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传统语典
27177000000039

第39章 语典故事篇(9)

孤魂灯,照着缩头乌龟,不慌不忙,安心上当;

哭丧棒,抵着弓背猴子,吃来吃去,讨口下汤。

给毒品“瘾君子”的画像,真是活灵活现、维妙维肖。这些毒品“瘾君子”的下场怎样?结局又如何呢?有一副专记其实的对联,道出了这种惨不忍赌的真相。联文是: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

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把家产荡尽的恶果,鞭挞得淋漓尽致,犀利而风趣。还有一副从孙髯翁昆明大观楼长联,脱胎而来的戒烟联:

五百两烟泥,赊来手里,价廉货净,喜洋洋兴趣无穷,看粤夸黑土,楚重红瓤,黔尚青山,滇崇白水,估成辨色,不妨请客闲评。趁火旺炉热,煮就了鱼泡蟹眼;正更长夜永,安排些雪藕冰桃,莫辜负四棱响斗,万字香盘,九节老枪,三镶玉嘴。

数千金家产,忘却心怀,瘾发神疲,叹滚滚钱财何用,想名类巴菰,膏珍福寿,种传罂粟,花号芙蓉,横枕开灯,足尽平生乐事。尽朝吹暮吸,哪怕它日烈风寒;纵妻怨儿啼,都装作天聋地哑,只剩下几寸囚毛,半抽肩膀,两行清涕,一副枯骸。

联语概括起来讲,上联活像一卷吸毒“瘾君子”的逍遥画,下联直是一册吸毒“瘾君子”的归宿图。它对吸毒者无疑是当头棒喝,对其他人也是警钟长鸣。确实是一副深具积极意义的戒烟长联。

送炭与添花

从前,有个穷秀才,经常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有时向一些有钱亲友借贷,这些亲友们不但不给,还往往把他拒之门外。

后来,他考中了状元,荣归故里。当地名流富豪和原先那些有钱的亲友,都备了厚礼,约定某日去状元府攀附巴结。

这新状元非常痛恨这种势利眼,到了那天,他不但不备酒礼迎,而且还在关着的大门贴上一副对联,拒见这些势利客。对联曰:

忆当年,一贫如洗,缺柴缺米,谁肯雪中送炭?

到今朝,独占鳌头,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

这类对联民间流传甚多,如下面这一副: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远戚近亲,谁肯雪中送炭?

所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联嘲老童生

科举时代,不少人连试不第,老到头须白仍不死心。那时候考“秀才”应童子试,分“已冠”、“未冠”两种题。未满十五岁的考“未冠”题,较为容易。

有些人年过中年甚至老年,仍考不上秀才。于是乎,拔须染发装童子,冒领“未冠题”。这类事当时并不为奇,而嘲讽他们的诗对也屡见不鲜。

如有人改唐人诗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嘴毛摧。

老妻相见不相识,笑问儿从何处来。

又一人考至腿软耳聋,终未及第,因赋一绝自嘲曰:

县试归来日已西,老妻扶杖下楼梯。

牵衣附耳高声问,未冠今朝出甚题?

还有一副对联嘲笑这种“老童生”:

行年七秩尚称童,可谓寿考;

到老五经犹未熟,不愧书生。

此联就事写实,句尾“寿考”、“书生”寓意双关,构思巧妙,语气幽默,读来使人哭笑不得,实乃讽刺文字之佳品。

科场时弊联

清朝康熙五十年,江南举行乡试,正副主考官左必蕃和赵晋两人,受贿将盐商程光奎等人录取为举人。落第的考生们便把五路财神的塑像,从财神庙抬到文庙,又把科场大门上的“贡院”匾额,改成“卖完”二字,当做横批贴在大门上,两边挂着一副对联:

左丘明两眼无珠;

赵子龙一身是胆。

左丘明是《左传》的作者,据说他是一位盲人。赵子龙即赵云,是三国时骁勇善战的名将,刘备曾夸他“浑身是胆”。这副对联巧用典故,暗暗嵌上两位主考官的姓氏,痛骂他们“两眼无珠”,不识贤惠,难分良莠;揭发他们贪财枉法,见利忘义,“一身是胆”,无法无天。这样一来,朝廷只好严厉惩处了左、赵二人。

雍正十三年,少司空(工部侍郎)顾镇和学士戴翰,受命为顺天乡试正副主考。有个叫许秉智的秀才用人情、贿赂打通关节,得中解元(乡试第一名)。有人写了一副讽刺对联:

顾司空,顾人情不顾脸面;

戴学士,戴关节未戴眼睛。

乾隆年间,直隶学政吴省钦,握权受贿,士人恨之入骨。有一年乡试,他被任命为主考。一位贫寒秀才自知无钱贿赂考官,没有希望中举,便愤然在考试门口题了一副对联:

少目焉能评文字;

欠金安可望功名?

然后,又挥笔写了一个横匾:

口大欺天!

这副对联和横额,巧妙地把考官“吴省钦”三字拆开,缀成联句,切人切事,极为自然。一时广为传诵,弄得那位吴大人名声狼藉。

联嘲袁世凯

袁世凯用阴谋手段,迫使辛亥革命党人屈服,使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也让位给他。他不到南京就任,在北京设总统府,成立了北洋军阀政府。

他篡夺总统职权后,倒行逆施,镇压革命,实行独裁专制。从此,全国各地大小军阀割据一方,混战不已,使社会不宁,民生艰困。那时的中国,真个是“四方八面战,十室九家空”。因而一些革命党人又组织南方革命政府,进行第二次讨袁战争。

当时曾任国史馆馆长兼参政院参政的湖南巨绅王阊运,对袁世凯的窃国擅权极为愤慨,因而给袁世凯的总统府拟了一副名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横批是:

旁观者清!

此联对仗工整,构思别致,并嵌入“民国总统不是东西”以骂之。

讽伪公安分局

解放前,在浙江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副讽刺伪公安分局的对联:

公安怎样公?猪公、狗公、乌龟公,公心何在?公理何存?每事假公图利禄。

分局什么局?酒局、肉局、大烟局,局内者欢,局外者苦,几时结局得安宁?

此联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在文中嵌入了“公安分局”四个字,揭露出解放前伪公安分局的可憎面目。

穷教师祝寿

解放前,某县长做寿,除广发请帖外,还派人四处通知,号召百姓“自愿送礼”。百姓们生活艰难,衣食尚且难保,哪有钱财相送,因此,人人叫苦不迭,却又毫无办法。

某乡有位穷教师,虽然身无分文,接到通知后,却欣然如期前往。寿堂之上,来客们争相呈上贺礼,惟有穷教师端座椅上,面带冷笑,纹丝不动。

县长的管家等得急了,便请他呈交礼品。这时,他才从衣袋里掏出一卷红纸。管家以为是礼单,刚要伸手来接,穷教师站起身来,向县长跨近了几步,展开手中的红纸,高声说:“县长大人做寿,敝人无所奉献,这里有对联一副,权当贺礼。”

说罢,便当众念道:

大老爷做生,金也要,银也要,红白一起抓,不分南北;

小弟子该死,谷未熟,麦未熟,青黄两不接,哪有东西?

穷教师念罢,只气得那县长直冒冷汗,晕倒在寿堂之上。

未闻粪有税

郭沫若少年在县城读书,有一天,他看见农民挑大粪出城,守门的门吏敲诈勒索,一担粪要收两个铜板的出城费。郭沫若在旁边看见了,随口吟出了一副对联:

自古未闻粪有税;

而今只剩屁无捐。

这副对联以辛辣的笔锋,抨击了不公平的世道。

1935年,郭沫若与蒋介石彻底决裂,因而受蒋通缉,不得已流亡日本。一天,旅日华侨请郭沫若演讲,郭沫若欣然前往。

在演讲会上,几个被日本当局收买的探子弄来了几筐梨子,将梨一只只地抛向讲台,进行干扰。演讲结束后,日本友人问郭沫若对此有何感想,郭沫若便作了一副对联:

妄把梨儿充炸弹;

误将沫若当潘安。

潘安是西晋的一位才子,传说他年轻英俊,又有才学,每当他外出,姑娘都向他抛梨子等水果,以示爱慕。郭沫若把“梨儿”、“炸弹”、“潘安”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讽刺了日本当局,又回答了友人提问,诙谐有趣。

应对笑宦官

明朝正德年间,有个姓王的太监坐镇福州,倚仗权势,作威作福。有一年,他做六十大寿,竟把戏台搭在闹市区朱紫坊巷口,行人往来都得从台下钻过,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有位秀才名叫郑堂,见此情景甚为生气,准备挺身而出与太监评理。这天,他故意反穿大皮袄,手执大纸扇去与太监争辩,驳得太监无言以对。

为了下台,王太监说:“拆戏台可以,但你应对个对子,对得好就拆,对不好,请你也得钻戏台。”郑堂同意。太监说:

穿冬衣,执夏扇,不知春秋;

郑堂知道他讽刺自己,便不慌不忙地道出下联曰:

朝北阙,镇南邦,没有东西。

周围百姓立即会意地大笑起来,弄得王太监面红耳赤灰溜溜地认输了。原来这“没有东西”既笑他没有学问,也讽刺他是个“阉官”--胯下无物,有何神气呢!

盖瓦与挖煤

封建专制时代,当官的最有尊严。上司与下属之分,犹如天地之悬隔。属员见上司要呼“大人”,而自称“卑职”。

某才子以此为题撰联:

大人大人大大人,大人一品高升,升到卅六重天宫,与玉皇大帝盖瓦;

卑职卑职卑卑职,卑职万分该死,死落十八层地狱,为阎罗老子挖煤。

上下联起句用反复手法,表示这种现象在官场中极为普遍,比比皆是。

到处可以听到“大人”、“卑职”的称呼。“一品高升……天宫”与“万分该死……地狱”,则是极力夸张。要把上司吹捧得比玉皇大帝还高,怎么办呢?只好上到其宫顶去“盖瓦”了。

“十八层地狱”,为佛家所指极恶众生死后趋赴的受苦之所,“卑职”不但“万分该死”,还要落到“十八层地狱”最深层再往下去,去“为阎王老子挖煤”。

高者登峰造极,低者无以复加,尤其“盖瓦”、“挖煤”二语,联想之奇妙,对此之强烈,用于讥讽官场陋习,可谓尖酸辛辣到了极致。

醉汉对县官

从前,某地有个秀才,靠着舞文弄墨,为人家代写书信、状纸、红白喜事帖子之类的事情为生。每次完事之后,人家必以酒肉相待,每每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于是乎,背地里人呼之为“酒鬼”。

县官得知此事后,急差人将他捉拿到衙门。县官一见到这个醉汉,怒上心来,大声喝道:“你身为秀才,如何喝得烂醉如泥?本官理应重责你,不过,我这儿有几副对子,你若能对上,就饶了你。”

县官首先念了一句上联:

五经四书百家论;

秀才对道:

头曲三花二锅头。

听秀才所对言不离酒,县官不禁深深叹了口气,说:

朽木不可雕也;

秀才以为县官又出了上联,马上对道:

美酒焉能辞乎?

县官听了,肺都快气炸了,拍着桌子喝道:

一派胡言;

秀才仍然慢条斯理地对曰:

两坛老酒。

县官气得七窍生烟,急命衙役:“给我打!狠狠地打!”

秀才一听乐了,嬉皮笑脸地说:“谢老爷,再打四两足矣。”

县官被秀才直弄得哭笑不得。

嘲讽错别字

有位先生写信向友人言事。信中错把“琵琶”(乐器)写成了“枇杷”(水果),又把“舴艋”(小船)错写成了“蚱蜢”(昆虫)。

收信的友人看过之后,不禁哑然大笑,毫不客气地写了一副对联去回敬他。其联文曰:

筵上出枇杷,吃乎?弹乎?原本是无声之乐;

河中观蚱蜢,蹦也!跳也!还同那不系之舟。

作者抓住错别字的特征,心裁别出,巧制成工整的对联,进行善意的讽刺,可谓戏而不谑之佳作也。

巧改新婚联

从前,某地有一小镇,临街房铺,南杂百货,酒肆茶楼,一应俱全。镇中有一旅社,高大雅致,气派非凡,厅堂正面墙上,挂有一副对联。凡来投宿者,只要一看到对联,就别无选择地住下来了。因此,旅客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红火。

这副对联是这样写的:

日之夕矣君何往?

鸡即鸣兮我不留。

上联的意思是,太阳要落山了,提醒大家,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你不住在我这儿,还想住到那里去呢?下联是告诉大家,明朝只要鸡一报晓,就去留自便了。

一天傍晚,有一教书先生来店投宿,进门看到这副对联,连声称妙。一会儿,有一村夫拿着一副空白红联,找到店主,说是朋友今晚结婚,请他去喝喜酒,想在店中找一位识文墨的先生写副婚联,以示庆贺。

店主沉思一会,指着教书先生说,就请他写吧。先生也不推辞,一边研墨铺纸,一边凝视着墙上那副对联。突然,他灵机一动,留头去尾,大笔一挥,一副新婚联,就浑然天成了。联曰:

日之夕矣君何?

鸡即鸣兮我不!

徐文长妙联

徐渭,字文长,浙江绍兴人。他自幼天资聪颖,卓然不群,但是屡应乡试不中。他擅长诗词、杂剧、书法,富有多方面的才能,系明代文学家、书画家。由于怀才不遇,晚年以卖书画为生。他曾为四川省长文县的朝云庙写过一副对联:

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

此联运用某些汉字一字多音的特点,以同音假借的方法,写出了海潮的变化。其意为:

朝云潮,朝朝潮,朝潮朝退;

长水涨,常常涨,常长常流。

这副对联问世后,备受人们称赞,千百年来争相效仿和改写者不乏其人。有的将原联改头换面,如山海关孟姜女庙上的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其意为: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长,常常长,常长常消。

还有的将原联掐头易尾,如福州罗星塔上的对联:

朝朝朝朝朝朝夕;

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下两联写的都是海潮涨落的现象:

朝朝潮,朝潮朝夕;

常常涨,常涨常消。

但是,无论怎样改,都未能超过原作。可见徐文长构思之巧,文才之高。

屋北鹿独宿

一年春节之际,祝枝山来到杭州,见许多人家的门上贴两个红纸条儿,而不写文字,取全年无事之意。祝枝山一时高兴,给这些无字的纸条儿全题写了对联。

不料,这一举动得罪了本城显贵徐某。徐某邀集杭州文人学士,从中选出三人,要和祝枝山对句,一试高下。第一人首先出句:

屋北鹿独宿;

五字同韵。祝枝山对:

溪西鸡齐啼。

第二人见没难住祝,踌蹒满志地又出个上联: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祝枝山又是脱口而出:

麻姑吃蘑菇,蘑菇鲜,麻姑仙。

第三人仍接着出句:

大太夫半节人体;

指前三字的下半截都含“人”字,且包含对祝枝山的轻蔑之意。祝枝山听说三人中有二人姓朱,便反唇相讥:

朱先生三个牛头。

徐某见三位高士都没难住祝枝山,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学。

进士进土

从前,有个财主本无学识,却肯出钱,结果父子二人都买了进士功名,妻因夫贵,婆媳二人也加封为夫人。

除夕这天,为炫耀门庭,他家门上贴出一副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皆夫人。

邻里看了不顺眼,于是暗中将此联添了几笔。第二天,财主出门一看,气得发昏,原来对联成了: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皆失夫。

一两笔之别,吉凶相反,改者奇想,令人叫绝!

膏药不可吃

联语曰:

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

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A则C,B则C,但是A+B则非也。语言的运用也应注意概念的这种变化关系。此联正是利用这种关系,创造出这两句奇语。

以双对单

传说,一秀才进京赶考,中途遇一条小溪,从桥上经过,见有座关帝庙,他触景生情,吟出一句上联:

孤庙独桥,一关公单刀匹马。

这上联也巧,“孤”、“独”、“一”、“单”、“匹”五字,都是“单一”的意思,下联竟一时对不上来。走了一段路程,仍然未得其对。

这时,只见迎面走来两位渔翁,便与之交谈。一位渔翁想了想,说:“有了,何不就以我们打鱼的事相对?”于是吟道:

夹河两岸,二渔翁对钓双钩。

“夹”、“两”、“二”、“对”、“双”五字,都有“一对”的意思,与出句相对,真是天衣无缝,工巧之极。

虚字传神

旧时有副酒店门联,以嵌进了“之乎者也”而称妙。联曰: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乎之。

之乎者也皆为文言虚词,一般用作语气词时,无实际词汇意义。但实词叙义,虚字传神,此联妙处就在其中。倘若去掉这四个虚字,便索然无味了。

一人庆有,万寿疆无

清朝光绪甲辰年,慈禧七十寿辰,全国上下都要贴一幅相同内容的祝寿对联:“一人有庆;万寿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