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造不凡
27067300000023

第23章 终身学习巩固不凡(2)

在当今的知识社会里,学习已经是一个人终生的事业。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学习不仅仅是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懂得如何去学习。美国着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正确的学习态度不仅是将我们带到某处,而且应该让我们在前进时更容易。

思与问相结合,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对待学习所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没有精思和谦逊的求学态度是不可能到达光明的彼岸的。因此,我们要做到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独立的见解,对待不懂的问题要向别人请教,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来迎接明天的挑战。勤于思考,不懂就问也正是做学问的基本态度。

思考是学习的必备因素。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进行主动的思考,而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就不是一种有策略的学习,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大科学家牛顿就是一个善于保持着良好思考习惯的人。1666年的一天,牛顿坐在花园里的苹果树下专心地思考着地球引力的问题,忽然,一只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正好打中牛顿的脑袋,然后滚落进草地上一个小坑洼里。牛顿顾不得去揉一揉被苹果打疼的脑袋,便被苹果落地这一十分普通的自然现象所吸引。

他问自己,苹果为什么不掉向天空,却偏偏落向地面呢?如果说苹果有重量,那么重量又是怎样产生的呢?牛顿进一步思索着苹果和地球之间相互吸引的问题。他想,地球大概有某种力量,能把一切东西都吸向它吧。物体所具有的重量,可能就是受地球引力的表现。这说明苹果和地球之间有相互引力,而这种引力在整个宇宙空间可能都是存在的。他将人们的想象由一只苹果的落地引向了星体的运行。

牛顿思索着:地球的引力如果没有受到阻止,那么月亮是否也会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呢?月亮总是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地球旋转而不会越轨跑掉,不正是地球对它有吸引作用的结果吗?他又进一步推想到:各个行星之所以围绕着太阳运转,也必定是太阳对它们的吸引作用产生的。

牛顿在探索苹果落地之谜后得出结论:宇宙的定律就是质量与质量间的相互吸引。从行星到行星,从恒星到恒星,这种相互吸引的交互作用,遍及无边无际的宇宙空间,使宇宙间的每一种事物都依照它既定的轨道,在既定的时间,向着既定的位置运动。牛顿把这种存在于整个宇宙空间的相互吸引作用称为“万有引力”。

除了善于思考外,学习还要不懂就问。学习本身是离不开发问的,如果从不问为什么,人就不会进步。

有时你可能对于提问有很多顾虑。比如,担心别人说自己无知,担心问这个问题很傻,担心问多了别人会不耐烦,但不要忘了2000多年以前孔子的求学精神,孔子认为,不懂不要装懂,要善于发问,这样才能学到真东西。孔子作为圣人也是以身作则的,他曾亲自向老子问过“礼”的事。孔子苦苦钻研“礼”的学问,可终没有得出结果,为此,他感到十分苦恼。当他听说老子经过多年苦心探索钻研,知识渊博,已经求得天道的消息后,就决定去洛阳拜访老子。

老子见了孔子,便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对他说:“阴阳之道是不可以用感官感知的,也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道也是不能送人的。寻求道,关键在于内心的感悟。心中没有感悟就不能保留住道;心中自悟到道,还需和外界的环境相印证。因此,可以说,得道之人是无为的,是简朴而满足的,是不以施舍者自居,也无所耗费的。自己正的人才能正人,如果自己内心不能正确领悟大道,心灵活动便不通畅。”

一席话使孔子心窍大开,在和老子分别后,他对自己的学生说:“我今天看见了老子,就像见到了龙一样啊!”老子的一席话,使孔子对他的高深见解十分赞赏,可见这次拜访使孔子有了很大的收获。

这种态度同时也是孔子学以修身、学以养德思想的表现。因此,我们对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同时也要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才是一个学者的基本素质。

掌握启迪智慧的钥匙

在古希腊帕特农神庙上刻着这样一句话:“一个求知一生的人,他能成为驾驭人生的宙斯。”知识的确有强大的功能,它能改造世界,也能造就人自身。真正成就大业的人,大多是具有丰富知识的人,如果说你是一个有知识的人,那么你就成了能够驾驭自己人生的“宙斯”;反之,你就会成为失败的“奴仆”。

书,是知识的结晶,从书中汲取养分,几乎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嗜好。他们痴书、恋书,留下了无数的读书佳话和读书心得。

书中色、香、味俱全,我们若终身与好书为伴,着迷似的汲取书中美味,就能将自己演化成一个于社会有用的人,一个自身得到完善发展的人。正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民国年间,湖北儒医熊伯伊在医道上能妙手回春,远近闻名,他还是个酷爱读书、博学多才、能诗善文的人。他作为座右铭的诗作《四季读书歌》,笔调生动、情趣盎然,至今,依然对人教益良多,让人在轻松阅读之中思绪无穷: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

“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晨钟暮鼓催人急,燕去雁来促我忙。菊灿疏篱情寂寞,枫红曲岸事彷徨。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

“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围炉向火好勤读,踏雪寻梅莫乱逛。丈夫欲遂平生志,十载寒窗一举场。”

英国作家阿斯查姆在《校长》一书中,记述了他拜访简·格雷夫人的一次经历。格雷夫的父母正在花园中游乐,而她却倚窗而读。她说:“他们在花园里得到的全部欢乐,远远不及我在柏拉图的书中得到的多。”

书籍给人一个美妙而神奇的世界,它收藏着许多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传奇。它赋予你的思想,远比现实生活给予你的更为生动。读书,比任何一种愉悦的方式更需要心智的宁静。在印刷品时代日渐远去之时,在这个越来越躁动的世界中,书籍能给你一个精神的栖息地。苦在你的居室中,保留一套书橱,收存一些书籍,你就能保持住明洁的情怀,寻觅到栖身的精神家园。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则是在读书中进行沉思的瞬间。人世间最得意的时刻,则是读书偶有心事时那种会心的笑容。读书,可以让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给你一个憩息的场所。许多人对书寄予深情,寄予厚望。他们做到生活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谈书,与书无缘的人,则必是浅显、平庸之人,是最可怜的人。如果一个人生命终结时,才发现自己从未好好读过一本像样的书,那真是莫大的人生悲剧。

怎样才能做一个善于读书的人呢?

(1)读书,是不断战胜和超越自我的过程。当你在一排排书架面前,怎么也骄傲不起来时,你会痛感知识的贫乏,就会产生一阵阵强烈的不安和躁动,它们推动你,驱使你投身于知识的汪洋大海中。然而,还需将这种躁动引向情趣、乐趣、志趣,阅读才会成为一种恒定的习惯推力。

阅读是无上的乐趣,乐趣也是强大的驱动力。能带着乐趣读书的人,就能持之以恒,向深层次迈进。

(2)读书,必须带着一种乐趣去读,而不能把读书当做一种负担。否则是决然读不出个中滋味,更读不出名堂来的。

读书是文明生活中人所公认的一种乐趣,凡是没有读书癖好的人,就时间和空间而言,简直是等于幽囚在周遭的环境里边。他的一生完全落于日常例行公事的樊笼中,他只能看见眼前的景物,他没有逃出这所牢狱的法子。但当他拿起一本书时,他已经立刻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3)读书,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情,保持一个最佳的精神状态,才不至于空耗光阴,学会所得。

追求知识是一种高尚的精神需求,是一种精神享受。虽然,求得知识和真理的过程是十分艰辛的,但它能给人带来一种满足,一种超然物外的、幸福的境界。这种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撼,一种永恒的甘美,一种永远不灭的愉悦和快乐。

(4)如果在读书时能慎读精思,融会贯通,去粗取精,举一反三,就是将书读活了。这样就能将书本中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正如叶圣陶先生诗中所说:“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泥沙悉淘汰,所取唯珠玉。”读书可接受前人的知识;实践,可吸取鲜活的知识,并能将书本知识化为做人办事的能力。

人的成功,既要有书本知识的积累,更要有实践经验的积累。扩大阅历,就是乐于投身实践,积极参与实践。多读、多掌握书本知识,就会扩大生存空间,了解丰富多彩的“外面的世界”。要努力创造条件“行万里路”。视野的扩大,实践知识的增加,两个领域的互补,必能激活思维,必有利于理论同实践的结合。“读万卷书”同“行万里路”有机结合起来,是成功的法则。

读的书越多,你的理解力和鉴别力就越强。我们既要有书斋中攻读,也要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读活书,读自然之“书”、社会之“书”、生活之“书”,并将这些书与已有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

(5)读活书还表现在不放弃任何时机,及时将各种知识库存起来。多备几种套路,必有用处。

一个人要放开自己的手脚,伸长自己的触须,要对什么有新鲜感,随时随地接受新的知识。在未知世界面前,要做个有心人。要珍惜每一个学习机会,每一种能力的培养,哪怕是不起眼的雕虫小技。你眼疾手快,学到了它,也许哪一天就能用得上。

处处留心皆学问。一个人有了对新事物的热情,时时做一个有心人,就会比一般人接受到更多的知识,开发出较一般人更强的能力。

求知是一个极为辛苦的过程,但也是一个极其享受的过程,可以丰富你做人的睿智。

开发大脑的无限潜能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够取得事业上的辉煌!

无论你学了多少知识,它都会累积在你的脑中,成为你自己的东西,永远不会消失!将知识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你的远大目标就会近在咫尺,你离成功就会只有一步之遥。

我们常常听说有些人学习没有效果,学了就忘掉,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其实,这是不想学习的借口。只要用心专一,学习不会头痛,只要方法得当,学了就不会忘记。

还有些人学不进去,厌学,这都是因为胸无大志。一个人只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能克服任何困难,去学他所需要的知识。

大自然公平地赐予人类一颗神奇的大脑,每颗大脑都有同样巨大的潜能,但为什么有的人知识渊博,有的人知识贫乏呢?有的人聚万贯家财,有的人却贫困潦倒·这是因为在后天成长过程中,开发大脑潜能的程度不同,成就才会有天壤之别。

人脑的潜能到底有多大·日本索尼公司有一位职员,他能背诵圆周率达小数点后2万位数字,令全世界震惊。

人脑是由百万亿个细胞构成的,其中有1000亿个是活跃的神经细胞,每个细胞可以生长多达2万个树枝状的树突,用来储存信息。理论上,大脑可储存的信息量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量1000万册的50倍,大脑神经细胞之间每秒钟可以完成的信息传递和交换,高达1000亿次。处于激活状态下的大脑,每天可以完整地的记住4本书的全部内容。

如果人们曾将“读书破万卷”形容做大学问的人的毕生追求,但却未必能达到的境界为前提,那么,今天的脑科学证实:读万卷书并牢牢记住它,其实只需短短的几年时间。但到目前为止,人类的大脑记忆潜能只利用了不到5%。

注意左脑和右脑潜能的开发。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世界首富盖茨,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影响了世界。克林顿情感丰富,乐于与人沟通,善于与人建立亲善关系,这是他右脑发达的原因;盖茨分析问题逻辑严密,对数字有特别的兴趣,他可以让个人电脑系统不断地更新换代,这是他左脑极其发达的缘故。

思维活跃是提高智力激发潜能的源泉。急中生智是人类思维异常活跃的产物。人到了紧急时就会爆发出超常的能量。

有一年,某体育学院的训练大厅失火了,一位正在大厅里训练的学生,紧急中,一个人扛起平衡木就冲出了大厅,平时这个平衡木需要4个人才能抬动。事后这位学生自己都感到十分吃惊,不知道自己竟然有那么大的力气,再试让他去扛,他却扛不起来了。急中不光可以生智,也可以生力气。

机器不运转就会生锈,人的大脑思维不活跃也会生锈,人的潜能就会被埋没。所以,开发大脑的潜能,就是要使人脑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提高智力,并激发潜能。

中国古时候就有“头悬梁”、“锥刺股”的传说,那是古代人激发大脑潜能的办法。现代人很少有人能下如此大的决心来激励自己。但是科学地使用大脑就可以使你的大脑发挥出超常的潜能。

要知道,人脑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们一般人只使用了人脑的极少的能量,还有极大的一部分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去合理地利用。

如果我们能利用人脑的百分之十,就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彻底来一个根本性的改变。我们就可以实现所有梦想。

知道你的大脑还有很大的开发天地,你就不会对自己失望,你就还有机会去实现你的梦想,只要你努力,就会如愿以偿。

制订你的学习计划

在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竞争愈来愈激烈,人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我们该怎样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呢?

1首先要认识自己

自我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了解自己。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路线,才能为以后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最佳抉择。自我评估应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学识、性格、技能、智商、思维方式和方法、道德水准,等等。通过对自己以往的经历及经验的分析,找出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兴趣,这是学习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2了解外在环境

包括工作与教育的权利、工作的机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认识与探索等。

3制订学习计划

在制订学习计划时,首先要确立志向,这是制订学习计划的关键,也是学习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目标的设定要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佳环境等信息为依据。

4确定职业发展方向

应该问自己,未来的职业向哪一路线发展,是向行政管理路线发展,是向专业技术路线发展,还是先走技术路线,再转向行政管理路线。由于发展路线不同,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不相同,所以一定的支持系统是必要的。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必须做出抉择,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都沿着职业生涯路线或预定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