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烟台饮食文化纵览
26952800000009

第9章 烟台美食概述(2)

几百年来,烟台市仅福山区一地就涌现出大批学有真传、身怀绝技的厨艺人员,高疃、门楼、古现等村镇还产生过许多烹饪世家和烹饪村庄。这些出自“鲁菜之乡”的名师高厨,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展现着自己的非凡技能,发挥着过人才智,不但餐馆在经营方面居于领先地位,而且在烹饪技术上也起着“带头羊”的作用。如现任国家餐饮业评审委员会首席评委、北京“丰泽园饭店”技术总监、全国烹饪大师王义均先生,198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活动中就荣获“全国十佳厨师”称号,并获得冷拼热菜双项金奖。他无数次为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烹制菜肴,多次赴法国、日本、意大利、美国、新加坡等国讲学和献艺,好评如潮,他烹制的“葱烧海参”、“烩乌鱼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菜佳肴。******总理曾亲自馈赠他一套珍贵的烹调工具,并叮嘱他要把鲁菜的烹调技艺传授给下一代。

再如青年厨师高速建,在1996年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中国烹饪大赛”上荣获金牌,在《中国烹饪》等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烟台财会培训中心”的巴敬波和“东海宾馆”的王用新,在1999年“全国第四届烹饪技术大赛”上分别获得热菜和冷菜金牌。2001年12月在济南举办的“首届中国鲁菜饮食文化节”上,有多位烟台籍的厨师被评为中国鲁菜大师和中国鲁菜名师。

三、烟台菜的特点

烟台地处胶东沿海,气候温和,当地人口味偏清淡,平时喜食鱼虾海鲜,这些都决定了烟台菜的特点,即注重原汁原味,烹饪时轻油腻、轻调料,口感清鲜脆嫩,味道平和纯正,色、香、味、形俱佳。在制作风格上,烟台菜兼收山海之灵气,又受儒家文化之润泽,得益于富饶物产之便利,形成了制作精细、清鲜脆爽、淡雅细腻的风格。

烟台菜常用的烹调方法有炸、溜、爆、炒、烧、扒、焖、烤、炝、拌、汆、烩、蒸、煎、熏、拔丝等,尤其擅长爆、炒、溜、炸、扒、蒸,配料讲究,以鲜为主,偏重清淡,讲究造型,特别重视火候,急、热、温适度,具有软、焦、酥、嫩、脆、滑六大特点。传统名菜有糟熘鱼片、熘虾仁、炸蛎黄、清蒸加吉鱼、葱烧海参、煎烹大虾、浮油鸡片、油爆乌鱼花、红烧大蛤、油爆海螺、芙蓉干贝、清汤全家福、韭黄炒海肠、福山烧鸡、蟹黄鱼翅、油爆肚仁、爆双脆等。

近几年来,烟台菜又有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新的地方名菜,如陈醋蜇头、水晶虾仁、生吃海参、虾脑鱼脯、龙井手撕鸽等,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首肯,这些菜肴也寄托了鲁菜的未来和希望。

芝罘民间筵饮习俗

烟台市芝罘区位于胶东半岛东北部,因芝罘岛而得名,其北濒黄海,南依奇山,占尽山海之美,向以“唯我独具”的旖旎风光而享誉海内,更因秦始皇三次登临而蜚声天下。古往今来,引得无数游人前来观光揽胜,寻幽探奇。

芝罘历史悠久,名胜景点众多,饮食业高度发达,是胶东风味的发祥地之一。其民间自古筵饮名目繁多,酒席之风甚烈,筵饮礼仪繁琐而富有情趣,尤以清末民初为最盛。据《烟台大观》和《烟台通览》记载:“烟埠居民,宴会之风甚盛,普通宴会分中西两种,中筵采用半桌头,即四干果碟,四水果碟,四南果碟,四冷荤,两大件,八小碗,中隔点心两道,以翅席最上,海参席次之,酒分黄白。西筵菜每人一份,酒用白兰地多。”另外还有四一六席、四二八席、八仙过海席、四平八稳席等。虽然筵席的种类、名称不同,但其筵饮的习俗和礼仪基本是一样的。

一次筵席有一桌、几桌、十几桌、几十桌不等,首先要把重要人物、长辈排在第一桌或头几桌,然后视身份、辈分、年龄依次类推。历史上芝罘有“男女不同席、父子不同席、爷孙可同席”的习俗,现在这些陈规旧俗已被打破。以结婚喜筵为例,第一、二桌为“送亲大客”。芝罘民间办喜事,是由新娘的哥哥或叔叔二人将新娘送到新郎家,此谓“送亲大客”。“送亲大客”是新娘家的代表,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如果新郎家招待得不好,他们有权把新娘领回去(当然,只听这样说过,未见谁这样做过),所以把“送亲大客”安排在最显要的席位上是当之无愧的。如果“送亲大客”是两辈人,必须安排在一、二桌上(长者第一桌);如果是同辈人,可以安排在第一桌大客、二客的位置上。其他客人的位置也要安排好,否则的话,会令客人十分扫兴,甚至会结下冤仇。

在喝酒前一般要对酒进行加工处理。过去,白酒和黄酒多倒在“漱”子(用锡做的Y型酒壶)里,放到热水中烫热,再斟到酒杯(盅)里喝;喝黄酒则需经加姜丝煮沸后喝。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随着张裕葡萄酒和烟台“醴泉啤酒”(今“烟台啤酒”前身)开始扬名于世,人们开始喝葡萄酒、果酒、白兰地和啤酒。

喝酒要处理好主动和被动的关系,敬酒主动喝,以示心诚,感动大家,被敬者可找理由小口呷或不喝,也可随敬酒者等量喝;喝酒者要处理好喝足、喝好与贪杯之间的关系,宴会气氛融洽,喝好、喝足理所当然,否则会辜负主人的一片好意,但如果喝醉了结果会适得其反。芝罘的喜筵一般先喝红酒再喝白酒,红酒象征喜事红彤彤,白酒象征新人白头偕老。其他筵会一般由主陪与客人商量喝什么酒,客人可提出种类,但不能明确酒的档次,更不能点名喝名贵的酒。酒过三巡以后,宴会气氛达到高潮,有戛然而止,即宣布宴会结束的,也有开始行酒令的,即大家或少数人继续喝酒,边喝边“划拳”。当今城市已不兴酒令,特殊情况下的非正规筵席也只是转个扑克牌而已。

芝罘传统筵席非常重视上菜的顺序和节奏。上菜顺序一般是先凉菜后热菜,席首和席尾上汤;先荤后素,先高档后一般;先咸后甜。节奏是先快后慢关键缓。以芝罘最常见的“四二八”喜筵为例,其节奏迭宕起伏。席首摆四盘点心,俗称“压桌面”,一般为核桃酥、蛋糕、萨琪马、蜜三刀等,以茶水就食,其目的是让客人先垫一下肚子,这样喝酒不醉。四个冷荤上来,撤掉点心,杯中斟满了酒,宴会的气氛顿时浓烈起来。八个热炒分两组上完,两个大件设在热炒之首和中间,使筵席出现了两个高潮。第一个大件多为“全家福”,此菜由多种荤素原料和海鲜组成,其名有“全家幸福”之意,历来是芝罘筵席中的头菜。该菜量大实惠,口味隽永,且配有著名海珍品海参,档次极高。紧随其后的是喜主为客人敬酒,鲜美的“全家福”和醇香的美酒,伴随着主人的敬意,注入客人的心田,让人喜不自禁,食欲、酒欲顿增。

上热菜的顺序是,第一组热菜先上四个,一般是大虾、炸双拼、油爆乌鱼花、韭菜炒海肠等。期间,有美味佳肴,有喜主敬酒的盛情,客人们自然是频频举杯,开怀畅饮。第二个大件多是“扒鸡”。“张口鸡,闭口鱼”是取其“鸡”同“吉”(吉祥)之意,随着第二个大件的上桌,宴会气氛达到了第二次高潮。主陪、副陪频频敬酒,客人相互敬酒,欢声笑语不断,直至结束。第二组热菜一般是芙蓉干贝、红扒肘子、清蒸加吉鱼、拔丝山药等。上甜菜之前要撤桌,即换掉全部餐具,重新摆设,以保证甜菜的纯正。最后上主食“福山大面”,象征长长远远,白头偕老,吉祥平安。

鱼是芝罘筵席上的大菜,“无鱼不成席”,但食鱼的讲究却要注意了。整鱼上席的摆放要“头朝北肚朝客”,因为鱼肚是鱼身上最佳的部位,要让给尊贵的客人享用。当然,厨师往盘中放鱼时就要打好基础,否则的话很难放对。吃鱼忌讳挑鱼眼,整鱼上桌后,千万不能动鱼眼,如果动了鱼眼就意味着对主人不满意而“挑眼”,宴会只能不欢而散。“客不翻鱼”也是酒席桌上的重要规矩。芝罘本身因岛而得名,故其生活习惯多保留了渔家传统。胶东渔民特别忌讳不吉利的话,如忌讳说“翻”和“扣”字,意思是怕船在海里翻扣过来。要表达“翻”和“扣”的意思,则要说“划”、“划身”、“划过来”。吃饭时,筷子不许横搁在碗上,碗不准扣着放,那样就意味船要触礁或扣翻。所以,芝罘民间酒席吃鱼只吃上面一半,下面一半很少有人问津。特殊情况下要吃鱼的下面一半时,也只能说“把鱼划过来”,而不能说“把鱼翻过来”。

鲁菜以何动人

——兼与庞建波老师商榷

食物最初的作用仅限于充饥,延续人的生命而已。后来,人们利用同样的食品原料加以巧妙配合,精细加工,制成名目繁多、品味各异的美味佳肴,并最终达到“色、香、味、形、意、养”的境界,极大地丰富、美化了生活。再向前发展,又形成了风味迥异、地域性很强的地方菜系,使中华饮食文明开始享誉世界。

鲁菜素以清鲜脆嫩、制作精细著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菜历史久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鲁治馔已经非常精细,在当时具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尤其以烹制海鲜而独树一帜。到了宋代,齐鲁美食已誉满华夏,京师等地称鲁菜为“北食”。元明清时期,鲁菜又有了新的发展,大量进入宫廷,成为御膳珍馐,并且远播华北、东北、京津等地。

鲁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育就了一种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这种文化以地域风格、民众需求、饮食倾向与理论支持为基点,深深根植于山东全境乃至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齐鲁大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鲁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另外,山东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厚重的文化积淀,丰富的人文资源,再加上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主张,使鲁菜形成了制作精细、清鲜脆爽、淡雅细腻的美学风格。正如台湾著名哲学家张起钧先生在《烹调原理》中所说:山东菜的风格是“大方高贵而不小家气,堂堂正正而不走偏锋——它是普遍的水准高,而不是以一两样菜或偏颇之味来号召,这可以说是中国菜的典型了。”

烟台菜作为鲁菜的一个重要风味流派,其菜肴讲究大气、档次、排场,崇尚饮食的精美、色调的绚丽淡雅。烟台地处胶东沿海,气候温和,当地人口味以清淡为主,平时喜食鱼虾海鲜,这些都决定了烟台风味的特点,即注重原汁原味,口感清鲜脆嫩,味道平和纯正,色、香、味、形俱佳。在制作风格上,烟台美食兼收山海之灵气,又受儒家文化之润泽,得益于富饶物产之便利,其配料巧妙,讲究造型,注重火候,凉、热、温适度,具有软、焦、酥、嫩、脆、滑六大特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烟台厨师勇于创新,又发明创制了不少美食精品,像陈醋蛰头、温拌海参、菊花鸟贝、松籽肚卷、家常焖鱼、菘菜炒虾、万福螺头等,既为鲁菜增了光、添了彩,又增加了鲁菜新的内涵。

当然,仅仅为鲁菜唱赞歌是不够的,鲁菜以何动人的呢?笔者认为,鲁菜的动人之处有三:一曰料,二曰火,三曰味。鲁菜原料品种多、品质优,地方名、优特产众多,可谓水陆辐辏、山珍荟萃,鲁菜厨师大都对其进行了很好的发掘、利用,自然令食客怦然心动;鲁菜工于火候,菜肴多以急火快炒而成,口味以清鲜脆嫩为主。味以“鲜”取胜,历来是鲁菜的核心,这也是鲁菜最能吸引客人的地方。至于有人认为菜肴制作的精细程度是一个菜系水平的标志,我认为鲁菜也具备,因为笔者曾多次和全国各主要菜系的名厨交流过,并多次到各地参观学习,鲁菜的精细程度是排在前列的。

既然我们有了自豪的资本,可新的问题又来了——庞建波老师写的《味道不好·鲁菜何以动人》(载于2006年10月13日烟台《今晨六点》9版)中说,除了原汁原味,只要动火,鲁菜就会露出破绽,这是行家对现在烟台鲁菜的评价。

我们不知这位行家是何方人氏,更不知这位行家评价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只知道,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饮食美学风格。烟台菜以原汁原味为特色,是指其菜肴风格以突出本味为主,并不能和粗制滥造联系在一起;并且菜系的风格,就如同张大千的中国画和毕加索的西洋画,各有千秋,本无所谓孰优孰劣的。

那么鲁菜到底存不存在问题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们认为,鲁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过分追求正宗的问题。著名饮食文化学者王赛时先生认为,由于传统的影响,鲁菜体系过分的追求“正宗”,这种“正宗”既是鲁菜以往赖以生存的支柱,又是今天阻碍鲁菜发展的一道屏障。鲁菜在“正宗”势力的笼罩下曾经完成了历史的运作,奠定了雄厚的行业根基,同时也设下了难以逾越的羁绊。或许是鲁菜文化本身的儒家意识过于浓烈,或许是以往的成就太过于辉煌,人们对鲁菜的正宗势力从未产生过怀疑。鲁菜烹饪工作者步入鲁菜阵营以后,多数人不敢摆脱正宗势力的束缚,循规蹈矩,影响了自我创新能力的发展,使鲁菜一直难以有较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