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事,刘邦召开了会议进行集体讨论。其实,准确地说,杀不杀子婴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态度。这个人就是张良。就张良本心而言,他对秦有刻骨的仇恨,当然是希望杀掉。然而,想起正处在巅峰的项羽,为了刘邦的前途考虑,子婴还是不杀为好。关中的民心向背对刘邦将来与项羽争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子婴在关中父老心目中的名声不错,留着可以凝聚民心。
然而,张良还没有开口,一个人就站起来,高声说道:“不可以杀,绝对不可以杀,谁要杀他,我跟他没完。”
说话的人是狂生郦食其。郦食其接着说:“沛公如果想得到关中父老的拥戴,绝对不可以杀掉子婴,因为子婴不是秦二世,更不是赵高。”
这时主杀派提出自己的理由:“如果不杀掉子婴,始终是一个祸患,他将成为秦人的精神领袖。如果不铲除子婴,万一秦人东山再起就不好办了,想想当年秦始皇的百万雄师吧!”
刘邦想想也是,留着子婴终究是个威胁。刘邦把目光投向张良,张良点头说:“我赞同郦先生所说,不可以杀。”
接着张良对刘邦耳语:“子婴迟早难逃一死,我们留着子婴不杀可以博得一个好名声,但是以项羽的性格,是绝对不会放过子婴的。正好可以把这个烫手山芋让给项羽,子婴同样是死,沛公得仁者美名,项羽得暴虐恶名,岂不美哉?”
刘邦一听,心中暗暗叫好。
第二天,子婴跪在霸上附近的一个驿站前,脖子上挂着一条白丝绦,手里捧着一个白木盒。盒里面装着三样东西,分别是玺、符和节。玺是皇帝的大印,符是皇帝派遣大臣、调兵遣将的铜制对牌,节是盖有玺印的关卡通行证。这三样东西象征着皇帝的绝对权力,子婴拱手献出这三样东西代表其自愿退位,主动交出权力。
刘邦收下盒子后,决定将这东西送给楚怀王。
接着,刘邦带领着部队浩浩荡荡向咸阳城进发。刘邦进咸阳之前,非常兴奋,他满脑子都是令人眼花缭乱的金银珠宝和宫廷美女。
咸阳是一座古都,秦孝公时期,从栎阳迁都到咸阳。春秋时期,咸阳被称为渭阳,即渭水北面。咸阳城位于九峻山之南,渭水之北,在古代山之南水之北为阳,故称咸阳。
刘邦一进入咸阳宫殿,顿时被这豪华的天子气象震惊得目瞪口呆,“秦始皇真会享受啊!”刘邦在心里叹道。
太多的金银,太多的珠宝,刘邦像做梦一样徘徊其中。当然,对于刘邦这样的色鬼来说,最让人意乱神迷的还是后宫三千佳丽,这些美女可不是沛县那些妓女所能比的,刘邦晕了,“怪不得那么多人想当皇帝,在这皇宫里住一晚上,死了也值得啊!”
就在刘邦想躺在咸阳宫里享受之时,张良和樊哙跳出来:“沛公,千万不可以这样做,难道你想延续暴秦的灭亡之路吗?现在项羽威震天下,你如果躺在宫里乱来,他还不宰了你。”
萧何也说:“要想笼络关中父老的心,最好是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刘邦这人虽然是个享乐主义者,但碰到好的意见,总是能够采纳的。在这些谋士的建议下,刘邦清点咸阳宫里的财物,原封不动地保存在国库里,还将宫女遣散回家,自己还军霸上。
关中虽然富足,但经过战争的消耗,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根据史实记载,在刘邦进入关中八个月后,关中发生了一次******,饿殍遍野。刘邦进入关中的时候,关中百姓的生活已经大不如前,粮食越来越少。
尽管刘邦严令禁止抢劫,但是这么多人突然涌入,粮食还得靠关中百姓解决啊!刘邦是农民出身,知道农民的生活状况,自然不会对关中百姓过分压榨。
在萧何的建议下,刘邦召集关中父老,当着大家的面烧毁秦朝法律,与百姓约法三章。这三章非常简单:杀人偿命,伤人者要受相应的惩罚,偷抢别人财物者也要受适当的惩罚。这项政策为刘邦赢得了巨大的政治资本,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刘邦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天生的王者,一个顺应天意的人。
关中父老对此感激涕零,纷纷给刘邦送来牛羊和美酒,但刘邦一一婉拒。刘邦说:“关中的父老乡亲们,我们军队里的粮食虽然不多,但也可以吃得饱。就算我们忍饥挨饿,也不能让父老乡亲们挨饿啊!”
在关中父老的眼里,刘邦是未来的仁君,是一个体恤百姓的好君主。秦朝的徭役之重早已让关中父老不堪重负,如果刘邦当上关中王,极有可能成为一个轻徭薄赋的君主。事实也确实如此,刘邦后来建立的汉朝,徭役之轻是秦朝不可同日而语的。
当时虽然没有电视网络,但天下人都知道这么个事实:真正击败秦国主力的是项羽,项羽是反秦起义军中真正手握实权的人,项羽之所以迟迟没有入关,就是因为跟秦国主力作战。
所以,关中百姓只是期盼刘邦当关中王,并不把这事儿当真。项羽没说话,刘邦的地位就是未知的。
忘乎所以,激怒项王
刘邦,一个地痞,爬上众人做梦都不敢想的高度。几年之前,他还是一个小小的亭长,工资也仅够维持家用,现在忽然成了众望所归的领袖。
刘邦好比站在一个高耸入云的山顶,他的过去就像是山脚。每当他想起过去的生活,仿佛在山顶俯视山脚一样,有种晕眩的感觉。人生如梦一场,刘邦真有这种感觉。
跟着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大多也感觉飘飘然,只有少数例外,像张良、萧何这种头脑清醒的人很少。当刘邦跷着二郎腿斜躺在椅子上时,就会回想起过去的生活,过去家人都认为自己没出息,沛县的许多人也认为自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现在终于可以出一口气,终于可以向那些人证明,你们看扁了我刘季,我刘季比你们强多了。这种愉悦若非亲身经历是很难想象的。
一天,就在刘邦喝着酒,得意地唱着《大风歌》的时候,忽然有个小个子男人走了过来。这人个子虽矮,但长得胖嘟嘟的,他是刘邦的一个仆人。刘邦贵人多忘事,不知道这家伙到底姓甚名谁,更不知是从什么地方收过来的。
刘邦看着他打扫屋子,忽然问道:“你是谁?”
小个子吃惊地说:“怎么了?沛公,你忘了我?我从沛县就一直跟着你啊,你说我老实,靠得住,所以才让我在你的营里干杂务啊!”
刘邦一听:“哦……”
这个小个子跟刘邦这么久,知道现在正是飞黄腾达的最好时机,刘邦马上就要当关中王了,如果这时候给他献上什么好的计策,以后荣华富贵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小个子奉承道:“沛公啊,你马上就要当关中王了,现在关中父老的呼声越来越高了,发达了可别忘了我这个老乡啊!”
刘邦看着小个子搓着手,涨红着脸,知道他一定有什么话要说,便笑道:“既然都是老乡,就别见外了,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吧!我不会亏待你的。”
小个子神秘地说道:“沛公,我想到一条妙计,要想将这个关中王牢牢地抓在手里,最好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别让其他人进来。这样,谁也抢不走你的关中王。”
刘邦本来就处于头脑发热的状态,听到这么幼稚的“妙计”居然拍手叫好,由此可见,刘邦身上那孩子气的一面。刘邦不仅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觉得这个计策很好,他亲切地叫这小个子“鲰生”,鲰是小鱼的意思,这个绰号是调侃小个子身材矮小。
刘邦还拍着鲰生的肩膀说:“这个秘密千万别告诉其他人啊!”
于是,刘邦秘密派将领把守函谷关,而且是瞒着张良和萧何等人。刘邦清楚,如果让他们知道,是不会同意这个做法的。刘邦心想,这事就当做是我的一点私心吧!
项羽那边的进程则慢很多,直到隆冬腊月才赶到函谷关外。项羽回头一算,从出征到现在已有一年零三个月了,仅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将暴秦推翻,项羽虽然不至于沾沾自喜,确实也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
收服章邯后,项羽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抵达函谷关。之所以这么慢是因为项羽没有抄近路,也不知道有什么近路。他走的是寻常路线,沿着黄河沿岸的城池一直往上走,所到之处已经不用动兵戈了,大家都知道天下大权都掌握在项羽手中,所以士兵们行军并不急。没有人能取代项将军的位置,这是楚军的共同想法。
项羽比刘邦整整晚了两个月才到达函谷关外。项羽虽然知道刘邦进入关中的事,但丝毫不知道他已派人把守函谷关。在他看来,刘邦一定是老老实实,把咸阳打点得秩序井然,然后大开城门欢迎自己。
项羽派遣英布带领先头部队去函谷关查看情况。探子回报说,刘邦重兵把守函谷关,听到这个消息,项羽顿时大发雷霆。他万万没有想到刘邦敢公然打出“咸阳不欢迎你”的口号,战功卓著的项羽此时怎么能受得了这口气。
当然,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项羽对于情报的搜集工作非常不重视,直到最后时刻才知道这一至关重要的消息。项羽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他不轻信流言,坚持耳闻不如一见。这种性格很多时候是好的,但有时也会坏大事。
关中的气象跟南方就是不一样,很明显多了一种磅礴的气势。
项羽仍然不太相信探子的话,他不相信刘邦有这么大的胆子,居然敢拒自己于关外。为了证实情况,项羽亲自骑着乌骓马来到函谷关外。
夕阳染红了天空,在函谷关高大的城楼上,项羽看到了迎风飘扬的红色旗帜,这正是刘邦军旗的颜色。
“刘邦啊刘邦,你是找死吧,跟我玩这套。”项羽怒道。
“项将军,还等什么,打啊!”英布在一旁催促。
范增也扯开破锣嗓,说道:“现在只能强行入关了,是刘邦自己找死,跟我们没关系啊!”
项羽眼里喷射出怒火,想起这个刘邦,分明是个好色无能的痞子,投靠叔父,借了一拨人马,居然让他走运先入关中。项羽恨不得剥了刘邦的皮,然而他更恨那个远在彭城的楚怀王,那个混蛋,故意把机会让给刘邦,让自己去面对秦国最庞大的力量,所以耽误了时间,这才让刘邦抢先入关。
项羽虽然怒发冲冠,但还是保持了一个伟大军事家应有的素质,冷静。他说道:“当然要打,今天晚上犒赏三军,明天就给刘邦一个当头棒喝。”
第二天,项羽十万大军聚集在函谷关外,对函谷关发起了凶猛的攻势,刘邦的军队在项家军强大的攻势面前,不堪一击,纷纷逃窜。
没多久,函谷关大门就被攻破。十万项家军被函谷关的险峻震撼了,入关之后,他们发现两侧是悬崖峭壁,中间夹着一条羊肠小道,只能通过一辆马车。在这条羊肠小道中走了近三天,项羽大军才来到潼关。到达潼关后,仿佛从一线天中走出来。视野顿时开阔,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千里平原。关中素有金城千里之说,项羽亲临其境,才发觉此言不虚。
不过,由于项羽对秦人有刻骨仇恨,这块肥沃的土地依然无法唤起他内心的美感。
一触即发
军队继续前进,范增收到消息,刘邦十万大军正驻扎在霸上。
此时,项羽的嫡系军队有十万,加上诸侯联军,合计四十万。项羽的十万楚军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在当时的中国大地上,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所向披靡。如果刘邦和项羽硬碰硬,显然是以卵击石。
刘邦那边也得到消息,项羽的大军攻破函谷关,正怒气冲冲地赶了过来。不过依刘邦的想法,还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本来同是一家人,仗应该不会那么容易打起来吧!
项羽阵营里,大多数目光短浅的人还是主张以和为贵,范增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人,他极力主张打起来。
范增对项羽说:“刘邦不识时务,拒王师于函谷关外,将军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将刘邦一网打尽。刘邦不除,将来必成祸患。”
项羽也想打得刘邦屁滚尿流,但他坚决不同意“刘邦是祸患”的说法,项羽说道:“刘邦这个不学无术贪财好色的小人,我要除掉他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
范增低声说:“将军不可以轻看此人啊,刘邦固然贪财好色,但是却有常人不及的地方,他手下英才济济。这次进咸阳,听说他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这分明是违背他本性的事,说明此人志气不小,后面有高人在指点。”
项羽发出一阵轻蔑的笑声,不知是嘲笑刘邦无能,还是讥笑范增杞人忧天。总之,类似的笑声常常让范增感觉不是很舒服。
和江山相比,个人的一点心情算不了什么,范增明知项羽是个不耐烦的人,还是继续说道:“将军一定要趁着这个机会,击垮刘邦的阵营,杀掉刘邦,对于刘邦手下的人能够收拢则好,不能收拢则除掉。”
项羽确实有些不耐烦了,说道:“击垮刘邦只是举手之劳,军师你还是说说借口吧!没有借口的话,不好对刘邦动手。”
听到这话,范增眼里闪光,说道:“刘邦擅自派兵驻守函谷关,阻止将军你入关,就是很好的借口。”
项羽没有说话,似乎觉得这个借口有些勉强。项羽心里很清楚,如果刘邦真的重兵把守函谷关的话,自己入关不会这么容易。项家军虽然战斗力惊人,但函谷关占据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刘邦只要派上三分之一的兵力,入关就不会很轻松了。
范增见项羽没说话,以为他接受了自己的意见。
战争的阴云笼罩在关中上空,不论是关中父老,还是刘邦和项羽阵营里的士兵,都能感受到空气中的杀气和戾气。
在许多人看来,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关中又将横尸遍野。”许多人无奈地感叹,大家对项羽的残暴达成了共识。
两支友军交战,这是天下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想当年,刘邦投靠项梁,与项羽并肩作战,大战秦军。定陶之战,项梁战死,刘邦与项羽同进退,共生死,配合得非常默契,算得上是一对好搭档。而且,刘邦和项羽在怀王面前结为异姓兄弟,两人开战为敌的话从情感上来说确实不容易让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