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能踢球了,丹普赛兴奋地一小时接着一小时,一天接着一天地用他的木脚练习踢足球,努力在离球门愈来愈远的地方将球踢进去。渐渐是,他的木脚比其他人的肉脚更好用,可以说有着肉脚不可比拟的硬度和力量,因此新奥尔良的圣哲队雇他为球员。
当丹普赛用他的木脚在最后两秒钟内、在离球门63码的地方破网时,球迷的欢呼声几乎响遍了整个美国——这是职业足球队当时踢进的最远的球。这次圣哲队以19比17的比分战胜了底特律雄狮队,可以说丹普赛踢进了最关键的一球。
圣哲队的对手——底特律雄狮队的教练施密特说:“我们是被一个奇迹打败的!”
丹普赛的木脚在许多人眼里是优势,因为它能够创造奇迹。
一个人身体的不足可以转化为优势,那么,一个人的失败经历同样可以转化为优势——那就是从错误中发现成功的窍门。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温特·菲力说:“失败,是走向更高地位的开始。”许多人所以获得最后的胜利,应该说是得益于他们曾经的失败。对于没有遇见过大失败的人,反而不知道怎样去赢取大成功。有些时候,失败还会给勇敢者赢取成功的经验和动力。
美国金融家约瑟夫·霍希哈说过:“如果我不犯错误,我也就没有办法找到新的机遇。”
1899年,约瑟夫·霍哈出生于波罗地海沿岸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家庭里。由于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约瑟夫在很小的时候就跟随母亲来到美国谋生。家庭的不幸使约瑟夫·霍哈过早地就懂得了人世,置身在美国这样一个经济社会里,他14岁时就开始混迹于纽约股票交易所的露天市场里,注意当时的金融动态了。
刚刚17岁,也就是约瑟夫·霍哈经过3年股市行情的调查和研究后,他自信有能力独立开创自己的事业了。他辞去了爱默生留声机公司的职位,依靠仅有的255美元,开始建构自己的金融基业了。作为股票场外的市场经纪人,依靠仅有的255美元,居然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利用股票差价的买进卖出净赚了16.8万美元,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
他立刻就为受尽苦难的母亲买了一座宽大的房子。而取得初步胜利的他,有些被胜利冲昏头脑了。可是很快,他便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时,约瑟夫不听别人的劝告,一意孤行地用低廉的价格买下了雷卡瓦那钢铁公司的股票,结果由于战争的迅速结束,雷卡瓦那钢铁公司的股票暴跌,他赔得只剩下4000美元——约瑟夫已趋于破产的边缘了。
这次失败给他敲响了警钟,使他意识到自己还有些不够成熟。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股市行情变幻不定,起伏莫测,自己虽然具有一定的股票知识,但缺乏其他方面的信息和知识。他说:“我犯了很多错误,一个人如果说不会犯错误,那是在说谎。但是如果我不犯错误,我也就没有办法找到新的机遇。”
通过这次失败,他明白了一个难得的真理:除非你十分了解内情,否则千万不要去买减价的东西。
遭遇失败后,他决定重新开始,坚定地走下去。
1924年,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发现未列入证券交易所买卖的某些股票实际上是有很大利润可图的,而这些股票并不被某些金融大亨所看重。而且,买卖这种股票虽然周期略长,但风险却极小。他几乎是凭着直觉敏锐的发现,这正是他摆脱目前困境的最佳时机。
于是,他立即放弃了证券的场外交易,把精力放在了这些股票的交易行情上,稳稳当当地做起未列入证券交易所买卖的股票生意来。
起初,由于资金不足,他只能少量购进,做着小本经营。可是,积沙成塔,一年后,他就开办了自己的证券公司——霍希哈证券公司。到了1928年,约瑟夫已是一个成功的股票经纪人了,他的公司每月利润都在20万美元左右。就在这一年,他在当时美国的金融界拥有了令人羡慕的一方领地。
对于一个股票经纪人来说,不失败可能比成功更难。因为,诱惑常常出现,陷井也常常隐藏其中。然而,有了一次惨败经历的约瑟夫已经知道该怎样去预防失败了,可以说,这就是他成功的资本。
就在第二年,股票交易轰轰烈烈,股价也像疯了一样愈炒愈高。人们都疯狂地大量购进股票,似乎只要投入就能赚上一大笔。
本来约瑟夫也准备用50万美元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买一席单,但经过深思熟虑,他认为应该打消这个念头,曾经的失败经历使他变得很理智了。事后,他回忆道:“当你发现连医生都停业而去做股票投机生意的时候,那么,一切都已经乱了。大户买进公益事业股票,然后又把它们抬高价码抛出,这真令人害怕。所以,我在8月份就把全部股票抛出,结果在它们大幅降价之前净赚了400万美元。”
这一时期,别人都赔得一塌糊涂,而他却赚了400万美元,真可谓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能够躲过这一劫,多亏曾经的那次惨败经历,否则,真是不可想象。
看了以上几个事例,我们就能够懂得,尽量将自身的劣势转为优势、将失败当做成功的根基,努力做到“以祸患为成功的资本”,这样,我们就不再有缺欠,力量也随之而增加,可以说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应用]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对方松懈时制服他(第七篇)
《孙子兵法》中的“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原意是: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等待敌人士气懈怠、衰竭时再去打他,这就是掌握军队士气的方法。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对方松懈时制服他。
孙子的“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是根据“攻心夺气”提出来的。孙子认为,善战的人善于把握己方与敌方士兵的心态,了解士兵的体力、心理与情绪,运用四治(治气、治心、治力、治变)来获取战争胜利。而“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则为其中的“治气”。
我们可以应用、理解为:对方松懈时制服他。
公元前684年春天,齐国鲍叔牙为大将率大军攻打鲁国。尽管鲁庄公早已有了准备,加紧操练人马,日夜赶制武器,但鲁国是小国,力量有限。
眼见齐军已攻入鲁国国境,鲁国有个平民叫曹刿,是个很有才识的人,鲁庄公让他和自己同坐一辆战车,来到长勺前线。
曹刿和鲁庄公察看阵地,见鲁军所处的地理形势十分有利,心里很高兴。恰在此时,齐军擂起战鼓,准备进攻,鲁庄公也想击鼓,曹刿劝阻了他。曹刿建议鲁庄公下令:“不许呐喊,不许出击,紧守阵角,违令者斩!”
随着震天的鼓声,齐军喊叫着猛冲过来,可是鲁军并未出战,齐军没碰上对手,只好退了回去。
不久,齐军再次冲锋,鲁军还是没有出战。
齐军又第三次击响战鼓,向鲁军阵地冲来,但此时齐军的将士们已经体力困乏,信心不足了。
曹刿见齐军第三次的战鼓声威力不足,冲锋的队伍也比较散乱,就对鲁庄公说:“主公,可以击鼓进军了!”
鲁军将士听到自己的战鼓声,齐声呐喊,杀向齐军,齐军抵当不住,掉头逃跑。
曹刿劝鲁庄公不要立刻追击,而是到了一定的时刻,才让鲁庄公下令追击齐军。结果鲁军一鼓作气把齐国兵将赶出了鲁国的国境。
事后,鲁庄公向曹刿请教得胜的奥妙。曹刿说:“打仗,主要是靠勇气。第一次击鼓,将士们的勇气最盛;第二次击鼓,将士们的勇气就衰退许多;到第三次击鼓之时,勇气就差不多丧失光了。齐军三次击鼓冲锋,勇气已尽,而我们此时才击鼓进军,勇气旺盛,因此能打败齐军。不过,当敌军溃逃时,要防备佯败设伏,得看到他们真的旗帜歪倒,车辙散乱时,才能追击。这样才有把握取胜。”
机智的军事家都懂得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待敌人松懈之时再去攻击。齐鲁之战中,鲁国大胜靠的就是“对方松懈时制服他”。
被誉为“上海滩奇迹之王”的周云光是靠银行起家的。他的成功之道就是遵照了孙子的“对方松懈时制服他”。
周云光的银行是在非常险恶动荡的环境中建立的。银行刚刚建立时,就面临外商银行、钱庄两大国际以及国内金融集团的夹击。当时的上海租界内外,外国银行林立,美国的花旗、汇兴,法国的东方汇理,英国的汇丰、麦加利,日本的三井、住友、三菱,比利时的化比、中法实业,德国的德华,俄国的道胜,荷兰的安达等银行,都是实力异常雄厚的金融财团。外商银行依靠强劲的实力,根本不把中国的银行放在眼中,周云光的上海银行就更被他们看不起了,以至于不少人都认为上海银行的倒闭是迟早的事情。
周云光经常能听到一些冷嘲热讽,说中国的银行是不可能办好的。在当时,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仅上海钱庄中就涌现出了诸如齐丰、同康、源康、庆富等实力超群的大钱庄,它们不仅具有票据交换机构,可以依此制定拆息,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必须要托钱庄来办理。而且,几大银行之间也达成了默契,相互间都有成文的君子协定。
实际上,在复杂交错的金融市场上,钱庄俨然以仅次于外商银行的老二自居。华资商业银行,实际上是在外商银行和钱庄的夹缝中讨饭吃。周云光明白上海银行既无强大政治势力,又无雄厚经济基础,因此,自己首要的任务是站稳脚跟。而要想站稳脚跟,必须从服务质量和内部经营上下功夫。周云光知道这才是银行生命的源泉。
细心、精明的周云光通过观察发现,外商银行和钱庄都注重吸纳大户存款,而对小额存款颇为轻视,所以,他就以此为突破口,特别看重小额存款,把它作为上海银行立足的根本。他十分强调“服务社会”,主张“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人厌细微,我宁繁琐”的经营方针。他经营的上海银行特别标出“储蓄”字样,非常明显的表示该行“以提倡储蓄发展商业为本”。为了吸引小额存款,周云光首先提出“一元开户”,也就是说只要有一元钱,就可以在上海银行开户。“一元开户”可以说是针对上海的广大市民阶层专门设立的,在当时中国金融界是前所未有的,上海金融界认为这样做有失一个银行的身份。
开始,老百姓难以相信,有一个市民听说后决定亲自去试一试,他拿上180元钱,要求办理180个户头的存折。上海银行当即满足了他的要求,很快为他开立了180个户头。消息传出,许多小有积蓄的人纷纷登门,从此打开了储蓄业务的局面。
由于上海银行的经营方针符合广大消费者的心理和经济利益,特别是“一元开户”,很受城市中下层市民的普遍欢迎,那些低收入的教师、公职人员、家庭主妇、自由职业者以及部分小商人和手工业主,争先恐后,纷纷将平时劳动收入及个人所得存入上海银行。这项在创办初期遭到银行业同行们讥笑的创举,很快就大获成功,风靡整个上海滩。
后来,周云光的上海银行又率先采取了上门服务的办法,亲自率领银行员工到各大专院校开办学生储蓄、教育储蓄。接着,又发明出在工人居住区开办职工储蓄这一高招,并推出了定活两便、零存整取、礼券储蓄、存本取息等各种新型储蓄。这些方便顾客的措施在上海滩金融界都是空前的,也正是凭借这些新举措,周运光的上海银行才得以在强手如云的上海滩站稳脚跟,并发展壮大。
周云光的成功在于他避开了其它银行重视的大额存款,转而针对其它银行极为轻视的小额存款(这就是他们的松懈之处),并步步紧跟地推出一系列方便普通市民的经营方针,从而赢得了广大市民,在众多银行的夹缝中发展、壮大起来的。
人争我弃,人弃我取,是一种绝妙的战略战策,可用于军事上,亦可用于商战上。在军事上属奇兵奇计,商战上则可爆冷门、烧冷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印度的“旅游大王”奥比洛曾被国际旅馆业协会评为“人杰”,产业遍及亚洲。他拥有32家大旅馆,二万八千间客房及各种旅游设施,每年的营业额高达5000万美元,纯利润近2000万美元。这个事业有成的大人物,是凭着“对方松懈时制服他”的机智与精明创业的。
奥比洛很小的时候就死了父亲,中途退学,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工作,可是不久这家TV就倒闭了,他只好回到家乡。印度是个灾难频繁的国家,他的家乡连年遭受灾荒,年轻的奥比洛只好背井离乡,出外谋生。
奥比洛先是在高级旅馆当杂工,除了尽心尽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外,还认真地钻研了很多关于旅馆业的知识。通过四年的杂工生涯,他学会了旅馆里的各种业务,对现代化服务业有了很深人的理解。可以说四年杂工生涯,给他奠定了一生事业的坚实基础。
后来,奥比洛的老板买下了一家叫做卡尔顿的旅馆。当时,印度经济极度衰退,老板没有能力让这家新买的旅馆给他创造财富,欲赔本将卡尔顿旅馆卖出去。
机会就这样来了,奥比洛想抓住这次可以算得上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卡尔顿旅馆的售价比实际价值低很多!
经过多方筹款,奥比洛买下了卡尔顿旅馆。当时他仅28岁,就当上了总经理。奥比洛十分珍惜这次机会,这家旅馆到了他的手中,很快就焕然一新,里里外外都干干净净。在经营上,他使出了浑身解数招徕顾客,他采取了收费低廉、服务周到的策略,很快就吸引了不少顾客,只一年的功夫,他就还完了所有的债务,开始了赢利。
后来,又一次大便宜,奥比洛趁机给捡到了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