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当时的经营重心已转移到地产上。因此,这场塑胶原料危机,对他影响不大。况且,长江公司本身有充足的原料库存。但李嘉诚毫不犹豫地挂帅救业。在他倡议和牵头下,数百家塑胶厂家入股组建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
原先单个塑胶厂家无法直接由国外进口塑胶原料,是因为购货量太小。现在由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出面,需求量比入口商还大,因此直接交易。所购进的原料,按实价(其实并不高,只是被入口商炒高了)分配给股东厂家。在厂家的联盟面前,入口商的垄断不攻自破。
李嘉诚在救业大行动中,还将长江公司的12.43万磅原料,以低于市价一半的价格救援停工待料的会员厂家。直接购入国外出口商的原料后,他又把长江本身的配额——20万磅,以原价转让给需量大的厂家。
危难之中,得到李嘉诚帮助的厂家达几百家之多。李嘉诚被称为香港塑胶业的“救世主”。
俗话说,日久见人心,患难见真情。佛家更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李嘉诚救人危难的义举,为他树立起崇高的商业形象,他的信誉和声望义薄云天。信誉和声望无疑又会回债他无尽的生意和财富。
我们且不论李嘉诚是否有更高层次的思想意识,我们只以商论商,李嘉诚此举,无疑是经商的上乘之作。
由此我们不难悟出,当业中同行需要你施以援手,而你又有能力时,你该怎么办?落井下石,踩沉对方,你可以少一个竞争对手。但切不可忘记,即使你真扼杀了对方,总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崛起。一个人不可以独霸一个行业的。正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个人是赚不完所有的钱的。更兼风水轮流转,何日又到你家呢?正确的取向是,应该从李嘉诚的行为中汲取精义。救人于危难之中,不但赢得了人缘、信誉及声望,你的形象实际上为你日后创大业赚大钱埋下了良好的伏笔。
无论李嘉诚后来的事业做的如何之大,获得的盛誉有如何之多,他永远不会忘记从事塑胶花生产的岁月。是塑胶花把他引入辉煌事业的大门,坚定了他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心,更使他获得磨练积累经验。
5.生意场上只有对手没有敌人
一个人能不能得到朋友,关键在于有没有私心。如果在为自己着想的同时,也能够想到别人,那么,做人就会赢得别人的敬仰和信赖,也就不会给自己制造敌人。
李嘉诚在生意场上只有对手而没有敌人,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想一想李嘉诚这句话:“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那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结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善待他人,做对手不做敌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以势压人,是李嘉诚一贯的做人准则,即使对竞争对手亦是如此。商场充满了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能做到这一点,不少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事。
香港《文汇报》曾刊登李嘉诚专访,主持人问道;“俗话说,商场如战场。经历那么多艰难风雨之后,您为什么对朋友甚至商业上的伙伴,都十分的坦诚和友善?”
李嘉诚答道:“最简单地讲,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勤劳、节俭的美德。最要紧的是节省你自己,对人却要慷慨,这是我的想法。”
“讲信用,够朋友。这么多年来,差不多到今天为止,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任何一个省份的中国人,跟我做伙伴的,合作之后都能成为我的好朋友,从来没有一件事闹过不开心,这一点我是引以为荣的。”商场上,人缘和朋友显得尤其重要。善待他人,利益均沾是生意场上交朋友的前提,诚实和信誉是交朋友的保证。就像在积累财富上创造了奇迹一样,李嘉诚的人缘之佳在险恶的商场同样创造了奇迹。李嘉诚生意场上的朋友多如繁星,几乎每一个有过一面之交的人,都会成为他的朋友。
对于这点,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和老竞争对手怡和。李嘉诚鼎助包玉刚购得九龙仓,又从置地手中购得港灯,还带领华商众豪“围攻”置地,李嘉诚并没有为此与纽壁坚、凯瑟克结为冤家而不共戴天。每一次战役之后,他们都握手言和,并联手发展地产项目。
“要照顾对方的利益,这样人家才愿与你合作,并希望下一次继续合作。”追随李嘉诚多年的洪姑娘洪小莲,谈到李嘉诚的合作风格时说:“凡与李先生合作过的人,哪个不是赚得盘满钵满!”
由于李嘉诚在塑胶业内声誉日隆,实力也日渐强盛,因而被大家推举为香港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潮籍塑胶商在香港可以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潮商的塑胶热中,李嘉诚起了一定的表率作用,他的成功激励更多的潮商加入这一行业。李嘉诚在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也不忘给予潮商同行一定的帮助。
此时李嘉诚的兴趣只在经商,而且已越来越热衷于经商,对担任政府或社团公职没有多大兴趣。不过,他在任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期间,仍勤力而为,不孚众望,为打破进口商的垄断,挽救香港塑胶业,在李嘉诚的倡议之下,数百家塑胶厂入股组建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从而渡过了这个难关。至今仍被传为佳话功德无量的好事。
李嘉诚扶危济困的善举,为他树立起了崇高的商业形象,使他的声誉和声望如日中天。而这种信誉和声望又给他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生意和财富。
暂且不论李嘉诚深层次的思想意识,以商论商,李嘉诚的这一举动,确实是经商的上乘之作。
我们可以假设,当业中同行需要你施援相助,而你也具备足够能力时,你又会做何行动呢?
很多人的做法是:落井下石,踩沉对方。以为这样就可以少一个竞争对手。但切不可忘记,即使你真的扼杀了对方,其他的竞争对手仍会相继而来,绵绵不绝。由于你对竞争对手毫不留情,他们必然会对你心存戒备,若有机会也会损你一把。这样,你的事业中便时时潜伏着危机。更何况风水轮流转,万一哪一天灾难落到自己头上呢?
像李嘉诚这样,救人于危难之中善义之举,不但能赢得人缘、信誉及声望,也会为日后创大业赚大钱埋下伏笔。
6.留人先留心:对属下诚心相待
李嘉诚由一个微贱的打工仔,一步步发展成了香港首屈一指的富商:长江厂也由一个破旧不堪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庞大的跨国集团公司。他的巨大成功,除了靠他自己的勤奋和能力外,还得助于他留人先留心,对属下诚心相待。
随着企业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企业主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而企业主手下的辅佐人才,在不同的阶段,也不相同。
在长江塑胶厂草创初期,别说他的下属,就是李嘉诚本人,也须凭自己的双手安装机器、生产制品、设计图纸:靠自己的双腿,走街串巷,采购和推销。此时,他需要的是能像他自己一样埋头苦干的创业人才。
上海人盛颂声、潮州人周千和就是李嘉诚在创业之初最希望的那种忠实苦干的人才,他们从20世纪50年代初就跟随李嘉诚。盛颂声负责生产,周千和主理财务,他们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辅助李嘉诚创业,真可谓长江厂劳苦功高的元勋。周千和回忆道:“那时,大家的薪酬都不高,才百来港纸(港元)上下,条件之艰苦,不是现在的青年仔所能想像的。李先生跟我们一样埋头搏命做,大家都没什么话说的。”
“有人会讲,李先生是老板,他是为自己苦做值得,打工的就不值。话不可这么讲,李先生宁可自己少得利,也要照顾大家的利益,把我们当自家人。”
李嘉诚自己则说:“长江工业能扩展到今天的规模,是要归功于属公司仁的鼎力支持。”
盛颂声、周千和都是忠心耿耿、埋头苦干,并且能够同甘共苦的人。因此,李嘉诚将他俩倚为左膀右臂。
创业阶段是艰苦的,如果没有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共识,一般人很容易见异思迁。
多年的患难与共,使李嘉诚与盛、周二人不仅建立了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而且对他们的人品与能力也极为信赖。1980年,李嘉诚提拔盛颂声为董事副总经理:1985年,他又委任周千和为董事副总经理。
有人说:“这是很重旧情的李嘉诚给两位老臣的精神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