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松溉,负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历史上的松溉,是永川、荣昌、隆昌、泸州、铜梁、大足、内江一带商贾来往重庆贩运和做生意的物资集散枢纽。
松溉古镇文化底蕴深厚,较好保留着26条蜿蜒曲折的古街道,全长约6km。街道两旁古朴的明清建筑群体保存完好,有雄伟的碉楼、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古老的四合院,还有权力象征的老县衙和皇帝御批的罗家祠堂。松溉古镇名人辈出,有南宋着名经学家陈鹏飞,近现代微生物专家陈文贵。着名影星陈冲祖籍也在松溉,陈氏祖屋至今保存完好。宋美龄女士曾于抗战时期在松溉兴办“新运纺纱厂”,并在1938年亲临松溉视察。松溉古镇传统酿造业发达,松溉醋、盐白菜等特色产品深受大众喜爱。
时光流逝,岁月沧桑,曾经繁荣的松溉古镇因地理、交通等诸多因素而冷落萧条,祠堂、庙宇等诸多建筑已经损毁严重,但历史的遗迹尚在,历史的文化并未丢失。
5.1社会
5.1.1社会组织
松溉古镇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众多的社会组织,包括由血缘关系形成的宗祠,由地缘关系形成的会馆,由职业关系形成的行会、商会及袍哥等。
1)由血缘关系形成的社会组织——宗祠宗祠,也叫祠堂,为宗族供奉、祭祀祖宗而修建,常年以清明、冬至聚会族人,祭祀祖宗。
各宗祠均有“族谱”,设族长,主管祭祀祖宗和管理宗祠财产,族人如有重大问题或纠纷,在族长统率下解决、调处。松溉境内的宗祠,建于明清时代,到新中国成立前,松溉镇的祠堂星罗棋布,有罗家祠堂、陈家祠堂、曾家祠堂、樊家祠堂、张家祠堂、刘家祠堂、李家祠堂、周家祠堂、游家祠堂、孔家祠堂、杨家祠堂、邹家祠堂,一共12座。目前保存较好的有罗家祠堂和陈家祠堂。
2)由地缘关系形成的社会组织——会馆
会馆是旧时同省、同府、同乡或同业的人在京城、省城或大商埠设立的联络机构,主要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寓。松溉古镇会馆多建于清代,后都改建为庙宇,如西大街的南华宫,旧为广东籍人的会馆,1933年改建为松溉商会、团局机构的所在,1938年为松溉纺织实验区。樊家祠对面的万寿宫,旧为江西籍人的会馆,后作为松溉中药材店的仓库。其左邻为禹王庙,旧为湖广籍人的会馆。天后宫,原系福建籍人的会馆。
3)由职业关系形成的社会组织——水乡约、船帮、马帮、马房
水乡约:清末民初设“水乡约”一人管理船只,处理河下一切纠纷事务。另设打更匠(又叫巡河)一人,专司码头巡逻缉盗。
船帮:民国二十四年(1935)实行保甲制度,船帮编入松溉镇第三保,为流动甲,甲长一人,每只船为一户,船户每月要缴保甲捐;逢年过节船民、船工要送礼,有时船户装运货物他要分“干二成”。由于旧社会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致使船工常年吃不饱、穿不暖,往往一生孤苦伶仃。
马帮:松溉历来是永川南部商业重镇,旧时陆路的主要运输工具就是马帮。每支马帮多的有骡马三四十匹,少的也有十多匹。抗日战争时期,成渝公路虽然已经修通,但由于客货车辆少,每天通过松溉的马帮队伍,仍然多达200~300匹。每匹骡子驮运货物可达400斤,马驮得少一些。
马房:大部分马帮队伍需要第二天运走客商的回头物资,需住宿下来,这样,为马帮服务的行业——马房就产生了。
新中国成立后,公路、铁路相继修通,长途马帮大量减少,曾兴旺发达的马房服务行业,到1975年全镇就仅剩尧善成一家在维持营业了。
4)其他社会组织——袍哥
袍哥相传起源于明、清之交,由秘密的“洪门”、“汉留”组织转化为社会团体。袍哥是来自社会基础不同的人士组合而成。在民国时期,正式开山设立堂口(又叫码头、公口)。
新中国成立前松溉古镇是永川县商贸重镇,又是唯一的进山口、水码头,袍哥组织在清末设置了专名堂口,仁、义、礼、信四堂(成都、重庆等地有仁、义、礼、智、信五堂),以“五伦八德”的传统道德作号召。
松溉袍哥发起早,人员多,活动范围超过永川。执法大爷偶尔会给弟兄办些好事,拉拢人心,但绝大多数大爷、二爷、五爷,是为各地方势力办事效劳的。
1952年土地改革后,松溉四大堂口袍哥全部自动解散。
5.1.2社会现象
1)叫花营
新中国成立前松溉古镇是永川县南部长江北岸唯一的水码头,上连合江、泸州,下接江津,是荣昌、铜梁、大足等县物资通往重庆、上海的中转站,商业繁荣。另一面,衣不遮体,终日靠残汤剩饭度日的乞丐(叫花子)却布满了全镇20多条大街小巷,近1万人口的古镇,常有叫花子30多人。晚上,他们没有住地,栖身于上场背潮湿、阴暗的上溪沟河边大崖口内,久而久之,成了他们的宿营地。这便是松溉叫花营的由来。松溉叫花营地大崖口,在1995年已被松江村一队修筑堤坝蓄水淹没,现已不复存在。
2)新中国成立前烟毒弥漫
19世纪初,英帝国主义者从印度输入鸦片烟,大量向中国倾销,新中国成立前的百多年来,其受祸之深,毒害之广,犹令人痛心疾首。
松溉为当时县属唯一濒临长江的小港口,近邻滇黔。辛亥革命以后,贵州、云南地处边远,交通闭塞,地瘠民贫,受鸦片毒害尤深,大凡两省僻壤县乡,皆种鸦片,向四川倾销。
1926-1927年,松溉农村亦曾种植过罂粟,瘾君子随之逐渐增多,自然烟馆亦得到相应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夕,整个松溉烟云滚滚,毒雾弥漫,烟馆林立,数达五六十家。一榻横陈,终朝与烟灯为伴的瘾君子不下千人。大小烟贩约有200人以上。仅有6000人口左右的小集镇,据粗略统计,就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住户投入了“阿芙蓉”的怀抱。有的吸食、有的贩运。当时有人把松溉称之为黑化区域并非夸大。贩烟吸烟之多,从人口比例来说,在县属集镇上确是首屈一指的。
新中国成立后,经党和人民政府号召、禁种、禁运和禁吸,短短一年多,古镇大地上就再没有烟苗了。
5.1.3社会风情
松溉古镇社会风情,包括传统节庆、民间工艺、民风民俗等。
1)传统节庆
松溉古镇民间每逢节假日,群众自发组织各种活动,有些保留至今,如端午龙舟竞渡等,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在松溉古镇内,庙会曾是当地民间着名的节日,如东岳会,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日,松溉为纪念东皇大帝诞辰举行东皇会(有的地方办东岳会,会期为三月二十八或二十九日)。
相传黄飞虎,原是商纣王镇国武成王,弃纣王归周主子后战死,姜子牙封神时封他为东岳大帝。东岳大帝(松甲等地称东皇大帝),是五岳正神之首,专门掌管阴曹地府十八层地狱,凡生死转化为人、神、仙、鬼,一律经他批准,才能施行。封号全称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元世祖二十八年尊称“东岳齐大生仁皇帝”),总管天地人间吉凶祸福。每逢民间传说的观音菩萨生日(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八月十九),善男信女齐聚波仑寺,顶礼膜拜。又如城隍会,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十前后,各乡民众抬着香蜡,敲锣打鼓,会聚位于城北的城隍庙,同时举行其他活动,如戏剧表演、杂耍,这种活动有时长达一个月之久。
2)民间工艺
松溉古镇资源丰富,多能工巧匠,木匠、藤匠、竹匠远近闻名。由于地处长江码头要塞,为产酒区域,四乡槽房亦多,竹编需求颇巨,如端撮、屯撮、摊席、箱衣席、箱盖席、桶盖席、酒络、酒篓等等。自古为当地手工业中心,竹编、藤编、木工等,是松溉古镇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3)饮食文化
松溉独特的饮食文化让人回味无穷。长江松溉鱼、盐花生、香甜爽口的松溉粽子、经久不衰的松溉九大碗等既饱口福,又能美容、健身。松溉古镇传统酿造业发达,松溉健康醋、盐白菜等特色产品深受大众喜爱。
“九大碗”本指筵席上的九道主菜。过去民间凡遇婚娶、新居落成、生朝满十、朋友聚会等,都要办一桌丰盛的酒席,每席一般九碗菜,至今民间都以吃“九大碗”作为农村老百姓宴客的代称。而今的“九大碗”以猪肉为主,以鸡、鸭、鱼、海菜为辅。永川朱沱、松溉流行的“九大碗”是:蒸头碗、肉扣(烧白)、蒸膀、腌盐豇豆鸡块、甜酸鱼、糯米饭、盐萝卜鸭块、酥红(或藕片)、酥肉汤。这种“九大碗”因与江津、泸州、合江毗邻而具有川菜五大流派中“大河帮”特色,其辣味略逊于“重庆帮”,咸味稍浓于“成都帮”。为显示主人的富有和好客,如今的菜式已不再局限于九种,在宴客时多以一二十种为常见。旧式的“九大碗”仅残存于部分农村家庭和农家乐。
5.2文化遗存
松溉悠久的历史,创造了古镇独特的人文景观,孕育了古镇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5.2.1物质文化遗产
古镇的物质财富体现在众多的文物古迹中,显示出丰富的文化底蕴。
1)宗祠建筑
古镇松溉的祠堂和庙宇,有“九宫十八庙”之称。至少有几十个,如文昌宫(又称孔家祠堂,是为纪念孔夫子修建的)、张家祠堂(曾办“至善中学”)、樊家祠堂、罗家祠堂、游家祠堂、陈家祠堂(观音阁钟湾)等等。
2)庙宇建筑
松溉的古镇庙宇,据松溉人的回忆有:老官庙、东岳庙、文昌宫、寿尊寺、禹王宫、关圣殿、万寿宫、南华宫、清源寺、川主庙、石佛寺、水神庙、城隍庙、观音庙、玉皇观、妙元寺、观音阁、灶王庙、八景宫、王爷庙、土地庙、杜康庙、清洁寺等20余座。
3)传统民居
蜿蜒6km的松溉古街道旁,坐落着二十几座青瓦木壁、串架夹壁的独具明清时期风格的古建筑。其大多为穿斗结构,“前店后院”为其普遍的建筑模式。一个典型的院落有前院、过厅、正厅、后院,中间是天井,两边是厢房。建筑基本属于“清式建筑”。
4)古街巷
松溉古镇的青石板街道,从两路口到长江边原有10km长,全国都不多见。由于修建永松公路从两路口至新街子一段4km路的青石板已没有了,现在还保存完好的有6km古镇步行街。可从新街子、观音阁、黄桷树、半边街、文昌宫、火烧坝至塘湾头街、坳上、正街上至跃进门共6km。还有大阳沟、核桃街、上码头、菜园坝、临江街、松子山街、水井湾、朱家巷、水街子、马路街等古镇老街。
5)栅子