她赶出南天门,下凡去吧!待修炼千年,才准返回天宫。”
月季仙子下凡,到莱州找到了月季花。她也爱上了这块肥沃的乐土,不想再返回天宫,就嫁给了一个年轻的穷花匠。从此,小俩口精心地培育月季花。经她侍弄的月季花,开花格外水灵,什么颜色的花朵都有,而且月月都开。人见人爱,很快遍布全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