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编中华文化知识全知道
27104300000078

第78章 文词·解析(7)

时隔不久,哀帝便借口傅太后有遗诏,要赏赐董贤,又重提加封董贤的事。王嘉再次反对,他劝谏哀帝说:“爵位、俸禄、土地,是上天所拥有的,皇帝代天赐爵,应十分慎重;加封土地也应给有功的人。否则,老百姓不服气,上天也会不满意,会降灾给人间。董贤是佞幸之臣,贪赃枉法、假公肥私,而陛下却赐爵加封使他更加高贵,这样做,正直的人是不会为您效劳的。现在,天下人都恨董贤,俗话说:‘千夫所指,无疾而终’(被千人所指骂,没有病也得死),这是众怒难犯呀!望陛下明察,以顺应天下人的愿望。”

由于王嘉多次上书揭露董贤,董贤便怀恨在心,在哀帝面前诬陷王嘉,由此,哀帝日益疏远王嘉,后来以欺君之罪把王嘉下狱。在狱中,王嘉仰天长叹说:“我身为丞相,却不能进荐贤才,黜抑小人,我对不起国家呀!现在我能为国家而死,死而无憾。”最后竟绝食吐血而死。

趣味链接:“孺子”是个人名,那“孺子牛”又是怎么回事呢?

“孺子牛”出自《史记·齐太公世家》、《左传·哀公元年》。后人用此词语形容心甘情愿地为别人服务,这里的“孺子”乃是春秋时齐景公幼子的名字。

春秋时,齐景公非常宠爱小儿子荼,即晏孺子。有一次,他在后宫逗孺子玩耍,为了使孺子笑得开心,自己竟趴在地上,口衔绳子,让孺子当牛骑。孺子一不小心从“牛”背上跌了下来,一扯手中的绳子,拉脱了齐景公的牙齿。齐景公并没有怪罪,反倒还很关心孺子摔痛了没有。齐景公临死前把孺子立为了国君。

显然,当年的“孺子牛”是指齐景公对孺子的宠爱。鲁迅先生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将其点化,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人民大众的无限忠诚。

045“闭门羹”是种什么“羹”

闭门羹意为拒客。但闭门何以与羹联系起来呢?最初,闭门羹一语见唐代冯贽《云仙杂记》所引《常新录》中的一段话:“史凤,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原来,唐代宣州城出了一位叫史凤的名妓,轰动一时,方圆百里的贵胄子弟、风流才子都以一睹史凤芳容为快。

史凤不仅有沉鱼落雁之貌,而且有一副迷人的金嗓子,舞姿更是令人倾倒。赋诗、抚琴、泼墨、作画无不精通。公子哥儿们不惜千里迢迢,重金求见。然而史凤却不爱钱,把前来求见的人以品貌、才学分成三六九等,若是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之辈上门,则统统被拒之门外。

久而久之,一些公子哥儿们对她怀恨在心,四处造谣中伤史凤。聪明的史凤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对被拒绝的人皆赏一碗羹汤,这样一来倒也堵住了他们乱说的嘴。后来上门求见者只要一看见摆上粥汤,就知道史凤不愿接待。知趣地离开了,心中虽然感到十分不满,但也无话可说。

史凤摆出的羹汤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所谓羹,最初时系指肉类,后来以蔬菜为羹,再后来对凡熬煮成有浓汁的食品皆以羹称之,如雪耳羹、水蛇羹、燕窝羹等。据说,史凤的“闭门羹”是用豆腐和鸭肠子做原料的,之所以用这些不值一提的原料来做这道菜,就是为了表示主人对来客的轻视。

“闭门羹”也就由此事而得名,流传至今了。不过,让史凤自己也没想到的是,还真有一些不知趣的人吃了史凤的“闭门羹”后,觉得味道还不错,从而引得一些人专门来尝“闭门羹”,如今,“闭门羹”还成了安徽沿江一带的传统名菜。

趣味链接:“分一杯羹”分的又是什么羹?

现在把想分得一点利益叫“分一杯羹”,这个词语说的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事。

汉王刘邦从鸿门宴上逃生之后,整顿军马,与项羽争天下,先派大将彭越引兵渡黄河,在东阿出击项羽。后又亲率大军渡河,与项羽在广武对峙数月,互有胜负。彭越则又不断地袭击项羽的粮草,使项羽首尾不能兼顾,疲于奔命。

项羽对此十分恼怒,就做了一个高腿的大锅,把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放在锅上,停放在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故意让刘邦看到,然后对刘邦说:“你现在如果不快快投降,我就烹杀太公!”

刘邦回答说:“我们都是楚怀王的旧臣,怀王让我们约为兄弟,所以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一定要烹杀你的父亲,就请你也分给我一杯羹吧。”

项羽大怒,准备杀掉刘太公,项伯劝他说:“现在天下未定,把他杀掉了只能得一个骂名,也没什么好处。”项羽听了,对此无可奈何,只好作罢。

刘邦这样说,只是一个权宜之计。后世也逐渐把“分一杯羹”当做分得利益的意思了。

046“穿小鞋”的由来

在封建社会,我国汉族妇女一直沿袭着缠足的陋习,在女子还没有成年的时候就用很长的白布把脚死死缠住,缠成又小又尖的弯弯“月牙儿”。当时的观念是,脚缠得越小越美,并美其名曰“三寸金莲”。脚缠小了,当然只能穿小鞋了,这就是穿小鞋的本义。而这跟现在所说的意思,即故意刁难人给人穿小鞋,有什么关系呢?据说这跟古代的男女婚姻有关。

古时候的男女婚姻,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女子深居闺中,轻易不露面,男方无从知道女方的模样,只能依照媒婆所拿来的鞋样大小去衡量女方的美丑。

男方看到了鞋样,就如同是见着了女方本人,因此,在媒婆说媒时,如果男方看了鞋样,有意向的话,就留下这个鞋样儿,并按照此样尺寸做一双绣鞋连同订婚礼物一起送到女方家。按规矩,成亲那天,新娘必须穿上这双绣鞋,以防脚大而受骗。女方如果当初故意把尺寸弄小,自然就穿着不舒服,甚至穿不上,从而出丑。

后来,人们把这一风俗引申到社会生活中,用来专指那些在背后使坏点子整人,或利用某种职权寻机置人于困境的人为“给人穿小鞋”。

趣味链接:穿小鞋的传说

相传北宋时,一个名叫巧玉的姑娘,长到了出嫁的年龄,她后娘要将她许配给一个又聋又哑的有钱人,巧玉坚决不同意。不几日,一个媒人前来提亲,要将她介绍给一个秀才,巧玉很中意,就答应了下来。可这时,后娘的脸色却不好看了。

后娘为了刁难巧玉,就暗暗想了个法子整她。后娘在背地里剪了一双很小的鞋样,让媒婆带给男方。男方看到鞋样后,也很满意,就根据这双鞋样子做了一双小绣鞋连同聘礼一起送到了巧玉家。

巧玉出嫁那天,这双鞋怎么也穿不上,害得她上不了花轿。于是巧玉羞愧难当,一气之下便上吊自尽了。

后来,人们便将这种用阴谋整治人、或者利用职权给他人制造困难的行为叫做给人“穿小鞋”。

047“出洋相”和古代的出国有关吗

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社会一直处在封闭落后的状态。清朝光绪年间,我国对外门户开放,朝廷官员争相出国,以此显示自己的身份和荣耀,于是一股出洋风拔地而起。

在此之前,根本很少有人问津外国的生活概貌和风情。所以这些出国要员,貌似满腹经纶,才学横溢,实际却见识短浅,愚昧无知,一踏入灯红酒绿的西洋世界,便洋相百出。

北洋大臣李鸿章出访英国伦敦时,曾到英国已故将军戈登的纪念碑下祭奠。戈登的遗族为了表示感谢,特将竞犬会上获得头奖的名犬赠送给他。谁知数日后,戈登家族收到了李鸿章的谢柬,内容为:“厚意投下,感激之至,唯是老夫耄矣,于饮食不能多进,所赏珍味,感欣得沾奇珍,朵颐有幸。”

李鸿章此举真是让人笑掉大牙,当地报纸喧闹一时,传为笑谈。只是可惜了那只获得头奖的名犬。

还有一说,驻英国使馆的中国官员崔某,一贯贪财,其家属曾偷盗酒馆的手巾,后被查出,声名狼藉,但他依旧对钱财情有独钟。

为了增加额外收入,崔某竟让他的夫人包洗使馆全体人员的衣物。衣物洗后,晾晒在使馆内外,裹脚布竟公然挂在使馆门前。西方记者曾把这些拍下照片,登于报端,成为一大丑闻,名噪一时。

后来,人们就把这些出洋大臣和公使等要员所闹的笑话,称为“出洋相”。不过,它的意义有所扩展,凡因无知或疏忽而闹的笑话,皆可称为出洋相。

趣味链接:“洋相”是什么意思?

相传“洋相”一词是“洋人丑陋相貌”一语的简称。相传一个名叫库茨佐夫的洋人知道了华夏的富庶,对我国的物产财富垂涎三尺,他来到了中国,想要发个横财。

一次,他和一位财主聊天说:“谁能一口吞下一块土地?”财主听了不知如何回答。这时,财主的长工牛孩正巧经过这里,听到这句话,觉得这外国佬不是好东西,于是上前说道:“一口吞下一块地算什么,我能一口吞下四块土地!”

库茨佐夫大吃一惊,忙问:“你怎样一口吞下四块土地?”牛孩就顺手用树枝在地上写了个很大的“田”字,这可不就是一口吞下四块土地。库茨佐夫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就在地上写了个“囚”字,并说道:“我能一口把你们中国人吃掉。”

牛孩不甘示弱,就在地上写了个“口”,又在“口”中间写了一竖笔,成为了一个“中”字。牛孩指着库茨佐夫的鼻子怒斥道:“任何对中国野心勃勃的洋人都休想,也不可能一口吞掉我们一个中国人!”库茨佐夫眼望着这“中”字,果然是“口”中没吞下这一竖笔。顿时,他像霜打的茄子一样,没了脾气,五官移位,相貌变得十分丑陋,众乡民望着“洋人丑陋的相貌”哈哈大笑。

048古人口中的“不倒翁”

今人常把“不倒翁”一词以贬义词来解释,常用它来形容东来东倒、西来西倒、见风使舵的人。殊不知,“不倒翁”一词却是个褒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