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昔,北海武塔武神欲娶南海神之女为妻,途中日暮,时遇兄弟二人,兄曰苏民将来,弟曰巨旦将来,兄甚贫,弟极富。武塔神欲投宿,弟吝啬而不允之,兄贫却快诺。招待以粟饭。经年后,武塔神携八子再度来访,令兄苏民将来及家属腰缠茅圈,遂幸免于瘟疫,他者悉死于瘟疫。神曰:“吾即素盏呜尊,后世若发瘟疫,汝言称吾乃苏民将来之子孙,打好缠茅圈,则可幸免。
平安时代初期的史籍《释日本纪》写道:“此即祇园社之本缘。”当时,素盏呜尊在日本人眼中是一个消灾解祸、具有英雄浩然正气的神。人们认为暑热引发瘟疫是疫神的恶作剧,只有素盏呜尊广大的神通力才能将之平息祓除。至少素盏呜尊的形象已完全脱离了当初凶神的原貌。由于人们信仰素盏呜尊赐告的茅萱类生命力极强的植物足以降伏瘟疫和灾害,现在很多神社如大神神社、住吉神社在盛夏里举行“夏祓”或“夏越祓”时,仍都沿袭旧规,采用钻茅草圈消灾的传统方式。
瘟疫多发生在旧历6月,祇园社因而在6月里举行祭祀仪式“御灵会”,用以驱散瘟疫。早在奈良时代末期至平安时代初期,人们就认为在政界遭到陷害的人的灵魂,会化作怨灵的疫神,在人间作祟造厄以鸣冤。人们只有虔诚祭祀,安抚冤灵,社会才能得到祥和安泰。据平安时代初期的史籍《三代宝录》记载,贞观五年(863),早良亲王伊予亲王首次被招魂,在神泉苑举行了“慰灵镇魂”的祭祀。这些被视作伟人的王公贵族,都是蒙不白之冤辞世的冤灵。当时京都瘟疫蔓延流行,尸横遍野。人们惶惶不可终日,疑惑这是冤灵作祟。从此诞生了祭祀冤灵的“御灵会”,随之形成了“御灵会信仰”。神道理论认为,冤灵一旦得到祭祀,即便是含冤九泉者也会因之得到安慰,讨回清白,变成了为苍生造福的神。冤灵因受到人们敬祭而得到灵魂净化,这是地地道道的神道灵魂观。祇园社的御灵会遵照神道的精神,祭祀平安时代动乱的冤灵,以期稳定社会。这种御灵信仰逐渐普及于全国,各地相继建起祇园社,劝请素盏呜尊(牛头天王)镇座,而在祇园社则由此逐渐发展成为声势浩宏大的祭祀“祇园祭”,与东京的神田祭、大阪的天神祭并列为“三大祭祀”。
祇园祭后来定于阴历7月17—24日间举行。其主要节目是“鉾山巡行”。山鉾即祭祀用的彩车,车顶高台呈山形,饰以松枝杉叶,是移动式的神座,神灵附乘其上,在鼓声笛韵的伴随下,由人们连推带拉走街穿巷游行,意在消灾解殃,保佑庶民生活康乐。行进的彩车不断向起伏涌动的观众扔粽子,粽子上写着“苏民将来之子孙也”,得到者莫不喜出望外,带回家去挂在屋檐下,以避邪厄。祇园祭的最后一天,表演典雅风趣的“鹫舞”。“鹫舞”起源于水稻插秧动作的田乐舞踊,由人化妆扮作鹫状,翩翩起舞,最后来到八坂神社正殿前,奉纳舞踊。祇园祭的很多形式新颖独奇,不胫而走,影响及于全国。
在神道的原始信仰支配下的各地民俗祭祀中,春季到来,神从山上惠然迁来田间,暂时担任田神;秋余冬始,再归回山中当山神。八坂神社中的神,也曾同样兼有过这两种性质。
八伏见稻荷大社
在日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大工厂厂区的一角,别致地建有小巧素雅的朱红社殿和鸟居——稻荷神社。甚至日本人家庭往往也喜欢祭祀稻荷神。目前日本全国有稻荷神社32000余座,竹驹稻荷大社(爱知县)、笠间稻荷大社(茨城县)、丰川稻荷大社(爱知县)、佑德稻荷大社(佐贺县)是日本地方性的代表大社,其本宗在古都京都,即伏见稻荷大社。
稻荷神是一位女神,在《古事记》中称“宇迦之御魂、大宜都经卖”;《日本书纪》中称其为“仓稻魂、保食神”。“宇迦”在日本古语中含“食物”之意,延伸而指“稻灵”。日本民族的主食是稻米,因此,祭祀稻灵神,成为全国普遍的信仰。稻荷一词内含“稻生、稻成”之意,此词源于水稻的生成和发育;而“荷”又意通于“肩扛”,“稻荷”意味着“肩扛稻谷去敬神”。于是稻荷神由中降生,流传开去。
伏见稻荷大社建于京都稻荷山西麓,最初三座神社毗连,分别祭祀宇迦之御魂大神、佐田彦大神、大宫能卖大神。明应八年(1499)又加入了田中大神和四大神,通称“伏见五社大明神”。伏见稻荷大社中的诸神,不仅是农耕守护神,还被尊奉为能保佑买卖兴隆财源茂盛的神。《山城国风土记》一书,对稻荷大神的起源,有如下传奇式的记载:
之所以称稻荷,乃因于秦中家忌寸的远祖、乃谓之伊吕具的秦公,积稻束而富荣。遂奢侈,以米饼为箭靶,米饼遽然化作天鹅扶摇飞去,落栖山巅,生子,遂将之命名为稻荷神社。秦氏后裔悔先人之过,将神社中的小树移植家中,敬虔祷祭,树尖,花叶欣荣则得福,树枯则无福。
此文意在表明,天鹅是水稻的精灵,天鹅所生之子即天神的子神,这是新生命的出现,子神的诞生地自然便成了圣地。至于把神社中的幼树移植家,观其盛衰荣枯而定吉凶,此举宣示了家运衰败的秦氏后裔对水稻精灵的崇拜。
据《新撰姓名录》记载,秦氏与伏见稻荷大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秦氏是日本的“归化系”氏族,传说他原本是中国秦始皇的子孙,在汉代以前离开中国移居居日本。他教授日本人植桑抽丝织绢,并成了祭祀稻灵的稻荷大社的创始者。按日本神道学者的意见,其实京都稻荷山麓很早就有当地人开垦农田,春来,迎山神为田神;秋终,送之归去复任山神。人们以这种神道信仰来祭祀稻荷山。可是因养蚕机织家资巨富的秦氏迁居这里后,靠其财大气粗势壮人精,逐渐掌握了稻荷大社的祭祀权。
秦氏在日本神道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据《日本书纪》中的介绍钦明天皇(第29代天皇)的段落记载,秦大津父居住在山城国(今京都府中南部)僻远地方,他常去伊势地方经商,渐渐受到天皇的器重,天皇见他头脑聪颖,长于经商理财,就令其专管朝廷财政。秦氏从养蚕机织的工农业生产扩展到在伊势地方从事商业活动。伏见地处京城的交通咽喉要冲,据说秦氏在平安京(京都)的规划兴建上,也提出过独到见解,并为稻荷山一带排水造地工程慷慨解囊,投入了巨大财力。但是秦氏的经济基础毕竟是农耕生产,如果轻视稻灵祭祀,他的工商业便无从谈起。农业为基础的经营理念,古今相同。因此人们做如下推测:迎稻荷山山神为田神的这种信仰,产生于土著民中间,秦氏在其后的具体发展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按《二十二社注式》的记述,伏见稻荷大社始建于和铜四年(711),在《延喜式》中规定为明神大社,赐正一位神社级,称正一位稻荷大明神”。
伏见稻荷大社开始只是水稻生产的稻荷神,但秦氏的工商业要素融入之后,稻荷神又兼任了工商业的守护神,神德扩展,生命力至今不衰,博得无数虔诚信奉者的尊崇。
伏见稻荷大社的祭祀日是大吉祥日2月7日的“初午祭”。关于这个祭祀的由来已久,传说是2月是春播之季,为恭迎山神下山,必须牵马登山去请神。“午”在十二支排列数第七,而且“午”与“马”在日本语中谐音,故称初午祭。这是文学家兼民俗学家折口信夫提出的观点。初午祭这一天,稻荷大社被潮水般涌来的全国的参拜者所淹没,场面十分壮观。江户幕府末期的歌人橘曙览(1812~1868)曾为这泱泱大观所憾动,在和歌中慨叹祭祀的场面:
遥瞻稻荷坂,
朱红牌坊晃又摇,
原是人浪翻。
全国各地的稻荷神社在祭祀形式和日期上皆与伏见稻荷大社保持一致。
伏见稻荷大社的神使是狐狸。狐狸被奉为春日田神的使者。传说刚入初春,一只狐狸从山林中钻出来,下山寻找食物,看到狐狸,人们便由此萌生出神秘感,认为它是遵照山神的命令,前来报信。
总之,出自日本民族对稻灵的崇敬,稻荷神首先是一个万民共仰的农耕神;继之,由于秦氏的经济力量的影响和生产的扩大,稻荷神在农耕神的原型之上,又被封为殖产兴业神和工商业守护神等。
九吉备津神社
吉备津神社是一座在日本具有地方代表性的神社,镇座在冈山县冈山市的鲤山脚下。如果说出云大社是山阴地方(日本的中国地方靠日本海一侧)代表性的神社,那么,吉备津神社可谓山阳地方(日本的中国地方濑户内海一侧)惟一的古老神社,明治时代的文学家大规如电曾挥毫赋汉诗云:
一屋双栋阁道连,鲤山祠宇仰巍然,
须叟稷稷松风动,三十六鳞将上天。
这里祭祀的主神是大吉备津彦命,并配祭其异母弟若日子建吉备津日子命,以及其子吉备武彦命等一族的诸神。吉备津神社是古代吉备国总镇护的神社。《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记载的吉备津彦命,在神社中被后世祭祀作吉备国的总氏神。在《延喜式》神名账中,吉备津神社被列入名神大社,天庆三年(940)授神位一品,神社的正殿和拜殿现在被规定为日本的国宝。
讲述吉备津神社,首先要谈及主祭神吉备津彦命的来龙去脉。神话传说在垂仁天皇时代,文武超群的吉备津彦命秉承天皇之命,从京城带领大队兵马浩浩荡荡前来平定收抚反叛朝廷的吉备国。当他来到吉备中山向当地人探问情况时,得知一群叫“温罗”的恶魔,盘踞阿曾鬼城(今冈山总社市)山上。“温罗”们两眼青光闪闪,蓬发炸髯,身高1丈4尺,力大绝伦。温罗在这一带肆意霸占部落美女,掠夺民财,荒淫暴恣,无恶不作。而且诡计多端,变幻无常,难以对付,人民只好忍气吞声。闻听此言,吉备津彦命下令大军奋力扫除恶魔“温罗”,遂布阵于中山,与“温罗”对峙,万箭齐射鬼城。“温罗”们也不甘示弱,投巨石反击,两军长久僵持不下。后经过调查,吉备津彦命才知道射出的箭全被对方的巨石挡住,落坠海中。精敏的吉备津彦命便改变战术,出其不意,一弓搭二箭,发射如雨,一箭毁于巨石,一箭射入鬼城,“温罗”大败,落荒而逃。鬼城里流出的河水被血染得一片鲜红,“温罗”化作一只野鸡隐身山中,吉备津彦命立刻变成山鹰,追捕不舍。温罗摇身变成一条鲤鱼,钻入河中欲顺水游至濑户内海逃生。吉备津彦命当即变作矫健的鱼鹰,从天而降,紧紧叨住鲤鱼,为吉备国铲除了恶贯满盈的大害。
吉备津彦命功高名大,当地人都尊敬他。出自祈福禳灾、永佑一方庶民泰和的目的,之后建起了吉备神社。神社周围,有传说中当年大战鬼城时古战场及其他古迹,如吉备津彦命所率大军激战时放置箭矢的“置箭石”,因“温罗”们以巨石抵抗矢雨、箭被巨石“食掉”而建的小巧神社“矢食宫”,因吉备津彦命化作鱼鹰吃掉变成鲤鱼的“温罗”这一典故而创建的“食鲤神社”,专祭吉备津彦命的“备前一宫”,吉备津彦命陵墓等等。
吉备津神社的建筑格调颇具特色。它在日本传统神社建筑艺术的基础上,又纳入了印度和中国的寺院风格,形成一种折衷式风格。双层屋脊构造为比翼工字式连结,这在全国神社建筑中属绝无仅有。建筑规模与京都的八坂神社十分相似。按《社传》记载,在室町幕府第3代将军的命令下,自应永8年(1401)起,耗巨资重建神社,用了25年时间方告竣工。
吉备津神社有一座广为人知的独特的“釜殿”,在江户后期的文学家上田秋成(1734~1809)著就的怪异小说《雨月物语》,以及著名儒学家林罗山撰写的《本朝神社考》中,都有详细记述。根据传说,“温罗”被枭首示众后,首级数年狂叫不止,吉备津彦命下令将“温罗”头喂狗,狗啃之后剩下的骷髅仍狂叫不止。吉备津彦命便在釜殿(神社厨房)灶下,掘地8尺深埋。某夜,骷髅托梦给吉备津彦命,若蒙不弃,将来愿做吉备津彦命俯首贴耳的神使。因此釜殿成了安抚“温罗”幽灵的地方。
后来作为民间信仰,人们便将常年架在火上的大锅奉为神具,占卜之后,敲打大锅,按其鸣音与余音的长短来判定吉凶祸福。现在,锅下的火依然在燃烧。
吉备津神社在信仰上属于神佛习合性质。神社现保存着足以证明神道习合意义的南北朝时代的陶制菩萨面11面,以及高句丽版的佛教《一切经》皆已成为稀世珍宝。吉备津神社中还有一座“绘马堂”,绘马即马的绘画,绘马堂里面保存着长期以来人们奉纳的绘马。据说古时候人们祈祷神社保佑或者表示报恩还愿时,都必须奉纳一匹高头大马,后来变成以陶马、木马代替,现在是奉纳画在纸上的绘马。奉纳时,在绘马的旁侧写上自己的愿望,以求如愿以偿。此外,创作的古典诗歌及患者画的自己患病部位的绘画(如眼病则画眼睛,手足不适者画手足)、祈祷子女顺利成长的绘画等,也都被纳入以上风习范围,内容和种类丰富多彩。久而久之,终于聚成了美术和民俗资料的宝库,绘马堂里有画廊,参拜者借助绘马这个窗口,可以体察到各个时代的民俗风情。
(附图11:神社中的“绘马堂”。
吉备津神社的祭祀,主要有起源于当年大战鬼城的“射箭神事”(1月3日);绿化吉备中山的“松植祭”(1月5日);祈祷买卖兴隆抬头进宝的“财神爷祭”(1月9日~11日);相当于新尝祭意义的、供奉75种神馔的“75种神馔神事”(4月和10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而12月28日的“御扫尘神事”,别有一番神秘色调,新年之前,神社的正殿内祭祀的神座必须清扫,这种“御扫尘神事”只能由宫司带领神官们秘密进行。具体程序是,26日中午,宫司和神官们做清净身心的“洁斋”,相互间禁止开口语言,有事只能笔谈;斋食也只能用“别火”(用火石打出的火种)做成,绝不用俗火。27日夜零点起,宫司一人面戴白纸做的“覆面”(口罩)手提灯笼默默进入“内阵”,用鸟毛和茅草穗做成笤帚,轻轻地扫除神座上的尘土,并用白布沾上“水酒”(掺清水的醇酒)轻轻擦拭。神宫们负责清扫其他地方,至28日午前2时,扫尘神事告一段落。“御扫尘神事”详细的扫除程序,代代只许口传,不可笔录。
吉备津神社周边一带在江户时代称宫内村,属于神社的领地,享有特权,不受大名(地方诸侯)所管,是古代吉备国经济、文化十分繁荣的地方。明治维新后,在神佛分离令的冲击下,一度有所冷落。
现在,吉备津神社仍然是冈山市一带日本人魂魄系之的圣地,家中购入豪华新汽车,或者喜得千金、贵子,往往都到这里虔诚跪拜,祈求神灵保佑吉祥。每到除夕之夜,为祈祷全家健康幸福的“初拜”人群涌到这里,听新年钟声。
冈山市同中国古都洛阳结成友好城市之后,异态尽妍的中国牡丹,作为中日友好的使者,扎根在在吉备津神社九曲回廊侧的花苑,为神社平添了一处雍容的新观,每年五月初牡丹盛开的时候,欣然前来赏花的日本人,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