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没有经卷的宗教:日本神道
27205900000010

第10章 明治维新后的神道(3)

《神道指令》是由盟军驻日本总司令部民间情报局宗教科长万斯大尉负责起草的,其中心精神多是来自美人D·C·赫尔特姆的著述。赫称特姆生于1884年,1910年来到日本,在基督教系统的大学中长期执教,非常了解日本国家神道的作用。风云告急,日美交恶,开战前夕,D·C·赫尔特姆归国。1943,他在美国芝加哥出版了名叫《现代日本与神道国家主义》一书,此书独具见地,一针见血地指出:要想瓦解日本国家的整个机构并遏制其无力东山再起,首先必须全力摧崩日本的国家神道,因为它是日本国民团结和尽忠君爱国思想的惟一根源,日本民族存在着世所罕见的团结意识和忠诚心,究其根底,不容否认,在相当程度上与神道的要素相关,神道每每被政治野心家和战争狂人肆意恶用。

为了改变与战后的民主主义相悖的日本民族精神状态,还必须釜底抽薪,否定明治维新以来长期鼓吹的天皇即“现人神”的神秘性质。根据《神道指令》精神,1946年(昭和二十一年)元旦,昭和天皇裕仁向全国发表了《凡人宣言》,即《关于新日本建设的诏书》。《宣言》中写道:

朕与尔等国民同在,欲时时利害相同,休戚与共。朕与尔等国民间之纽带,始终由相互信赖与敬爱结成,并非单凭神话与传说而产生者。并非基于以天皇为天御神、且以日本国民优越于其他民族、进而有可支配世界之命运那般虚构之观念。

诏书里破天荒地以“国民”代替了迄今使用的“臣民”一词,天皇否定了自身居高临下的威严神格。否定了自明治维新以来具有绝对权威的天皇制与国家神道。“国家神道的瓦解,是日本民主主义的巨大前进,日本的宗教由此首次从政治权利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凭本身的责任和势力来扩大势力的权利。”

1946年(昭和二十一年)2月,丧失了国家公共性质的全国大部分神社,以民间神道团体——皇典讲习所、大日本神祇会和神宫奉斋会为母体,在东京成立了以伊势神宫为本宗的宗教团体“神社本厅”,其余神社则作为各自独立的宗教团体,继续存在下来。

七教派神道十三派一瞥

江户时代末期和明治时代初期始,相继组成了基于神道信仰的若干宗教团体,如黑住教、禊教、神道大教、神道修成派、神理教、神道大成教、神习教、出云大社教、御岳教、扶桑教、实行教、天理教、金光教,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共有十三派,俗称“教派神道十三派”。战后又相继分支出很多新的神道团体。教派神道与以固定神社作为祭祀场所的神社神道之间,大体上存在三点相异之处:前者各派都有教祖、教义和比较规范的宗教组织,且又拘囿于某一个固定神社作为宗教活动中心,故称“教祖神道”;后者以神社为主要祭祀场所,进行宗教活动,但没有教祖、教义(教典)和结社组织。一言以蔽之,教派神道是明治政府承认相对于国家神道(神社神道)以外的神道系统宗教团体的总称。以下简介“教派神道十三派”。

一、黑住教。此派在十三派中成立最早,教祖、江户后期的神道家黑住宗忠(1780~1850)是备前国(今冈山县东南部)御野郡人。传说他青年时代大病不死,便礼拜天照大神,得“天命直授”,成为活神。黑住宗忠作诗云:“日没日升方拂晓,惟有我道即开始”(《黑住教教歌》),由此可见,他对自己创建的新神道是很自信的。他以自著的《黑住教教书》为经典,倡扬天照大神是国家的本元和宇宙的“大元灵”,人如果体验到天照大神的神德,便可神人合一,赢获不生不死的永恒生命,为达到这一目的,信仰者必须尽诚、谦逊、顺从、勤勉。他的教义属于“因人施教”,在武士阶层占有相当的市场。黑住宗忠去世后,由石尾乾介、河上忠晶、时尾宗道、赤木忠春、星岛良平、森下景端所谓“六高弟子”努力向各地传教,其中数赤木忠春在传教中表现得最为活跃,他在京都把教义触角伸进了统治阶层,到明治维新时,信徒达到10余万人。明治五年(1872),黑住教得到明治政府的承认,后称“神道黑住派”。黑住宗忠的孙子黑住宗笃任初代管长,自此世袭教祖。大正时代(1912~1926)以后,黑住教的势力没有显赫的发展。现在教团本部设在冈山市尾上,信徒295000人,各级教会356处。教会和传教所都以位于濑户内海之滨的冈山市为中心,分布在日本的中国地方、和四国岛、北九州等。

二、禊教。禊教教祖是井上正铁(1790~1849),其父安藤真铁是复古神道的提倡者贺茂真渊的弟子。井上正铁自称44岁时得到神梦启示,悟出自己的神道使命,后来便当上了武藏国(东京都)梅田神明宫的神主。他著有禊教经典《神道惟一问答书》,传布以禊祓之神教为主旨,提倡以正直之心向神祈祷除秽,崇皇报国。禊教的教化活动曾引起江户幕府的怀疑,天保十四年(1843),教祖被流放到伊豆诸岛中的三宅岛,六年后死于该岛。但禊教在东宫千别、村越铁善等弟子的继承下,一直存续下来,现在,禊教本部设在东京世田谷区濑田,信徒12万人,传教师708人,教会32处。

三、神道大教。此教原称神道本局,昭和十五年(1940)始称神道大教。明治八年(1875),由神道家们组成的神道事务局问世后不久,黑住教、神道修成派、出云大社教等各派势力日益强大,相继独立后,神道事务局实力空虚,便把一些没有独立资格的教团笼络起来,首任“管长”是稻叶正邦。由此而始,“管长”都由出身于武士阶级的人继任。现在神道大教的本部在东京港区西麻布,信者约5万人,教会散布于北海道、爱知县、兵库县。

四、神道修成派。教祖新田邦光(1829~1902)出身于四国阿波地方(德岛县)的一个武士家庭。新田邦光勤王精神甚笃,他称扬日本“国乃神国,民乃神孙”,人心是神灵的赐物,诚修而不失其善。明治九年(1876),新田邦光宣告神道修成派独立。神道修成派的教义多引自《古事记》中的“修理固成”、“光华明彩”等意,重视教义中的儒学伦理意识,宣扬各守本分,为国尽忠,皇国思想分外浓厚。明治三十五年(1902)教祖去世。其后人新田邦贞(1852~1920)、新田邦达(1903~1954)、新田邦夫(1930~)继任“管长”之职。大正末年至昭和初期,教势开始衰微。现在本部设在东京杉并区松庵,信者约5万人,教会大多分布在关东南部和中部以及静冈县。

五、神理教。教祖佐野经彦。佐野家族世代祭祀饶速日命佐野经彦为第77代祭司。他担心日本人受基督教的影响,决心用家传神道来普及教化。明治十三年(1880年)神理教正式诞生,明治二十七年(1894)宣告独立,祭祀天御中主神、天照大神等诸神。神理教以明治政府规定的《三条教令》为原则,宣传天理人道,认为心明行端,百病万难自然消逝;倡说忠君孝亲的儒家纲常。现在,神理教本部设在北九州小仓南区德力,信徒约30万人,教会分散在北九州、中国地方西部、近畿等地,以福冈县尤密。

六、神道大成教。神道大成教也称“大成教”,由奥州(福岛县)藩的武士平山省斋(1815~1890)创始。明治维新初期,武士平山省斋开始投身于宗教活动,他担任过水川神社大宫司和日枝神社祠官。明治十二年(1879)结成教派,明治十五年(1882)年独成一派。奉祭天御中主神等神祇,强调尊皇和儒家伦理,修行方法是静坐调理,内外清寂。可是平山省斋山是武士出身,神道大成教教义多带有武士教养的色彩,难以普及到一般民众之中,明治二十三年(1890)省斋去世后,教派失掉了统一性。现在本部在东京涩谷区神宫前,信徒7万人,分布全国。

七、神习教。明治十三年(1880)由作州(冈山县)津山藩的武士芳村正秉(1939~1915)创始。经典是芳村正秉所著《教义大要》。明治维新后,芳村正秉在富士山、御岳山、二荒山等地修行,深化了自己的宗教体验,其教义带有浓厚的山岳信仰。芳村正秉曾供职神祇官、教部省,反对神佛习合,主张神道必须纯神道来布教,推崇复古神道。现在信徒约30万人,本部在东京世田谷区新町,教会支部多聚集在东日本。

八、出云大社教。明治时代在国家统治宗教的政策下,明治六年(1873)由千家尊福(1845~1918)依据出云大社的原始信仰,创建了神道新派出云大社敬神讲,明治九年(1876)年改称出云大社教。它以大国主命为,崇拜造化三神和天照大神为祭神,作为教义倡说显幽一贯之理,出云大社教认为以天皇为中心的政教合一体制正合神意。出云大社教的信徒甚众,现在宣称有119万人,主要分布在中国地方、四国岛等地,本部设在岛根县大神町。

九、御岳教。此教基本上是以耸立在长野、歧阜两县交界处的御岳山(3063米)信仰为中心,明治初期,下山应助统一了各地的信仰相似的信徒,创建了神道御岳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称御岳教。崇拜的对象是御岳大神(国立常尊、大己贵命、少彦名命)。鼓吹发扬三神之神德,辅翼国政,安国宁民。现有信徒74万人。教会本部设在奈良市,北从北海道,南至鹿儿岛,御岳教的教会棋布星罗,有455个。

十、扶桑教。由平田铁胤的弟子野半(1844~1883)于明治初期创立,奉江户初期开创了神道集团“富士讲”的宗教家长谷川角行(1541~1645)为教祖,教典是《神理大要》和《神德经》,祭祀的主神是造化三神,配祭天照大神。奉神道为国法,教义倾向于复古神道的思想,但在整体上缺乏统一性。现有信者约5万人,本部在东京世田谷区松原。

十一、实行教。此教教祖与扶桑教教祖是同一个人。实行教以富士山信仰为中心,由江户时代延续而来的,由以重视道德修行的宗教团体“不二道”的第10代教主柴田花守创立,力主“惟神之大道”,反对空论虚饰,注重“实行”,信徒必须宣传神道教义,祭祀富士山,以祈愿国家繁荣,长治久安。现在有信徒约13万人,本部在崎玉县大宫市。

十二、天理教。天保九年(1838)十月二十六日,奈良的地主兼商人之妻中山美伎(1798~1887)自认得到了人间世界的创造神之天启,神明附体,便创立天理教,时年41岁的中山美伎成为教祖。神灵附体后的教祖,决然取代来世救济的教义,把国立常尊等十神统称作天理大神,将之祭祀为主神。天理教提倡人本位、人道主义、男女平等思想,这一点明显有别于封建的宗教理念。立教之后,教祖不顾亲友们的忠告和嘲笑,超然世间毁誉之外,劳心焦思,力从教义,倾尽私财,广济贫民,不久便家徒四壁。虽然如此,教祖中山美伎仍不悔初衷,相信自己这种行为是在秉承神意进行的人类救济。

传说不久教祖就被尊为“分娩守护神”和疗疾神,信者如云,有求必应,万试万灵。信徒的交口赞誉,招致了神官、僧侣等的恶感,不断迫害攻击教祖,但教祖矢志不移,继续宣传作为人类理想变革世道的“欢畅的生活”这一教义。教祖在民众中的信仰地位与日俱增,随之,来自政府的迫害和干涉也愈演愈烈。教祖撰写的神话体系与天皇性神话多有相悖,她一生中先后18次被警察逮捕,遭到专制政府的责罚。

明治二十七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天理教改变了以往的立场,开始顺应于国策,向政府捐献军费一万日元,博得政府垂青。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天理教又为军国主义效力。

战后,天理教修改了部分教义,以符合民主主义的态势。它的教义比较接近庶民的信仰生活,因而取得了飞速发展。据1986年出版的《天理教统计年鉴》,现在有教会16945个,信徒达300万人,海外设教会的国家或地区有:新加坡、尼泊尔、泰国、马来西亚、印度、菲律宾、老挝、韩国、台湾、香港、美国、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巴拉圭、刚果、阿根廷、智利、法国、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英国、荷兰。

天理教的本部设在奈良县天理市。1986年举行了规模宏大、富于国际色彩的“教祖百年祭”。天理教对日本的体育事业关系密切,并经营医院、疗养院、图书院、高中、大学(天理大学)等福祉和教育事业,办有机关报《天理报》。1970年起,天理教脱离神道,自成一教。

十三、金光教。安政六年(1859),由备中国(冈山县)的农民教祖赤泽文治(1814~1883)所创。金光教是具有融合神道性质的民间宗教。中国的阴阳五行说传到日本,在民间形成了金神崇拜。金神在民间信仰中是灵威卓绝的凶神,金神在一年或一日之内按周期运转,变换位置。人一旦因建筑、结婚、旅行等日常行为触犯了金神的空间和时间方位,便会倒霉遭灾。赤泽文治家中多遭不幸,亲人连连暴亡,他由此悟得这全是金神作崇所致,便崇拜金神为大地的祖神。他的宗教实践的第一步,是按照神的意志,全部放弃了祖上遗产和自己创造的家财、田亩,过上虔诚的宗教生活,赤泽文治自称得到神的启示,改名“金光大神”,宣传金光教是一神教,金神是慈爱之神,是掌管宇宙的神,人是神的子孙,相互平等,只要诚心敬仰,现世必得利益,信徒要安心立命,敬神爱国。金光大神作为神与信徒的中介,在二者之间往来,传达神谕和祈愿。

金光教宣称,此教不局限于日本这块狭窄范围之内,它以世界、人类为救济目标。所以,现在金光教在海外的教会,北美有11个,夏威夷有7个,南美洲有两个,信徒473000余人,教会本部在冈山县浅口郡金光町,教主是金光鉴太郎。金光教的教典是金光大神著就的宗教性自传《金光大神御觉书》和历史事件的记录《通知事觉账》。

现在的教会中包括信徒会、妇女会、青年会、学生会、少年少女会等信徒组织:还有从事信仰研修、公开讲演会、亲睦会、卧床老人照顾会、灾民赈济、援助难民等方面事务的各种分教会,以发展慈善事业和呼吁世界和平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