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纪连海点评《史记》
27198500000125

第125章 窦婴:直言任性真丈夫

“原文”

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喜宾客。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孝景初即位,为詹事。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欢。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译文”

魏其侯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他的父辈以上世世代代是观津人。他喜欢宾客。汉文帝时,窦婴任吴国国相,因病免职。汉景帝刚刚即位时,他任詹事。

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弟弟,他的母亲窦太后很疼爱他。有一次梁孝王入朝,汉景帝以兄弟的身份与他一起宴饮,这时汉景帝还没有立太子,酒兴正浓时,汉景帝随便地说:“我死之后把帝位传给梁王。”窦太后听了非常高兴。这时窦婴端起一杯酒献给皇上,说道:“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天下,帝位应当父子相传,这是汉朝立下的制度规定,皇上凭什么要擅自传给梁王!”窦太后因此憎恨窦婴。窦婴也嫌詹事的官职太小,就借口生病辞职。窦太后于是开除了窦婴进出宫门的名籍,每逢节日也不准许他进宫朝见。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楚等七国反叛,皇上考察到皇族成员和窦姓诸人没有谁像窦婴那样贤能的了,于是就召见窦婴。窦婴入宫拜见,坚决推辞,借口有病,不能胜任。窦太后至此也感到惭愧。于是皇上就说:“天下正有急难,你怎么可以推辞呢?”于是便任命窦婴为大将军,赏赐给他黄金千斤。这时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都退职闲居在家,窦婴就向皇上推荐起用他们。皇上所赏赐给的黄金,都摆列在走廊穿堂里,属下的小军官经过时,就让他们酌量取用,皇帝赏赐的黄金一点儿也没有拿回家。窦婴驻守荥阳时,监督齐国和赵国两路兵马,等到七国的叛乱全部被平定之后,皇上就赐封窦婴为魏其侯。这时那些游士宾客都争相归附魏其侯。汉景帝时每次朝廷讨论军政大事,所有列侯都不敢与条侯周亚夫、魏其侯窦婴平起平坐。

“点评”

西汉前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这些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和人才,辅佐高、惠、文、景数代皇帝,开天辟地,建功立业,才成就了武帝的辉煌盛世。他们是大汉王朝的功臣。但是,这些功臣并非都有一个好的归宿和结局。其中窦婴就是一个令人扼腕的悲剧人物。

窦婴的死是西汉初年的一个大案,案子虽然很大,起因却非常之小——灌夫闹酒,可是后果很严重:灌夫族灭、窦婴弃市、田蚡暴病身亡。为什么会这样呢?读读《魏其武安侯列传》就能找到答案。

先来看窦婴。

一、不识时务,直言任性

魏其侯窦婴,他是汉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在他父亲以前,他家世世代代是观津人。窦婴从小就豪爽有器量,喜欢结交宾客。

汉文帝时,窦婴凭着外戚的身份而得势,担任了吴国丞相,后来因病被免职,闲居在家。汉景帝刚刚即位,就任用他为詹事,管理皇后、太子的家事,但是他并不乐意做这样的差使,很想找个机会辞掉这个职务。

窦婴为人比较耿直,他的耿直注定了他以后仕途的坎坷和悲惨,他是想什么就说什么,属于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的那一号大臣,以至于有些不通事变,对上多有冒犯。

窦太后对梁孝王刘武宠爱有加,一次梁孝王来朝,兄弟宴饮。当时景帝还没有立太子,酒酣耳热之际,景帝拉着梁王的手从容说道:“千秋之后,皇位就传给梁王了。”窦太后听了十分高兴。

窦婴则不顾当时的皇帝母子兄弟亲热的气氛,持酒进上,规劝道:“天下者,是高祖的天下。父子相传,这是大汉的规矩,陛下怎么能擅自传皇位于梁王呢!”

这一句话不要紧,惹恼了窦太后。窦太后登时脸色全变,对自己的族侄一顿臭骂。窦太后一心想让景帝立刘武为皇位继承人,窦婴的话让她愿望落空。臭骂了一顿,窦太后还不解气,更有甚者开除了窦婴的门籍,不许他入朝请安。窦婴惹恼了自己的姑姑,碰了一鼻子灰,只好灰头土脸地蜗居家中,无所事事。

其实,窦婴在太子之立的问题上,完全没有必要支持谁或者反对谁,无论是梁王还是景帝的其他皇子做太子,跟他都没有太紧密的利害冲突,更何况他的鲜明立场当时就引起了两个人的反感和憎恨,这两个人一个是窦太后,一个是梁王,特别是前者,反应更为激烈,一怒之下把窦婴出入宫门的朝见权都取消了。

窦婴为何要这样做呢?他是个耿直的人,说话办事不绕弯子,无论是对谁都不讲方式,不会迎合任何人,包括当时最有权势的窦太后和汉景帝。另外,他还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他所坚持恪守的是汉朝祖制,“父终子及”“立嫡立长”,并且敢于坚持原则。他的这种耿直的性格和不讲方式的处事方式,为后来的不幸遭遇埋下了祸根。

汉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汉景帝立刘荣为栗太子(因为刘荣是妃子栗姬所生,所以被称为栗太子)。窦婴在平定吴楚七国叛乱以后受到景帝信任,景帝就任命他做了太子的老师,就是太子太傅。但是,汉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汉景帝把栗太子废掉了,改封为临江王,另立刘彻为太子。

窦婴屡次为栗太子争辩,都没有结果。窦婴便称病又不上朝了,在蓝田南山下闲居了几个月,谁劝他也不上朝。

梁国人高遂对他说:“能使您富贵显达的是皇上,能使您成为朝廷亲信的是太后。现在将军您身为太子太傅,太子被废不能力争,既争不得又不能赴死,自己却称病引退闲居在此,把这些事情连起来考虑的话,您这分明是在显扬皇上的过失。万一皇上与太后对您不满而怪罪于您的话,那么连您的妻子儿女都会被诛杀的。”

窦婴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又开始上朝觐见皇帝。汉景帝啥也没说,汉景帝是一个只做不说的人,心里做事嘴上不说,所以当窦婴再去上朝做官的时候,汉景帝虽没说什么,其实心里早已对他不满了。

二、平七国乱,封魏其侯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楚等七国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公开造反。当窦婴的家人打听到这个消息并将之告诉窦婴的时候,窦婴一改往日百无聊赖的神情,精神顿时振奋了许多,焦急地盼望着出头之日。

同样焦急的还有汉景帝。七国之乱一爆发,汉景帝就慌了,手中没有可派之将。汉景帝考察窦氏诸子弟,发现没有一个人胜过窦婴,便召窦婴入见,委以戡乱重任。窦婴却借口有疾病在身,一再推辞。

这事传到窦太后耳朵里,窦太后也感到很惭愧,当初那样对待窦婴确实有些过分,没想到今天这个族侄心里还在别扭。窦太后就让景帝把她惭愧的意思转达给窦婴,景帝也责备他:“天下危难,王孙怎么还推托呢?”

窦婴一见皇帝这样说,于是就坡下驴,答应景帝领兵平叛。

汉景帝就任命窦婴为大将军,赏给他千斤金。窦婴于是把闲居在家的袁盎、栾布等名将、贤臣推荐给皇帝。

他把皇帝赏赐给他的金子,摆在走廊和穿堂之内,军士官吏经过就叫他们酌量用度随意取用,赏赐的金子没有拿回自己家里的。

窦婴守荥阳,监督讨伐齐、赵的各路兵马,七国乱军都被击败。

七国之乱平定后,窦婴以战功卓著的大将军身份,被景帝封为魏其侯。当时朝中地位最为显赫的,除了条侯周亚夫,就是魏其侯窦婴了,诸列侯都不敢以平等的礼节与他们相见。

窦太后一看窦婴着实给窦家增光添色,内心里对这个曾经忤逆过自己的族侄也多了些许的喜爱。桃侯刘舍被罢免相国以后,窦太后多次在儿子汉景帝面前提出,让魏其侯窦婴担任相国一职。可见老太太不是一个记仇的人,也可以看出窦婴确有打动老太太的地方。

可是汉景帝却不这么认为,七国之乱时窦婴借故推托,给景帝留下了自以为是、自视甚高的印象,这个印象在景帝的头脑中挥之不去,也给窦婴的命运埋下了不确定的因子。汉景帝对窦太后说:“你以为儿子就不想任用魏其侯担当丞相吗?非也,而是窦婴沾沾自喜,多易,难以为相持重。”意思是说,窦婴自以为是,沾沾自喜,办事轻浮草率,不足以当大任。

汉景帝最终也没有任用窦婴,而起用了建陵侯卫绾为丞相。所以窦婴即使在汉景帝在位时立了很大的功,也一直不得志,到了汉武帝继位以后,才任命他做了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