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产后恢复与新生儿养育
27292500000023

第23章 小儿的抚育(6)

所以宝宝睡觉时,要让他(她)独立舒适地躺在自己的床上,自然入睡,千万不能抱着他(她)睡。

12.忌母婴同睡一个被窝

有的母亲习惯于与自己的婴儿同睡一个被窝,尤其到了寒冷的冬天,母亲怕小儿冷,搂着孩子睡觉,这种现象在农村较为普遍,其实,这种做法很不卫生,对孩子是有害的。

搂着孩子睡觉会使孩子吸氧不足。人脑组织的耗氧量最大,一个成人脑组织的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1/5,而孩子愈小,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比例也愈大,婴幼儿可高达1/2。如果父母搂着孩子睡觉,父母的呼吸会使周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高,睡眠中的孩子感到呼吸困难,脑供氧不足,因而引起睡不稳、易做恶梦和半夜哭闹等。婴儿长期在这种缺氧的环境中睡眠,会影响脑组织的新陈代谢,严重者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

同时,人体的代谢产物有四百多种,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烃、丙酮、苯、醛等,在空气流通的情况下,这些污染物会迅速扩散,不会造成污染。房间里,特别是在被窝里,这些污染物的浓度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如果婴儿长期受到这些污染物的污染,对婴儿健康发育是极不利的。

另外,搂着孩子睡觉也容易发生压伤、窒息和意外,因这种意外而死亡的婴儿也不乏其例。

搂着孩子睡觉,大人孩子都得不到舒适、自由的休息,不利于疲劳恢复和自由活动。一旦母亲患了流感或皮肤病,由于婴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低弱,就容易通过呼吸、皮肤接触传染给婴儿。

为了母婴的健康,婴儿还是与母亲分床睡好,让婴儿单独地睡在可以灵活搬动的小床上,大人睡觉时,把小床搬到大床边,以便夜里照顾。

13.婴儿睡眠位置要适当

婴儿一出生,就对光和声音的刺激有了反应。如果不注意宝宝睡眠时的方位,就会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甚至使他们出现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异常。

宝宝睡眠时两侧光线明暗不等,或睡觉时一侧常有较大的响声,都会引起不良后果:

(1)生后2~3周的小儿就能两眼凝视光源,并能追随物体,随着光或声音的出现转动头部,并常面向光亮或声响一侧而卧,久而久之骨缝尚未完全闭合的颅骨就会出现畸形。加上同侧胸锁乳突肌持续性收缩,又可能导致后天性斜颈。

(2)婴儿经常向着光线强或声音响的一侧注视或转头,可能出现斜视。

(3)由于一侧光线较强,婴儿会出现生理性保护反应,表现为光线强的一侧眼睑常眯起,瞳孔缩小。时间久了,可使一侧眼睑下垂和双侧瞳孔调节功能不协调,因而出现双侧眼裂不等,甚至视力障碍。

那么,父母应给婴儿选择怎样的睡眠方位才算合理、科学呢?婴儿的头部或脚部朝着光线较强或有响声的一方,这样即使有了响声及光亮刺激,婴儿也不需转动头部和过度转动眼球,从而避免不利影响。

14.婴儿忌吮奶头入睡

有的妈妈为了使孩子很快入睡,喜欢让婴儿吮着奶头睡觉,这种习惯非常不好。婴儿吮着奶头睡觉,一醒就吸奶,天长日久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消化不良。此外,被窝里的空气本来就不新鲜,加上婴儿嘴里含着奶头,呼吸动作受到一定的限制,故可引起孩子缺氧而导致睡眠不安。一旦妈妈熟睡后,身体和乳房也有可能堵住孩子的口、鼻,使幼小的孩子无力挣脱而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发生危险。

15.别让婴儿趴着睡觉

婴幼儿的骨质比较软,很容易受外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形。因此,对各种不正确的姿势都要及时纠正。否则,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某些部位的变形。

在婴幼儿期,有的孩子喜欢趴着睡,这种睡姿非常不好。趴着睡易使胸部受压,妨碍肺脏的正常功能,影响二氧化碳的排出和氧气吸入,同时也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天长日久,胸部可因长期受压而变形,面部也可因长期受压而导致不端正或两侧脸蛋不对称等。因此,发现孩子趴着睡觉时,应及时纠正,以防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16.婴幼儿别睡软床

婴儿除了吃奶,大部分的时间是在睡觉,所以婴儿床成了小婴儿必不可少的用品之一。因此应给小婴儿选择既舒适、安全,又利于小儿健康的婴儿睡床。

婴幼儿自出生后,身体各器官都在迅速发育成长,尤其是骨骼生长更快。婴幼儿骨骼中含无机盐较少,有机酸较多,因此具有柔软、弹性大、不容易骨折的特点,但婴幼儿脊柱的骨质较软,周围的肌肉、韧带也很软弱,可是臀部重量较大,会将沙发、弹簧床压得凹陷,使得小儿无论是仰卧或侧卧,脊柱都处于不正常的弯曲状态,久之会形成胸廓下陷或使脊柱和肢体骨骼发生弯曲或变形,出现驼背、漏斗胸等畸形。这不仅影响小儿体形美,而且更重要的是妨碍内脏器官的正常发育,对小儿的危害极大。

国外有关专家对五百多例婴幼儿睡各种床的实验表明,小儿长期睡在软床或弹簧床上,由于翻身时习惯弯曲脊柱而发生脊柱畸形占60%左右;睡在木板床或砖搭睡炕,脊柱畸形只占5%左右。所以,奉劝父母不要给婴儿睡软床。 一般来说,给婴儿睡木板床、竹床、棕棚床或砖炕都可以。

17.婴儿忌在香烟烟雾中生活

据美国对婴儿的调查结果:若婴儿在进食时家长在室内吸烟,烟雾在空气中缭绕,婴儿往往发出阵发性尖声啼哭,同时双拳紧握,双膝屈曲,颜面发红等。这些症状是胃肠道痉挛引起的。统计结果发现,如婴儿双亲每人每日吸1~10支烟,婴儿发生腹绞痛者占45%;双亲每人每日吸11~20支烟,婴儿发生腹绞痛者为69%;双亲每人每日吸烟达20支以上时,婴儿患腹绞痛可达91%。

婴儿的嗅觉、味觉都比成人敏感,在婴儿进食时,香烟烟雾的异味可刺激婴儿的迷走神经,导致婴儿胃肠道发生痉挛性收缩,使婴儿产生剧痛,发出尖声啼哭。为了婴儿的身心健康,父母及家人不要吸烟,一定要为婴儿创造一个舒适、清新、安全的生活环境,况且大人吸烟对自身也没有什么益处。

18.别让婴儿在嘈杂的环境中生活

婴幼儿的成长,需要一个安静而舒适的生活环境。嘈杂的环境和噪音,对婴幼儿的正常发育有极大危害。

按国际标准规定,一般居住处,噪音白天不能超过45分贝,夜间不能超过35分贝。研究表明,50分贝的噪音能缩短健康者的熟睡时间;60分贝的噪音可使70%~80%的人久久不能人睡或在熟睡中惊醒;80分贝以上的噪音可以损伤人的听力;高于120分贝的噪音会使人精神错乱。噪音对婴儿的影响更大,因为婴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健全,长期受噪音刺激,会使脑细胞受到损害和大脑发育不良,使孩子的智能、语言、识别、判断和反应能力的发育受到阻碍而成为低能儿。噪音还影响婴儿的睡眠,造成生长激素和其他有助于生长的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减少,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个子长不高;噪音还会使小儿食欲下降,消化功能降低,出现营养不良;噪音刺激交感神经,使之紧张、并损害听力,形成“噪音性耳聋”。

总之,嘈杂的环境和噪音,对婴幼儿的健康极为不利。因此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婴儿期应尽量减少探望。居室最好远离马路,家人不要在室内高声喧哗吵闹,不要在室内跳舞、打牌,收录机和电视机音量不要太大,开、关门窗时动作要轻,不要购买高音量的电动玩具和质量低劣、未经正规校音的乐器给孩子玩,也不要抱孩子到马路、电影院等人多嘈杂的地方去玩。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孩子更聪明、更活泼。

19.婴儿忌在无声无响的环境中生活

有的家长深知婴儿不能在嘈杂的环境和噪音中生活,于是便把婴儿放在了无声无响的环境中,如果这样做,同样会对婴儿的健康成长不利。

心理学家认为,适量的环境刺激会提高新生儿的视觉、触觉和听觉的灵敏性,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原始的生理反射,还会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条件反射,从而使新生儿的动作越来越复杂和高级,最终具备作为人的一切生活能力。

同时,适度的、丰富多采的环境刺激,不仅可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育,也会使孩子的大脑本身更发达。人的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组成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突触。适度的环境刺激比缺少刺激的环境更能使神经纤维髓鞘化,突触联系更复杂,因而大脑也就更发达。所以当孩子降生后,父母应给婴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不要把孩子放在嘈杂的环境中,也不要放在无声无响的环境中。小婴儿的房间里可张贴些美丽的图画,悬挂各种颜色鲜艳的气球,放些柔和、轻陕的抒情音乐(但注意音量不宜开得过大),玩一些带响的玩具。母亲还要和孩子经常交谈、抚摸和拥抱,并要经常给小婴儿做被动的运动,积极为小婴儿创造丰富的视、听、触觉环境,使宝宝健康成长。

20.新生儿房间忌夜间长开灯

许多刚做父母的年轻人,夜里为便于给孩子喂奶、换尿布,总爱在卧室通宵开着灯,这样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昼夜不分地经常处于明亮光照环境中的新生儿,往往出现睡眠和喂养方面的问题。研究人员将40名新生儿分成两组,分别分在夜间熄灯和不熄灯的婴儿室里进行观察,时间均为10天。结果前者睡眠时间较长,喂奶所需时间较短,体重增加较快。

有关专家认为,新生儿体内的自发的内源性昼夜变化节律会受光照、噪音等物理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昼夜有别的环境对他们的生长发育较为有利。

21.新生儿乳房肿胀忌挤压

民间有一种说法,新生儿要挤压乳房,尤其是女婴更要挤压乳房,挤出了奶水将来生孩子喂奶时才有奶吃。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也是非常有害的。

新生宝宝不论男女,在出生后的3~5天内都可出现乳房胀大,并可有黄色乳汁流出,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状况。是由于胎儿通过胎盘接受两种内分泌激素的影响突然中断造成的。一种是母亲卵巢分泌的孕酮,与乳房的胀大有关;另一种为垂体催乳素,与分泌乳汁有关。在一般情况下,分泌的乳量数滴至20毫升不等,乳房增大在出生后8~10天最明显。一般2~3周后自然消失。但个别的时间要长一些,可达3个月之久。

切记家长千万不要挤压新生儿的乳房,因为挤压后,能引起皮肤破损,皮肤上的细菌便可乘机侵入乳腺,引起乳腺发炎化脓,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其结果非常严重。即使不发生细菌感染,用力挤压,也有可能损害乳房的生理结构和功能,这会贻误孩子的一生。

22.新生女婴阴道有血和白带的处理

新生女婴,有的出生后5~7天,阴道有白带分泌,或者阴道有出血现象。看到这种症状,有的家长惊慌失措,其实没有必要。

新生女婴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她在母亲体内时,阴道上皮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而增加,出生后,这种影响突然中断了,而新生儿本身还没有受到分泌周期性的作用,增生的阴道上皮就脱落随分泌物排出,形成所谓的白带;同样,子宫内膜脱落排出,就有阴道流血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出生1周之内,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治疗,只需勤换尿布,不给小儿坐在澡盆中洗浴,保持外阴清洁,2~3天后就会自然消失。如果随意治疗,则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23.忌给婴儿挑马牙

婴儿出生后,口腔上腭中线两旁或牙龈边缘可见散在的黄白色小点,俗称“马牙”。

马牙不是病态,它是牙齿发育过程中牙板上皮残留下来的角化上皮珠。长了马牙一般没有什么症状。随着小儿的不断吮奶动作,马牙便会逐渐吸收或脱落,无需处理。有的小儿长了马牙后不爱吃奶,但爱咬奶头,甚至哭闹得很厉害,这就需要去医院请医生处理。

有些父母用没有消过毒的针去挑破或用布去擦马牙,这种作法是错误的。因为正常的小儿口腔内平时就有细菌存在,一旦马牙被挑破或擦破,细菌便会乘机侵入,造成感染。如果进一步发展,还会导致小儿面部红肿、牙龈化脓、发高热等,这就是临床上常见到的新生儿急性颌骨骨髓炎。有个别的新生儿还可能因为感染而造成败血症。

24.新生儿的“螳螂子”不能挑割

在新生儿口腔的两侧颊部,有因脂肪形成的厚脂肪垫(颊脂垫),民间俗称“螳螂子”。

这种脂肪垫不但对新生儿的身体无害,而且有利于新生儿吸奶,随着孩子的成长发育,螳螂子会逐渐消失。有些人受过去旧的风俗影响,又不了解情况,竟然主张把它割去,结果不少新生儿因为割螳螂子而发生出血、感染,甚至引起败血症,后果非常严重。故新生儿有螳螂子决不能挑割。如果小儿不肯吃奶,可请医生查明原因,再做处理。

25.新生儿嘴唇起白皮忌去揭或用力擦

新生儿出生2~5天之后,嘴唇上往往起白色薄皮,有的父母常常用手去揭或用力擦,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往往会导致出血或感染。

新生儿嘴唇出现白色薄皮时,可用石蜡油或熟花生油涂在嘴唇上,每次吃完奶后涂搽1次,待其自然脱落。还可用消毒纱布在温开水内浸湿后覆盖在嘴唇上,待1小时后揭开纱布,用消毒的小毛巾轻轻擦拭。千万不要硬揭,以免出血或感染,给新生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26.清除婴儿头皮上的厚痂忌硬剥

有些婴儿头顶卤门的地方有一层很厚的褐色硬痂,这是由于出生时头皮上过厚的胎脂未洗净,加上出生后头皮每天分泌的皮脂,以及泥土灰尘等混在一起,又不清洗,一天一天堆积加厚,颜色也逐渐加深而成的。这层厚痂紧贴在头皮上,影响局部头皮的正常功能,不利于头发的生长,而且很不卫生,又不美观。

处理这层厚痂时,不要硬剥,以免损伤皮肤,引起细菌感染。只能用花生油或麻油、甘油、石蜡油等浸泡,等干痂皮松软后,再用肥皂、温水洗净,一次洗不干净,可反复多次,直到洗净为止。

27.新生儿皮肤发黄忌盲目治疗

新生儿出生后2~3天,大约1/2~2/3的新生儿皮肤渐渐发黄,到出生第7天发黄最明显,这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很轻微,7~10天自行消退,没有什么不适表现不需治疗,喂些葡萄糖水即可。这种黄疸发生在早产婴儿往往较重,出现早而退得晚,约3周左右消退。有些父母因缺少医学知识,当发现新生儿皮肤发黄后就忙于求医治疗,这是不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