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中国智谋书(写给青少年的书)
27002200000052

第52章 剖疑篇(1)

南文子善察机谋

春秋时期,卫国国土面积很小,卫国的国君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有一天,卫国国君正和众臣商议国事,突然有人报告说晋国派使者来见。众臣面面相觑,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众臣都知道,晋国仗着国力强盛,经常侵略其他小国。这次晋国派人前来,恐怕不会有好事。

这时,一个叫南文子的大臣却笑出声来。卫君见此,忙问:“大家都很焦急,你为什么还能发笑呢?”

南文子答道:“大王应该问晋国这次派了多少人来,而不是与众臣们一起不知所措。”

卫君一听,便询问晋国派了多少人来。报讯人回答:“只有两个使者,没有军队。”

南文子叫道:“快请他们。”

晋国的使者进殿以后,对卫君说:“我们大王派我二人来给您送来四匹骏马,一件白璧,希望您能收下。”

卫君一听并不是来示威的,也就放下心来,两位使者献上礼物后,就离开了。

卫君当晚设宴与群臣共乐,众大臣都笑逐颜开。只有南文子一言不发,还唉声叹气。卫君一见,很生气,问他:“晋国这样的大国,还能这样以礼待人,大家都很高兴,你为什么还要唉声叹气呢?”

南文子站起来,对卫君说道:“大王你有功于晋国吗?”卫君摇了摇头。

“那大王曾同晋国有过礼尚往来吗?”卫君回答说没有。

南文子笑道:“难道大王没听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功劳的赏赐,没有原因的财礼,必有一定的原因吗?”

卫君心里一惊,迷惑地问道:“难道晋国送我礼物,有什么不妥吗?”

南文子说道:“是的。四匹骏马,一件白璧本是小国送给大国的礼物,现在情形却反了过来,由大国送给小国了,这其中一定有什么问题啊!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一下这件事。”

卫君恍然大悟,说道:“这其中肯定有诈,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南文子说道:“我们已经收了他们的礼物,即使退还礼物,晋国的阴谋也不会改变。现在最重要的是在边境设下重兵,以防偷袭,这样就可以防止不测的发生。”

卫君立即派人叫边境加强防卫。果然,晋国不久就起兵袭击卫国,到了边境遭到重创,无奈又返了回去。

在一些平常的小事中往往能看出一些不平常的端倪。南文子从大国小国之间礼尚往来的规矩礼节识破了晋国的计谋,及时地救卫国于危机之中。

汉昭帝慧眼识骗局

汉武帝死后,汉昭帝继位,当时他只有八岁,根据武帝遗诏,由大司马霍光辅佐幼主,帮忙料理国事。由于国家事务都由霍光决定,而且霍光为人耿直,做事不讲情面,渐渐地得罪了上官桀、桑弘羊等人。

上官桀等人想除去霍光,争得更多的权力。当时燕王刘旦因为自己没有做成皇帝,一心想废掉昭帝,但又畏惧霍光,于是他便和上官桀勾结起来,令人以自己的名义给昭帝上书,说霍光在出离都城时,那些见习的羽林军官兵们在路上用对待天子的礼仪来迎送他,他还擅自调动幕府校尉,专权放纵,怀疑他有图谋不轨之心。在霍光休假时,趁机上奏给昭帝。汉昭帝看完信后却毫无行动。

第二天早朝,霍光得知了此事,便站在偏殿中等候发落。昭帝见霍光没有来,便问:“大将军在哪里?”

“因燕王告他,不敢上朝。”上官桀乘机说道。

汉昭帝就下令霍光上朝。无奈之下,霍光只得上朝,刚入朝廷,他就卸下帽子顿首谢罪。

“请大将军把帽子戴上,我已知此信有假,大将军是被冤枉的。”昭帝说。

霍光非常吃惊,忙问:“陛下怎么知道的?”

昭帝说:“将军演习羽林军,这是大将军的职责所在。调选校尉这事不到十天,处在远方的燕王如何能知?况且,如果大将军想要发动政变的话,也用不着调动校尉啊。”

上官桀一伙和文武百官听了都大吃一惊。

汉昭帝精辟的分析使朝中大臣大为赞叹,那个上书的人闻讯逃跑了。

骗局终究是骗局,善于思考的人能够找出其中的破绽,破绽一出,骗局也就被揭开了。

争儿测母心

西汉宣帝时,颍川郡有一家富户,兄弟俩住在一起,他们的妻子都怀了身孕。但嫂子伤了胎流产了,弟媳则生了个男孩。嫂嫂很嫉妒,就把男孩偷偷抱走了。为此兄弟间打了三年官司,州郡一直无法断案。

这一年刚好黄霸转任颍川太守,那个孩子被抢走的弟妹又来告状。

第二天升堂,传来弟妹、嫂子和她们的下人,让一个当差的抱着小孩,离两个女人各十步远。

这时黄霸说:“你们这件官司打了三年,也没打出个定案。今天就这么办,我发口令,你们一起跑过去夺,谁夺到孩子,孩子就归谁。”

只听黄霸一声令下,两人都急忙扑了过去。嫂嫂急于夺走孩子,弄得孩子大哭大叫,弟媳怕伤着亲骨肉,只得松手,让对方抱去,但心里非常悲伤。

嫂子抢到了孩子,抱着就要走。只听黄霸大喝一声:“且慢!这孩子是你弟妹生的。你夺孩子时没有一点顾忌,天下哪有母亲如此对待亲生骨肉的?”

经过责问,兄嫂只好认错了。

事实上,世间许多真相就藏在人性背后,只要我们能用心去细想,就不难看出一些被隐藏起来的事实。

诸葛亮明眼识刺客

三国时期,曹操曾经派刺客去见刘备,准备行刺。刺客见到刘备之后,与刘备讨论攻打魏国的战争局势,极合刘备的意思,刘备非常高兴。

不一会儿,诸葛亮进来,刺客一见大惊失色,突然不知所措,赶忙起来上厕所。

刘备向诸葛亮引荐那人说:“先生来得正好,方才得到一位奇士,可以帮你的忙。”

诸葛亮慢慢叹道:“我刚一进来,就看到来客的脸色变了,神情有些惊惧,视线低而时时露出忤逆之意,奸邪之形完全泄露出来,我觉得他一定是个刺客。”

于是很快下令派人追出去,刺客却已经跳墙离去了。

慎思辨才,才能避祸求福。

庞统察虚巧断案

三国时期,庞统(179~214年)曾经担任过县令。一天,当地一大户人家的弟兄俩,因为家事打起架来,两人越想越生气,都认为错在对方,就跑到县府告状。在公堂上,吵吵嚷嚷,争论不休。庞统听了有点不耐烦,大声斥责道:“你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顾在这里扰乱公堂。本官要亲自察访,现在你们都回去,听候处理。”

老二气呼呼地走了。入夜,老大让家人送来20两白银,庞统二话不说,立即收下。第二天升堂,庞统把惊堂木一拍,喝道:“来人,把老大押下去重打30大板!”

站在身旁的师爷问:“大人,怎么不审就断?”庞统说:“有理胆壮,无理心虚。老大送礼说明他自己心虚,责任肯定在他。”边说边拿出20两白银。老大一看再也不敢隐瞒了,只好如实承认。众人对庞统智断此案都十分钦佩。

在难以分清是非时,要注意观察细节,做错事情的人终究会沉不住气,自己露出马脚。

张举借猪断案

三国时,吴国人张举在句章(今浙江余姚东南)当县令,遇到了一件人命案。死者之弟向官府报称自己的嫂子杀了哥哥,又放火烧房,毁尸灭迹,然后诈称丈夫死于火灾。

由于证据不全,一时间难以给案件下结论。张举经过思索决定做一个实验。他命人找来两头猪,一只杀死,一只活着,然后分别给它们做上记号,再把它们一起放进柴堆里烧。火灭后,取出两头焦猪检验,结果发现活活烧死的,嘴中有灰;而死猪口中无灰。接着,他查验了被杀死者的口腔,那死人口里果然没有灰。

这一下张举心中已有了结论,立即提审那妇人,大声道:“你丈夫不是被火烧死的,凡被活活烧死的人,烟熏火烤,呛得喘不过气,大口呼吸,口中必然有灰。而现在你丈夫口中却一点灰尘都没有,可想而知他根本就是死后才被火烧的,你快快从实招来。”那死者的妻子一见铁证如山,不得不认罪。

在遇到棘手的难题时,不要总是把注意力局限在一处,可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许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孙亮测鼠屎辨奸

三国吴主孙亮喜欢用梅果蘸蜜吃,一次他出游西苑,吩咐太监去库房里取来蜂蜜渍梅。孙亮津津有味地吃着,忽然在蜜中发现了一颗老鼠屎。大家都吓得面面相觑。太监连忙跪下奏道:“这一定是库吏渎职所致,请陛下治罪。”

库吏被召到堂上。孙亮问他:“刚才太监是从你手上取的蜜吗?”

库吏战战兢兢地回答:“蜜是臣下交给他的,但给他时并没有鼠屎。”

“胡说!”太监指着库吏鼻子,“鼠屎早就在蜜里了,这是你欺君罔上!”

太监一口咬定是库吏干的,库吏死不承认,说是太监放的。两人在堂上争执不下。

侍中官刁玄出列奏道:“太监和库吏言语不同,难以抉择,不如押进监狱,一同治罪。”

孙亮环视众人,说:“这个容易知道。”马上吩咐卫兵当众剖开鼠屎。

大家定睛看去,只见鼠屎外面沾着蜜汁,里面却是干燥的。

孙亮哈哈笑着说,“要是先在蜜中,里外都应浸湿,而今外湿里燥,显见是刚才放进去的。这一定是太监干的事!你与库吏有仇,故意嫁祸给库吏,欲借朕之手替你除去库吏。可是你却故意侮辱朕,今日若不杀你,世人都以为朕好欺负,左右武士将他拉出去斩首,以示他欺君之罪。”

太监吓得浑身哆嗦,连忙扑通一声跪下,磕头求饶,左右的人一听都佩服吴主的聪明才智。

只要深入调查研究,对各种现象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就能见微知著,察暗图明,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搞清楚的。

苻融机智辨盗

苻融字博休,是两晋十六国时期前秦主苻坚的三弟。他镇守冀州时,审理过这么一个案子。

州内有位老妇人在路上遇到强盗抢劫,她高声叫着抓强盗,一个过路人看见后,就帮忙前去追赶。等抓到强盗后,强盗却反诬追赶者是强盗。由于天色已晚,老妇人和在场的过路人都不知道两人的模样,只好将两人一齐扭送官府。

苻融看了两人后,笑着说:“这很容易知道。可以两人一起赛跑,先出凤阳门的人就不是盗贼。”

等到他们回官府后,苻融很严肃地对后到的人说:“你是真的强盗,为什么要诬告好人!”

人做了坏事,总是心中有鬼的,只要针对这一点用计,就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谁正谁邪。

陆云妙计捕元凶

晋代文人陆机擅作文章,而弟弟陆云精于论断,当时,他们共有东吴“二陆”的美称。

一次陆云与当时享誉朝野的名士荀隐相会,正好老谋深算、韬略非凡的张华也在场。张华首先开口:“今日是天下名士相会,请不要作平常之谈。”陆云随即拱手作揖自我介绍道:“云间陆士龙。”荀隐也还礼答道:“日下荀鸣鹤。”陆云接着说:“既然拨开青云已见白雉,何不张弓搭箭?”荀隐回敬道:“说是云龙骙骙,实际是山鹿野麋,兽小弩强,所以迟迟未发。”张华听了拍手大笑,称赞:“妙!妙!”

陆云不仅反应机敏,善于论辩,而且观察、判断、推理能力也十分出众。在他为“太子舍人”时,曾出任浚仪县令。浚仪县由于处于“都会之要”,风俗侈靡,奸猾之人横行,非常难以治理。陆云到任之后,首先整顿吏治。由于他机敏能干,又办事严厉,所以属下对他很是敬畏、佩服。一次,忽报有人被杀,陆云亲临现场,仔细观察,确认死去的成年男子是在家中被人谋杀致死的。他询问了被害者妻子几个问题,说了句“他可能是自杀”的话,便带人离去了。

一周过后,陆云派人严密监视死者妻子的活动,并命令道:“如果她离家外出,要随后监视,估计不出十里,会有一个男人与她相会,到那时即可一并抓来。”三天之后,派出去的人果然带回了一男一女,而那女的正是死者的妻子。陆云当堂审问,那男子承认两人勾搭成奸,是他们共同谋杀的死者。那女子也讲,丈夫死后县老爷说“可能是自杀”,而且几天来没一点风声,她以为没事了,便想与同谋见面。但出于谨慎,与他相约在城外十里处相见。至此,一件无头案只用了十天时间便水落石出了。

事后有人问陆云怎么会有如此大的把握,陆云回答:“我当时仔细观察了死者的伤处,肯定是谋杀,而且是发生在家中。因此就问了他妻子几个问题,诸如她丈夫是否有仇人,几天来是否有异常,平时有没有不轨行为,家中是否借出巨款以及家中有何贵重物品丢失之类的问题。他妻子回答时神色慌张,支支吾吾,语无伦次,她那过分的悲伤似乎是有意让人感到她哀痛之深。除此之外,她似乎还在关注我们的言行,这又与她极度的悲伤心理不符,所以我首先怀疑了她,便在离开前给她留下一句‘可能是自杀’的话,为我们后来的结案打下了基础。”

听者心悦诚服。

对事物的准确判断需要你有洞悉事物,见微知著的能力。

柳庆巧断盗金贼

柳庆,字更兴,北魏孝文帝时任雍州别驾的官职。当时有一个商人带着二十斤黄金到京城,由于黄金携带不便,就寄放在熟人家里,每次外出,总是自己带着钥匙。

但是过了不久,箱子虽然还是锁着,黄金却不翼而飞了。商人非常生气,于是告到官府,说是寄放处的主人所偷。经过官府严加拷讯,主人因受不了拷打逼供,只好承认是他偷的。

但柳庆却心中存疑,就问那商人说:“你的钥匙平时都放在哪里?”商人说:“都自己带着。”

柳庆问:“常与人同睡吗?”

商人说:“没有。”

柳庆问:“曾经跟别人一起喝过酒吗?”

商人说:“有。白天曾与一名和尚喝了两顿,喝得酩酊大醉,就趴在桌子上睡了。”

柳庆沉思了一下,说:“和尚才是真正的窃贼,你们冤枉那家主人了。”

而这名和尚却早已带着黄金逃走了,过了很久,才把遗失的黄金追回来。

遇到问题没有经过仔细调查,就不能妄下定论。

李惠杖责羊皮

李惠,北魏中山人,他在担任雍州刺史时,处理过这么一件案子。

一天中午,一个盐商和一个樵夫来到雍州府,两人都说要李惠给他们做主。

李惠便问:“你们两人有什么矛盾?”

盐商连忙说:“小人是外地的盐商,这次来雍州做生意,在集市上买了一块羊皮带回家。走在半路上,小人觉得累了,便坐在路边休息。这时,这位樵夫路过,他放下柴担,也坐在我身边。于是我们两个就聊了起来,聊着聊着,我发现他直接坐在地上,于是将买来的羊皮递给他,让他坐在上面。谁知我要走时,他却一口咬定说那羊皮是他的。”

樵夫一听,马上说道:“这羊皮分明是我的,我垫着羊皮坐在路边休息,这个盐商来后,也坐在我身边休息,我们两人就聊了起来。后来我要走时,他竟说羊皮是他的。”

李惠听完后说:“这事很好办。”于是命人把羊皮放在席上,然后用棍棒敲打它,结果敲出了一些盐屑,羊皮的归属也就确定了,樵夫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我们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要沉着冷静,从小处入手,通过细节来判断,这样才能发现问题的破绽,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于仲文断丢牛案

于仲文是一名饱学之士,在隋朝时,曾经做过大官。

在他小的时候,有一年,村上的任家和杜家都丢失了一头牛,两家都倾巢出动分头寻找,可是找了很长时间仍然没有找到。后来别人总算为他们找到了一头,两家都抢着说那头牛是自己的,双方争执不下,把官司打到州里,州官也难以判断,案子就这样一直悬而未决。

这时,益州长史(官职名)韩伯俊忽然灵机一动,对州官说:“少年于仲文聪颖过人,为何不召他来断案?”

州官不以为然地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此案大人都不行,何况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

韩伯俊说:“大人您有所不知啊。”说着,就向州官介绍了于仲文九岁时跟着父亲去觐见隋文帝的逸事:

皇帝向于仲文问道:“听说你喜欢读书,书里记载的都是什么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