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楚汉传奇
26999700000021

第21章 放虎归山留后患(1)

刘邦亲自监斩,韩信一生不得志,他既恨这个世界,又恨自己,反正现在活着也没什么意义,干脆死了算了。韩信看着端坐台上的刘邦,眼里全是鄙夷之色,这个家伙就是汉王吗?看上去一副酒肉之徒呆头呆脑的样子,也是我自己愚蠢,跟着这种混蛋能有出息吗?

天下独尊霸王

鸿门宴之后,项羽的大军就像一群蝗虫涌进了咸阳。

项羽深知士兵们吃了不少苦头,付出太多,如今是收割的时候了。项羽对士兵们说:“现在这座城市属于你们,尽情地拿你们喜欢的东西吧,黄金、白银、珍宝和美女应有尽有……”

项羽的军队首先将咸阳宫中的财富洗劫一空,接着开始抢夺咸阳城的百姓,凌辱妇女。项羽还跑到骊山陵,在这里也抢夺了一番,据说骊山陵地宫里的财宝比咸阳宫里还多。由于骊山陵设计复杂,很难完全进入,所以项羽只洗劫了一部分财宝。

接着项羽纵火烧了咸阳城,据说大火烧了三个月不灭,连渭水都被大火煮沸腾了。

当项羽大军在劫掠的时候,有一个人非常淡定,他没有跟着其他士兵抢钱,也没有抢女人。他脑子一直在思索,这是一个对军事有着狂热执著的人,大家一定知道他就是韩信。

韩信没有动手抢倒不是因为道德特别高尚,也许是出于一种贵族心态吧,他不想表现得过于贪婪,就像一个暴发户一样。再加上,多年来韩信已经养成了深思熟虑的习惯,换句话说,他有自己的修养和气质。他不想为了一点钱财把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习惯毁掉。

看着楚兵们疯抢的样子,韩信眼里流露出怀疑的眼光,事实上,在军事上韩信跟项羽有很多观点相同。韩信也认为,打完胜仗后,奸淫掳掠是士兵们的一种本能,可以看成是对胜利的庆祝,也可以提升士气。

韩信觉得:“刘邦之所以严明军纪,并不是为了什么得到人心,而是他太弱了。如果刘邦在咸阳劫掠,担心随之而来的项羽大军会对他实行严酷的报复。如果刘邦有项羽的实力,估计早把咸阳洗劫完了。”

可以说,在项羽阵营里,没有发现韩信这么个人才是他们最大的一个疏忽。韩信长得比较高,也比较帅,就外表来说,还是比较显眼的,但项羽从来没有给韩信带兵打仗的机会。在发掘人才这一点上,项羽集团远比刘邦集团要迟钝。这种迟钝并不是因为项羽和范增不识人才,而是由于形势和既定思维决定的。

在项羽集团里,大家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势思维,在武力和勇猛方面,有项羽一人亦足矣;在智谋和策划方面,有范增一人就足够了。这样一来,项羽集团对人才的渴求就不那么强烈。项羽的失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才的失败,而这种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故步自封,没有挖掘人才的动力。

韩信在咸阳城漫无目的地走着,也不是没有目的,他不想抢财物,但他打算物色一个仆人,打仗时有个仆人确实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他不仅可以帮你背行李,还能为你烧水做饭洗衣服。

韩信路过一个着火的房子旁边,听到里面有人求救,便试着上前营救,身手敏捷地将那人救了出来。令他吃惊的是,这个人是一个女人,虽然满脸灰尘,但是眼睛闪闪发亮。

韩信心想:“干脆让她做自己的仆人,帮着洗洗衣服做做饭也好。”

走在咸阳城里,看着眼前的一幕幕,韩信越发地失望、疑惑,项羽进咸阳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掉子婴,将秦王室的王公贵族杀得一个不留,难道项羽不知道这么做会失去关中父老的支持吗?更不可思议的是,项羽为什么要烧掉秦宫呢?关中可是一块好地方啊,金城千里,项羽这么做不是自掘坟墓吗?顺便提一下,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项羽会在关中定都。

项羽之所以火烧阿房宫跟虞姬也有关系,因为虞姬的家人就是死于秦兵手中。

韩信虽然政治头脑不足,但很清楚火烧咸阳城是有弊无利的事情。

火烧咸阳城最重要的一个恶果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秦始皇焚书坑儒还仅限于对儒家书籍的焚毁,而且也只是焚毁民间书籍,其他书籍都保存在咸阳宫里。项羽这一烧,将先秦的灿烂文化和典籍烧了个精光。

令人吃惊的,号称项羽首席谋士的范增似乎也没劝阻过项羽。毫无疑问,这是范增的一个重大失职之处。如果说是范增智谋不足,所以没有劝谏项羽,那么这跟范增平时的表现又是不符的。真正的原因是楚国遗民心态,范增跟项羽一样,对秦国有刻骨仇恨,看到火烧咸阳城时,范增心里肯定无比痛快。

在个人仇恨和政治利益之间,项羽和范增都选择了个人仇恨。

项羽这把火,不但激怒了秦人,也把秦国统一天下后修建的府库和档案毁于一旦。由此可见,项羽并没有统一天下的胸怀,他的思维还停留在战国年代,一心想建立以楚国为霸主的诸侯联盟。

这时,一个叫韩生的人出来劝谏项羽:“大王应该把都城设在关中啊,战国时代秦国为什么强大呢?因为秦有关中这个稳固的后盾啊!所以,不管诸侯国如何联合抗秦,都进不了关中腹地,而秦国却可以随心所欲派遣大军从关中出发攻打其他国家。关中千里沃野,粮草充足,可以保证大军的粮草,这就是秦始皇为什么得天下的缘故了。”

这个韩生所讲的其实只是一个常识而已,并不是什么真知灼见。可惜,他要说服的对象是项羽,项羽是个骨子里充满叛逆精神的人,大家都这么说,他就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所以世人说项羽刚愎自用,其实就是骨子里叛逆,还没脱离愤青年龄。

项羽强烈地希望回到故乡,风光风光。这种感情太强烈了,楚人对于故乡有一种诗意的偏执的情感,所以楚人特别容易伤感。

项羽很想回到自己那小河环绕、湖泊遍野的故乡去,但是那里实在是太偏僻了,根本不适合作为一个都城。项羽想到了楚国西部的彭城,那里比较靠近中原,又属于楚国,能够以解自己的思乡之情。

“大王,大王……”韩生看项羽走了神,不得不提醒他。

项羽猛然回过神来说:“谁说我要建都关中,我可不想待在关中这个乏味的地方。”

很多人都不知道项羽说这话的真实意图,大家千辛万苦打到咸阳,已经占据了关中这块风水宝地,为什么还要放弃呢?

韩生吃惊地问:“那大王想在哪里定都?”

项羽说道:“彭城。”

大家一听,全懵了,彭城四周是辽阔无际的平原,固然是个四通八达的城市,这样的城市当成经济中心或者特区尚可,但如果作首都,似乎不妥。因为没有天然的防御屏障啊!

韩生问:“不知项王这么做是何理由?”

项羽对此人的无礼感到恼火,心想:定都哪里是我的事,用得着你管吗?但别人既然当众问了,也不能不回答,项羽急中生智,回答说:“这就好比,我打下了天下,享尽荣华富贵,若不还乡,岂不是如同锦衣夜行,有谁能看得到呢?”

听到这个自作聪明的回答,颇有见识的韩生很是吃惊,他实在没想到威震天下的项羽居然这么小家子气,实在让人看不起,韩生的脸上流露出一副不屑的表情,笑道:“世人都说楚人沐猴而冠,今日一见,果然如此。猴子终归是猴子,穿上衣服戴上帽子还是猴子,哈哈……”

项羽从来没被人这样嘲笑过,莫说是项羽,就是我们一般人听到这种侮辱的话也受不了。

项羽命人架起一口大锅,将这个人丢进去。

“烹死他。”项羽怒道。

“烹吧,哈哈哈,”韩生笑道,“烹死我你也还是一只猴子。”

钟离昧安慰项羽说:“项王,别理此人,我们还是忙正事吧!”

所谓正事就是论功行赏、裂土封王。当然,项羽现在最头疼的人是怀王,只有怀王还骑在他的头上。进咸阳后,项羽反复问过范增:“这个人真是楚怀王的后代吗?”

范增并没有正面回答项羽,只是说道:“只要人们拥戴,就是王。”

范增这个回答表达了好几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这个人是不是楚王后代并不重要;其次,现在还不能废了他,秦王朝虽然被推翻了,但是天下局势并不稳定;最后,怀王是我们手中的资本,可以通过怀王来号令天下,得好好用这颗棋子。

项羽却急切地想除掉这个碍手碍脚的棋子,自己成为天下共主。但是范增坚持认为,现在还不能这么做。

没办法,项羽只好把怀王供起来,尊他为义帝。帝显然比王更高一级,而义帝明显是说名义上的帝王而已。项羽此举表面是抬高怀王,其实是抬高自己,因为义帝只是他手中的傀儡而已。

如何安置刘邦也是让项羽颇为头疼的事情,项羽当然会请示一下义帝,怎么对待刘邦?义帝的回答是:如约。这两个字让项羽大为光火,项羽弑君之心从这时就已经尘埃落定了,义帝是必须得死的,唯一的问题是何时死、怎么死。

在处置刘邦的问题上,范增想的比项羽更周到,准确地说,他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妙计:把巴蜀一带封给刘邦。巴蜀和汉中接壤,从广义上说也属于关中,把巴蜀封给刘邦,表面上既没有违约,又打压了刘邦。

巴蜀在当时完全是一个蛮荒地带,这里居住着大量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流放犯人的地方。而且通往巴蜀的道路充满险阻,甚至连项羽和范增都不知道从关中到巴蜀走哪条道。

范增认为,汉中是囚禁刘邦的天然监狱。

范增笑呵呵地对项羽说:“只要把刘邦封到那个地方,估计还没到汉中,他的部队就会逃掉一大半。”

项羽也幽默地笑了起来:“如果刘邦到那里成了孤家寡人,确实很有意思。”

范增得意地说:“到了那里,刘邦就再也出不来了。”

在分封之前,项羽征询范增的意见,应该把关中封给谁。

范增说:“关中是一块宝地啊,封给谁都对我们不好,最好是把关中一分为三,要封给对我们没有威胁的人。”

“谁呢?”项羽疑惑地问。

“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秦人对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恨之入骨,把关中封给他们三人,既可以守住刘邦,又不至于让这三人壮大起来。因为关中百姓恨不得剥了这三人的皮,所以一定不会拥戴他们的,这样一来三人就可以做大王的棋子,他们不得不忠于大王。”

项羽叫道:“妙,实在是妙。”

项羽在咸阳一口气封了十八个王,项羽为了体现与众不同,自封为西楚霸王。这些王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燕王臧荼,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西魏王魏豹,韩王韩成,代王赵王歇,汉王刘邦,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昂,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胶东王田市,辽东王韩广。

项羽还将义帝迁到湖南郴州,这是南方一个很偏僻的城市。项羽的这次分封可以说是极其失败的,无论是封王的还是没封的,不满的人大有人在。在封王这块,项羽完全依照个人的喜好。项羽喜好封那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人,对于那些在后方经营默默付出的人则完全无视。

封王的结果出来以后,韩信也在猜测项羽的意图:“刘邦这次死定了。项羽用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守着他,他这辈子也别想出来了。”

韩信上次捡到的那名婢女,其实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她说:“沛公在关中深得人心,我看他一定会出汉中的,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三人在关中人心尽失,秦人恨不得剥了他们的皮,吃了他们的肉,如果沛公出关中,秦人一定会支持沛公的,对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群起而攻之。”

韩信陷入了深思:“这样的话,难道项羽会坐视不管?”

婢女又说:“项羽当然会管,但我估计他管不过来,这次分封搞得诸侯怨气腾腾。我相信,天下不久就会大乱。”

“天下大乱。”韩信默默地念叨着。

“如果天下大乱会出现什么结果呢?”韩信仿佛在问自己。

“重新洗牌,诸侯重新争夺霸主地位。”

“可是谁争得过项羽呢?”韩信问,忽然意识到什么,说道:“小云,你见识非同寻常,一定出身于官宦之家吧!”

“小女的父亲是秦国的一个县令。”

韩信心想,一个县令的女儿就有这等见识,咸阳不愧为帝王之都,一个女人的见识都比项羽要高。

意识到天下可能大乱,韩信就必须考虑自己的前途,跟着项羽,自己横竖不会被重用。项羽现在虽然如日中天,终有一天会成为强弩之末,强弱之势总在不断变化,最后究竟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也许是刘邦,韩信想,这个人收买人心很有一套。熟读兵法的韩信觉得刘邦就像一个山谷,很容易吸纳人才,投靠刘邦会不会更好呢?世人都说刘邦很重视人才,如果我投靠他,说不定会有用武之地。韩信很自负地相信,自己就是世间罕有的军事奇才,只是没有伯乐而已。

做蛋糕时不容易闹矛盾,分蛋糕时就在所难免了。在中国分个家都免不了争执,莫说是分天下,所以说封王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站在项羽的角度,最好的情况是自己当皇帝,然后杯酒释兵权,谁都不封,或者先封王后收回。不管是项羽还是刘邦,在封王这事情上都引起了造反。我们来看看,项羽封王得罪了哪些人。

项羽封臧荼为燕王,其实臧荼不过是燕王韩广的一个大将,即使确实有功劳,也不应该直接让他做燕王。理智的做法是:给臧荼以赏赐,然后送他回国,由燕王韩广提拔臧荼。但项羽却直接将臧荼提高到燕王的位置上,将原燕王韩广贬到辽东当辽东王。这样一来,就得罪了韩广。

齐国这边,项羽提拔支持自己的田都和田安,对于齐国的首席军事强人田荣则毫不留情地进行打压。所以,田荣成为项羽分封后第一个造反的一点都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