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报
从前有一个秀才准备进京去赶考。半途中不幸被毒蛇咬伤,晕倒在路边。
等他醒过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躺在一个破旧的草屋内。“醒过来就好了!”他看见一个大娘端着一碗粥向他走过来,“吃点东西,好快些复原。”大娘对他说。“给您添麻烦了,”秀才接过粥又问道:“我怎么会在这里?”大娘告诉他是她的丈夫在回来的路上看到晕过去的他,把他背了回来,并在他的伤口上敷上自制的草药。“我们家里也穷,没什么好的,现在就只能煮点粥给你喝。”大娘对秀才说道。
秀才在大娘家休息了一日,次日清晨便又匆匆赶赴京城。
一年后,秀才已是朝廷的六品官员。他一直没有忘记救过他命的大伯和大娘,于是专门抽出时间前来报答他的救命恩人。见到当日的恩人,他不胜感憾,拿出500两银子要老两口收下,说是自己的回报。
大娘说道:“我们要是为了钱财就不会救你了!你还记得我们,我们已经十分高兴了。你的银子我们是不会收下的。”秀才还是坚持让老两口留下银子。“我们救了你,不是图你的回报。”大娘又说:“如果你真的想报答我们,那你就把银子收回去,送给更需要它的人吧。”
这时,大伯接着说:“我们希望你做一个好官,做一个老百姓爱戴的官。那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了。”
秀才后来果然成为一个人人拥戴的好官。
哲理点拨:爱心的付出不求回报,只希望每个人都像自己一样关爱生活,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伸出你的双手,放飞你的爱。
九方皋相马
春秋时期,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岁已经大了,在您的子孙中有没有善于寻找千里马的人呢?”
伯乐回答说:“一般的好马,从外表上就可以看出来,举世无双的好马,它的特点是难以捉摸的。我的子孙的才智都比较低下,他们可以为您找到一般的好马,但却不能为您找到举世无双的好马。我有一个老朋友叫九方皋,他相马的本领绝不在我之下。您可以请他来为您相马。”
于是,秦穆公将九方皋请来,派他去寻找天下最好的马。三个月后,九方皋回来了,他说:“我在沙漠里找到了天下最好的马。”
秦穆公问:“那匹马是什么样子的呢?”
九方皋回答说:“那是一匹黄色的母马。”
秦穆公派人把马牵来一看,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不高兴,对伯乐说:
“您推荐来的相马人真差劲,连马是黄是黑,是公是母都搞不清楚,那里还能找到天下最好的马呢?”
伯乐长叹了一口气说:“高啊!九方皋相马的本领已经达到这种地步了!他已经超过我一千倍还不止了。他所注意的是马的精神,而不去注意马的皮毛;他掌握了马的根本,而忽略了马的外表;他看马只看他需要看的东西,并不注意他不需要看的东西。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方法,比千里马本身还要珍贵!”
秦穆公骑上那匹马一试,果然跑得又快又稳,是一匹真正的千里马。
哲理点拨:在现在这个世界上,不要过于依赖我们的眼睛,因为眼睛看到的只是事物的外表;要学会用心灵去感知事物,只要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就算忘记了它的外表也没多大关系。
敢跳楼的人
范子华在晋国是一个很有名望的人,虽然他没有做官,但威望却比那些当大官的人还高,有个叫商丘开的农夫对范子华很是佩服,就去城里投奔他。
范子华的门客,都是些显贵子弟,他们见商丘开年老体弱,衣衫褴褛,都瞧不起他,有的人还侮辱捉弄他。
一次,商丘开和那些门客一起登上高楼,有一个人随口说:“心诚的人从高处跳下去是不会有危险的,谁从这里跳下去,就赏他珠宝。”
大家都吆喝着作出要跳下去的样子,商丘开信以为真,抢先跳了下去。他的身体像鸟一样,轻飘飘地落到地上,始终没有受一点伤。那些门客认为商丘开运气好,并不觉得奇怪。他们又指着河里一个水又深又急的地方,对商丘开说那里有夜明珠,潜水下去就可以找到。商丘开很相信他们的话,于是就潜入水底,果然找到了一颗夜明珠。
这时,大家都觉得商丘开有点让人捉摸不透。范子华也对他另眼相看,让他和大家一样吃好的,穿好的,出门有马车坐。
不久,范家的仓库着火了。范子华对大家说:“谁能到火里取出锦缎,就重重有赏。”
商丘开毫不犹豫地走到火中,来来回回地从火中取出锦缎,身上却一点也没有被烧着。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认为商丘开是有法术的人,那些哄骗过他的人向他道歉说:“我们不知道您是神人,以前骗您跳楼,潜水,您就当我们是傻瓜好了!”又问他:“您会哪些法术呢?”
商丘开说:“我什么法术也不会,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尽管如此,有一点却可以告诉你们。以前我听说范子华能让活人死,死人活;富人穷,穷人富,我十分相信,就来投奔范子华。到了这里,又以为你们说的都是真话,所以做起事情来从来不顾自己的安危。我一心一意地去干,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挡我,现在,知道了你们是在骗我,我回想起跳楼、潜水、闯火海这些危险的事情,后怕得直哆嗦,哪里还敢再去冒险啊。”
哲理点拨: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就会做成许多平时不敢像的事,如果信心没有了,就会一事无成。
贪心的下场
春秋末期,赵简子发动全国的兵力去攻打齐国,大臣们纷纷劝阻,赵简子不但不听,还下了一个命令:谁要是再敢劝阻,格杀勿论。
有一个叫公庐的人见了赵简子,就仰天大笑,赵简子问公庐笑什么,公庐说:“我在笑我的邻居啊!”
“你的邻居因为什么事让你如此大笑呢?”
公庐说:“在采桑的季节,我的邻居和妻子一起到野外郊游,他看见桑树林里有一个漂亮的姑娘在采桑,就走上前去勾引她。采桑姑娘见他不怀好意,一句话也没有和他说就走掉了。他很扫兴,回过头来,发现自己的妻子也不见了。回到家里,妻子和他大吵一场后,离家出走,再也不回来了。我笑我的邻居,采桑姑娘没有勾搭上,却把自己的妻子气跑了。最后落了个打光棍的下场。”
赵简子想了想,说:“如果我因为攻打齐国,最后连自己的国家也保不住,那么我也成了光棍了。”于是就收兵回国,不再攻打齐国了。
哲理点拨:不要贪图非分的东西,有非分之想的人,常常连自己分内的东西也要失去。
献宝灭蜀
秦惠王时,秦国想灭掉蜀国,但由于蜀国交通不畅,大军难以进击,因此秦国谋划了很久灭蜀的计划,却一直无法如愿。
后来,一位叫张仪的纵横家,向秦王献了一计,秦国就轻松地把蜀国灭掉了。
原来,张仪知道蜀王是个贪利小人,最喜欢中原的金银珠宝。因此他让秦王发出告示召集天下名匠,说秦国发现了一块特大的红玉,欲雕成一空心大玉牛,牛腔内盛以黄金,夜间可发七彩之光。
蜀王得到消息后,大感兴趣,很想见一见此等宝玉。
接着,张仪再让秦王去蜀国游说,说秦国想把玉牛送给蜀国,但由于道路难行,无法运送。蜀王一听,高兴不已,于是征调数万民夫兵力,用了三年时间在秦、蜀之间修了一条可通马车的山路。
山路修好以后,令蜀王没想到的是,等待他的不是玉牛,而是秦国的精兵。不久,蜀国就被秦国灭亡了。
哲理点拨:贪图小利的人是最容易受骗上当的。
孙膑脱困
战国初期,齐人孙膑和魏人庞涓同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庞涓学了一段时间,自认为学得差不多了,便下山求取功名去了。
临走时,他向孙膑表示,一旦得到重用,就请孙膑共享荣华富贵。孙膑留在老师身边继续学习,鬼谷子见他为人质朴,就把秘传兵法全部教授给他。
庞涓下山后,在魏国受到重用。有一天,魏惠王听说庞涓的同学孙膑很有才能,便让庞涓写信邀他出山。庞涓无奈,只好写信让孙膑前来魏国。
孙膑来后,庞涓发现孙膑的兵法比他高明许多,心生嫉妒,于是在魏王面前说孙膑是间谍,魏王听信了庞涓的谗言,要处死孙膑。
庞涓为了骗出孙膑的兵法,又伪装好人向魏王求情,把死刑变成膑刑,即把膝盖骨挖去,施刑后,孙膑成了残废。
孙膑看清了庞涓的真面目,就开始装疯,他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又做出各种傻相:不是涕泪交流,就是说话颠三倒四。
庞涓怀疑他装疯卖傻,叫人把他扔进厕所里的粪坑中看他是真疯还是假疯,孙膑抓起粪便吃。
庞涓又让人献上酒肉,孙膑却把这些食物打翻在地,并破口大骂:“你们想毒死我呀!”
于是,庞涓相信孙膑是真疯了。到后来,齐威王的辩士淳于髡到魏国去拜见魏惠王时,设法找到了孙膑,并把他秘密带回了齐国。
哲理点拨:尽管孙膑遭到庞涓迫害,蒙受奇耻大辱,但大难不死之后并不负鸿鹄之志,以自己的满腹才学和韬略,寻找时机与庞涓较量,终成一代人杰。因此我们在逆境中,更需要有一颗坚强不屈的心。
题字留念
有一个关于曾国藩的故事。
一次,他微服出巡,一个人来到一座寺庙里。寺僧见他其貌不扬,以为是一般的游客,所以只淡淡地招呼他:“坐”,然后对门外的小和尚说:“茶”。
第二次他又去寺庙时,穿着比上次要华丽整齐些,寺僧才稍稍礼遇他:“请坐”,同时吩咐小和尚:“泡茶”。
第三次他再去时,寺僧知道他是有名的两江总督后,非常恭敬地迎接他,并且再三的招呼他:“请上坐”,并赶紧吩咐小和尚:“泡好茶”。寺僧哪会错过请高官题字的机会,连忙捧出笔墨纸砚,请他题字留念。
曾国藩提笔就写:“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寺僧汗颜。
哲理点拨: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自己才会得到众人的认可。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郑公伐胡
从前,在郑国西北面有一个小国家,叫胡国。
郑武公时时觊觎着水草丰美的胡国,总想一口吞并它。可是,胡国人个个擅长骑马射箭,勇猛剽悍,而且始终严密警惕着郑国,在边防的关碍也增加了很多的将士。因此,郑武公不敢轻举妄动。
精通心理战的郑武公想出了一个计策。他派遣大臣,携带厚礼,前去胡国求亲,胡君不知是计,欣然答应了。
郑国公主出嫁的那天,两国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公主又带去一大群陪嫁的美女娇妾,成天在内宫里欢歌醉舞,使胡君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
过了一阵,郑武公召集文武百官,问道:“寡人准备用兵夺地,你们看看,哪个国家可以讨伐?”大家都面面相觑,不敢吱声。
有个叫关其思的大夫知道大王平素总垂涎着胡国,便上堂答道:“可以先讨伐胡国。”郑武公一听拍案大怒,厉声骂道:“混蛋,胡国乃我们兄弟邻邦,你竟敢怂恿我去讨伐,快推出去斩首示众!”
消息传到胡国,胡君越发信赖郑国,于是边防日弛,兵马不练。
在一个黑夜里,郑国出奇兵偷袭,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胡国。
哲理点拨:“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如果一味贪图小恩小惠,被假仁假义迷惑,就会导致损失的和收到的相差很多。
修德平叛
大禹在尧帝的宗庙受命继承帝位,率领百官举行禅让大典,就像当初舜帝继承尧帝的帝位那样。这时,三苗举兵来反对。
舜说:“唉,大禹啊!三苗不遵守教命,你去讨伐他们。”
于是,大禹就会集各路诸侯,去讨伐三苗。可是,已经过了三十天,三苗依然违反帝命,不肯服罪。
这时,大臣益帮助大禹进行谋划,他向大禹献策说:“只有美德才能感动上天,有了美德,无论多远的人都会前来归附:自满会给自己招致损害,谦虚会使自己得到益处,这是上天指示的正道,不能违反。”
于是,大禹就撤回了军队。整顿士兵,广泛地施行文明德政,让士兵放下武器,从事农业生产。七十天后,三苗就来归顺了。
哲理点拨:其实,对每个人来说,修德谦虚都是立身之本,德之不修,就无法服众;倘若自满,必然招致损害;谦虚者才能受益,才能做成大事。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大度的吕端
吕端年纪很轻就被宋太宗任为副宰相。当他列席朝议时,群臣中有人嘲讽道:“这么年轻就当副宰相……”
吕端装作充耳未闻,从容地自队列中走过。同僚中有人为他抱不平,退朝以后,他们为没有探听出那些嘲讽者的姓名而深感懊恼。
吕端却说:“不,还是不打听的好。如果知道是谁,心中难免怀恨,不知道的话,也没有什么损失。”听到这话的人,都觉得吕端肚量宽宏,大为敬佩。
哲理点拨:做人要大度,尤其是能容忍别人的错误,容忍他人的过失,而刻意追究他人的过错是愚蠢的。
韩信受辱
韩信是西汉初着名的军事家,在帮助刘邦平定项羽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是西汉王朝的开国重臣。
韩信少年时,生活贫困,有志向但没有时机每天游手好闲,他经常在街上游来荡去,还经常在淮阴河畔钓鱼充机。因为没有稳固的经济来源,家里人又死得早,所以经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很多时候,连续一两天都没有食物下口,因此饿得面黄肌瘦,憔悴不堪。
后来,韩信在淮阴河畔认识了一个专门帮人洗衣服的老婆婆。老婆婆同情韩信,就每天分饭给韩信,并且不时的接济他一些旧衣服,韩信非常感动。
有一天,韩信又来到淮阴集市上,那天赶集的人很多,市集上十分热闹。在路上,韩信遇到一个和他吵过嘴的屠夫。屠夫眼尖,冲了出来,一把揪住了韩信,挑衅他道:“你不怕,就拿刀杀我;如果不能,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说着,从案上拿来一把雪亮的屠刀递到韩信手中,韩信哪敢下手,心想杀人可是要偿命的,无奈之下,只好俯下身从屠夫胯下爬过去,围观的人都纷纷拍掌叫好,说韩信胆小懦弱。
在回来的路上,韩信立誓一定要出人头地,绝不能一辈子这么懦弱无能。回到家中,他含泪告别了接济他的老婆婆,背着简朴的行囊到外面去求师拜学,闯荡天下。功夫不负有心人,忍受胯下之辱的韩信终成一代名将。
哲理点拨:成就大事业的人既要能忍受屈辱,又要能伺机而发。我们既要有接受光明与成功的坦荡,也要有勇敢面对厄运与挫折的能耐,这种一时的“窝囊“,能“忍小愤而就大谋”,最终会让我们成就一番大事业。
才智需用谦虚镶嵌
清朝名臣左宗棠喜欢下棋,而且棋艺高超,很少碰到对手。
左宗棠在西征新疆途中,有一次微服出巡,在兰州街上看到一个摆棋阵的老人,其招牌上醒目地写着几个大字:“天下第一棋手”。他觉得老人实在是过于狂妄,于是立刻上前挑战。没有想到,老人不堪一击,连连败北,原来只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
左宗棠春风得意,命老人赶紧把那块招牌砸了,不得再夜郎自大、丢人现眼了!
光阴似箭。当左宗棠从新疆平乱回来的时候,看到老人依然如故,“天下第一棋手”的招牌照旧悬在那里,心里很不高兴,决心狠狠地教训教训这个不自量力的老头子!
左宗棠又跑去和老人下棋,但是出乎意料,这次自己竟被杀得落花流水,三战三败,难有招架之力。他不服,第二天又去再战,然而败得更惨。
他很无奈,惊讶地问老人:“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你的棋艺竟能进步如此的快?”
老人微笑着回答:“大人虽是微服出巡,但我已得知你是左公,而且即将出征,所以存心让你赢,让你信心百倍地去建立大功。如今你已胜利凯旋,我便无所顾忌,也就不必过于谦让了。”
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能人后面有能人。左宗棠听后,心服口服,深感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