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认为,不好的第一印象并非是不可挽回的。当然,还要看是否需要挽回,假如对方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人,比如领导、心仪的人,千万不能因为糟糕的第一印象而“羞于”再次表现自己,而是应该更积极主动地弥补,比如在第二次见面时表示歉意,主动创造直接接触的机会,尽量将自己友好的一面呈现给对方,切忌因为担心对方对自己有“成见”而刻意回避沟通的机会,因为,你越是回避,你在对方心中的印象分就越低;同时,你还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有充分的耐心。
第二节 近因效应,熟识之后也得好好表现
一、近因效应
在上一节中,我们了解到首因效应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首因效应形成的原因,首因效应主要是与信息被输入大脑时的顺序有关,首先输入的信息要比后来输入的信息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在前后两种信息之间插入其他活动,比如听一曲音乐,做一道算术题等,情况就发生了转变:后来输入的信息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更大。即人们对最近输入的信息印象更加深刻,洛钦斯把这一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人一口气吃掉了5个饼,才抚摸着肚子说“饱了”;于是,他开始后悔起来:“我干吗要吃掉前面那4个饼呢?直接吃第5个不是早就饱了吗?这样还可以省下不少的粮食,唉!”
虽然这是个笑话,但其中的道理却不禁令人反思:难道他真的可以直接吃第五个饼?会不会饱?他为什么会这么想呢?答案肯定是不能的,他不可能直接吃那第5个饼;而他之所以会这样想,根本原因还是近因效应在起作用。因为对于这个人来说,第5个饼产生了近因效应,即第5个饼使他产生了最强烈的饱腹感,促使他觉得前面的4个饼都没有用。事实上,这5个饼对其实现饱腹的目的都起了作用,只不过最后一个的作用最近,感觉最明显罢了。
日常生活中,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那就是在饭店吃完饭后,酒足饭饱、即将结账走人时,服务员忽然送来一份精巧的水果拼盘,这一小小的举动会促使大家心情十分愉悦,并开始夸赞该家餐馆的服务周到,即便在进餐时,你发现蒜蓉油麦菜似乎少了点盐,但这一细节很快就被忽略了,只是因为最后的那份水果拼盘,这就是近因效应的作用;再如,我们到市场买菜,在称量时,会做生意的商家会减去零头,或者向你的菜篮子里多放几棵葱,这样的举动会使你非常感激,想起刚刚还与对方讨价还价,此时早已怨气尽消。
最近有新闻报道说,航空公司在服务态度上存在问题,不少乘客投诉航空客服的服务态度很差。实际上,在飞机飞行的过程中,空乘的服务并不是很糟糕的,他们一路上都面带微笑,服务周到,对乘客基本上是有求必应。但是,下了飞机之后,很多乘客因为长时间等待行李而产生不满心理,由此便对空乘的服务全盘否定了。这也是近因效应的表现之一。
近因效应的产生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交往的过程中最后一次见面或最后一件事情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与第一印象一样,都会在对方的大脑中保留很长一段时间。心理学家认为,近因效应通常不如首因效应的效果明显,因为它的形成需要有足以引人关注的新信息进入大脑,或者是从前的印象已经被逐渐淡忘的时候,新近出现的信息所产生的效果就会比较明显,此时,近因效应就出现了。
比如,有个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忽然有一天你们在大街上相遇了,对方之前的调皮捣蛋、玩世不恭,虽然你还有印象,但相比于如今的沉稳、礼貌、绅士,你还是会认为后者才是真正的他,这就是近因效应的作用。再如,夫妻之间常常会因为一些琐事吵架,一旦争吵就会把对方之前所有的好全部忘掉,一心就想着“刚才他居然在外人面前不给我面子”、“他这次竟然不征求我的意见就借钱给XX”、“她今天上街怎么花了那么多钱?”等关于对方不好的地方,这也是因为近因效应的作用,让夫妻双方在生气时只记得对方身上不可容忍的缺点。假如我们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在即将争吵之前,努力地回忆从前的美好,回想对方付出的点点滴滴,或许争吵就不会爆发了。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682名做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的患者是按照常规的检查顺序进行检查的,即做完检查后马上抽出管子,这样一来,他们对检查感到的疼痛是十分剧烈的;B组的患者则是相反的,即在做完检查后,先不抽出管子,而是稍等了一会儿,患者此时即便还是难受,但疼痛感已经不是十分明显了。最后,卡尼曼分析并作出了结论,他认为人们在评价某种经验时,往往会受一个时间长短因素的影响,而最后阶段的感受是决定人们对整个经历的记忆和评价的关键。
近因效应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形成的心理误区,使人们做出与客观事物并不完全一致的评价,是大多数人都会存在的心理现象,如果我们深刻认识和了解了它,在生活中就能够充分利用它,将其本身的弊端降到最低,而将其优势发挥到极致。
有一个叫小张的毕业生,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四处寻找工作,但一直没有公司录用他。一次,他到一家公司去应聘,依旧没有被录用,但这家公司的老总却表现出了与其他公司不同的一面——小张虽然没有被录用,可在他临走之前,这家公司的老总亲自送小张出门,还善意地对小张提出了建议,临走时微笑着与小张握手告别。老总的这一举动给小张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即便老总并没有录用他,但他心中的感激之情已经超过了被录用的激动,想起之前遭受过的冷遇,小张对这家老总更是铭记在心。
不久之后,小张在另外一家公司应聘成功。工作之后的小张一直与之前的那位老总保持联络,并有多次业务上的往来,最终,两家企业通过小张建立起合作关系,实现了双赢。
二、近因效应妨碍人际交往
李强和大力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有时候不管谁郁闷了,一个电话就能把另外一个叫出来,两人一块在酒吧喝酒,或者跑到天桥上像疯子一样大喊大叫。毕业后,两人也一直保持着亲密的联络,但最近他们却因为一件小事产生了矛盾。李强因为大部分时间在上班,下班后基本上就是争分夺秒地陪女朋友;而大力则在一家物流公司做兼职。
有一次,公司怀疑大力私自拆看客户的邮件,并将大力扭送到了公安局,半个月后事情弄清楚了,大力也被放了出来,但是这次的经历已经给大力造成了影响,他一连应聘了好几家公司,人家都不愿接受大力。心情郁闷至极的大力拨通了李强的电话,想约李强周末晚上一起出来坐坐,诉说一下这段时间的遭遇,他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倒给老朋友。被公司冤枉和失业的事情他还没对李强提过。
“有什么事情吗?”李强想到,他已经答应女朋友周末陪她逛街了。
没事就不能出来坐坐吗?”大力很生气。
“我周末还要陪我女朋友逛街呢!我都答应她了。你要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咱们可以改天再约啊!”因为以前大力只要心情稍有不爽,哪怕就是今天丢了一块钱,也会找李强出来,李强并不知道大力现在的处境才这样说,谁知道大力这次真的遇到大麻烦了。
“算了,你忙吧!”大力使劲地挂了电话。
“都这么大的老爷们了,你能有什么事,就不能消停点吗?”李强一头雾水,但心中也有不安,他再打电话给大力时,大力已经关机了。李强寻思着,下周三他们公司聚会,等吃完饭再把大力叫出来。
到了周末,他按照原计划陪女友逛街。而周三当李强再打电话给大力时,大力的电话号码已经被注销了。
大力将电话号码注销,很明显就是生了李强的气,在他看来,那么多年的兄弟之情都比不上一个女朋友,更重要的是,大力认为,在自己最需要好兄弟安慰的时候,好兄弟却像外人一样给他添堵,于是,一气之下断绝了与李强的往来。
近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是广泛存在的,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遭遇近因效应的消极作用时,都难免会影响良好关系的维持,甚至会导致感情破裂。这就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注重近期表现,保持好自己长久以来树立起来的完美形象,尤其是在与老朋友交往时,由于不是经常联络,因此在为数不多的交往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千万不能忽视对方的感受,或者因为自己有事而再三拒绝对方,这样会让对方觉得你不在乎他/她,进而放弃与你交往。
当然,也有人认为,真正的好朋友,真正深厚的感情是不会因为这么一次两次的出格而结束的,可事实上,心理学家发现,越是亲近的关系,近因效应的作用往往越明显。因为对方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你情感上的依赖,在你的潜意识中,你们的关系是非常牢固的,也是非同一般的,比如你一有不开心的事,第一个就想要与其分享,一旦心理出现某种波动,立马就想到向其寻求精神慰藉。假如这个人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拒绝了你,你的潜意识就会告诉你:他/她一定是嫌弃这样的我,不重视我们之间的情谊,更不重视我。那么,这段关系似乎也就不再有继续维持的必要了。
也就是说,首因定律告诉你:要在初识的人面前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而近因效应则是在警示你:即使已经很熟识了,也要继续好好表现,因为再稳固的关系也需要经营和维持,就好比一朵十分娇艳的鲜花,你不浇水、不施肥,也终有枯萎的一天。
尽管近因效应实质上是一种心理误区,但我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顺利走出误区。因此,在与人交往时,即便已经很熟识,也不要轻易忽略对方,注意你们之间的每一次相聚时的表现;同时,我们在与他人结交时,也不能只看一时之事,被对方少数的、个别不好的行为所误导,要正确看待每一段感情,全面考虑你们之间的关系,排除人际关系中因近因效应而出现的认知偏差。
此外,近因效应也为我们提了一个醒,那就是在与对方发生矛盾之后,及时地修补很重要,比如你知道自己确实做得不对,那就及时地向对方表示歉意,消除不必要的误会,冰释前嫌;不要觉得来日方长,等着对方再来找你,因为这样的几率真的是太小了。
三、利用近因效应扭转他人对你的偏见
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不是每个人留在对方大脑中的都是完美的第一印象;如果你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不甚美好,不妨试着利用近因效应改变他人对你的偏见。
杨俊在大学时期喜欢过一个传播系的女生于丽娜,两人是在学生会的一次活动中认识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杨俊决定追求于丽娜,但好几次都遭到了拒绝。杨俊很不解,自己拥有高大英俊的外表,为什么于丽娜会不喜欢自己呢?后来,杨俊找到了于丽娜的舍友,聪明的杨俊请她们吃了一个星期的早餐,最终搞明白了于丽娜不喜欢自己的原因。
原来,于丽娜在开学的第一天就见过杨俊,那天杨俊骑车将一个女生撞倒,女孩满箱的书本都掉在了地上,但杨俊只回头看了一眼,一句道歉的话都没说就扬长而去,这件事让丽娜很气愤,并认为这样的男生很不绅士,甚至心胸狭隘。再加上后来在学生会的活动场合上,杨俊总是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更让丽娜觉得反感。
于是,杨俊决定放弃追求于丽娜,并很快退出了学生会;但他还是会偶尔出现在某些文艺活动上,比如有一次在圣诞晚宴上,杨俊和几个同班同学联合表演了一个小品,小品的内容是以杨俊撞倒女生没有道歉的事情为原型,精彩的演出博得了热烈的掌声。而令于丽娜奇怪的是,那次之后,杨俊就像消失了一样。
转眼间,大学毕业了。于丽娜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工作之后的丽娜偶尔也会回忆起大学时期的生活,消失的杨俊也会经常出现在她的脑海中。一年后,于丽娜参加校友会,在席间,她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那不是杨俊吗?”于丽娜不敢相信,这个小子一身西装打扮,看上去比以前英俊多了,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杨俊很稳重,再也不是以前的那个个性张扬的大男孩了。
聚会结束了,丽娜与几个姐妹告别后,径直走向马路准备回家,结果发现杨俊就在路口等着她呢!在杨俊的要求下,两人在附近的一家咖啡馆坐了一会儿,临走时还互留了电话。原来,杨俊所在的公司正是丽娜公司今年刚签约的合作伙伴,他们因业务上的需要接触的机会很多,但这回,杨俊给于丽娜的印象不仅是沉稳,而且沉稳中不失幽默,工作能力也非常好,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撞了人还扬长而去的小子了。后来,杨俊再次对丽娜展开了追求攻势,最终顺利赢得了丽娜的芳心。
首因效应让于丽娜对杨俊心存偏见,拒绝与其交往,但近因效应又让于丽娜回心转意。因此可见,如果第一印象使得你不受待见,让别人对你的评价不好,那就干脆在对方的视线中消失吧!一段时间过后,再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对方面前,这样就很容易赢得好感了,即使不能立马改变对方的看法,至少你已经不会再使其感到厌烦了;然后,可以抓紧时间好好表现,慢慢与对方相处,时间长了,你身上的优点自然就掩盖了之前不好的第一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