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思棠心语:履职与创新(上)
27169500000050

第50章 教育篇(50)

五是要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智力资源,开展经常性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基层科技人员和广大群众的科技意识、科技知识,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提高科技管理干部的水平。

(在甘肃省加强院地院企科技合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深入贯彻《科普法》,努力开创甘肃省科普事业发展新局面

(2004年12月20日)

科普工作既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又是一项富有创新性的工作。在新形势下,要推进科普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共甘肃省委十届四次、六次全委会议精神为指导,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上来,切实提高对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要充分认识加强科普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宏伟的事业,它不仅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的大好局面,同时还要建设先进的文化,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步建设,协调发展。科普工作既是我国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建设先进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党的“十六大”为我们搞好新时期的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把科普工作放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去考虑,放到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的高度去理解,放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层面上去把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科技和教育事业需要科普工作,加快全省小康社会建设需要科普工作,提高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发展的能力同样需要科普工作。只有科普工作搞上去了,全省科教事业才能加快发展;只有科普工作搞上去了,先进文化才能达到一个新水平,只有包括先进文化在内的全省三个文明建设都搞好了,全省的现代化建设才能够大踏步地向前推进。各级领导都要认识到这一点,切实结合甘肃实际提高自己领导科普发展的能力,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科普工作是保持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借鉴国内外的历史经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中共甘肃省委十届四次全委会确定了“两个高举、一个加强”的战略方针和“两抓”、“两放”的重大举措。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开创科普工作新局面,关键在于要充分把握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切实提高对科普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科普工作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必经环节,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甘肃是个贫困省份,同时也是个自然生态非常脆弱的省份,经过长期的开发和建设,许多资源已经变得不再那么丰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惠及子孙后代,我们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用现代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武装广大干部群众的头脑,把普及科学技术摆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的位置。

三是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科普工作是推动全省科学技术事业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科普工作对加速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推动科学技术由意识形态转化为物质形态。即通过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使各种理论、专利、设计、标准、规范从象牙塔和书本中走出来,变成活生生的产品、商品,变成可以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的现实收入,进而转变人民群众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促进社会各界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其次是推动科学技术本身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即作为一种社会实践,通过普及科学技术,人民群众在推广科学技术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一两项专门技术,同时也发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法与途径,为科学技术的升级和进步开辟现实道路。中央一再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又反复指出,科普对于科技进步有重要意义,普及—提高—再普及—再提高,这就是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在思想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认识科普工作对于科技发展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认真总结全省科普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全省科普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普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科普法》,结合实际,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科普工作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为今后迈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科普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通过多年的科普工作实践,各级党委、政府对科普工作越来越重视,普遍将科普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科普联席会议制度,大力引导宣传、教育、科技、科协、工青妇各部门积极开展科普工作,有效地推进了全省科普工作体系的建设。

一是科普全面进入科技工作范畴。科技部门把科普工作与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有机结合起来,将科普投入、科普场馆设施建设、科普活动开展、科技培训列入考核内容,使科学普及成为科技进步先进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建科技进步先进县带动基层科普工作的开展。科技协会把科学普及作为主要工作,开展创建科普示范县活动,先后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8个、全国科普示范城区2个,带动和形成了一批科普示范基地。其中,4个科普示范基地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园区。目前,全省的科普示范基地达到59个,覆盖了14个市(州)。

二是科普场馆和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截至2003年年底,全省已建成各类科学技术博物馆、科技馆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馆(站)、户内植物园等各种科普场馆91个,建成各种动物园、户外植物园、青少年夏(冬)令营基地、国家地质公园以及非场馆类科普基地、科普展览区共计4万平方米,建成社区科普(技)活动室350个。

三是科普网络逐步完善。目前全省已形成省、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743个,街道科普协会120个,乡镇科普协会154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5117个。建成省级农函大中心分校1所,市(州)级中心分校13所,县级分校60所,乡(镇)农函大辅导站637个。建立省级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1个,州级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2个,省级科普大篷车工作队1个,市(州)科普工作站8个。组建省、市、县、乡四级科普志愿者服务队75支。

四是科普队伍进一步壮大。截至2003年年底,甘肃省共有科普活动专职人员7500人。主要包括: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类科学协会中的科普管理工作者,科学学会和研究机构中从事专业科普研究、创作的人员、专职科普作家,各类科技场馆工作人员,科普类书刊编辑,科技(普)专栏的报刊编辑,科普频道、栏目的电台和电视台编导,科普网站信息收集加工人员等。

全省还有科普活动兼职人员5万多人,其中,农村科普工作者4.6万人,基本形成了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科普工作队伍。

(二)科普宣传教育全面推进

近年来,根据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科协、团省委等有关部门携手,把传播科学知识与提高青少年素质相结合,把学校严肃教育与校外寓教于乐相结合,广泛组织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开展了“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青少年跨世纪电子科普工程”、“未来工程”、“珍惜生命之水”、“生物百项科技竞赛”、“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建设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多项重大科普活动,既丰富了青少年的校外生活,又激发了在校青少年参加科普活动的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省科技厅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提高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科技素养为出发点,以“制造业信息化”、“生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现代农业科技”等前沿科技和社会热点为主题,积极举办高层次系列科技讲座,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科学家做深入浅出的专题报告,在全省领导干部层和学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科院兰州分院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科技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全省科普大行动,参加建设科普教育基地,创造条件,向社会公众和青少年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年接待数千名不同行业的参观者,使社会公众受到了直观的现代科技教育。

省科协紧紧围绕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和中心工作,以“科学技术与甘肃工业化”、“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推进甘肃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主题,先后与省经贸委、省科技厅等单位联合举办学术年会,编辑学术论文集。2003年,省、市两级科协召开各类学术会议500余次。近年,省上有关部门先后举办了四届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和优秀科普文艺作品评选活动。科学家报告团、专家咨询服务团和企业家顾问团围绕农村和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开辟科普宣传专栏、专题节目,大力宣传党的科技方针政策,反映科教兴省战略时事动态,在弘扬科学精神、抵制封建迷信、普及农村先进实用技术、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报道科技人员的先进事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省总工会着眼于提高职工队伍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创新意识,以技术攻关、工艺改造、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和推广先进操作技术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竞赛活动。先后有315万人次踊跃参加,实现技术革新、技术攻关5400余项,取得经济效益11.7亿多元,涌现出全国、全省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省中医学院历时十年,投资180多万,建成中国医学史博物馆、中药标本馆、敦煌医学馆。通过实物、彩图、模型等翔实的资料,集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传统医学科普教育基地,先后接待社会团体和大中小学生近6万多人。

省气象局围绕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群众,积极开展世界气象日、气象开放日和建立气象科普基地等多种活动,组织科技人员撰写科普文章,举办科普讲座,开辟科普宣传专栏,面向社会开展气象科技知识竞赛,推动了气象科技知识的进家入户,促进了气象信息在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省环保局以每年的“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积极开展“环保陇原行,科技进万家”等科技咨询和下乡活动,印发环保科普宣传资料,组织科技人员、环保志愿者深入学校、企业、农村、家庭,宣讲环境科普知识,举办环境科普知识讲座,有效增强了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省地震局会同省教育厅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了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地震科普课程,有效拓展了中小学生防震、避震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救避险能力。

(三)实施科普专项工程成效显著

大型科普系列活动“科技活动周”越办越好。从2001年起,省上有关部门以“科技在我身边”、“科技创造未来”、“依靠科学,战胜非典”、“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为主题,采取科技成果展览、专家科技知识讲座、科技下乡、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公共卫生保健知识宣传、青少年专题科普等各种形式,连续举办“科技活动周”。“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系列科普活动,被科技部指定为200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会场之一。通过群众性科普活动,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得到体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进一步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特别是2003年,通过宣传防治非典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防治非典的科学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科普之冬(春)”活动逐步深入。1990年以来,省上已连续开展了14届“科普之冬(春)”活动。这项活动,集基层干部党员培训、科技培训、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为一体,延续时间长、辐射范围广、参与部门多,在全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科普下乡之路越走越宽广。围绕实施科教兴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抓住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有利时机,科技厅组织省直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大规模的科技下乡活动,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和农村适用技术。团省委每年还组织近15万名大学生深入基层,开展农技推广、卫生保健、科学普及等志愿服务活动,吸引数以万计的农民群众参加,既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也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速度。

“1230”科普培训工程收到显著成效。“九五”期间,由科协牵头,以农户培训一个科技明白当家人,每县推广30项实用技术为目标的“1230”科普培训工程,使约400万农户有了科技明白当家人,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主题科普活动丰富多彩。结合《科普法》、《科协条例》的颁布实施,省科协多次举办“科普列车西部行”、“科普大篷车陇上行”、“崇尚科学文明、摒弃生活陋习”等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启迪青少年心智,连续14年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夏令营”等科普活动,约有5万名青少年参加了比赛。在甘肃省承办的全国第十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甘肃代表团取得了优异成绩。

(四)科普服务“三农”取得显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