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天读懂中国五千年历史悬案(最新升级版)
26993800000052

第52章

和珅得乾隆恩宠的三大秘诀

和珅(1750~ 1799年),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和做官期间平步青云,官至宰辅,控制朝政长达 20余年。他在职期间,擅权纳贿,贪赃枉法,网罗亲信,迫害异己,祸国害民,这一切均发生在乾隆时期。虽然乾隆并非昏庸之辈,而是一个精明且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他还是宠信和珅,那么,和珅是如何得到乾隆恩宠的呢?

野史记载说,是因为和珅举止合度,颇似当年乾隆心仪的已故雍正妃子马佳氏。乾隆想要把欠马佳氏的情,一股脑地还到和珅身上,造就了和一生的荣华富贵。当然,这不足为据,和珅之所以能得到乾隆的恩宠,他是下了大力气的。

秘诀一:把准龙脉,练好内功。

和珅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武官家庭,但他与弟弟和琳从小都受到较好的教育,十来岁时被选入咸安宫官学,接受儒学经典和满、汉、蒙古文字教育。和珅天资聪颖,勤奋努力,成绩突出,因而得到老师吴省兰等人的器重。

乾隆三十四年,20岁的和珅继承祖上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第二年,参加顺天府科举乡试,没有考中举人。不过,没有功名的和珅,后来却因颇有才学主管了许多文化、教育事业。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23岁的和被任命为三等侍卫(正五品),这成为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作为皇帝的一名普通侍卫,和靠什么得到乾隆的赏识呢?这主要靠和精到的溜须拍马之术,乾隆博学多才,和想要拍马屁就要恰到好处,才能使龙颜大乐,得到赏识。和博学多才,善于古玩鉴赏,而且文笔非常好,这都是他得宠的重要原因。和珅的另一手腕就是投其所好。乾隆一生喜爱诗词书法,和珅为了迎合乾隆,在这些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乾隆的书法很见功力,和珅的字酷似乾隆,可能是他刻意模仿的,乾隆后期的有些诗匾干脆交由和珅代笔,挂在北京故宫崇敬殿的御制诗匾,据考证就是由和珅代笔的。

和珅对付同僚的手段非常高明,讨好皇上更是与众不同。从当时朝鲜的《李朝实录》中可以看到来华朝鲜使臣的描述:和珅虽贵为大学士军机大臣,每当皇帝吐痰时,他就马上端个盆子去接,这就是和珅得意官场的原因。

秘诀二:结亲皇家,背靠大树好乘凉。

《和珅列传》中记载,乾隆四十五年正月(1780年),31岁的和珅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与刑部侍郎喀宁阿一起远赴云南,查办大学士、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

由于办案出色,和珅在回京的途中,就被提升为户部尚书。时隔一个月,乾隆给和珅 6岁的儿子赐名丰绅殷德,又将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和孝公主许配给丰绅殷德,两人于乾隆五十四年结婚。这门亲事,既给和珅带来经济上的利益,又使和珅在政治上得到了不可估量的好处。和珅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即使做错了什么事,也不会受到处分。据史料记载,和珅从继承三等轻车都尉,直至他获罪前后的 29年中,重要的封官就有 47次之多。以至于乾隆五十八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访华时,就曾听说“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皇帝”。

秘诀三:狐假虎威,扯虎皮做大旗。

乾隆在晚年时生活奢华,大兴土木,他六次南巡,沿途建造了 30个行宫;在圆明园和避暑山庄,仿造江南风景,建造娱乐场所;80岁时举行万寿大典……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银子。当时国库已枯竭,银子从哪里来?在这种情况下,乾隆非常需要和珅来搜刮钱财,因为和珅深谙此道,他在不大动用国库的情况下,就想方设法满足乾隆的需要。

皇帝 80大寿时,和珅命外省三品以上大员都要进献,在京各部长官要捐出工资,淮南淮北的盐商要捐银 400万两。和珅还创立了议罪银制度,就是准许有过失的官员交罚款代替处分,少则数千两银子,多则数万两、数十万两。这种议罪银直接交到内务府,入了皇帝的私人腰包,许多督抚大员都受到过这种敲诈。和珅多方搜刮勒索,使得原来入不敷出的内务府,没用几年的时间就扭亏为盈,乾隆对此十分高兴,对和珅也就更加依赖。

和珅还通过各种方法搜刮大量银两与珍宝。他在填满乾隆皇帝腰包的同时,也在毫不含糊地往自己怀里装银子。凡是外省进贡皇上的礼物,都要经过他这一关,有时交一两件给皇上,其余的都落在和珅的手里,这些珠宝分别藏在许多地方,在当年和珅的住宅,有一部分珠宝就藏在特制的夹墙里。

这种事情,打着效忠皇上的旗号,自然不容易被人发现,即使被发现,也没有人敢说三道四,和珅认准了这样一条经验:只要讨得皇帝欢心,其他什么都好办,哪怕是犯了什么过失或是顺便也给自己搂钱,皇帝也不会在意。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89岁的乾隆寿终正寝,和珅的靠山倒了。嘉庆即位后不久,就将和珅革职查办,和珅的家产值白银 8亿两,是清王朝十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嘉庆帝本要将和珅凌迟处死,但由于作为和珅儿媳妇的和孝公主求情,并且参考了董诰、刘墉诸大臣的建议,改为赐和珅狱中自尽。为避免政坛风波,嘉庆帝宣布对能弃恶从善的和珅余党一律免于追究。经查抄,和珅财产的三分之一,价值二亿二千三百万两白银,玉器珠宝、西洋奇器无法胜数,有些珍品比皇宫甚之。民间谚语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东太后慈安暴卒因干涉慈禧私情?

东太后也就是慈安太后,是清代咸丰皇帝之妻。1861年,咸丰帝死后不久,年方 6岁的载淳继承了皇位,年号祺祥。尊奉刚满 25岁的咸丰皇后钮祜禄氏为慈安皇太后,生母叶赫那拉氏为慈禧皇太后。也就是后人所称的东太后和西太后。

咸丰帝去世之前,曾设定了一套两太后与大臣们互相牵制的制度,但是为了能够独揽大权,慈禧与恭亲王奕定计,发动祺祥政变,处死了肃顺等人,夺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表面上,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以姐妹相称,共同垂帘听政,执掌国家最高权力。可是到了 1881年,年仅 45岁,比慈禧还小两岁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毙宫中,清廷的垂帘听政由两宫并列一下子变成了慈禧

一人独裁。

慈安太后“体气素称强健”(孔孝恩、丁琪著《光绪传》),而当时西太后慈禧正病卧在床。所以听到噩耗,很多朝臣都以为是“西边出事”了,等得知结果后惊诧不已。许多官员提出怀疑,尤其是左宗棠,立即大喊有鬼。翁同龢的《翁文恭公日记》中记载说:“则昨日(初十日)五方皆在,晨方天麻、胆星,按云类风痫甚重。午刻一按无药,云头脑混乱,牙紧。未刻两方虽可灌,究不妥云云;则已有遗尿情形,痰壅气闭如旧。酉刻一方天脉将脱,药不能下,戌刻仙逝云云……呜呼奇哉!”仅 12小时便由发病至死,岂不“奇哉”?据说,慈安太后在暴卒的当天还曾经视朝。而当时大学士左宗棠、尚书王文韶、协办大学士李鸿藻等觐见慈安,都见慈安面无病状,仅是两颊微红,犹如醉色,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午后军机诸臣退,内廷忽传孝贞太后驾崩,命枢府诸人速进议,大臣惊诧不已。

对慈安太后突然死亡的原因,在当时及以后都有种种怀疑与猜测,成为 200多年清宫史上的又一起疑案,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慈安太后自杀而死。据《清稗类钞》记载,祺祥政变之后,慈安与慈禧共同垂帘听政,执掌朝廷的大权。慈安因为天性平和,不喜欢多问政事,所以朝政实际上是处于慈禧太后一人的控制之下。但有一次,慈禧太后突然得了重病,不能处理政事。慈安太后便代替慈禧独自处理了一段朝政。但权力欲极强的慈禧太后,以为慈安太后这是要夺取自己手中的权力。便说慈安“诬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致使慈安气愤异常,恼恨之下,“吞鼻烟壶自尽”。然而民间流传最盛的是慈禧毒杀慈安。对于慈禧毒死慈安的原因,又有几个版本。

一个版本是说咸丰帝临死前,曾交给慈安太后一道密谕,要她好好约束叶赫那拉氏。慈禧听说后,行为便不太敢张狂。光绪朝时候,慈禧再度垂帘,慈安对政治有倦怠意,不多过问政事,有时甚至不出来垂帘摄政,慈禧更加纵恣无度。

她一人召见廷臣,有事竟不复禀慈安,慈安太后内心多有不平。光绪七年发生了慈禧小产之事。慈安知慈禧失德,对慈禧加以规劝,让她保全皇家体面。并出示文宗遗诏,给慈禧看。慈禧看后,面色顿变,惭愧不已。慈安见慈禧有真心悔过之心,索要过函文,随即于灯烛上烧了。慈禧又是羞惭又是愤怒。此后不久的一天,慈安正在荷塘边看金鱼,突然,慈禧身边的太监李莲英送来一盒点心。并说:“这种点心,西佛爷觉得好吃,不肯独用,送一点给东佛爷尝尝。”慈安听了很高兴,当即尝了一块。谁知这天夜里慈安便暴病身亡了。这离慈安接见军机大臣才不过几个钟头的时间。更为奇怪的是慈安太后死后,并没有按照制度,先召军机大臣前来,并由军机大臣检查方药。也没让慈安的家人进宫验视。而是暴毙之后接着就收殓入棺了。所以人们推测是慈禧在点心中下毒,毒死了慈安太后。怕别人知晓,才会这么做。

还有一种版本是说光绪帝即位之后,喜欢与慈安亲近,令慈禧忌恨。此时,李莲英因得慈禧太后宠幸,仗势胡为。一日慈安太后乘辇车过某殿,李莲英与小太监角力,对慈安置若罔闻,慈安怒以杖责之,并到慈禧住处教训了慈禧一顿。

慈禧不服,两人闹翻。不几日,即传慈安暴崩一事。

还有一种更加离奇的版本是慈禧太后喜欢看戏,经常召当时的一位名伶进宫演戏。时间久了慈禧便看上了他,还留他在宫中过夜。有一天,慈安到慈禧宫里找慈禧。忽然看到有个戏子睡在慈禧床上。慈安看后大怒,当即将这位戏子处死。

并拿出先帝留下的“若懿贵妃仗恃生子骄纵不法,可按祖宗家法处死”的诏书,要废掉慈禧。慈禧跪地求了很久,慈安才答应不再追究此事。但慈禧却一直忐忑不安,生怕慈安哪天会不利于自己。于是慈禧让宫婢给慈安送去点心,慈安吃过后不久便暴卒了,连太医也没来得及叫。

也有人认为是权力之争导致慈禧动了杀机。据说在光绪六年(1880年)到东陵祭奠咸丰帝,慈安认为她是正宫皇太后,在祭奠典礼时,她的位置应排在慈禧之前。而慈禧则坚决不允。两人在陵寝之地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后来还是照慈禧的意见办了。两人并列,不分先后。但是,慈禧认为这是慈安在有意羞辱自己,“因愈不悦东宫”,而动杀机。

当然,这些版本众多的说法,都是民间野史笔记的记载。对于慈安的死,后人已经无法知晓其中的事实,所有的说法都只是后人根据某些材料的推测而已。

但无论如何,慈安之死的确蹊跷,慈禧难脱干系。

北京公主坟里埋的是哪位公主?

北京人乃至到过北京的人,大都知道在北京长安街延长线复兴路与西三环交汇处有个名叫公主坟的地方。其实,数百年来,北京地区埋葬历代公主数以百计,形成公主坟村的何止数十。但因年代久远,大多数公主坟地早已湮灭无痕,就是公主坟村,也所剩无几了,那么,这处公主坟埋葬的是否真是公主,又是清朝哪位公主呢?围绕这个疑问,引起了众多猜测和评说。

一种流传广泛的观点认为公主坟里埋葬的是清朝唯一的汉族公主孔四贞,孔四贞并不是满族正宗公主,孔四贞被赐封为公主跟她战功显赫的父亲有关。孔四贞的父亲孔有德原是明朝将领,在清军入关前就已经投降清廷。他率领清军从长城打到长江,从华北平原攻到云贵高原,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顺治元年,攻南京,取江阴;顺治五年,战贵州,征广西,抓获明朝宗室荣王。顺治六年,封“定南王”。顺治九年,在广西桂林与李定国所部征战,战败自尽。其女孔四贞辗转回到北京。顺治十一年,孔有德的灵柩自广西经北京运往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安葬。顺治帝不但将孔有德安葬在京城,还以“定南武状王孔有德建功颇多,以身殉难,特赐其女食禄,视和硕格格”。由此,孔四贞这位汉家女成了清朝的公主。

为笼络人心,孝庄皇后把她留在宫中并册封为和硕公主。孔四贞生来聪颖,尤爱习武,被培养成为一代女杰。长大后嫁给内大臣孙延龄为妻,并随他至广西节制军务。吴三桂反清后,孙延龄降吴一道反清。孔四贞毅然与孙延龄断绝关系,参加平定三藩之乱,得胜回朝后孔四贞被册封为独一无二的女王。孔四贞死于康熙五十二年。为表彰孔四贞父女对清朝的忠诚,朝廷厚葬了这位孝庄的义女。从此,就有了“公主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