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手老子右手孙子:千古成大事之道
26972700000032

第32章

印度洋的孟加拉湾东岸有个大城市叫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城市,那里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是印度贸易、金融、文化和旅游的中心。这座城市的工业发达,更兼有通向世界的天然港口,奥比洛明白,这个地方是天然的旅游金矿。只是这地方寸土寸金,只有一间小旅馆的奥比洛自然不具备向这里进军的财力。他天天都在思索,怎样才能进军这块宝地。

正在奥比洛无计可施的时候,一场瘟疫发生了:加尔各答有一家叫格兰德饭店,一场霍乱夺走了这家饭店中一百多位旅客的生命。由于很多媒体纷纷报道这则消息,搞得人尽皆知,格兰德饭店因此名声扫地,生意萧条顿时起来。

奥比洛对格兰德饭店进行考察时发现:格兰德饭店的位置很好,可以算得上是全市最好的位置。这家饭店现在虽然名声扫地,但是过去的名声很大,具有很多突出的管理人才和很多有效的制度。奥比洛明白,这些就足够了,如果能够趁机把这家饭店低价买到手,那么日后定会大有发展前景。

由于奥比洛的经济实力所限,他只能租赁这家饭店。格兰德饭店的老板正处在焦头烂额之际,听说有人要租赁饭店,自然就高兴地答应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奥比洛以很低的价格租下了这家饭店,又捡到了便宜货。

奥比洛发现,在格兰德饭店的周围有一百多家旅馆,自己事业发展的障碍就是他们。于是,奥比洛决定经营酒吧和饭菜生意。结果,奥比洛又大大地赚了一笔。

把两个“便宜货”捡到后的奥比洛使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他事业的起点就是在旅馆、饭店处于低谷时(此为对方的松懈时)低价搞到手中,避开对方的兴盛、价高时,而是趁对方处于低潮、价位大打折扣时搞到手。否则,以他的实力,是万万不可能经营起这样的事业的。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在对方松懈之时赶超、制服他,无疑是制敌、取胜的好方法。

《九变篇》第八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主将接受国君的命令,组织军队,聚集军需,出征时在“圮地”不可宿营,在“衢地”应结交诸侯,在“绝地”不可停留,在“围地”要巧设计谋,在“死地”就要坚决奋战。有的道路不要通过,有的敌军不要攻打,有的城郭不要攻取,有的地盘不要相争,有的君命不要接受。所以,将领能够通晓以上五种机变的运用的,就是懂得用兵了;将领不精通以上五种机变的运用,尽管熟悉地形,也不能取得地形的利益;统治军队不懂得五种机变的术略的,尽管熟悉五种机变的运用,也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

因此,聪明的将领考虑问题,必须兼顾到利与害两个方面。在不利的条件下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事情才可以顺利进行;在顺利情况下要看到不利的因素,才能解除可能发生的祸患。

要使诸侯国屈服,就要用他最害怕的事情去伤害他;要使各国诸侯疲劳,就要用他不得不做的事去役使他;要使各国诸侯趋附,就要用小利去引诱他。

用兵的法则是:不要指望敌人不会来侵犯,而要依靠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防范;不要指望敌人不会来进攻,而要依靠自己做好充分的防御,使敌人无隙可乘。

将领有五种致命的缺点:只知死拼的,可能被敌人诱杀;贪生怕死的,可能会被敌人俘虏;急躁易怒的,可能中了敌人轻侮的奸计;廉洁自爱的,可能落入敌人污辱的圈套;一味“爱民”的,可能导致烦劳。这五种危险都是将领的缺憾,也是用兵的灾害。军队覆灭、将领被杀,都可能由这五种缺点而引起,是不可不充分注意的。

[评析]

本篇为补充《军争篇》未尽之意,再作系统的发挥。所以说,可以为《军争篇》的续篇。“九变”就是多变,指各种战场情况的机断处置问题。本篇突出强调的是临战应变的思想。

[应用]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权衡利弊为明智(第八篇)

《孙子兵法》中的“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原意是:因此,聪明的将领考虑问题,必须兼顾到利与害两个方面。在不利的条件下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事情才可以顺利进行;在顺利情况下要看到不利的因素,才能解除可能发生的祸患。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权衡利弊为明智。

孙子说,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意思是有智慧的人,无论处理任何事,都会将利与害一并考虑。权衡利弊之后再去决定作战的计划与计谋,就会使不利化为有利,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我们完全可以将孙子的思想应用到现实中,理解为:权衡利弊为明智。

生意场如同不见血腥的战场。在这场战斗中,双方斗的是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在生意场上,常常出现利与弊皆存在的现象。目光高远的人,往往懂得以长久发展为重,不计较一时的利害得失。而目光短浅的人则相反,根本就不去考虑长久的利益,为了眼前的得失可能为自己绝了后路,失去更多的东西。这是经商的大忌。

真正的生意高手,都是懂得权衡利弊的。著名的李嘉诚先生在一次成功的交易中,正是能够权衡利弊,所以,才获得了比预期更多的利益,可以说是“一箭多雕”。

事情要李嘉诚着手收购九龙仓说起。

九龙仓是香港最大的货运港,是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系控股的一家上市公司,与置地公司并称为怡和“两翼”。九龙仓有限公司拥有众多产业,历史悠久,资产雄厚,先后建有海港城、海洋中心大厦等著名建筑。

李嘉诚经过一番细心研究,发现九龙仓在经营方式上存着巨大缺陷:九龙仓一直固守用自有资金兴建楼宇,只租不售,造成资金回流滞缓,使集团陷入财政危机。这种墨守成规的经营方法,在瞬息万变的商业活动中,往往会使自己陷入被动境地。九龙仓当前窘况,就是由此而造成。

李嘉诚分析九龙仓股票贬值股价偏低的原因是由于经营不善造成的,因此,他十分看好九龙仓股票。

精于地产股票的李嘉诚私下认认真真算了一笔细账。1977年末和1978年初,九龙仓股价在13-14港元之间。九龙仓发行股票不到1亿股,就是说,其股票总市值还不到14亿港元。九龙仓处于九龙最繁华的黄金地段,按当地同一地区官地拍卖落槌价每平方英尺6000—7000港元计算,九龙仓股票的实际价值应为每股50港元。九龙仓旧址地盘若加以合理发展,价值更是不菲。

李嘉诚岂能放过这一大好时机,他决定:挑战英资,为华资当出头鸟,做香港地方的中资主人,他要全面收购九龙仓!

李嘉诚清楚以怡和系的实力,是决不会轻易放弃九龙仓的。所以说,要成功收购九龙仓,关键是不能打草惊蛇,也就是不能让其有所察觉,否则,有可能计划落空。

李嘉诚了解到,一贯被称为怡和两翼的九龙仓和置地,在控股结构上并非平等关系。怡和控置地,置地控九龙仓,置地拥有九龙仓近20%的股权。

于是,李嘉诚不显山不露水地采取分散户头暗购的方式,悄悄地从散户持有的九龙仓股中买下了2000万股,约占九龙仓总股数的20%。这意味着,目前九龙仓的最大股东将不是怡和的凯瑟克家族,而是李嘉诚。

20%的控股,无论对李嘉诚还是对怡和,都是一个敏感而关键的界线。鹿死谁手,全在此一“线”之间。李嘉诚清楚地知道,他的秘密行动终究会曝光,因为战场是公开的。正所谓“纸包不住火”。

九龙仓股交额与日俱升,自然引起证券分析员的关注。嗅觉敏锐的职业炒家感到其中有戏,立即介入,九龙仓股随即被炒高。甚至各大华资财团、英资财团和一些外资财团,也纷纷出马加入,来分一杯羹。九龙仓股水涨船高,只升不降。1978年3月,九龙仓股急窜到每股46港元的历史最高水平。这已和九龙仓股每股实际估值相当接近了。

这时,李嘉诚已经成功地控有了九龙仓近20%的股票。为了避免损失和引起庄家反击,李嘉诚分外明智地暂缓再吸纳。此时,九龙仓集团也已察觉是李嘉诚挑起的战火。

九龙仓的老板马上反收购,到市面上高价收购散户所持的九龙仓股,以增强其对九龙仓的控股能力。

但是,怡和的现金储备也不足以增购到绝对安全的水平。最后怡和系走投无路,为保江山不失,只好求助于英资财团的大靠山——汇丰银行。

汇丰银行大班沈弼亲自出马,力劝李嘉诚放弃收购九龙仓。这不能不让李嘉诚感到为难,眼看就要煮熟的鸭子,岂有放飞之理!可是,李嘉诚就是李嘉诚,在他权衡利弊后,认为不能同时树起怡和、汇丰两个强敌。日后长江集团的发展,还期望获得汇丰的支持呢。说眼前,如果拂了汇丰的面子,汇丰必然贷款支持怡和,汇丰与怡和联盟,李嘉诚收购九龙仓肯定落空。这样一来,倒不如卖一个人情给汇丰。

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李嘉诚答应沈弼,不再收购九龙仑。虽然李嘉诚答应不再收购,不过,他还另有打算。李嘉诚知道正欲“弃船登陆”的船王包玉刚也在收购九龙仓股票,并且志在必得。李嘉诚权衡得失,决定把股票转给包玉刚,让包玉刚去争九龙仓。这样做就避免了与汇丰银行产生冲突,帮包玉刚顺利取得九龙仓的控制权。李嘉诚在九龙仑股票的一进一出间,获纯利5900万港元。李嘉诚既不得罪汇丰,又卖一个人情给了包玉刚。包玉刚最后胜出,入主九龙仓。

包玉刚当然懂得投桃报李,他协助李嘉诚从汇丰银行承接了和记黄埔的9000万股股票。为下一步顺利吞并英资和黄,成为“人主英资洋行第一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谓一举两得,既重情又获利。包玉刚入主九龙仓之后,便与李嘉诚合作发展西环的货仓大厦。李嘉诚只需要投入建筑费,而毋须付出发展总成本70~80%的地价,日后利润两家对半分。这种得天独厚的不动产合作方式,同样是包玉刚的投桃报李。

结果,李嘉诚得到了比预期更多的利益。这就是权衡利弊的好处,说明权衡利弊为明智

上海某鞋厂与日本某株式会社做一笔布鞋生意,交易额高达百万日元。但因日方市场预测失误,加上运期长,布鞋抵日后已错过销售季节,造成大量积压,因此,日方请求退货。

按照规则,日方的退货要求是不可能得到满足的。但是,中方却同意了,这一行为实在是违反规则。中方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因为,货品退回后,在国内销售不成问题,“出口转内销”还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另外,日方答应支付所有退货运输费用,所以说,中方不会遭受到任何损失。还有,这批鞋虽退回了,可用同等价值的一批畅销货替代出口日本,所以说,还是做成了一笔买卖。

如此一来,中方既解了日方的燃眉之急,又稳定了贸易伙伴。可以说,中方的态度决定着日方的存与亡。中方如不同意退货,日本株式会社就要破产,这样一来,必然损害到中方的长久利益,会失去一个长期的合作伙伴。

日方对中方的态度十分钦佩与感谢,鞋厂又保质保量地很快出口了替代的一批货,使日方赚了很多钱,名声大振。中方的信誉也由此传播开去,日本几家客户立即来人来函洽谈。鞋厂于是身价倍增,产品供不应求。这家株式会社还要求充当中方在国外销售的总代理,包销合同一订就是几年,并主动向中方提供国际市场的有关信息。

看来,中方权衡利弊再做决定的方式真正达到了互惠互利,造成了双赢的大好局面。看完以上这两个故事,我们就能明白,在生意场上,能够权衡利弊、慎重行事,是多么的重要。反之,小不忍则乱大,甚至可能“一招棋走错,满盘皆是空”!

[应用]

恃吾有以待也——准备充分最有利(第八篇)

《孙子兵法》中的“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原意是:用兵的法则是:不要指望敌人不会来侵犯,而要依靠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防范;不要指望敌人不会来进攻,而要依靠自己做好充分的防御,使敌人无隙可乘。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准备充分最有利。

孙子说,恃吾有以待也,说白了就是准备充分最有利,是因为他认识到,在战场上,无论怎样变幻战术,都不能玩空手道,而必须有坚实的基础。这基础就是充分的准备。所以,他强调要常设防备,依靠自己充分的准备,使敌人想来而不敢来,想攻而攻不动。有了这种坚实的战争准备,无论敌人耍什么花招,都可以应付自如。

现实中也是如此:准备充分最有利。

北宋真宗时期,李允则出任沧州知府。当时宋王朝和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处于南北对峙的局面,沧州成了宋辽接界的前沿地带。

李允则到任后,巡视州境,下令疏浚湖泊,城中增修房舍,还开凿了许多水井。为固守城池作准备。不久,辽军重兵压境,城外的老弱百姓都逃进了城。城中既已备有住房,又有足够的生活用水,疏浚后的湖泊对保持井水的水位起了保证作用,所以人心稳定,合力抗敌。辽军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都被打退了。

后来,守城用的滚木蹯石快用尽了。当时正值严冬,滴水成冰。李允则命手下将水浇铸成冰球,填在火炮内,充当石炮弹使用,因此城池得以坚守。这就是准备充分的结果。

做一件事情,早早地分析情况,做好准备,将大大有利于情况的进展。能够审时度势地早做准备,有时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