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金言选拔人才需要大智慧、大眼光,需要有理性的头脑,需任人唯贤,不可任人唯亲。《红楼梦》中贾雨村的一句“玉在匣中求善价,钗于奁中待时飞”,道出了自古以来所有想一展自己抱负的人的心声。大文学家韩愈感叹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确实,千里马是人才,而识得千里马的伯乐更是人才。
懂得不拘一格的识才、选才之道,惜才、爱才,这样的领导就是伯乐。
知人善任:人人皆可为我所用
孟子关于用人之道也有他的心得。“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意思是说,一个人从小就学一样东西,长大之后,想施展所学,你却要他放弃自己所学,而按照你的方法去做,结果会怎么样?再假定有一块上等玉石,即使价值万两黄金,也一定需要琢玉的工人依他的学识技术,把它雕琢好才可以。你现在寻找治国之才,却叫他放弃平生所学,唯你是从,岂不是等于让琢玉的人放弃他所学的技术,而按你的方法来琢玉一样?这如何行得通?
孟子的说法其实就是用人不可学非所用,用非所长,而是要知人善任,唯才所宜。拿破仑说过,最难的不是选拔人才,而在于选拔后怎样使用人才,使他们的才能发挥到极致。因为发现人才,识别人才,选拔、推荐人才,都是为了善用人才。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刘邦择将,三人而已,这就是领导用人的奥妙所在。“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可谓人人皆知,但不见得人人都能用。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过:“人的长处,才是一种真正的机会。”大凡高明的领导者无不深明此意:要以人的长处运用为机会,善于识察人的长处,并能用得恰到好处,这样就能不失时机地赢得事业的成功。这也正是中国管理者们从古至今一直在学习汲取并不断实践的用人之道。
唐代陆贽说过:“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唐代韩愈在《送张道士序》中也说:“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用人也是如此。俗话说:“人无弃才。”关键在于知人善任。只有知人善任,才能人尽其才。知人善任是领导艺术,也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所在。
《贞观政要》记载着唐太宗李世民的用人之术。李世民说:“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名主之任人也由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将无弃才,明主无弃士。”李世民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评论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更优秀。”
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地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进谏,认为皇上的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洁,疾恶如仇,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来说,我也有一技之长。”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连连点头称是。
从王珐的评论可以看出唐太宗的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但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将这些人依其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上,使其能够发挥自己所长,进而让整个国家繁荣强盛。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林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人才如花,艳花大多不香,香花大多不艳,艳而香的花大多有刺。艳者取其艳,容其不香;香者取其香,容其不艳;艳且香者取其艳香,容其有刺。要做一个好的领导者就要重视人才、知人善任,并且能够笼络人心,留住人才。对于有能力的人,要安排合适的岗位发挥他们的长处;对犯了错误的人,要悉心教育;对待有大功劳的人,要重奖,要提拔,以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智慧金言若无伯乐,乃千里马之大不幸。而遇一不能善用人才的领导,却是人才之大不幸。因为,你也只能在泥沙遮不住珍珠光彩的信念中被埋没一生,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嘲中抗争一生。对领导者来说,善于用人,则家和业兴国盛;埋没人才,则害人害己害国。
治人治心:动人心者莫过于情
这句话是引自孟子的《书经》里的。意思是说: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们降生了君主和老师,这些君主和老师的唯一责任,就是帮助上帝来爱护人民。
“作之君,作之师”正是政治哲学的一个大原则。在我国古代,君道和师道是平等的,要同时注意。除此之外,后世要加一个“作之亲”。身为一个领导,不但要作为部下的老师,教导他们,同时还要像父母待子女一样,关怀他们,保护他们。其实这是在说一个身居上位的领导的职责,即一个领导者不仅要承担起教导下属的责任,而且还要注意与下属交流感情,要以情待人。
刘备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是我国古代的领导哲学,但其现代意义仍然很明显。“作之君,作之师”讲的是君道与师道,其有两方面的含义,即领导要以身作则,成为一个榜样,所谓:正人先正己。同时还要负起引导下属、关注下属成长的责任。同时精明的领导人更懂得“作之亲”的道理,能够领会并运用“以威慑人,以情动人”这一软硬原则。
而把以情动人这一领导哲学发挥到极致的当属三国时期的蜀主刘备。
《三国演义》中记载了刘备摔阿斗的故事。当阳长坂坡之战是曹操、刘备两军的一次遭遇战,骁将赵云担当保护刘备家小的重任。由于曹军来势凶猛,刘备虽冲出包围,家小却陷入曹军围困之中,赵云拼死刺杀,七进七出终于寻到刘备之子阿斗,赵云冲破曹军围堵,追上刘备,呈交其子。刘备接子,掷之于地,愠而骂之:为此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抱起阿斗连连泣拜: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这一歇后语可以证明,刘备成功“燃烧”了赵云。这把火点在赵云的心里,再也没有熄灭过。古人有云:动人心者莫过于情。情动之后心动,心动之后理顺。以情动人的力量就是如此之大。
作为领导者,手下没有一群优秀的人才,做事是难以取得成功的。所以洞悉此道的领导人在争夺人才时,无不费尽苦心。在争夺人才的策略中,以情动人是最常见的一种。中国人尤其如此。“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士为知己者死”,无一不是“感情效应”的结果。感情投资,可谓一本万利,是一种最为高明的领导艺术。有许多身居高位的大人物,会记得只见过一两次面的下属的名字,在偶遇之时,点头微笑之余,会叫出下属的名字,从而令下属受宠若惊。因此,富有人情味的上司必能获得下属的衷心拥戴。
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在担任魏军统帅时,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受下层士兵的拥戴。当然,吴起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士兵在战场上为他卖命,多打胜仗。他的战功大了,爵禄自然也就高了。有一次,一个士兵身上长了个脓疮,作为一军统帅的吴起,竟然亲自为士兵吸吮脓血,全军上下无不感动,而这个士兵的母亲得知这个消息时却哭了。有人奇怪地问道:“你的儿子不过是小小的兵卒,将军亲自为他吸脓疮,你为什么哭呢?你儿子能得到将军的厚爱,这是你们家的福分哪!”这位母亲哭诉道:“这哪里是爱我的儿子呀,分明是让我儿子为他卖命。想当初吴将军也曾为孩子的父亲吸脓血,结果打仗时,他父亲格外卖力,冲锋在前,终于战死沙场,现在他又这样对待我的儿子,看来这孩子也活不长了!”
我们在感慨“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吴起领兵的高明之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了这样“爱兵如子”的统帅,部下能不尽心竭力、效命疆场吗?
中国人自古重情义,领导者只要善用“情”这一法宝,以情暖人,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自然会在无形中为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群众基础,只有在大家都拥护你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才能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
智慧金言
古人云“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正是此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