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译文”
曹沫,是鲁国人,凭勇敢和力气侍奉鲁庄公。庄公喜爱有力气的人。曹沫任鲁国的将军,和齐国作战,多次战败。鲁庄公害怕了,就献出遂邑地区求和。还继续让曹沫任将军。
齐桓公答应和鲁庄公在柯地会见,订立盟约。桓公和庄公在盟坛上订立盟约以后,曹沫手拿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的侍卫人员没有谁敢轻举妄动,桓公问:“您打算干什么?”曹沫回答说:“齐国强大,鲁国弱小,而大国侵略鲁国也太过分了。如今鲁国都城一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您要考虑考虑这个问题。”于是齐桓公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说完以后,曹沫扔下匕首,走下盟坛,回到面向北的臣子的位置上,面不改色,谈吐从容如常。桓公很生气,打算背弃盟约。管仲说:“不可以。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于是,齐桓公就归还占领的鲁国的土地,曹沫多次打仗所丢失的土地全部回归鲁国。
“点评”
刺客是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在中国古代,刺客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令无数文人墨客心向往之。太史公在《史记》中也特别为刺客们写了《刺客列传》。他们为了信念和承诺,视生命为浮尘,在刀光剑影中挥洒游侠义气,所体现的,正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牺牲精神。
他们以一种豪气干云的形象,一种无畏从容的姿态纵横天下,演绎出长虹贯日、彗星袭月的传说。
第一个出现在司马迁笔下的刺客,是鲁人曹沫。
所谓刺客,是以暗杀为职业的人。这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职业,这类人在武侠小说中常见。如果是这样的定义的话,曹沫显然不是全职刺客,充其量是个兼职。
曹沫是鲁国人,生得肌肉虬结,体格魁伟,正宗的山东彪形大汉,以力大勇敢著称。
体格好的人,通常比较有市场,当时的鲁庄公姬同(公元前693—前662年),在位三十二年,春秋诸侯国鲁国第十六任君主,喜爱力士,曹沫便因勇猛有力在鲁国任职。
说起来鲁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过是个弹丸小国而已,那些霸主们视为“鸡肋”,收购了你,战略意义也不大;有你的存在,没事还能解解闷。总而言之是有你没有你,太阳天天照常升起。
所以,鲁国其时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上。
齐桓公姜小白实在是闲着没事干了,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派兵骚扰鲁国。他这轻易的一动,那头的鲁庄公就坐不住热炕头了。
鲁庄公很头疼,真是怕啥来啥,于是,拜曹沫为将,对齐国宣战(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两国的实力,一个是国足,一个是巴西,相差太悬殊。
果然,战事如人们预料的那样,三战皆败。
这下子完蛋了,三战皆败,鲁庄公很害怕,当前真是盲人骑瞎马——处境危险。
怎么办?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战略有很多意义,小公司的战略意义简单一点,就是活着,活着最重要。”
鲁庄公明白这一点,他很干练,当机立断,献出遂邑地区求和。这是很古老的手段,但通常很实用。
鲁庄公或许不是个好君王,但却是个好领导,他没因为员工的失职而进行责罚,事实也如人所料,鲁国妄想战胜齐国的胜算几乎为零,无论是派谁出战,结果都可能是一样的。鲁庄公很明白这一点,所以没有责罚曹沫,还让他当将领。只有这样的领导,员工才可能死心塌地地为你卖命。
以后的事实证明,曹沫没有令他失望。
鲁庄公为表示诚意邀请齐桓公柯地盟约。
盟约乃是国际行为,所以排场很大,两国的领导、重臣等都要在场,曹沫当然也陪同出席。
正当鲁庄公与桓公即将达成屈辱协议之时,载入史册的一幕发生了。
曹沫手执匕首冲上前去,劫持了齐桓公。桓公左右恐伤到主公,不敢动作。
桓公问:“你想怎样?”
曹沫义正词严地说:“齐国强大,鲁国弱小,而大国侵略鲁国也未免太过分了。如今鲁国都城一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大王您要考虑考虑这个问题。”
齐桓公明白,不就是要收复失地吗?好汉不吃眼前亏,只好答应下来。
曹沫于是扔下匕首,走下盟坛,回到面向北的臣子位置上,面不改色心不跳,谈吐从容,毫无惧意,就像一切都未发生过一样。
我想此刻最害怕的人当属鲁庄公,万一那姜小白不讲诚信,毁了约,派兵压境,如之奈何?他的担心并非是多余的。
果然,齐桓公姜小白愤怒了,当了那么多年的老大,第一次有人威胁他,颜面扫地,这还了得,不发兵灭了小小鲁国,怎能消除心头之恨?
齐桓公正待发作之际,丞相管仲说了话:“不可以。贪图小利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信于天下,对您,对齐国都是不利的,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齐桓公姜小白想了想,为了顾全大局,权衡利害,强忍怒气归还了占领鲁国的土地。
就这样,曹沫多次打仗所丢失的土地全部回归鲁国。
《史记》中对曹沫劫持齐桓公事件,笔墨不多,前后不足三百字,但是可以看得出来曹沫不畏豪强、赤胆忠心的侠义精神,做人当有此风骨。
曹沫以其忠诚勇气和不烂之舌,兵不血刃地要回了土地,真真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