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而久之,在秦始皇的眼里,赵高就像一个影子,加上他是个宦官,秦始皇对他非常放心。但是,赵高却不是这样看待自己的,他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甚至从心里看不起秦始皇。他觉得这个老男人荒淫无耻,疑神疑鬼,滑稽可笑,自以为是天下最有权力的人,其实只不过是个妄自尊大的笨蛋,至少长生不老药这种东西赵高就从来没有信过。
赵高就像是秦始皇的跟屁虫,整天围着秦始皇转,秦始皇的饮食起居一切都由他负责。秦始皇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赵高就照顾他大小便,傍晚还得为他洗澡,晚上给他准备好膳食,收拾寝床。久而久之,恍惚之中,赵高产生一个念头:这个至高无上的人的性命其实是捏在自己手中的。
这个想法让赵高非常兴奋,他确实拥有杀害秦始皇的能力。不过,他也很清楚,一旦杀掉秦始皇,自己的生命和地位都保不住了。所以,这个念头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只是他的心态发生了改变。他发现自己并非仅仅只是一个奴才,自己其实是一个手握皇帝生杀大权的人。
从此以后,赵高开始了欺上瞒下的勾当,他开始按照自己的利益取向来传达圣旨,就连丞相李斯在他面前都得低下头颅,诚惶诚恐。赵高成为了一个可以掌握他人生杀予夺大权的人,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也是非常奇妙的关系。
这时候,李斯逐渐意识到一点:如果得罪了赵高,自己的性命就会不保。尽管赵高表面上对李斯谦恭有礼,但李斯绝对不敢马虎,他非常认真谨慎,照顾到赵高每一处自尊。
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是在冬季,与此同时,两个重要的工程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一个是咸阳城东南、渭水旁边的阿房宫,一个是骊山皇陵。秦始皇先来到江南水乡会稽,也就是今天绍兴这块地方,大禹曾在会稽山上面治水。会稽是秦始皇的第一站,也是冥冥之中有安排,后来项梁项羽就是在会稽起兵。“取而代之”的话也正是这次秦始皇巡游到会稽时项羽脱口而出的。
随后,秦始皇过扬子江,来到山东半岛的琅琊。到达平原津的时候秦始皇病倒了,在河北沙丘的时候,秦始皇就已病入膏肓。这次巡幸快一年了,到达沙丘的时候,已经是七月酷夏。看着奄奄一息的秦始皇,赵高眼里并没有流露出任何同情,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保命,如何发动政变维护自己的权力。00
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其中名声最大的是长子扶苏和二世胡亥。扶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跟父亲的政见大相径庭,他性格沉稳宽容,主张用仁政治理天下,是一个理想的守成君主,而且扶苏深得人心。
晚年的秦始皇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政策搞得大家怨声载道,有意传位给扶苏,秦始皇首先让赵高为自己拟遗诏。赵高听说秦始皇要立扶苏,心里七上八下。绝对不能让扶苏当上皇帝,赵高在心里说。
赵高曾经触犯刑法,由蒙恬的弟弟蒙毅负责审理,蒙毅判处了他死刑。结果秦始皇怜惜赵高,救了他,还官复原职,这事让赵高和蒙氏兄弟结下仇怨。蒙氏兄弟恰好是扶苏的支持者,如果扶苏上台,可想而知,蒙氏一族就会得势,到时候赵高就危险了。
赵高知道,在目前的情况下,只能篡改遗诏,始皇帝已经等同于一个死人了,就算始皇帝拖着不死,捂死他也毫不费力。篡改遗诏容易,要想遗诏通过,还必须得到李斯的协助。赵高是胡亥的老师,两人关系比较好,幸好这次巡游胡亥也在行列之中。赵高迅速把目光瞄准了胡亥,这个赌博必须师徒二人一同完成。
赵高首先叫来胡亥和李斯,告诉他们,秦始皇已经死了,留下遗诏说传位给公子扶苏,让扶苏和蒙恬尽快回咸阳。然后,赵高提出秘不发丧,赵高解释说这是为了秦帝国的大局着想,始皇帝驾崩的消息一旦传出去,不仅会天下大乱,而且自己的军队都可能失控。李斯只能点头同意,胡亥更是没有发言权。
稳定了两人情绪后,赵高开始逐个做思想工作。赵高首先对准胡亥,吓唬他说,如果扶苏继位,就像历史的无数先例一样,你和其他皇子很可能被扶苏干掉,尤其始皇生前特别宠爱你,你被干掉的机率更大。
胡亥年少不经事,被赵高吓住了,但当赵高提出篡改遗诏的时候,胡亥并没有表示不同意。赵高是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经过三次劝说,终于打动胡亥,参与阴谋。胡亥同意之后,赵高就有了拉李斯下水的本钱。
李斯刚得知赵高的阴谋时,非常愤怒,他警告赵高:“你这样做不仅违反了臣子的道德,而且会搞得自己家破人亡。”
赵高尖刻地反击:“不这样做才会家破人亡。”
李斯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但是比起玩弄权术和阴谋,远远不如赵高。作为一个依法办事的丞相,正常情况下李斯是不可能同意赵高这种做法的,但赵高自有办法,他心计之深在当时绝对是天下第一。
赵高对李斯说,如果扶苏掌权,蒙氏一族必然会得势,你这个丞相的位子就不保了,由于你以法家思想治国,而扶苏向来主张用儒家思想治国,想想过去你支持焚书坑儒吧,你说扶苏将来会不会跟你秋后算账?
赵高费尽口舌,就是要表达一个意思,如果扶苏上台:“你全家就会被杀掉,要不要立胡亥你自己考虑。”
李斯终于同意了,李斯回去后,躺在地上大哭,捶胸顿足。赵高却不紧不慢,继续谋划下一步。既然胡亥和李斯都通过了,下一步就是除掉公子扶苏和蒙恬蒙毅。
赵高在遗诏中写道:“今扶苏与蒙恬率大军征战匈奴十余年,至今无尺寸功劳。不仅如此,两人还经常批评朕的政策,为抵扶苏不孝之罪,赐剑与蒙恬一起自刎。”
当时正是盛夏,始皇的尸体已经发臭,赵高为了掩盖始皇的死讯,装了一车的鲍鱼。鲍鱼的臭气掩盖了尸臭,闹得侍卫和随从们莫名其妙。赵高解释说这是陛下的旨意,但大家实在搞不懂皇帝怎么有这种嗜好,喜欢闻臭气熏天的鲍鱼。许多人都感觉到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遗诏送到边关的时候,孝子扶苏抽剑自刎,蒙恬阻止他:“事出突然,不可以轻信。”
扶苏年轻,以为自己跟父亲不和,父亲降罪于己,果断地选择了自杀。秦始皇这个人虽然暴躁非常,性格孤僻,有时刚愎自用,但并没有做出兔死狗烹的事。在秦始皇统治时期,没有蓄意迫害大臣的先例,尤其是像蒙恬这样掌管帝国大军的大臣,更不用说杀害自己的儿子了。扶苏如果冷静下来,认真想想,就会发现这中间疑点太多了。
蒙恬被收押,胡亥当上皇帝后,将他赐死。
除掉扶苏和蒙氏一族之后,赵高仍然睡得不踏实,他预感到秦朝宗室里会有许多人对自己和胡亥不满,这些人私下里怀疑遗诏是不是被篡改。赵高和胡亥两人心中有鬼,再这么一合计,屠刀再次举起,决定杀害宗室亲戚。秦始皇的儿子和女儿们皆被处死,宗室的惨遭杀戮,为后来的大动荡埋下了伏笔。
随后,赵高又将屠刀伸向李斯,一代政治家李斯最终没有逃脱厄运,最后落得个满门抄斩的结局。
帝国已经危机四伏,权术高手赵高在攫取个人权力的同时也将帝国带向了黑暗的深渊。胡亥毫无主见,当上皇帝后立即沉沦于声色犬马之中,通宵达旦地荒淫。而赵高掌握大权,独断专行。
不再沉默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带着九百人去渔阳戍边,到达江苏大泽乡的时候,恰逢天降大雨,道路泥泞,行程受阻。眼看无法按时到达渔阳,根据秦朝的法律,戍边误期者当斩。
陈胜和吴广密谋,现在横竖都是死,不如揭竿而起, 以小搏大。
陈胜对吴广说:“天下苦秦久矣,我听说秦二世根本不配当皇上,本来继承人应该是扶苏。老百姓都惦记着扶苏的仁义,秦二世为了夺权杀了他,如果我们打出扶苏的旗号一定深得秦国老百姓的支持。楚国名将项燕曾经连败秦军,而且爱护士卒,在楚国享有很高的威望。如果我们借用项燕的名气,一定能得到楚人的支持。”
吴广表示支持,说:“不过我们首先得杀掉秦国的官吏。”
在随行的人中,有三个秦国军官,是这些人的上司。杀掉军官后,要取得众人的支持和信任,还必须使出奇招。
吴广想出了一个好招数,他先在帛书上写着“陈胜王”三个字,然后把帛书塞进鱼的肚子里,再让士卒们去买鱼吃。士卒们在剖开鱼腹时发现了帛书,都觉得陈胜冥冥之中有天命。晚上,吴广又派人躲在庙里装狐狸喊叫:“大楚兴,陈胜王。”
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接下来就是除掉秦国的军官了。吴广故意把军官灌醉,然后激怒他,军官抽剑,吴广抢先一步刺穿了他。陈胜立即击杀了另外两名军官,然后向全体兄弟发表了一份革命宣言,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吴广起事之后,天下云集响应。其中,项梁、项羽在会稽发难。
作为一个楚人,项羽对秦国有着深仇大恨。这就要从楚怀王说起,楚怀王的智商不是特别高,总是被秦国当猴耍。本来楚国势力强大,到了怀王手中,一天不如一天。最后,秦国略施小计,约楚怀王会盟,怀王不听大臣劝告,坚决要去,结果被秦国扣留了起来。后来,怀王只身逃跑,结果又被秦国士兵抓回,最终在秦国抑郁而死。
楚国灭亡之后,到处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