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国史
26992500000015

第15章 封建社会卷(4)

景帝即位后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公元前156年春,景帝下诏准许百姓从贫瘠地区迁往土地肥沃地区,以利发展农业。公元前155年,景帝再次下诏,将汉高祖时期推行的“十五税一”的田租,减轻一半。此外,景帝还多次下诏,申明“以农立国”的思想,强调“重农抑商”,要求郡县官吏认真执行,对失职者加以严惩。景帝“重农抑商,减轻赋税”的政策使汉朝的农业得到了空前发展。

在刑法上,景帝也很慎重,强调“欲令治狱者务先宽”。他下诏减免了一些刑法,制定了惩处官吏犯罪的办法。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安定了社会秩序。

在文帝、景帝两代约四十年的时间里,大汉王朝政治稳定,经济显着发展,被后人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趣味链接 俭朴的汉文帝

汉文帝在生活方面非常俭朴。他曾经想建造一个露台,召工匠计算后,需百金,便放弃了。他说“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文帝常常着素衣,还令后宫夫人穿衣不得拖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淳朴。他还主张薄葬,“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勿烦民”。文帝这种俭朴的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

七国之乱——诸侯国与中央皇权的殊死搏斗

刘邦建汉之初,为巩固刘氏天下,大封同姓诸侯。至景帝时,同姓诸侯王已成为国家的最大祸患。

景帝即位后,为解决中央政权所面临的威胁,采纳了御史大夫晁错提出的“削藩”建议,逐步削夺诸侯王国的土地,以收归朝廷直接统辖。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削藩”过程中,景帝最先削夺了赵、楚、胶西等王国的封地,这令其他诸侯王甚为气恼。就在景帝准备削夺吴王封地之时,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七国联合发起了对中央朝廷的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的首犯是吴王刘濞。刘濞盘踞吴王国,冶铜铸钱,煮海水为盐,减免赋税收买人心,网罗各处的逃犯及流民为其服役,逐步在经济和军事上积蓄了一定的实力。景帝采取“削藩”政策后,刘濞便勾结、诱逼其他诸侯王举兵作乱,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出动吴楚联军直指中原。之后其他诸国纷纷加入叛乱。

叛乱发生后,晁错力劝景帝坚决镇压叛乱。而景帝却听信袁盎之言,杀了晁错,以求息事宁人。但是,吴楚七国并未因诛晁错而停止叛乱。于是,景帝立即改变对策,派遣太尉周亚夫、大将军窦婴率大军迎击叛军。结果,汉王军队仅在三个月内,便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

平叛之后,景帝继续推行“重建诸侯”政策,把诸侯王国的行政权和官吏任免权也收归朝廷,并裁减其官吏,降黜其官吏的职位。这实际取消了诸侯王国的独立性,使其几乎等同于朝廷直接统辖的郡县,使朝廷的诏令能够通过朝廷任命的官吏畅通无阻推行。一度困扰朝廷的诸侯王国不奉诏命,甚至分庭抗礼的局面基本结束了。

趣味链接 晁错

晁错,是西汉前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年轻时曾跟随法家学者研习法家学说。汉文帝时担任太子家令;景帝时,升为内吏,后升为御史大夫。晁错为人刚直苛刻,直言敢谏。为西汉的经济发展和巩固西汉政权,制定了诸多政策。他曾多次上书景帝,主张加强中央****,削减诸侯封地、重农抑商。七国之乱时,景帝因听信袁盎之言,以为只要杀了提出“削藩”建议的晁错,便可平定叛乱,遂将晁错错杀。晁错之死亦成为汉景帝一生罕见的错谬之一。

汉武大帝——西汉王朝的巅峰时刻

经过“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接手政权时,西汉王朝已经迈入政宽民和、经济繁荣的盛世之局。公元前141年春,少年武帝继位后,颁布《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继续削弱诸侯的势力。同时,他还设立刺史,监察地方,以加强中央集权。此外,他还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改由中央管理,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权全部集于中央。

在思想统治方面,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儒学在古代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当然,汉武帝时期,汉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皇帝的权威。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儒为主,以法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即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亲民;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加以约束。

在军事方面,汉武帝积极发展军事力量。先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后又着手解决西北匈奴边患。他特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夺河西走廊、打通西域,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阴山,甚至更远。

汉武帝凭借其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那一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汉武帝本人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

趣味链接 汉武帝兴修水利,治理黄河

汉武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兴修水利的高潮,开通了渭渠、龙首渠、白渠、灵渠、成国渠、漕渠等水利灌溉工程。另外,每当地方上发生水灾,汉武帝都会及时派出公卿大臣前往治水,将治水视为关系“国之厉害”的主要政务。公元前109年农历四月,因天旱少雨,汉武帝派遣大将郭昌征发数万人治理黄河。汉武帝还亲临黄河决口处视察,沉白马玉碧于河中祭祀河神,命令将军以下群臣背负柴草填堵决口,使黄河恢复了故道。

卫青出征西域——解除北方边患

从汉王朝建立之初起,刘邦就意识到北方边境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会成为大汉王朝无法回避的威胁。在两国和平时期,匈奴人和汉人相处友好,而当汉朝内部爆发战争时,匈奴就会乘虚而入,强行侵扰汉朝子民。因此,汉王朝历代君主都想将这个极具侵略性的民族彻底打败,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于是汉族和匈奴的关系就在且战、且和中不断发展、胶着。

时间到了公元前141年,一代雄主汉武帝刚继任不久,匈奴再次南下,侵扰汉朝边境。于是汉武帝将解决匈奴边患,列为国家的头等大事。遂特封手下悍将卫青为车骑将军,出征西域。

公元前128年,卫青从雁门出境,率领十万骑兵攻打匈奴,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从此河套地区为汉朝所控制。

公元前127年,西汉对匈奴的第一次大战役中,卫青率领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发,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大败匈奴。因为战功显赫,卫青被汉武帝封为长平侯。此外,汉武帝还打算将他的“襁褓之子”也封列为侯,却被卫青婉拒。他说:“战功乃全军将士所有,臣已受到陛下封赏,感激万分,但若您将战功再分予我之‘襁褓婴孩’,对其他将士怕是不公。”汉武帝听后幡然醒悟,遂立即收回成命,封赏了卫青手下。

公元前124年春,卫青率领三万精兵,从高阙出兵攻打匈奴,汉军再次大获全胜。卫青出战以来,即使在不利于汉军的情况下,依然完成对匈奴的强力打击,成为了传遍天下的佳话。而卫青丝毫不为此骄傲,依然坚持与匈奴抗战到底。

公元前119年,卫青和他的外甥霍去病各带精兵五万,分头深入荒漠,远征匈奴。这一次,匈奴的有生力量彻底被剿灭,从此再不敢南顾。

在对匈奴的一生征战中,卫青为汉朝抗击匈奴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在他死后,汉武帝为了怀念这位忠臣良将,就将他葬在自己的陵墓旁边。

趣味链接 卫青与平阳公主的婚事

卫青本是平阳公主府上的一个小家奴,后尾随姐姐卫子夫进宫,受到汉武帝赏识,被封为侍卫。后又得到了出使西域的机会,一跃成为大将军。朝中官员无不对其巴结奉承。适时,平阳公主寡居在家,要在列侯中选择丈夫,许多人都说大将军卫青合适。平阳公主笑着说:他是我从前的下人,怎可做我夫君?左右说:卫青已今非昔比,他现在是大将军,而其姐是皇后,三个儿子也都封了侯,富贵震天下,哪还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平阳公主绯红着双颊,低头微笑不语。后汉武帝允婚。

巫蛊之祸——栽赃陷害,冤杀无辜

汉武帝晚年时,由于病魔缠身,精神恍惚,脾气暴躁,犯起了多疑症。一日,他在寝宫就寝,梦见许多木人持杖向他进击,顿时惊醒,魂不守舍,以为有人诅咒自己。他命令宠臣江充调查此事。

江充与太子刘据曾有过节,眼见汉武帝日益衰老,担心一旦皇上驾崩,太子刘据会对他加以报复,遂决定趁此次调查巫蛊之际,除掉太子。

江充手拿圣旨,率领胡巫在宫中四处挖坑掘洞,故意栽赃陷害。他先抓了太监、宫女严刑逼供,使其屈打成招,承认是在诅咒皇上;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木人,伪造了写有太子诅咒武帝的帛书,逼迫这些太监、宫女说巫蛊皆是受到太子指使。

太子接受身边谋臣的建议越权行事,派人诈称受武帝令捕杀了江充等人。谁知此时又有苏文等奸人在汉武帝面前诬告太子,说太子因行巫蛊之事被揭发,屠杀江充,然后起兵造反。

武帝听后暴怒不止,他万万没有想到太子会用巫蛊来加害自己,更想不到太子要起兵造反,于是命令丞相刘屈氂亲自出兵镇压。

双方在城里混战了几天,死伤无数,十分惨烈。最后,太子刘据寡不敌众,带着两个儿子败走湖县(今河南灵宝西)。不久,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县令李寿得知太子下落,知道邀功请赏的时机到了,遂立即带领人马奔赴湖县捉拿太子。最后,走投无路的太子刘据自缢身亡,而其两子亦被李寿所杀。太子死后,汉武帝又将太子生母卫皇后废黜。最后悲痛欲绝的卫皇后饮恨自杀。

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巫蛊之祸”,也是汉武帝一生中罕有的错谬之一。

一年后,田千秋等人上述为太子诉冤:“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罢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人言。”

后来汉武帝派人调查,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太子刘据从未行巫蛊之事,皆是江充暗中栽赃所致。太子因被逼无奈才捕杀江充,并无半点谋反之意。汉武帝后悔不已,于是下令灭了江充的宗族,活活烧死宦官苏文,其他参与此事的大臣也都被处死。汉武帝还派人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宫殿,叫作“思子宫”;又造了一座高台,叫作“归来望思之台”,借以寄托他对太子刘据和那两个孙子的思念。

趣味链接 巫蛊

“巫蛊”是一种用迷信方式害人的巫术。用桐木制成小偶人,上面写上被诅咒者的名字、生辰八字等,藏在背人处,时时诅咒,致人于死地。在汉代以及汉代之前,下至平民百姓,上至高官贵族,乃至宫中的后妃、宫女,都相信这种做法会给被诅咒的人带来灾难甚至死亡。

王莽称帝——谦谦君子篡汉自立

汉武大帝之后,西汉再无杰出国君。日益繁苛的征敛以及地主阶级的疯狂兼并,致使大汉子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至汉元帝继位时,统治集团更加荒淫腐朽。关中十一郡国皆闹水灾,人民相食,元帝却只知打猎取乐。继元帝之后,成帝、哀帝、平帝皆无力挽狂澜之心,遂导致西汉王朝最终走向灭亡。

后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较为特殊的朝代。这个朝代介于西汉与东汉之间,历时十六年,这个朝代就是王莽代汉称帝后所建立的“新朝”。由于王莽当时向世人诏称是以“复古”之旗进行所谓的“改制”,所以后世史学家也顺其思路,将其操控政权的十六年称为“王莽改制”。

王莽,字巨君,乃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汉成帝时,王氏宗族中的王凤、王商、王立、王根四人相继成为汉朝的大司马将军。汉成帝死后,汉元帝继位,王政君“母凭子贵”,成为国母,是为孝元皇后。其后,王氏宗族的发展更为迅速,大量成员都通过孝元皇后的裙带关系,登上了政治舞台。朝廷中许多重要官吏和刺史之职,皆出自王氏门下,王氏封侯者前后多达九人。家族势力的显赫为王莽代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汉元帝去世后,国家实权彻底掌握在了孝元皇后的长兄王凤手中,换言之即是刘氏天下已不复存在,其政权已然转手于王氏宗族。为什么可这么说?因为在王凤死后,大汉政权又相继由王凤的两位兄弟接手,而哀帝、平帝成为了众人皆知的“坐龙位,无实权”的傀儡。汉朝大权在历经几位王氏父辈之手后,最后落在了王莽身上。

王莽掌权之后,朝廷不乏巴结献媚之人,说他是安定汉朝的大功臣,请太皇太后王政君封王莽为安汉公。王莽故意婉拒,最后在大臣们的一再劝说之下,只好故作勉强地接受了封号,但是却没有接受封地。王莽因此获得了好名声,许多人都为他上书称颂。

平帝十二岁时,个别大臣建议为其挑选皇后。王莽为了维持自己的权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平帝。皇帝结婚实乃天下大事,遂众臣纷纷向王莽送上贺礼,但王莽却将大部分贺礼退回,而将剩下的聘礼施予贫苦百姓。王莽因此得到了更高的称颂。

平帝渐渐长大后,开始参与政事,对王莽的专权甚为不满。机敏的王莽察觉到权位将要不保,遂借祭祀之机,用毒酒将平帝毒死了。平帝死后,王莽为便于自己掌权,同时又为了避免民间说他****,于是立了两岁的刘婴为皇帝,他做代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