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在行军作战方面并不擅长,但杨秀清却有极高的军事指挥才能。金田起义后,杨秀清屡立战功,深受天王赏识,成为太平军的主要指挥者。太平天国建立后,洪秀全自称“万岁”,称杨秀清为“九千岁”,让杨秀清处理天朝的日常政务。
洪秀全、杨秀清见政权稳固,就开始讲排场,摆阔气,脱离群众。杨秀清的权势之心极其膨胀,甚至不把洪秀全放在眼里。一天,洪秀全责罚了几位女官,杨秀清故意晕倒,醒来后自称“天父”(上帝)附体,欲责打洪秀全四十大棍。洪秀全当众认错,才逃过一场大刑。
当时,北王的哥哥与东王爱妾之兄争夺房产。杨秀清勃然大怒,将北王之兄交给北王,让他严加处置。北王韦昌辉非常害怕,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竟然将哥哥以五马分尸之刑处死。别人向他讲情,韦昌辉却说:“我杀掉哥哥,是为了使他人得到警示!”
北王府将领张子朋责打水营士兵,导致水营造反。杨秀清大怒,用廷杖将韦昌辉责打了数百下。北王府稗将对北王说:“您因为一时失误,就被处以杖打,以后怎么与东王相处?”韦昌辉说道:“东王做事一向公正。”他将这名裨将杀死,向东王讨好。可是,杨秀清为了独揽大权,还是把北王、翼王调到外地。
1856年8月,东王杨秀清自称天父附体,命洪秀全来东王府见他。洪秀全见了东王,只得下跪。杨秀清说道:“我派你到尘世为天王,自然要你赏罚分明。东王也是我的儿子,他智慧比你高,功劳比你大,为何只称‘九千岁’?你做事太不公了!”
洪秀全只得答道:“天父说得极是,东王聪明练达,早就该加封‘万岁’。”杨秀清又问:“东王是万岁,东王世子又该如何对待?”洪秀全说道:“东王世子也是万岁。”杨秀清格外高兴,说道:“你的决定非常高明,我回转天堂了。”
此时,北王韦昌辉正在江西前线作战。他听说杨秀清已触怒天王,就伪造天王密诏,带兵回京。“天京事变”终于爆发。9月,北王包围东王府,将杨秀清满门抄斩。被擒的东王府部队有两万之众,韦昌辉将他们囚禁起来,全部杀掉。
翼王回京后,见北王欲加害于他,在城上用绳子系着,爬到城外。韦昌辉遂将他满门诛杀。天王洪秀全指责韦昌辉道:“东王虽对我不敬,可是对天朝立有大功,你怎能将他杀死?就算东王有罪,东王府将士与翼王又有什么过错!你的行为实在令朕心寒!”
韦昌辉大怒,认为天王不知好歹。11月,韦昌辉撕下“忠君爱民”的假面具,率兵围攻天王府。洪秀全率领京城军队与之激战,终于将北王军队打败。韦昌辉惊慌不已,逃出天京。可是,天王的军队很快追上韦昌辉,将他擒获。洪秀全遂将韦氏一党处死。天京事变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从此,天朝开始走下坡路了。
捻军反清
19世纪初,安徽北部及河南、山东、江苏等省部分地区的农民秘密组织“捻”党,以反抗封建压迫,寻求生活出路。“捻”是淮北方言,是从捻绳而来的,意即一股一伙,团结起来就是力量。
1851年,河南南阳、南召、唐县(今唐河)等地捻党聚众起义。次年,淮北地区的亳县等地大旱,民不聊生,农民纷纷入捻。11月,张乐行、龚得树等于皖北雉河集(今涡阳西北)一带起义,捻党聚众万余人,攻克河南永城等地。1853年,太平军北伐进入黄河、淮河流域,捻党纷起响应,形成十余支相对独立的队伍,并逐步由分散、零星的斗争趋向联合。
1855年,张乐行召集各地捻子在雉河集会盟,大家公推张乐行为盟主,称他为“大汉永王”,建立黄、红、蓝、白、黑旗军制,发布“救我残黎,锄奸诛暴,以减公愤”的文告,宣布捻军行军作战19条军纪,为进行大规模反清斗争创造了条件。
1857年春,张乐行接受太平天国的印信,从此改用太平天国的旗帜。同时,洪秀全封张乐行为沃王。捻军以雉河集为根据地,四处出击牵制清军,他们运用打圈圈的战术,使敌人的马队找不到、摸不着,疲于奔命,清军急得焦头烂额。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军加紧追剿捻军,派出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全权督办攻捻战事,他上任后全力进攻捻军的根据地。在清军的疯狂反扑下,张乐行殉难,皖北根据地丧失。突围而出的张宗禹等部,继续以流动作战的方式,坚持斗争。
1864年夏,捻军与太平军余部在鄂、豫边境会师,改编组成新捻军,推赖文光为首领,队伍发展到十余万人。1865年,捻军在山东菏泽西北的高楼寨,痛击僧格林沁部,当场击毙僧格林沁,歼灭蒙古马队七千余人。清廷震惊,同治皇帝因惊愤三日未上早朝。
清军加大兵力追剿捻军,任命曾国藩为钦差大臣,但捻军以灵活机动的战术,粉碎了曾国藩“以静制动”和“聚兵防河”的攻捻方略。清廷不得不命李鸿章为剿捻统帅,接替曾国藩。李鸿章采取的剿捻方针是:扼地围剿,重点防守黄河、运河。
为了躲避清军的追剿,捻军在河南许州分为东、西两部。其中东捻军驰骋在山东、河南、湖北等地,西捻军在张宗禹的带领下,转战于陕西各地。
1867年,东捻军在山东寿光遭到了淮军的包围,受到了重创。东捻军残部在赖文光的带领下,虽然奋力突围,冲破了两道防线,但是李鸿章老奸巨猾,道道防线环环相扣,赖文光终究没有能够冲出李鸿章的包围圈,在扬州附近被俘。
西捻军听说东捻军被围,转兵东进救援,经山西、河南,进入直隶,于饶阳之战失利后,继续转战于山东、河北地区,但在淮军的围追堵截下,日趋被动,1868年8月,终在山东茌平徒骇河畔覆没。
长达16年的捻军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们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清王朝经历了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的冲击后,已经摇摇欲坠。
火烧圆明园
在天京事变发生的同年秋天,清政府在珠江海岸发现了一艘商船,这艘叫“亚罗”号的商船被发现有贩卖私盐的罪证。清水师军官梁定国下令将船上的12名船员,全部押到了巡逻船上。
本来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南京条约》签订之后,英国人越来越不满足于已有的权利。于是他们硬说“亚罗号”是英国商船,向两广总督叶名琛发出了通牒:“24小时内必须释放12名船员,否则英国海军就要攻打广州。”
胆小怕事的叶名琛把人送了回去,可是英军还是不罢休,仍以此为借口,于1856年10月下旬向广州发动了进攻,第二次鸦片战争从此开始了。
英国向中国开战不久,法国人也借神甫马赖事件参加了战争,和英军一起组成英法联盟侵略中国。马赖是法国的一名传教士,他偷偷跑到广西传教,还在西林县招收了一伙流氓无赖做教徒。表面传教,实际上强抢豪夺,奸淫妇女,无恶不作。为此,西林知县张鸣凤把马赖这伙人抓起来,并把马赖和两个作恶多端的教徒处以死刑。
在中国的领土上触犯了法律,理所当然要受到制裁。可是这件合情合理的事情却成了侵略者发动战争的借口。
广州守将主张添兵设防,可是两广总督叶名琛根本不听,仍采取消极态度。结果,敌军攻克广州,俘虏了叶名琛。英法联军在广州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并将叶名琛送往印度的加尔各答,监禁终生。
又过一年,英法联军沿海北上,攻占大沽口,兵临天津城下。他们扬言要攻下天津、北京,推翻清朝。咸丰帝吓得慌了手脚,派人去天津讲和,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
四国联军在《天津条约》中取得了很多好处,但是他们仍不满足。1859年英法联军率两万余人的军队攻占大沽口,然后占领了天津,进逼北京。面对列强的进攻,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一再退让,最后咸丰皇帝和皇后、贵妃以及大批官员逃到承德避暑山庄,只留下恭亲王奕与侵略者谈判。
1860年8月29日,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接着,他们开始准备劫掠圆明园。圆明园位于北京城北部,是当时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朝,康熙年间重修扩建。它吸取了历代宫殿的特点,融汇中西建筑风格,被誉为“万园之园”。其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美不胜收。园内聚集古今中外的艺术珍品,收藏有大量的珍宝古玩、图书和历史文物。
英法联军来到这座万园之园,惊讶于它的瑰丽,更垂涎于园中的珍藏。士兵们就像发狂的疯狗一样,见到金银珠宝就往口袋里装,口袋里装不下,溢出的宝贝四处散落。他们把能带走的统统收入囊中,那些不能带走的如漂亮的瓷器等就把它们全部打碎。10月17日,联军头目下令可以自由抢劫。
《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发回的通讯曾报道说:“据估计,被劫掠的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在场的每一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帝的宫殿后,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镶有珠玉的时钟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瓶,因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就这样,圆明园被洗劫一空!
几天下来,侵略者把圆明园内能抢的抢走,不能带走的也都砸光了。最后,为了掩饰他们的罪行,于是下令焚烧了这座举世闻名、独一无二的“万园之园”。
英国陆军司令格兰特,命令骑兵团到圆明园分头同时放火。霎时,圆明园到处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庄严华贵的宫殿和优美玲珑的亭台楼阁被大火吞没,一座座地倒塌下去。园内奇花异草也都被践踏烧毁。整个圆明园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群就这样从此消失了!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的时候,咸丰皇帝逃到承德“避暑山庄”,之后听说英法联军放火烧了圆明园,急火攻心,不久便病倒在了床上。随着割地赔款的条约越来越多,他的身体也越来越衰弱。
1861年7月16日咸丰帝口谕,穆荫代笔写下遗诏:皇子载淳现立为皇太子;并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祜瀛等,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特谕!
第二天,咸丰帝驾崩,年仅6岁的载淳即位,也就是同治帝。同治帝即位的第二天,就封原皇后为“母后皇太后”,加“慈安”的徽号,生母懿贵妃为“圣母皇太后”,加“慈禧”徽号。
之后,两太后与恭亲王奕合谋发动政变,除掉了八位赞襄政务大臣,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辛酉政变。政变后,慈禧和慈安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从两宫太后正式垂帘听政起,同治帝发布的谕旨前都要加上“朕奉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懿旨”。两宫太后掌握了实权,而事实上,由于慈安太后性格软弱,权力实际上掌握在慈禧一个人手中。
但是在最初的时候,权力还不稳固,慈禧必须依靠奕,于是任命奕为摄政王,入军机处任领班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使奕的地位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奕本来认为同治与两宫太后孤儿寡母,成不了气候,国家大事最后还是由他说了算。但是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慈禧虽然是个妇人,但生性狠毒,手段毒辣,权力欲极强。不久,奕也不得不臣服于慈禧手下,终身受制于慈禧。此后,慈禧开始了长达47年的掌权生涯。
1873年,同治帝正式亲理朝政,但仍事事必先奏与慈禧太后,一切遵守圣母太后的懿旨,实际上大权还是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且同治帝命短,亲政第二年便患病去世,年仅19岁。
同治帝身后无子,按当时的候选人来看,应该是道光帝的曾长孙、载治的儿子溥伦。但慈禧太后不同意这个候选人,理由是溥伦的宗支太远。事实上是因为慈禧太后清楚,溥伦小自己两辈,且当时已17岁,到了可以亲政的年龄。如果溥伦继位,她的权力就要落入他人之手,慈禧太后当然不会同意这样做。
慈禧想继续垂帘听政,皇帝的候选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应为同治的平辈,二是须是小孩,不能亲政。当然,最后还具备一个条件,就是这个人在血缘上和她不要太疏远,否则不好管理。这个合适的人选就是醇亲王奕的次子载湉,醇亲王奕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夫,载湉是慈禧的亲外甥,与同治帝平辈,当年只有4岁。
于是,慈禧太后下懿旨,迎载湉进宫入继大统,这就是光绪帝。从1876年4月21日起,光绪帝开始在毓庆宫读书。光绪帝读书很用功,但光绪帝越聪明好学,慈禧太后对他的控制就越严格。
慈禧曾派太监寇连材前去监视光绪,寇连材为光绪帝的言行所感动,竟然冒死向太后进谏,极言皇上英明仁孝,请慈禧太后宽容相待。慈禧太后震怒,将寇连材杖刑后斩首。慈禧太后对光绪帝更加严格,使光绪帝见了慈禧就战战兢兢。
1887年1月15日,光绪帝开始亲政,53岁的慈禧太后表面退居颐和园颐养天年,但实际上仍把持着国家政务。慈禧太后规定光绪帝每隔一日,必须亲自向她奏报政务,遇有重大事情,更要随时请旨。光绪帝名为皇帝,实则傀儡。
慈禧太后一方面处处限制光绪帝的权力,国家大事都要遵从她的懿旨办理;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侄女隆裕皇后及亲信太监李莲英等人,暗中监视光绪帝的行踪。
1898年8月6日,由于光绪帝主张的“维新变法”一事遭到慈禧太后的反对,随后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捕杀维新党人,将谭嗣同等6人斩于北京菜市口,慈禧太后重新执政,垂帘听政一直持续到1908年去世为止。
左宗棠收复新疆
左宗棠,字季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他自幼聪颖,14岁时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中举人,后来由于在对太平军的战斗中有功,升为浙江巡抚,后又升迁至浙闽总督,封一等恪靖伯爵。
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主持平定西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同治六年(1867年),在俄国人的支持下,浩罕国高级军官阿古柏率兵占领了新疆的南部。接着,他又向北疆扩张,占领了乌鲁木齐。后来,阿古柏宣布在新疆成立一个哲德沙尔国,由他当国王,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早就对中国领土虎视眈眈的俄国乘此机会占据了伊犁,英国也意图染指西北。
阿古柏和俄国侵略新疆,在清政府的大官们中间,引起了争论。曾国藩和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把原本用在西北边境的饷银用来加强海防。左宗棠则坚决反对这一提议,认为在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会招致英、俄等国家的渗透。慈禧太后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任命他为钦差大臣,领兵去收复新疆,而此时,他已经是64岁高龄的老人了。
光绪二年三月,左宗棠自兰州移师肃州(今酒泉)后,根据新疆地形的特点,提出“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方针,获得了部下将领的一致认同。于是他命令刘锦堂和金顺率大军攻打乌鲁木齐,自己则坐镇河西指挥战争。于是,清朝大军挥师西进,铁骑千万里,烽烟滚滚,直奔玉门关外,指向帝国走卒阿古柏匪帮。
驻守乌鲁木齐的是阿古柏的大将军白彦虎(中国人)。他听说左宗棠大将军杀来了,一面给阿古柏送信,一面派大兵死死守住城外的古牧场。刘锦堂一到乌鲁木齐,就下令向古牧场发动进攻。其实,清军只是佯攻,远远地开枪放炮,大声呐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