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译文”
郭解,是轵县人,自翁伯,是擅长观察人的面相断定人的吉凶的许负的外孙。郭解的父亲因为行侠,在孝文时期被杀死。郭解是个短小精悍的人,不喝酒。小的时候内心狠毒,稍有不快,就亲手杀死了很多人。他不惜牺牲生命去替朋友报仇,隐藏亡命之徒,做奸邪之事没有停止过,还私铸钱币,偷坟盗墓,本来就数不胜数。幸好正好有上天的帮助,窘迫危急的时候常常能得以脱身,有时能遇到赦免。到了郭解长大后,就改变行为,检点自己,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施舍别人很多而少望别人报答自己。但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越来越强烈。已经救了别人的生命,却不自夸功劳,但其内心仍然残忍狠毒,为小事突然怨怒行凶的事依然如故。当时的年轻人仰慕他的行为,也常常为他报仇,不让他知道。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势力,同别人喝酒,让人家干杯。如果不是那人喝得了的,他却强行灌酒。那人发怒,拔刀杀死了郭解姐姐的儿子,就逃跑了。郭解姐姐发怒说道:“以弟弟翁伯的义气,人家杀了我的儿子,凶手却捉不到。”于是她把儿子的尸体丢弃在道上,不埋葬,想以此羞辱郭解。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凶手的去处。凶手窘迫,自动回来把真实情况告诉了郭解。郭解说:“你杀了他本来应该,是我的孩子无理。”于是他放走了那个凶手,把罪责归于姐姐的儿子,并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称赞郭解的道义行为,更加依附于他。
“点评”
司马迁说:我看郭解这个人,貌不惊人,语不足采,然天下贤与不贤,知与不知,都倾慕他的名声,言侠者都称引郭解。俗话说,以貌荣名,貌有衰老之日,以誉荣名,岂有尽乎?
郭解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一、年少作恶,恣意杀人
郭解,字翁伯,河内轵(今河南济原南)人,汉代擅长相面的许负的外孙。其父亲因为行侠,孝文帝时被杀。
说起来,位于济源市南五公里的轵地,虽然地方不大,但还是出了不少名人。挖眼屠肠的刺客聂政是轵人,侠客的典范郭解也是轵人。
地域对一个人的影响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湘潭的毛泽东就说自己最佩服的近人是湘乡的曾国藩。而郭解的成长也不可避免地摆脱不了聂政的影子。聂政为了朋友严仲子孤身一人杀了韩国的宰相侠累。为了不牵连别人,居然挖出眼珠,扯出肠子,划了自己一个面目全非才死掉。这种人,在轵人眼里就是义薄云天的大侠,在年轻的郭解眼中那就是周杰伦。
郭解长得短小精悍,不爱喝酒,估计是怕酒后误事,没杀成人反而被人所杀。
郭解年轻的时候是一个纯粹的暴力主义者,干尽了坏事,只要惹着他一点,哪怕是一个眼神不对,就暴起杀人。至于大规模的械斗、造假币、盗墓,更是家常便饭。郭解的运气一直不错,被官府缉拿的时候,往往能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逃脱,更给他罩上了一层传奇色彩。
郭解小时候学偶像学得不到家,聂政十步杀一人。郭解一时愤慨也杀人,且杀的人很多。朱家藏匿全国通缉犯季布,郭解也藏匿亡命徒和盗窃抢劫犯,甚至私铸钱币,盗挖坟墓。剧孟交游天下豪杰,郭解也广交亡命徒,为了所谓的朋友可以牺牲自己。他的不法活动数也数不清,但每次都侥幸逃脱法律的制裁,碰到全国大赦。
二、以德报怨,行侠仗义
不知道是不是像武侠小说描写的那样碰到了世外高人,被人在武艺和人生观方面都上了一课,郭解居然改邪归正了。
年长之后的郭解,突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富有正义感的游侠,时时检点自己,以德报怨,替人做事不求回报。
有一件事最能说明郭解的这种变化。
郭解的外甥仗着郭解的名头到处为非作歹,有一次跟人喝酒,对方明明酒量很浅,该外甥非得逼着对方不停地喝,不喝就硬灌。对方也不是好惹的主儿,刚开始的时候,看着郭解的面子让该外甥三分,后来实在忍无可忍,拔刀杀了该外甥。酒醒之后,一想郭解惹不起啊,于是连夜逃亡。
郭解的姐姐到处找不到凶手,便迁怒于郭解,说:“你的名头这么响亮,人家杀了你的外甥,你居然找不到凶手!”为了进一步羞辱郭解,激怒郭解,该姐姐竟然把亲生儿子的尸体扔到路上,曝尸于光天化日之下,意思就是:郭解你看着办吧,看看丢的是谁的人。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郭解只好发布了通缉令。杀人凶手自知无法继续躲藏,于是来向郭解自首,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详详细细地告诉了郭解。郭解一听大怒:“杀得好!应该杀!我外甥原来是这样一个浑蛋!”郭解放走了凶手,回过头来亲自操持外甥的丧事。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郭解不再像年轻时那样不问青红皂白地乱杀一气了,在他看来,那根本就是不入流的游侠。现在的郭解成熟了,义字当头,明辨是非,慢慢成长为一代大侠。
这件事情以后,大家看见郭解如此公正,都很敬重他,依附他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因为名声响亮,郭解不管到哪儿,人们都非常尊敬他,也可以说是害怕他。可是有一次,有个人居然叉开腿坐着,傲慢地看着郭解从眼前走过。郭解的朋友看不过去了,想杀了这个傲慢之徒。郭解赶忙制止说:“我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居然不被人尊重,肯定是因为我自己的道德修养还不够,那个人有什么罪呢!”郭解私下嘱咐相熟的尉史:“我很关心这个人,轮到他服劳役的时候,请你多多关照,免了他吧。”有了郭解的这句话,每次服劳役的时候,官吏都不去骚扰那个人。那人很奇怪,私下里打听,原来是郭解在暗中庇护他,于是惭愧至极,上门向郭解负荆请罪。
郭解为人谦和,像所有的黑社会老大一样,从来不和官府发生正面冲突,而且出入县衙门的时候不敢乘车,以示恭敬。即使到别的郡国替人办事,能办成的事情一定把它办成,不能办成的也要尽量让双方都满意,然后才敢上致谢的筵席。
洛阳有两个结仇并互相寻仇的人,当地的黑白两道调解了无数次也调解不了,有人请郭解出面。郭解选择了一个深夜去见仇家,仇家看在郭解的面子上勉强同意和解。郭解就对仇家说:“听说很多人都调解不成,你现在给我面子,但我不能越俎代庖,让他们没法做人啊。请你在我走了之后,再让他们来调解,你再给我一个面子,就听从了他们的话吧。”于是郭解连致谢的酒席也不吃了,连夜撤离,不让人听到一点风声。
郭解处世恭俭,在本县从不乘车,到邻郡为人请求事,也是能办则出,不能为则不为,从不为难人家。因此,诸公争相为用,亡命者多归郭解,而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也经常把大车送到郭解家,以备投奔郭解的人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