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趣味语文(青少年版)
27176600000008

第8章 雅致诗文(7)

唐代女杰武则天,就“璇玑图”着意推求,得诗二百余首。宋代高僧起宗,将其分解为十图,得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明代学者康万民,苦研一生,撰下《“璇玑图”读法》一书,说明原图的字迹分为五色,用以区别三、五、七言诗体,后来传抄者都用墨书,无法分辨其体,给解读造成困难。康万民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阅读方法,分为正读、反读、起头读、逐步退一字读、倒数逐步退一字读、横读、斜读、四角读、中间辐射读、角读、相向读、相反读等十二种读法,可得五言、六言、七言诗四千二百零六首;每一首诗均悱恻幽怨,一往情深,真情流露,令人为之动颜。

“璇玑图”这841个字排成的“文字方阵”,竟然能衍化出数以千计的各种诗体的诗来,读法更是千奇百怪。今天我们要想彻底读懂,纵使花上几年工夫,也不是人人能做到的;而当初苏蕙仅用了几个月时间,不但构思好,还要织在锦缎上,靠的除了她的一腔深情外,也绝对少不了她的绝世才情。

这里仅选择几首从“璇玑图”中整理出来的诗,以体现苏蕙情意之一斑:

苏作兴感昭恨神,辜罪天离间旧新。

霜冰斋洁志清纯,望谁思想怀所亲!

这是一位被“新人”取代的“旧妇”唱出的幽怨和不平,但对于远方的夫君她依然怀着“霜冰”般纯洁的一片真情。

伤惨怀慕增忧心,堂空惟思咏和音;

藏摧悲声发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这首诗正读、反读皆可,描述了满怀悲思的人儿,独自坐在空寂的堂上抚琴,琴声时而呜咽如泉,时而激越如风,倾诉着抚琴人翻卷涨落的心声。

嗟叹怀所离径,遐旷路伤中情;

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

葩纷光珠耀英,多思感谁为荣?

周风兴自后妃,楚樊厉节中闲。

长叹不能奋飞,双发歌我衮衣;

华观冶容为谁?宫羽同声相追。

凄怆的六言诗,诉说着女主人公在空寂的“房帏”中对镜梳妆时的几多哀叹,她纵然有着“葩纷”、“耀英”的容颜,但韶光易逝,夫君难回,这如花的年华,又“治容为谁?”

寒岁识凋松,真物知终始;

颜衰改华容,仁贤别行士。

这首可回读的五言诗,用岁寒后凋的松柏作比,吐露了她对夫君矢志不移的贞情;倒转来读,则表现得更加激扬蓬勃,感人至深。

谗佞奸凶,害我忠贞;

祸因所恃,滋极骄盈。

这里又对那位夺她夫君的赵阳台进行了痛斥,喻她为“谗佞”,苏蕙之所以被丈夫抛在长安,全因了那位赵阳台谗媚进言,恃宠邀情,怎不让苏蕙愤恨至极。

一副深情玄妙的“璇玑图”的意韵,绝不是一篇短文章能讲得清楚的,若想领会其中奥妙,只有自己会心品味,方能渐至佳境。它实在是中国文字深奥、古奇、优美与艺术化的最佳诠释。

催人泪下的《老来难》人像图诗

《老来难》相传为唐朝诗人杜牧775年所作。语言通俗,描述细腻,道尽老年人的生活特点和万般苦痛,劝人要孝敬老人,尊重老人,并委婉告诉人们,人人都要经过老年这一阶段,孝敬老人也是尊重自己。过去,有人用这首《老来难》写出一个老人拄杖的画像,形象逼真,农村人贴在屋里,用来提醒人们的孝敬心,久传不衰。

老来难,老来难,劝人莫把老人嫌。当初只嫌别人老,如今轮到我头前。

千般苦,万般难,听我从头说一番。耳聋难与人说话,差七差八惹人嫌。

雀蒙眼,似鳔沾,鼻泪常流擦不干。人到面前看不准,常拿李四当张三。

年轻人,笑话咱,说我糊涂又装酸。亲友老幼人人恼,儿孙媳妇个个嫌。

牙又掉,口流涎,硬物难嚼囫囵咽。一口不顺就噎住,卡在嗓内噎半天。

真难受,颜色变,眼前生死两可间。儿孙不给送茶水,反说老人口头馋。

鼻子漏,如脓烂,常常流到胸膛前。茶盅饭碗人人腻,席前陪客个个嫌。

头发少,头顶寒,凉风飕的脑袋酸,冷天睡觉常戴帽,拉被蒙头怕风钻。

侧身睡,翻身难,浑身疼痛苦难言。盼明不明睡不着,一夜小便七八遍。

怕夜长,怕风寒,时常受风病来缠。年老肺虚常咳嗽,一口一口吐粘痰。

儿女们,都恨咱,说我遢邋不像前。老得这样还不死,你还想活多少年。

脚又麻,腿又酸,行动坐卧真艰难。扶杖强行一二里,上炕如同登泰山。

无心气,记性完,常拿初二当初三,想起前来忘了后,颠三倒四惹人烦。

年老苦,说不完,仁人君子仔细参。

对老人,莫要嫌,人生哪能净少年,日月如梭催人老,人人都有老来难。

人人都应敬老人,尊敬老人美名传。

滑稽通俗的打油诗

打油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相传为唐代张打油所创,以后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

打油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但他的《咏雪》: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此诗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

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欲说还休的歇后诗

歇后诗又称截后诗、缩字诗,也可以叫隐字诗。歇后诗同歇后语的区别。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打比方,像谜面,后一部分才是本意,如谜底。这是一种独特的修辞方式。而歇后诗却不然,往往使用一些人们熟知的俗语、俚语、俚谚、成语或古今文章名句,但将最后一字省去。

明朝,某地天宁寺有一个方丈,能作诗,善逢迎,因巴结权贵而封为僧官。一次,向新上任的大官呈诗献媚,因触犯了忌讳,被笞二十大板。有个秀才作了首歇后诗:

“有个利市仙(官),天宁不毒不(秃),

因上七步成(诗),打出周而复(始:屎)。”

在《笑林广记》中,记有一则笑话:有个人去酒店沽酒。店主问后面的妻子:“天生一对竟若何?”(“天生一对”音谐“兑”字)妻子回答:“釜中壬癸水调和”,(“壬癸水”意思是已兑过水。)顾客听出来这家酒店在酒中兑水,就边走边说:“有钱不买金生丽(“金生丽水”是《千字文》中句子)。店主说:“前面青山绿更多”。(“青山绿水”意思是说:前面酒店兑的水更多)。

步调一致的同旁诗

同旁诗就是利用汉字的特点,用相同偏旁部首的字构成一首诗或一句诗。

书法家黄庭坚曾写过一首题为《戏题》的著名“同旁诗”:

逍遥近道边, 憩息慰惫懑。

晴晖时晦明, 谑语谐谠论。

草菜荒蒙茏, 室屋壅尘坌。

僮仆侍逼侧, 泾渭清浊混。

内容是写士大夫“一肚皮不合时宜”的孤傲清贫。首句写行路,字皆从走之;次句写情绪,皆从心;三句写天气,故从日;四句写言谈,字皆从言;五句写荒草,字从草头;六句写蜗居,字皆土底;七句写身近仆僮,字皆从立人;末句写贤愚混杂如泥沙,故字皆从水。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憩息散步漫步郊野所见的景色,由于每句诗各字偏旁相同,给人以整齐划一的感觉。

博采众长的联句诗

联句是旧时作诗的一种方式,几个人共作一首诗,但需意思连贯,相连成章。在唐代茶诗中,有一首题为《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们是:颜真卿,著名书画家,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书,封为鲁国公,人称“颜鲁公”;陆士修,嘉兴(今属浙江省)县尉; 张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工文辞,任吏官修撰;李萼,赵人,官居庐州刺史;崔万,生平不详;昼,即僧皎然。诗曰: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士修)。

这首啜茶联句,由六人共作,其中陆士修作首尾两句,这样总共七句。作者为了别出心裁,用了许多与啜茶有关的代名词。如陆士修用“代饮”比喻以饮茶代饮酒;张荐用的“华宴”借指茶宴;颜真卿用“流华”借指饮茶。因为诗中说的是月夜啜茶,所以还用了“月桂”这个词。用联句来咏茶,这在茶诗中也是少见的。

诙谐戏谑的板桥退贼诗

清代的郑板桥罢官还家后,有个小偷以为他会存下很多钱财,就趁着雨夜来他家行窃。不料,郑板桥恰巧没有睡着。郑板桥没有大声叫喊,只低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小偷一听,知道自己被发现,就停住了手脚。

郑板桥继续吟诗:“腹内诗书有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听说没钱,就要转身出门。

郑板桥又吟:“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有狗呀,我还是翻墙而去吧。这时又听郑板桥吟道:“越墙莫损兰花盆。”

小偷仔细一看,果然墙上有一盆兰花,就小心地躲开。他刚跳到墙外,又听郑板桥在屋里吟诗:“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夜色赶豪门。”

妙趣横生的数字诗

数字诗,又称数名诗、数诗、杂数诗等,它有两个概念:一是以数为题,明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中说:“按诗以数题者,如四时、四气、四色、五噫、六甲、八音、十索、十离、十二属等。”此类诗又可称为数名诗;二是将数字嵌入诗中,与其它词语组合,全诗融为一个整体。诗中的数字可以从一至十按顺序排列,也可以从十到一倒排;有时数字也可打乱顺序置于诗中,;数字也可一个或两个乃至多个巧妙运用在诗中,其变化可说多种多样。

最早写作数字诗的作家是南朝宋时的诗人鲍照,其《数诗》是:

一身仕关西,家族满山东。二年从车驾,斋祭甘泉宫。

三朝国庆毕,休沐还旧邦。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

五侯相饯送,高会集新丰。六乐陈广坐,组帐扬春风。

七盘起长袖,庭下列歌钟。八珍盈雕俎,绮肴纷错重。

九族共瞻迟,宾友仰徽容。十载学无就,善宦一朝通。

这首五言古诗共二十句,两句为一单元,在奇数句的句首,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按顺序置入句中,全诗符合五言古诗的一切规律。这可算是数字诗的正格。

历代诗人所写的数字诗,在歌行体古诗、绝句、律诗中,均有体现,像明方孝孺的《闻鹃》是一首长短句的古诗,诗中嵌入了一至九的数字;旧时习字帖上有一首绝句,或传为元人徐再思所作:“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唐五代以后的一些禅诗、劝善诗以及偈颂诗等,有的也将数字嵌入句中,但并不一定置于句首,也是正规数字诗的一种变形。越到后来,变化越多,如明代吴承恩《西游记》三十六回中的一首律诗: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慢乾坤。

诗中的数字由十开始,向一倒排,中间五、三嵌入句中不居句首,而又用“两”代二。

巧分巧合的拆字诗

在奇特诗中,有种风趣的拆字诗,就是根据汉字的特点,将字分开,暗寓某个汉字。拆字诗早在汉代已有。据说东汉末年,董卓专权肆虐,有民谣《怨歌》云:

千里草,何青青,

十里卜,不得生。

“千里草”拆“董”字;“十里卜”拆“卓”字。此诗意即是说,那个姓“董”的,怎么那样根深叶茂?那个叫“卓”的,不让我们活下去。这首诗隐晦的寄托了无限的怨恨之情。

唐代诗人陆龟蒙写过五首拆字诗,其中一首《鸣蜩早》云:

闲来倚杖柴门口,鸟下深枝吸晚虫。

周步一池销半日,十年听此鬓如蓬。

这道题为《鸣蜩早》,拆开为“口鸟虫周早十”六字。作者巧妙地把这六个字依次安排在句子首尾的固定位置上,使它从内容上化入诗句,浑为一体,不见镶嵌之际,在形式上别具一格,独有匠心。

逼卢俊义上梁山的嵌字诗

嵌字诗,广义地说,按照修辞“镶嵌”手法把特定的字,嵌于诗篇的句首或句中。狭义的嵌字诗,专指嵌于诗篇每句句首的字能合成短句,并且别具有意义的一种诗体。

我们来看明代文人施耐庵的一首诗歌。

芦花丛里一扁舟, 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 反躬逃难可无忧。

这首诗出自《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军师吴用为了诱迫卢俊义上山入伙,化装成算命先生,在卢家的墙题下的反诗。诗的每一句第一字合起来,就是“卢(芦)俊义反”四字。后来卢的管家向官府告发,逼得卢俊义不得不上了梁山。

五彩缤纷的谜语诗

谜语诗,制谜成诗,让读者在欣赏诗趣的同时,又享受谜趣。

宋朝苏轼的《花影》,是谜语诗的佳作。苏轼目睹小人当道,欲说又难言,借此影射。其谜底是花影,谜面是一首讽喻诗。诗是这样写的: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有一首叫《灯笼》的谜语诗,与一个凄婉的故事联在一起。故事里的新媳妇到河边挑水,遇见书生问路,便热心给以指点。谁知小姑子竟然加油添醋向母亲告状。婆婆不分青红皂白,打骂媳妇。新媳妇受不了冤屈,上吊自杀,留下一首绝命书,为自己辩白:

打奴奴知晓,背后有人挑。

心中亮明镜,为的路一条。

谜面句句双关,令人叫绝。首句“打”,可理解作“打骂”的“打”,也可理解作“打着灯笼”的“打”;次句“挑”,可作“挑拨”讲,亦可作“挑提”讲;第三句,可解为“内心明白”,还可解为“灯笼里亮着烛”;第四句,既与书生问路相关,又与灯笼用途相联。

辛辣尖刻的讽刺诗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以针砭时弊、鞭笞丑恶、警世醒人为特色的讽刺诗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历代的讽刺诗是十分丰富的,若按其内容分,主要的可以分为七类。

一是讽刺统治阶级重赋巨敛、残酷剥削的。如曾任唐朝宰相的李绅在其《悯农二首》第一首中写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二是讽刺执政者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如在秦代流传的一首民歌中写到: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

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支拄。

三是讽刺权贵们荒淫无度、醉生梦死的。如唐朝中书舍人杜牧在其《泊秦淮》一诗中写到:

烟笼寒江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四是讽刺掌权者卖官鬻爵、用人失察的。如汉朝末年的一首乐府民歌中写到: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黾。

五是讽刺官场之中溜须拍马、曲意奉承的。如明朝工部侍郎董应举在其《杂作》一诗中写到:

小官事大官,曲意逢其喜。

事亲能若此,岂不成孝子。

六是讽刺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残害异己的。如北宋诗人唐庚在其《白鹭》一诗中写到:

说与门前白鹭群,也须从此断知闻。

诸公有意除钩党,甲乙推求恐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